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于黄龙病的迅速蔓延,我国南方柑桔生产遭到严重的威胁,而防治这类病害的根本性措施是培养无病苗木。1972年美国Murashige等首创茎尖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2.
柑桔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及应用推广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无病毒苗木可以克服目前柑桔上发生较重、难以用化学药剂预防或防治的黄龙病、裂皮病、衰退病、碎叶病等(类)细菌性或(类)病毒性病害,实现柑桔苗木的无毒化栽培。因此推广和应用柑桔无病毒苗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1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 目前世界上繁育无病毒苗木的最佳方法是茎尖嫁接脱毒或热治疗,即选定良种优株,进行茎尖嫁接,经鉴定、证实茎尖嫁接苗无病毒后,用作母本扩大繁殖。此方法出苗周期需3~4年。 如要在较短时间内使用无病毒苗木,常采用指示植物鉴定技术,即选定成年良种优株,按其需要选择不同的病害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结果树上的芽作为接穗进行茎尖嫁接,最终获得7株茎尖嫁接苗。对所获得的茎尖嫁接苗,应用指示植物腊斯克枳橙、墨西哥来檬和伊特洛格香橼亚利桑那861-S-1分别鉴定柑橘碎叶病、衰退病和裂皮病,用PCR检测技术鉴定柑桔黄龙病。结果表明:1、3、4、5、6号迟熟蕉柑单株不带碎叶病、衰退病、裂皮病和黄龙病,可用作繁殖无病毒苗木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4.
1982年农牧渔业部邀请美国加州大学Chester Roistacher教授到我国举办柑桔无病毒良种繁殖和避毒——茎尖微芽嫁接技术讲习班。从此,柑桔茎尖微芽嫁接技术便在各省区逐步推广。该技术要求周年提供枳壳砧木苗,因而对枳壳种子的需要量增大,贮存要求不变质,不霉烂,发芽率要高。现将我们的处理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常规柑桔茎尖嫁接脱毒技术作了改进,将原有5个步骤(砧木种子剥去种皮播于试管培养基—茎尖嫁接—嫁接苗试管培养—转接—转接苗培育)缩减为3个步骤(砧木种子不剥种皮播于培养土—茎尖嫁接—移栽),从而完全省去了试管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柑桔生产上存在着三种重要的病毒和类似病毒的病害:柑桔黄龙病、柑桔衰退病和柑桔裂皮病。目前对这些病害主要是采取严格检疫与培育无病苗建立无病苗圃的方法来进行防治。培育无病苗的方法是采用湿热空气在49℃,50分钟和四环素处理,以1000ppm药液浸渍2小时,这种方法对防治黄龙病与衰退病虽然有效,但对裂皮病则无效。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尝试了一种既能消除黄龙病和衰退病病原,又能脱除裂皮病病原的方法。这就是茎尖微芽嫁接,它克服了热处理对裂皮病无效,四环素对衰退病无效,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主要对常规的柑桔茎尖嫁接脱毒技术进行了改进,将传统的“T”法茎尖嫁接改为顶端横切面直接嫁接.结果表明,改进的顶接法操作简便,迅速,成活率较高,达51.04%,较倒“T”法成活率32.97%净增18.04%,且新法嫁接苗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倒“T”法.试验还得出不同的培养基质对茎尖嫁接苗的成活也有差异,采用MS液体培养基试管内培养成活率为35.7%,而在营养土钵内培养成活率达49.5%.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计划司杨坚司长在广西区农业厅计财处郭绪全处长的陪同下,于2006年7月28日来到广西柑桔研究所进行考察指导工作。杨司长参观了我所柑桔品种研究室的茎尖嫁接实验室、柑桔品种原种圃、母本园、病毒病鉴定圃、品种比较试验园及无病苗圃。就柑桔无病苗繁育作出了建议性的具体工作指导,对我所柑桔无病苗繁育的基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我所科技人员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柑桔无病苗繁育和推广工作,为广西柑桔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农业部计划司杨坚司长来广西柑桔研究所考察指导$广西柑桔研究所@邓崇岭  相似文献   

9.
刘科宏  周彦  李中安 《园艺学报》2016,43(9):1665-1674
柑橘茎尖嫁接技术是脱除其病毒和类病毒获得无病毒植株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技术。围绕茎尖嫁接技术成活率和脱毒率的研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柑橘无病毒苗木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接法”培育柑桔无病毒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主要对常规的柑桔茎尖嫁接脱毒技术进行了改进,将传统的“T”法茎尖嫁接改为顶端横切面直接嫁接。结果表明,改进的顶接法操作简便、迅速,成活率较高,达51.04%,较倒“T”法成活率32.97%净增18.04%,且新法嫁接苗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倒“T”法,试验还得出不同的培养基质对茎尖嫁接苗的成活成有差异,采用MS液体培养基试管内培养成活率为35.7%,而在营养土内培养成活率达49.5%。  相似文献   

