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据对澳洲坚果的花芽分化形态学观察结果:花芽分化初期正常,小花分化是从外往内。其生殖器官属于适于异花传粉的雌雄蕊异长型;花芽分化过程中在花托中部、花被、药隔周围等均出现了大量的后含物;花序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脱落的小花;花粉囊结构正常,花粉母细胞为连续性减数分裂;四分体解体后绝大多数单核花粉粒异常,花粉囊内仅约1/9花粉粒正常发育,另有约1/9花粉粒死亡;剩余的7/9花粉粒均为残片。残片周围均环有胼胝质壁。后期花粉囊有大量中空败育的花粉粒,从形态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这是澳洲坚果结实率低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4.
澳洲坚果开花授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验基地观察澳洲坚果花的生长动态及访花者的访花规律;琼脂法测定澳洲坚果花粉的萌发率;联苯氨-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柱头与花药之间的距离为(5.1±1)mm,开花后花粉堆积在柱头上;5个品种中D的花粉萌发率最高,为66%;开花前1天与开花第1天的花粉萌发率最高、花粉管长度最长,平均分别为63%和64.1μm;澳洲坚果的柱头可授期可达10d,最佳可授期是开花前1天和开花第1、2天。澳洲坚果访花昆虫在访花期有2个活动高峰期,即11:00~12:00和15:00~17:00,开放当天的花序和盛花期树上的访花者最多。访花者以膜翅目、双翅目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5.
6.
7.
8.
澳洲坚果是重要的热区经济作物,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澳洲坚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内参基因的报道。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准确性的先决条件。为筛选澳洲坚果实时定量PCR最适内参基因,以澳洲坚果的根、茎、叶、果皮、果仁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8S rRNA,Actin,CYP,EF1a,EF1b,GAPDH,MDH,TUBa,TUBb,UBQ,UBC等11个常用的内参基因在澳洲坚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稳定性进行了分析。geNorm软件分析的最适内参基因数目为2,最稳定内参组合为MDH和EF1b,TUBa基因的稳定性最差。BestKeeper分析结果认为,MDH基因表达最稳定,EF1b次之,与geNorm结果一致。NormFinder软件稳定性分析显示,GAPDH最稳定,其次是CYP基因;TUBa基因表达最不稳定。ΔCt算法结果表明,18S基因表达最稳定,其次是GAPDH基因,MDH和EF1b排第3和第4。RefFinder综合排序为:MDH>18S>GADPH>EF1b>CYP>UBC>EF1a>Actin>TUBb>UBQ> TUBa。因此,MDH基因在澳洲坚果不同组织中表达最稳定,初步确认可以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的校正内参基因,在澳洲坚果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及落果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湛江,5m以前澳洲坚果果实的生长最快,落果也最多,至7m末8m中还有一个落果的小高峰。果实的发育可分为5个阶段,花后110-140d果实已基本充实,油的积累最快,含油量达70%左右,以后趋向稳定直至成熟采收。 相似文献
10.
杀虫剂防治澳洲坚果蛀果暝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1996年,在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怕澳洲坚果园,运用4种杀虫剂防治澳洲坚时蛀果暝,试验分杀灭菌酯,马拉硫磷,敌百虫,杀虫双和空白对照5个处理。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均有防效,其中杀灭菌酯防效最佳,敌百虫次这。 相似文献
11.
12.
澳洲坚果树盘覆盖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兴引进种植的澳洲坚果为试材,研究了树盘覆盖处理对澳洲坚果园土壤水分、温度、养分、抽梢物候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和草覆盖都有明显保水作用,地膜覆盖兼有显著的增温效应,而覆草处理下土壤温度却明显低于对照,在高温季节有降温作用;覆草和覆膜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钾等养分含量,速效氮在覆膜后有下降趋势,覆草后正好相反;覆草处理可促进澳洲坚果的抽梢量,显著提高澳洲坚果的最初及最终座果率、降低空花率,最终使产量获得提高;而覆膜处理后澳洲坚果座果率、产量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火龙果授粉效果,以白肉火龙果花粉和红皮红肉火龙果花粉为试材,进行了火龙果花粉液组分的优化研究和火龙果液体授粉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火龙果花粉液最优组分为葡萄糖100 g/L+硼酸70 mg/L+硝酸钙80 mg/L+脯氨酸0.8 g/L。使用该花粉液组分,并加入2.5%花粉量进行授粉试验,坐果率和单果重分别比自然授粉处理提高14.4%和36.95%,种子数与1.5%液体授粉处理、人工毛笔点授处理和自然授粉处理相比分别提高39.75%、54.69%和92.0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火龙果液体授粉不仅能显著提高火龙果坐果率,而且能促进果实发育,提高单果重和果实品质,是提高火龙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海南3个不同居群的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的花粉育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采用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了转基因水稻花粉在不同居群的普通野生稻柱头上的萌发和在花柱内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以转基因水稻为对照,3个不同居群的野生稻相互之间花粉可育率在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转基因水稻花粉能在3个居群的普通野生稻的柱头上萌发并能到达胚珠,二者杂交亲和,同时发现,花粉管进入三亚居群胚珠的数目比儋州、万宁居群的数目多,说明相对于儋州、万宁居群来说,三亚居群与转基因水稻的杂交亲和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架设防虫网、人工养蝇、引蝇访花并选择不同天气类型观察苍蝇、蜂和其他种类昆虫在杧果(Manglfera indica)花穗上的活动情况,研究杧果传粉的主导因子、人工养蝇和引蝇访花对提高丰亡果授粉受精率的效果,以及在不同天气类型情况下温度对主要传粉昆虫苍蝇访花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丰亡果主要传粉媒介为昆虫,其中苍蝇在杧果传粉中起主要作用,其次为蜂。