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对星杂579产蛋鸡的食管、嗉囊、腺胃、肌胃的组织构造做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其食管、嗉囊的固有层含有大型囊状食管腺,腺胃粘膜肌层,有浅层的单管状腺和深层的复管状腺,肌胃固有层有单管状腺。食管、嗉囊、腺胃和肌胃的大部分分层都很相似,但粘膜肌层都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利用石蜡包埋、HE染色、常规切片对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osus Anderson)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红瘰疣螈的食管由上皮细胞、皱襞、黏膜下层、肌肉层、食管腺、杯状细胞、外膜、固有膜组成;胃由上皮细胞、黏膜下层、胃小凹、固有膜、肌肉层、胃腺组成;十二指肠、回肠、直肠由上皮细胞、皱襞、杯状细胞、肌肉层组成;消化道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细胞,食管中有团泡状食道腺,黏膜层较厚,向内形成皱襞,有发达的单管状胃腺,肠中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其中,十二指肠中的杯状细胞最少,回肠、直肠中的杯状细胞数目依次增多。  相似文献   

3.
2月龄绿孔雀的消化器官各段肌层发达,消化腺发达。食管粘膜为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未出现角质化。食管腺由单层枉状上皮构成,开口处为复层扁平上皮,粘膜肌异常明显。嗉囊的粘膜上皮和腺体与食管相似,粘膜下层不明显。腺胃有浅层单管腺和深层复管腺,浅层单管腺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小肠绒毛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粘膜肌不明显,有中央乳糜管,无十二指肠腺。十二指肠后段,固有层有淋巴孤结。空肠、回肠固有层有淋巴孤结。盲肠的固有层有淋巴孤结和丰富的肠腺,肌层发达。肝小叶间界限不清,血窦中可见大量扁平的内皮细胞和多突的星状细胞。胰脏的小叶界限不清,内分泌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4.
褐牙鲆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阿利新兰—过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染色法和不同pH(1.0、2.5、3.1)的AB染色法,对褐牙鲆进行显微观察,发现褐牙鲆食管、胃、幽门垂和肠道均有粘液细胞分布.根据AB-PAS染色结果将褐牙鲆粘液细胞分成Ⅰ-Ⅳ4种类型:Ⅰ型呈红色,AB呈阴性反应,PAS呈阳性反应,含中性粘多糖;Ⅱ型呈蓝色,AB呈阳性反应,PAS呈阴性反应,含酸性粘多糖;Ⅲ型呈紫红色,AB和PAS均呈阳性反应,主要含有PAS呈阳性反应的中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AB呈阳性反应的酸性粘多糖;Ⅳ型呈蓝紫色,AB和PAS均呈阳性反应,主要含有AB呈阳性反应的酸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PAS呈阳性反应的中性粘多糖.AB(pH 2.5、3.1)染色显示,粘液细胞含酸性粘液(蓝色);AB(pH 1.0)染色显示,粘液细胞含弱的和强的硫酸化酸性粘液(蓝色).食管、胃、幽门垂和肠道含有大量粘液细胞,食管和中后肠以Ⅲ型和Ⅳ型细胞为主,幽门垂和前肠含有许多Ⅰ型细胞,胃只含大量的Ⅰ型细胞.通过对各部位粘液细胞的分类和比较可以看出,粘液细胞的分布和类型与其所在部位执行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双团棘胸蛙的肠分为十二指肠、回肠、大肠和直肠.口腔顶壁为复层纤毛上皮,底壁为复层扁平上皮,食道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胃和肠均为单层柱状上皮,泄殖腔为复层扁平上皮.各段皱褶丰富,仅食道和胃本体有巨型的树枝状皱褶.口腔顶壁、食道、胃及泄殖腔有发达的腺体,肠的各段无多细胞腺体分布但杯状细胞丰富,其中大肠最少,直肠部最多.在口腔顶壁、食道及十二指肠均有丰富的巨型杯状细胞,胃各部及泄殖腔均无杯状细胞分布.  相似文献   