11.
邓崇岭 《广西园艺》2006,17(4):50-50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际柑桔学会主席、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长邓秀新应广西区农业厅的邀请,对广西南宁、柳州、桂林等地的柑桔业进行考察指导,并在农业部举办的“全国无公害柑桔生产技术培训班”上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6月19日应邀访问了我所柑桔品种研究室,邓教授参观了柑桔品种母本园、品种比较试验园、无病苗圃及茎尖嫁接实验室。就柑桔品种选育、无病苗繁育等专题进行指导。对我所柑桔品种选育及无病苗繁育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来,随着果树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逐渐兴起了离体微型嫁接技术。所谓茎尖离体微型嫁接,是从田间或组织培养的新梢上切取大小为1mm之内的茎尖作接穗,在离体条件下嫁接在培养基中培养的实生幼砧上并培养成苗的技术。目前,在柑桔类、苹果、桃、杏、李、樱桃和葡萄等果树上都已成功。西班牙、美国等国已将此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接穗嫁接时期、茎尖来源和茎尖大小对本地早桔试管内微芽嫁接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7—8月夏秋梢抽发期大田采接穗进行茎尖微芽嫁接,嫁接苗茎尖存活及萌芽率高。以枳橙为砧,微芽嫁接茎尖大小以含3~4个叶原基成活率高。成年态茎段试管扦插萌芽提供微芽嫁接茎尖接穗,可克服大田采芽受季节限制,延长接穗茎尖供应期。  相似文献   

14.
柑桔无性繁殖过程中,导致感染一些病毒、类病毒和类菌原体原微生物.为了防止病害的蔓延和危害,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开始在柑桔上采用茎尖嫁接脱毒技术,成功地脱除了多种病毒,获得无病毒母树,并在柑桔生产中扩大繁殖.  相似文献   

15.
自Murashige等于1972年首先在柑桔类植物上试验成功茎尖微芽嫁接技术以来,该项技术已普遍为世界各柑桔生产国所采用,以培育柑桔无病毒苗木。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已将这项技术用于工厂化生产苗木。国内许多单位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简要介绍一下该技术,以期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柑桔根系接触与黄龙病传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龙病是柑桔最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其病原菌在病株地上各部位和根部均有分布,主要通过病芽嫁接和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进行传播。本文研究了黄龙病通过柑桔根部传病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将感染黄龙病的红皮山桔实生苗与健康沙糖桔苗(红皮山桔砧)直接合种在一起,3年后健苗均没有发病;通过嫁接将病苗和健苗的一对侧根接合后合种,6个月后30株健苗中有1株感病,9个月后感染数达到9株,12个月后为11株,感染率达36.7%。说明,病树和健树根系直接交叉生长不能传播黄龙病,但通过根嫁接使病健苗的根接合在一起则可以传播黄龙病,且传播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在柑桔的无性繁殖过程中,经常会感染一些病毒、类病毒和难培养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为了防止病害的蔓延和危害,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开始在柑桔上采用茎尖嫁接脱毒技术,成功地脱除了多种病毒,获得无病毒母树,并在柑桔生产中扩大繁殖。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相继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90年代末开始推广脱毒容器苗技术。  相似文献   

18.
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是当今世界柑桔生产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柑桔病毒类病毒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难防治,已严重影响柑桔生产的发展。针对柑桔病毒病的为害,美国、西班牙等国采用热处理、茎尖(?)芽嫁接,珠心系更新等新技术,大规模进行无病毒良种苗木的工厂化生产。西班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日前,为严防柑桔黄龙病随苗木扩散蔓延,广西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柑桔苗圃黄龙病检测工作,检查工作将在3月结束,为期1个月。据悉,这次柑桔黄龙病检测范围及抽检对象针对全区所有柑桔种苗繁育基地(苗圃)的嫁接苗,抽查的柑桔种苗繁育基地数量将达到各县柑桔种苗繁育基地总数的40%,采样在2月15日前结束,检测在3月底结束。广西区农业厅将委托广西柑桔研究所进行PCR技术检测。此前,广西区农业厅还在桂林市召开了全区柑桔黄龙病综合治理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20.
对常规柑桔茎尖嫁接苗培育方法进行了改进,茎尖嫁接苗不置试管内水培,而直接移栽于营养钵,浇灌去掉蔗糖的MS液,外加聚乙烯罩保湿,以日光灯与自然光照相结合,在25—28℃的组培室培养,有利于减少污染,提高成活率,嫁接10个品种(品系),平均成活率达28.5—65.1%,二次嫁接成活率达88.6—100%,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