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法对贵州黔南山区68份大豆地方品种的脂肪氧化酶进行了测定,发现了17份Lox-3缺失体。通过脂肪氧化酶漂白胡萝卜素试验,发现这17份材料的脂肪氧化酶活性均较低,其中荔波二月豆等4份材料与日本、美国的同类材料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2.
高异黄酮低豆腥味大豆新品种中黄6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异黄酮大豆品种中黄68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缺失脂肪氧化酶-2基因(lx-2)的低豆腥味大豆品种中黄18为母本,日本引进的7S蛋白亚基缺失(α’亚基缺失和β亚基含量低)的大豆材料7S3(Karikoi-43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后代籽粒的异黄酮含量,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IEFPAGE)技术检测脂肪氧化酶基因缺失,并进行多年生化标记辅助选择而成。该品种2013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是高产、稳产、异黄酮含量高(5 135.86 mg·kg-1)、缺失脂肪氧化酶-2基因(lx-2)、商品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属高异黄酮含量低豆腥味的特用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型材料的获得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指出了无腥味大豆是今后大豆制品行业中的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4.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与豆制品产生豆腥味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全面阐述了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参与形成豆腥味物质的主要途径、豆腥味的主要成份以及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及其缺失体类型在豆制品形成豆腥味中的作用差异,指出了在遗传育种上开展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缺失体材料选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种子劣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uzuyutaka及其全套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体近等位基因系作实验材料,研究评价缺失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对种子劣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所有缺失体类型与正常品种Suzuyutaka一样贮藏始期 都具有高的活力和发芽率,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都以相似的规律和基本一致的速率丧失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而且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也基本一致。表明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大豆种子劣变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豆制品的豆腥味与大豆中的脂肪氧化酶活性有关,为了降低豆腥味,培育出了脂肪氧化酶缺失类型的大豆品种。本研究分析了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大豆(北农103)和普通大豆的脂肪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蛋白质亚基组成、Ca、Mg和植酸磷的含量等理化性质,并以这两种大豆为原料分别用卤水、石膏和内酯为凝固剂加工豆腐,对其豆腐产品进行了感官和质构评价。感官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北农103)豆腐的豆腥味明显弱于普通大豆豆腐,由北农103大豆品种加工成的内酯和卤水豆腐的质构特性好于普通品种大豆,而石膏豆腐则相反。  相似文献   

7.
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农艺和品质性状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贵州省大豆品种中随机抽取144份进行脂肪氧化酶测定、豆奶加工试验和品质、农艺性状分析。结果发现了33份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其中2份育成品种),占鉴定总数的22.9%,包括缺失Lox2、Lox3和Lox2、3类型,以缺失Lox3类型较多。缺失脂氧酶地方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较低,其氨基酸成分及比例与正常品种相近,而缺失的育成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则高达47%以上。利用强碱高温消除豆浆中的豆腥味后,正常品  相似文献   

8.
低豆腥味大豆新品种中黄18的选育有配套技术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新品种中黄18(原名中作95-88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高产,抗花叶病毒病(SMV),适应性强的中品661作母本,美国引进的优良品种Century近等基因系,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简称Lox)缺失的优质材料Century-lx2lx2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电泳(IEF-PAGE)技术,对杂种后代脂肪氧化酶(Lox)进行缺失检测及多年辅助选择育成。该品种于2001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为早熟,矮秆、高产、稳产,优质(Lox-2),抗病,综合性状优异,同时对中黄18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常用的蛋白纯化方法均存在操作复杂、纯化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本试验试图探索出一种经济快捷的蛋白纯化方案,且纯化后的蛋白可以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普通大豆品种冀豆12以及脂肪氧化酶缺失近等基因系Suzuyutaka中的Su-1,3,Su-2,3为材料,将大豆脂氧酶非变性PAGE分析与电洗脱技术相结合,纯化脂肪氧化酶同功酶抗原蛋白;回收到具有活性的电泳纯级脂肪氧化酶溶液,回收率达到了与离子交换柱层析相当的水平(49.64%);本试验探索的方法实现了应用经济快捷的纯化方案获得免疫所需抗原,为尽早获得脂肪氧化酶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打下了基础,并为其它蛋白质的快速分离纯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孟祥勋  赵述文 《大豆科学》1997,16(2):174-177
对一个杂交组合后代10个稳定缺失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A2)品系及其亲本籽粒化学成分组成进行的分析比较表明,大豆籽粒中缺失SBTi-A2对其蛋白质含量及天门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有一定影响,表现为缺失SBTi-A2品系显著低于高亲和双亲平均值;而对其他氨基酸和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基本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作物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快速检测技术.对玉米种质进行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筛选并组配杂交组合。结果表明:同功酶Lox-1、Lox-2缺失对延缓玉米陈化变质、延长种子寿命起着重要作用.Lox-3缺失在减轻储藏中仓储害虫危害也会有独特的作用。同时。在组配杂交组合时利用同时缺失Lox-1、Lox-2的材料做母本.这样的杂交种就较耐储藏.  相似文献   