6.
双团棘胸蛙消化道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双团棘胸蛙的肠分为十二指肠、回肠、大肠和直肠.口腔顶壁为复层纤毛上皮,底壁为复层扁平上皮,食道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胃和肠均为单层柱状上皮,泄殖腔为复层扁平上皮.各段皱褶丰富,仅食道和胃本体有巨型的树枝状皱褶.口腔顶壁、食道、胃及泄殖腔有发达的腺体,肠的各段无多细胞腺体分布但杯状细胞丰富,其中大肠最少,直肠部最多.在口腔顶壁、食道及十二指肠均有丰富的巨型杯状细胞,胃各部及泄殖腔均无杯状细胞分布.  相似文献   

7.
斑腿树蛙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尾两栖类的消化道组织。[方法]采用解剖学与组织学方法研究斑腿树蛙的消化道。[结果]结果表明,斑腿树蛙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和大肠。消化道管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食道为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胃和肠都为单层柱状上皮。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皱褶最丰富。食道腺为复泡状腺,胃腺属于单管状腺。具有十二指肠腺,回肠和大肠无多细胞腺体。杯状细胞存在于食道、十二指肠、回肠和大肠中,但食道、十二指肠中较少,回肠和大肠中较为丰富。[结论]斑腿树蛙肌层均为平滑肌,内层环肌较厚,外侧纵肌较薄。  相似文献   

8.
日本鳗鲡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媛  陈真锋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804-3808
利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显微技术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的消化系统进行形态学及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日本鳗鲡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组成.口咽腔较大,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内含较多的杯状细胞.食道、胃及肠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食道短,黏膜上皮包括复层扁平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胃膨大,呈Y形,由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成,盲囊部发达.胃壁黏膜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腺位于胃体部.肠道短,包括小肠和直肠,由前向后杯状细胞和黏膜褶皱不断减少.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内脂肪滴明显.胰脏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由许多腺泡组成,胰岛散布在外分泌部内.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黄淮白山羊肠道黏膜组织结构和杯状细胞分布特点,取成年健康黄淮白山羊3头,经麻醉后颈静脉放血致死,立即取小肠和大肠各3段,投入到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72 h,制作组织切片,经HE和PAS染色后,观察黄淮白山羊小肠和大肠黏膜组织结构和杯状细胞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黄淮白山羊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上皮细胞呈高柱状,固有层分布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回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呈低柱状,黏膜下层中含大量的集合淋巴小结,盲肠、结肠和直肠的上皮细胞呈低柱状,大肠腺发达,腺体间弥散着淋巴细胞,直肠的固有层中可见淋巴小结,上皮之间的杯状细胞呈顶浆分泌的形式分泌黏多糖。黄淮白山羊小肠杯状细胞分泌的黏多糖以中性为主,大肠杯状细胞分泌的黏多糖以酸性为主。大肠三段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P<0.01)高于小肠杯状细胞,大肠中结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P<0.05)高于盲肠和直肠,小肠中回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P<0.05)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因此,黄淮白山羊从十二指肠到回肠,上皮细胞由高柱状逐渐向低柱状变化,杯状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肠,在结肠中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0.
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存在于水牛胃肠道各段管壁中,但主要分布在胃腺和十二指肠的肠腺。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上皮,以及十二指肠腺也有少量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十二指肠以后段肠管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数量极少,偶而可见位于腺上皮细胞之间。胰中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主要位于胰岛,极少数分布在主胰管上皮和粘液腺以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根据其形态分为三类:(1)锥形细胞,主要分布在腺上皮,其顶端朝向腺腔;(2)长形细胞,存在于粘膜上皮中;(3)不规则形细胞,位于胰岛。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既不被Grimelius方法着色,又不与Masson改良法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11.
许氏平鲉消化管上皮细胞及消化腺组织学和组织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Hilgendorf)消化管中的上皮细胞及消化腺进行了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研究.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口咽腔、舌和食道黏膜表面为复层扁平细胞,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上皮细胞表面具微脊(微皱襞).食道下段复层扁平细胞中夹有单层柱状细胞.胃黏膜表面为单层柱状细胞,细胞表面具顶板.胃贲门和盲囊部有丰富胃腺,盲囊底部和幽门部无胃腺.肠黏膜表面为单层柱状细胞,小肠段杯状细胞丰富,幽门盲囊上皮细胞结构同小肠.另外,还研究了肝脏、胰腺和胆囊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绍兴麻鸭消化管生长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石蜡切片、H·E染色法对5、10、30、50、70日龄及孵出期、成年期绍兴麻鸭的腺胃,十二指肠和直肠进行组织学观察与显微测量。结果是: 1.胃腺、肠腺的绝对生长高峰期在5—10日龄,绒毛的绝对生长高峰期十二指肠分别在10—30日龄和50—70日龄,它们的形态变化主要出现在孵出—10日龄。 2.阐述了绍鸭十二指肠的组织结构特点。 3.绍鸭直肠也具有纹状缘等结构,且其生长速度相似于十二指肠,故推测也有吸收功能。 4.腺胃,十二指肠和直肠重量的改变并不能完全代表该器官组织生长发育情况,说明定量组织学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灰雁胃肠道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鸟类形态学资料,同时为灰雁消化生理的研究奠定基础。应用HE染色技术及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灰雁胃肠道组织学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灰雁的胃腺上皮细胞内细胞器丰富,酶原颗粒数量较多;十二指肠绒毛较高,固有层肠腺密集且直径较大,电镜下观察,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排列紧密,长度大于肠道各段,柱状细胞胞质中线粒体极为发达,腺上皮有大量内分泌细胞分布;空肠微绒毛较短,排列疏松,杯状细胞数量较多;回肠柱状细胞胞质中的细胞器不发达,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更短,固有层的弥散淋巴组织发生聚集;盲肠和直肠的上皮细胞表面无微绒毛,杯状细胞和淋巴组织较多;直肠的肌层明显厚于肠道各段,肠腺直径较大,多呈圆形。实验结果表明,灰雁的胃腺细胞可能同时具有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运用组织学技术对番鸭泄殖腔上皮的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鸭泄殖腔上皮是复层扁平上皮,上皮间无杯状细胞,粘模表面无绒毛结构。直肠黏膜上皮在直肠末端突然转变为泄殖腔的复层扁平上皮,两者之间界线明显。  相似文献   

