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南稻种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以5285份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以<云南稻种资源目录>中记录的31个数量和质量性状为基本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大,稻种类型多,优异资源丰富.云南稻种资源主要分布于思茅、临沧、文山等滇西南和滇东南地区,占总数的80%;全部稻种资源中粳稻占54%,基本表现籼粳各半;滇西南和滇东南的遗传多样性最大,粳稻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豆品种熟期组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根据北美13个熟期组大豆代表品种48份及我国各地地方品种256份在南京春播自然条件结合18小时长光照条件的试验,部分品种在石家庄、哈尔滨的春播试验,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将我国大豆品种归属为相应的000~Ⅸ共12个熟期组,未发现熟期组Ⅹ品种;(2)按同一熟期组品种生育前期变异的地理分布,0~Ⅲ熟期组内各划分为秦岭淮河  相似文献   

3.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豆腐与豆乳得率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娥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2007,33(12):1928-1934
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豆腐与豆乳得率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来自各生态区的564份地方品种、101份育成品种、193份野生大豆加上88份国外品种,合计946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小样品定量分析技术,测定干豆腐与干豆乳得率,研究其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全国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干豆腐与干豆乳得率均存在很大变异,干豆腐得率变幅分别为25.32~69.59、25.52~85.89 g 100 g-1,干豆乳得率变幅分别为40.75~82.86、39.05~91.86 g 100 g-1,栽培大豆两者的得率在野生豆基础上均有较大幅度改进;各生态区均存在与全国相同的变异情况,区内变异大于区间变异,但南方一些生态区栽培种豆腐(乳)得率变异程度相对较大,高得率材料相对较多,因本底(野生种)得率与地理纬度无关,推测与各地区栽培大豆利用方向的不同有关而形成了栽培种微弱的地理相关性;栽培材料中2.75%干豆腐得率超过75 g 100 g-1,5.50%干豆乳得率超过85 g 100 g-1,从中优选出来自Ⅱ、Ⅲ、Ⅳ、Ⅵ生态区的双高种质14份,可供各地区豆腐(乳)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八省大豆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分布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慕新  张辉 《作物学报》1997,23(5):550-554
对我国不同地区90个大豆样本8种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大豆元素含量有差异,某些元素含量变化并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东北地区大豆的K较高,黄淮海地区大豆含Ca高,Zn和P的含量由北往南递增,有南高北低的变化趋势。8种元素含量顺序为K〉P〉Ca〉Mg〉Fe〉Zn〉Mn〉Cu。各种元素含量水平与美国的数据基本接近。大豆中的Zn与P、Fe、Mg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K和Ca呈极显著负相关。M  相似文献   

5.
大豆氮磷钾吸收动态及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董钻  谢甫绨 《作物学报》1996,22(1):89-95
根据2年对2个大豆品种的测定结果,大豆叶片、叶柄、茎秆、荚皮的N、P2O5、K2O百分含量随生育进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籽粒中N的百分含量在成熟前2周达到最大值,尔后下降;P2O5含量比较稳定;K2O稍呈下降趋势。大豆单株的N、P2O5和K2O绝对含量的积累可用Logistic曲线方程加以表达,拟合良好。大豆植株吸收各种养分最快的时间:N约在出苗后第9 ̄10周,P2O5在第10周前后,K2O约在第8  相似文献   

6.
种粒大小选择对大豆种间杂交后代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种类型大豆种间杂交组合F2至F4为材料,研究种粒大小集团选择效应及对其他性状的影响。表明:种粒大小是一个重要性状,大豆种间杂交后代随着向大粒方向选择,植株变矮,茎秆增粗,倒伏性降低,分枝数减少,产量性得以改善。在F2根据植株体表现进行种粒大小的分组定向选择,这种趋势能够有效地保持到高代。  相似文献   

7.
大豆抗源抗SCN过程中POD酶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动地大豆抗源抗孢囊线虫(SCN)过程中过的氧化物酶(POD)活性和酶谱的变化研究,探讨了大豆抗源在抗病过程中是通过提高体内POD酶活性来抵御SCN的侵染,抗源品种POD活性和酶谱呈动态变化。在侵染高峰期(30 ̄35d),高抗抗原体内POD酶活性最强,酶谱着色较深;而感病品种在侵染高峰期POD酶活性降至最低值,且一些酶带受损以至消失。另外,证实了POD酶在抗病过程中参与木质素的合成。抗病过程中酶活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红禾麻(Laportea bulbifera)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栽培红禾麻植株性状、产量、浸出物含量与总黄酮含量等22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红禾麻个体间叶部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长宽比(2.3759),最大展幅面积最低(1.9280);茎部一级分枝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1046),单株主茎数最低(1.8801);药材产量和质量指标中,总黄酮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0464),其次为浸出物含量(2.0287)、总生物量干重最低(1.8075)。主成分分析显示,前四主成分反映了22个性状的茎叶性状、叶片数、产量、浸出物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等重要信息,累计贡献率达66.424%。聚类分析将红禾麻种质分为四大类群,第Ⅱ类群为质量选育的最优材料,第Ⅳ类群产量选育的理想材料。研究表明:红禾麻的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9.
大豆种粒斑驳抗性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SR标记技术及分离群体组群分析法(BSA法), 对大豆品系3C624×东农8143的F2、F3代群体接种SMV1号株系鉴定种粒斑驳抗性, 并进行抗种粒斑驳基因的分子定位。结果表明, 东农8143对SMV1号株系的种粒斑驳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用Mapmaker/Exp 3.0b进行连锁分析, 抗种粒斑驳基因位于大豆染色体组的F连锁群上, 并获得了与抗种粒斑驳基因紧密连锁的5个SSR标记Sat_297、Sat_229、Sat_317、Satt335和Sct_188, 标记与抗病基因间的排列顺序和连锁距离为Sat_297–12.4 cM–Sat_229–3.6 cM–SRSMV1–1.7 cM–Sat_317–2.4 cM– Satt335–13.8 cM–Sct_188。其中近距离标记Sat_229(3.6 cM)、Sat_317(1.7 cM)和Satt335(4.1 cM)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抗源筛选。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吕景良  邵荣春 《作物学报》1990,16(4):349-356
测定2341份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5种脂肪酸含量。以亚油酸含量最高,45—62%。平均含量依次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硬脂酸。分析比较结果,各脂肪酸含量,不同种皮色、脐色、结荚习性、叶形和花色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不同栽培类型、不同粒形品种间有显著差异。硬脂酸、油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