12.
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傅翠真 《大豆科学》2004,23(2):111-113
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IEF)具有准确、快速、分辨率高的特点.作者对IEF-PAGE电泳制胶及酶染技术进行改进,应用于大豆脂肪氧化酶同工酶类型鉴定,获得很好效果,大大降低实验成本,为此,作者研究制定了一套准确、简便的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鲁坤存  麻浩  田森林  李爱华  何小玲 《作物研究》2006,20(2):143-143,146
南春204是湖南农业大学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育成的无豆腥味大豆新品种(湘春豆10号×Suzuyutaka-123),在湖南省2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598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4.1%.该品种种子蛋白质含量为44.5%,脂肪含量为19.8%,脂肪氧化酶缺失(无豆腥味),是理想的大豆加工原料.介绍了南春204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施用大、中、微量元素对大豆品质及其它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试验以3种大量元素(N、P、K)、3种中量元素(Ca、Mg、S)及6种微量元素(B、Mo、Zn、Fe、Na、Cl)及其组舍对高蛋白大豆品种东农42和高脂肪大豆品种东农163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S可增加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1.34个百分点,增加高脂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1.44个百分点;施Zn可增加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1.07个百分点,B、Mo、Zn同时施用可增加高脂肪品种大豆的蛋白质含量2.19个百分点。Na、C1、Fe的施用似乎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均具有正向作用。以Na元素的作用最大,二个供试品种分别增加2.08和1.85个百分点;Fe分别增加1.11和1.43个百分点;Cl分别增加1.26和1.65个百分点。N、P、K对大豆脂肪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在高脂肪品种中,K单独处理在1%的水平上显著高于对照,增加脂肪含量1.57个百分点,P—K配合施用增加1.2个百分点,N—K配合施用增加1.52个百分点,N—P配合施用增加1.11个百分点。适量的施用Ca、Mo具有增加大豆中脂肪含量的趋势。肥料的施用具有降低株高,增加收获重、荚数、粒数的作用。特别是N—K配合施用对大豆的株高、收获重及产量的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选用3个早熟和1个晚熟菜用大豆品种,探讨了始花期不同尿素追施量(0、75、150 kg·hm-2)对菜用大豆籽粒可溶性糖、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鼓粒到籽粒成熟,菜用大豆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脂肪积累呈现“S”型曲线变化,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后期出现小幅下降.早熟品种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在...  相似文献   

16.
张太平  朱星陶 《大豆科学》2000,19(2):131-139
从贵州大豆品种中随机抽取144份进行脂肪氧化酶测定、豆奶加工试验和品质、农艺性状分析。结果发现了33份楷氧酶缺失品种(其中包括2份育成品种),占鉴定总数的22.9%,包括缺失Lox2、Lox3和Lox2、3几种类型,以缺失Lox3类型较多。脂氧酶民缺失的地方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较低,其氨基酸成分及比例与正常品种一样,而缺失的育成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则高达47%以上。利用强碱高温消除豆浆中的豆腥味后,  相似文献   

17.
周正卿  王力江 《大豆科学》1993,12(4):340-346
本试验研究了原产地不同的大豆品种在冀东夏播条件下,农艺性状,生育期结构,生育期比(R/V),生物学产量,器官平衡,经济系数等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夏大豆籽粒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碍粒重均呈正相关。冀东地区夏大豆要获得150-200公斤/亩籽粒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应达到:株高65厘米,主茎16节,分枝1-1.28个,在2.0-2.22万株/亩密度条件下,单株荚  相似文献   

18.
脂氧酶是大豆产生豆腥味的主要原因,培育脂氧酶完全缺失大豆新品种可以从加工源头上解决加工去腥难题。在F2分离世代筛选脂氧酶缺失体是无腥味大豆育种的关键。本研究对现有的ISDS-PAGE电泳技术筛选方法进行改进,在苗后子叶展开期,取鲜子叶20 mg,快速无损测定脂肪氧化酶,由过去的播前切粉取样,改为苗后鲜子叶取样,改良后的方法不仅能清晰鉴别Lox-1,2,3三种同工酶缺失与否,同时确保含目标性状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大豆脂氧酶缺失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大豆新品种吉育5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早熟大豆新品种“吉育54”,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于1991年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公交91171—3”。2001年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确定为推广品种。其主要特点为脂肪含量较高(脂肪含量21.31%),抗大豆灰斑病,中抗大豆花叶病1、3号株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季良  彭琳 《杂粮作物》2006,26(6):399-401
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阿豆1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在黑河5号的基础上,采用异地选择方法培育的优良大豆新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37.4%(干基),脂肪含量23.4%(干基),且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大,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总量受环境影响较小。2004~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28.5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3位。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84.9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3位。该品种适宜新疆北部冷凉大豆产区春播和南部阿克苏地区复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