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锦凤  陈忠 《农家致富》2006,(13):36-36
为达到无公害生产要求,葡萄病虫害防治要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而选用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及无机或矿物性农药。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农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恶劣,化肥农药的大量施入,特别是农民滥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导致食品安全性普遍降低,出现绿色大豆不绿色的现象,许多绿色大豆生产基地产出的大豆通过不了国际甚至国内的检测标准。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每年都划出一些基地生产绿色大豆,然而近年来黑龙江省病虫草害发生普遍加重,致使有些违禁农药化肥大量使用,或常规药肥的越标使用,或使用时期不当,严重影响绿色大豆的生产,因此,我们研究探索绿色大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大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我国的传统出口物资。在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和地区对转基因产品进行严格限制和管理的情况下,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出口前景十分看好。为了我国大豆能畅通无阻地进入各国市场,了解和研究进口市场对大豆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保证大豆中农药残留控制在进口国允许的范围之内就至为重要。本文在收集与整理国内外大豆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标准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旨在为大豆生产和修订我国大豆相关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葡萄生产的病虫害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达到无公害生产要求.葡萄病虫害防治要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而应选用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及无机或矿物性农药。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农药.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防治时,应根据葡萄的不同生长时期,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高油大豆生产过程中 ,农药安全使用十分重要 ,农药使用不当可造成人、畜中毒 ,环境污染 ,影响大豆产量及品质 ,尤其对大豆含油率影响较大。农药安全使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农药品种选择 ,二是使用技术。高油大豆生产应选已取得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登记证或临时登记证  相似文献   

6.
植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植物源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对环境友好、毒性普遍较低、不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应优先选用的农药品种。为了让广大农民和农技推广工作者能对植物源农药品种有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现把我国开发的主要植物源农药品种及其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防治大豆蚜虫高效的农药及用量,选用常见5种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啶虫脒乳油、2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噻虫胺悬浮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双甲脒乳油对大豆蚜虫的LC50分别为3.172、0.328、4.889、4.516、2.108 mg/L;田间防效结果表明,5%啶虫脒乳油、2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噻虫胺悬浮剂1000倍液和20%双甲脒乳油1000、2000倍液对大豆蚜虫防效较好,药后3 d,防效分别为95.05%、94.74%、88.02%、89.67%和87.02%,药后15 d,防效分别为92.01%、90.70%、88.28%、97.64%和88.35%.在大豆蚜虫的田间防治中,可推荐使用5%啶虫脒乳油、2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和20%噻虫胺悬浮剂1000倍液和20%双甲脒乳油1000~2000倍液.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目标,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生育期病虫草害防治农药减量试验。结果表明,麦收后灭茬处理、合适的除草方式,以及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的处理试验区比常规防治用药区可减施农药1次,每亩农药减少用量50g左右,减量约30%,大豆、玉米分别比常规防治区增产11%、7%以上。  相似文献   

9.
4年前,河南襄城县农户全年病虫害防治成本大约每亩(1亩=1/15ha)20元钱,最近调查发现,农户去年仅大豆一季的防治成本就达50多元,有的竟超过80元,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些农药用量和成本的做法,希望对农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上长期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害,不仅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畜健康。减施化学农药对实现植物病害绿色防控、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动减施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措施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从农业防治、植物源农药防治及微生物菌源农药防治等方面综述非化学农药措施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提出加快中药提取物防治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创新研究,及筛选有价值的生防菌或植物内生菌代谢物的微生物菌源农药进行商品化生产、使用的发展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1.
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为4.42万亩。5月以来,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棉铃虫、甜菜夜蛾、草地螟、玉米螟、双斑莹叶甲等害虫在平罗县、惠农区出现并为害玉米及大豆,局部为害较重。鉴于此,2022年石嘴山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保站引进不同种类高效、低毒、低残留制剂和减量助剂,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田药剂防治试验,以期筛选出更适合防治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害虫的方法和药剂。结果表明,减量增产助剂与农药减量后的防效和产量差异不明显,防治效果较好。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中推广减量增产助剂与农药混用农药量减量30%施用防治双斑莹叶甲等害虫,能达到防治害虫与农药减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生物防治、细菌类微生物农药、真菌类微生物农药、防线菌类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开发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微生物源农药的特点作了简单论述;对当前微生物源农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微生物源农药资源丰富,大有发展前途;并提出了我国发展生物农药的方向和侧重点。  相似文献   

13.
大豆斜纹夜蛾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我县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达0.5万hm^2左右。近年来,斜纹夜蛾持续大爆发,给大豆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减产幅度高达50-60%。为有效地控制斜纹夜蛾对大豆的为害,我们于2004年在淳安威坪镇进行的防治农药筛选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从改进大豆耕作制度、栽培措施、选择品种、种植诱集作物以及提倡生物防治等方面阐述了综合利用自控因素防治大豆害虫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措施是很积极有效的,有利于减少大豆生产中对农药的依赖,降低防治费用.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从改进大豆耕作制度、栽培措施、选择品种、种植诱集作物以及提倡生物防治等方面阐述了综合利用自控因素防治大豆害虫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措施是很积极有效的,有利于减少大豆生产中对农药的依赖,降低防治费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我国大豆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现状,并对我国大豆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美国、日本、CAC、欧盟相关标准进行了比对分析。  相似文献   

17.
植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主要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植物源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对环境友好、毒性普遍较低、不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所以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应优先选用的农药品种。为了让广大农民和农技推广工作者能对植物源农药品种有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现将我国开发的主要植物源农药品:种及其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大豆红蜘蛛的防治以挑治为主,哪里达到防治指标就防治哪里,重点地块重点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检测大豆中多种残留农药的快速分析方法。[方法]以甲氰菊酯等5种常用农药为检测对象,污染较严重的大豆为检测材料,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5种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试验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丙酮作为提取剂,流速为1.0 ml/min。5种农药在0.02~1.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4~0.999 7。5种农药在0.02~0.20 mg/kg浓度范围内,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4.9%~105.0%,相对标准偏差为1.5%~4.9%。[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少、方法检出限低、回收率高等优点,可满足大豆中农药多残留检验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陕西农业科学》2014,(8):10-10
<正>农业生产中,农民朋友经常在防治作物病害时混用农药。合理混合使用农药,可节约人力、时间外,还能达到兼治、增效和延缓抗药性的目的。但不能随意混用,须识"药性"。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有机合成农药可交叉使用。如在白菜生产上防治菜青虫,可交叉使用B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