15.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itrica oblita Fald.)雌、雄成虫消化道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华北大黑鳃金龟雌、雄成虫消化道组织形态学特征无明显差异,消化道前肠包括口、咽喉、食道、嗉囊和前胃,其中嗉囊分化发达,圆柱状,内表面皱褶状,前胃内膜特化形成毛状结构;中肠较长,内表面具有发达的微绒毛和圆球形微型突起,另外还有少量杯状细胞分布;后肠包括回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直肠具有发达的直肠垫,华北大黑鳃金龟消化道组织形态学特征与其消化、取食、栖居等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猪增生性肠炎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采用组织学方法,比较PCR检验阳性猪(获得胞内劳森氏菌特异性扩增产物)与阴性猪(无胞内劳森氏菌特异性扩增产物)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黏膜淋巴细胞、杯状细胞、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变化.结果表明,阳性猪十二指肠、空肠黏膜上皮内每100个柱状细胞间淋巴细胞的数量同比阴性猪稍...  相似文献   

17.
用Grimelieus银染法对0、5、10、30、50日龄及一年龄的四十只绍兴麻鸭十二指肠和直肠的嗜银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出现率统计,结果表明:1.十二指肠和直肠的嗜银细胞数多随日龄增长而增加,其绝对生长高峰期,十二指肠绒毛在10~39日龄:直肠绒毛、十二指肠腺和直肠腺在5~10日龄.其形态多为梭形或卵圆,形属“开放型”细胞.2.棕色、黑棕色和黑色的嗜银细胞在肠腺及绒毛上的分布无规律.3.绒毛上发现嗜银颗粒到达纹状缘并贴于纹状缘的嗜银细胞,肠腺内见有嗜银细胞的胞质突起沿基膜伸延,绒毛及肠腺内均见到嗜银细胞突起穿过基膜到达固有层并在此处与嗜银颗粒相连续的图像,提示绍兴麻鸭嗜银细胞还可能有旁分泌和“腔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