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广西农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地处祖国南疆,土地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万人,是全国唯一具有沿海、沿边、沿江优势的自治区.灿烂的文物古迹、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广西是全国第一产糖大省,白糖产量连续14年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广西又是"水果之乡",沙田油、芒果产量全国第一,香蕉、菠萝全国第二,柑桔、荔枝、龙眼全国第三.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立,使广西由边陲省份变成国际通道和枢纽.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位置的广西,成为东盟各国进出中国的门户.  相似文献   

3.
4.
广西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随着期刊国际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广西农业期刊如何求生存、谋发展,如何完成新时期的新任务,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从行业发展、出版改革、市场环境等角度研究和探讨当前我区农业科技期刊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期刊改革,理顺期刊的管理体制,走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加快期刊结构调整,树立精品意识,开放办刊,主动与国际接轨,努力提高期刊质量;转变经营方式,拓宽经营门路,改善办刊条件;加强期刊社(编辑部)建设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读者王达来电询问养鹿有无风险,能不能赚钱,前景如何。 对于养鹿的市场状况和风险,以及收益和前景等问题,也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关注,现摘录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专家赵世臻的见解,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常州市在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验,但也面临一些问题。结合调查发现,要搞好农业集约化经营,还需要在发展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化方面采取系列措施,开展"新菜篮子工程",妥善解决融资工作和农业企业用地问题,以规模化和组织化推动集约化,注重发挥集体经济作用,面向"三农"进行大学教育改造。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3,(1):F002-F002,F003
中国农业的国际化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农业资源和市场,参与农业国际分工与交换,开放国内市场,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农业国际化的特征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求世界农业发展专业化生产并实现国际分工。农业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世界农业多边管理框架基本形成,农业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农业技术合作日益增强,农业外国投资大规模增加,农产品国际贸易日益扩大,其主要特征是农业管理规…  相似文献   

8.
贺岚  包寒 《广西农学报》2009,24(5):F0004-F0004
2009年10月9日,历时一年的“广西农业信息化成就与发展”征文活动落下帷幕。由广西农学会、广西农业信息中心联合举行的“广西农业信息化成就与发展”论文终审会,从参评的93篇论文中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0篇,二等奖19篇。这次论文评审严格按学术论文评比程序、评比流程组织专家初审,然后再召开终审会,综合各位专家意见,进行最后评定。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江苏省订单农业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不足7%的可耕地上解决了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吃穿问题。中国在农业方面已经取得和即将取得的成就,无疑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 变化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上的变化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1.恢复和巩固时期(1949—1957年) 1949—1957年是经济恢复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在此期间,完成了社会主义土地改革,农业生产稳步提高,谷物、棉  相似文献   

11.
黎遗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07-4210
通过全面分析广西中部岩溶干旱的旱情及时空分布规律,归纳了可能造成广西中部岩溶农业生产受旱成灾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水源生态环境和增强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能力等措施,以实现该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发展模式。文章在阐明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涵义基础上,指出生态农业实质上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上的运用和体现:通过对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分析,得出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客观必然性;最后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分散的小农户难以成为完整而有力的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因此,创新农村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十分必要。农业合作组织掌握市场信息充分,有资本、技术、人才优势,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因而是最强有力的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中国“入世”之后,农业合组织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关注和推动中国农业合组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是一个极具有价值的课题。笔者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南贵昆区域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策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前途和未来。因而在全面策划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思维方式,改进发展思路,挖掘资源潜能,增强发展能力,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通过科技先导,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以厚积薄发、"强身健体"的方式,抓住主线,重点突破,从根本上增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相似文献   

15.
李道亮 《农学学报》2018,8(1):215-222
人均资源匮乏、劳动力短缺、环保形式紧迫是始终贯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科学难题,农业4.0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深度发展阶段,以更高层次的集约度、精准度、协同度实现精准、智能的农业生产,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三大难题。文章首先对农业4.0进行定义,简述了发展农业4.0的重大意义,总结了农业1.0到农业4.0各阶段的劳动手段与特征;通过生产条件、综合需求、发展瓶颈3个方面的分析,阐明农业代际演进的推力、引力及压力;以全国范围内的代际分布比例数据描述代际演进状态,预测全国范围农业1.0至4.0的代际演进趋势,并基于技术成熟度曲线图得出未来农业代际演进的主要驱动技术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得出农业各代际演进过程的动态跃迁特性,指出农业4.0的实现时间预计为2070年。随后从生产力、资源配置的角度,提出农业4.0的发展策略,明确发展目标,指出要重点围绕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针对局部农业特点、“三农”发展趋势、城乡一体化需求,遵循市场与产业发展规律,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思路,依次完成农业2.0先导发展、农业3.0主体发展,最终攻坚关键难题,实现农业4.0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6.
崔军 《农学学报》2011,1(10):31-33
从追溯循环经济理论起源着笔,系统地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深刻内涵,总结提炼了新时期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即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相扣的标准化、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和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简要回顾了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历程与现状,分析了中国发展循环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发展循环农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军 《农学学报》2011,1(12):31-33
从追溯循环经济理论起源着笔,系统地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深刻内涵,总结提炼了新时期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即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相扣的标准化、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和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简要回顾了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历程与现状,分析了中国发展循环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战略 发展创新型农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宋敏  刘丽军 《农业科技管理》2009,28(3):37-40,43
随着农业国际化发展,植物品种权逐渐成为争占国际农产品市场,圈占世界植物遗传资源的重要工具。我国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以来,品种权在激励育种创新、提升种业和农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功效日益凸显。但是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品种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环节仍然差距较大。文章在分析我国植物新品种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主要从育种研发的创新体系、激励机制、技术保障、权利转化运用、惠益分享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战略,发展创新型农业的战略措施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一个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这一地区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是确保整个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经济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出了使三峡库区走上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业技术的落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土地制度的不完善等成为约束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只有从解除制度约束的角度思考,才能够根本消除这些瓶颈因素。只有建立有效的乡村组织、完善城乡市场一体化、实现教育国民待遇、允许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根除出生地歧视,解除这些制度约束,实行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奠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