苍蝇在杧果花穗上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影响,不同天气类型对苍蝇访花活动也有影响,在晴天天气条件下苍蝇在花穗上的活动时间和温度范围都较大。人工养蝇和引蝇访花可大幅度提高杧果受精发育果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澳洲坚果叶茶的品质特征及香气成分,以春季澳洲坚果一芽三叶为原料,依据炒青茶的制作方法加工成澳洲坚果叶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GC-MS分析澳洲坚果叶茶的香气组成,同时结合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测定其品质。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叶茶外形匀整饱满、滋味浓、口感厚重、香气浓醇、有特殊香气;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其总灰分为(5.00±0.09)%、水浸出物为(39.00±0.27)%、多酚为(5.90±0.14)%,游离氨基酸(2.80±0.01)%,且不含咖啡碱,饮用品质良好。澳洲坚果叶茶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38种,根据化学结构差异可分为醛类13种,醇类6种,酮类6种,吡嗪类5种,酚类3种,脂肪酸类2种,烃类、吡咯类和呋喃类各1种,并以酚类、醇类、醛类、吡嗪类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36.86%、20.98%、18.35%和14.46%;2°,4,4°,-三甲氧基查耳酮(20.25%)、2,4-二叔丁基苯酚(11.88%)、顺-2-戊烯-1-醇(10.52%)、1-戊烯-3-醇(6.71%)、壬醛(6.64%)是澳洲坚果叶茶中含量最高的5种挥发性成分。特征香气成分分析表明,醇类、醛类、酮类、吡嗪类等可能对澳洲坚果叶茶香气品质构成产生重要影响,而无特殊香气的酚类等对澳洲坚果叶茶香气品质的贡献程度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龙眼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活动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随机网捕方式采集传粉昆虫进行鉴定,选择不同天气类型观察蜂类和蝇类等传粉昆虫在龙眼花穗上的活动情况,并通过架设防虫网研究龙眼传粉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龙眼主要传粉媒介为昆虫,传粉昆虫有3目9科17种,其中以蜂类和蝇类个体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73.3%和20.6%。蜂和蝇类昆虫在龙眼花穗上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影响,蜂类访花的适宜温度在25~30℃之间;蝇类在20.0℃开始访花并随温度升高访花次数增多,超过30.5℃访花次数减少。不同天气类型对蜂和蝇类昆虫访花活动也有影响,在晴天条件下蜂和蝇类昆虫访花次数较多,并且在花穗上的活动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8.
霜疫霉侵染后荔枝果皮结构变化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疫霉病严重危害荔枝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其病原菌是霜疫霉(Phytoph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以4×10~4cfu/mL霜疫霉孢子悬浮液分别接种抗病品种‘黑叶’和感病品种‘桂味’的果实,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种0、1、6、12、24、48、72、96 h后荔枝外果皮显微结构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黑叶’果皮的龟裂片平整,主要组成单元为微小乳突状结构,其中间微微凸起且结构致密紧实;‘桂味’果皮的裂片谷较深,主要组成单元为微小蜂窝状结构,其中间凹陷且壁薄挺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外果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黑叶’比‘桂味’损伤较轻。用相同浓度霜疫霉孢子接种后,‘桂味’果皮附着孢子的数量是‘黑叶’的近5倍,说明‘桂味’果皮显微结构更易于霜疫霉孢子的附着和侵染。接种霜疫霉后,病原菌侵染加剧荔枝外果皮结构的崩解,但‘黑叶’外果皮崩解速度较慢。在‘黑叶’上霜疫霉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都晚于‘桂味’,说明其对霜疫霉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黑叶’和‘桂味’果皮显微结构的差异是其对霜疫霉表现不同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制种授粉花粉悬浮速度测定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杂交水稻制种授粉花粉悬浮速度(uB)的概念及其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同时测定了明恢63、测64一7这2个父本的花粉悬浮速度参考值,分别平均为1.12m/s和1.095m/s;还利用花粉悬浮速度授粉的基本原理对母本珍汕97A进行了投粉试验,其异交结实事比现有人工辅助授粉提高17.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