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沙地云杉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沙地云杉是沙地造林的首选树种之一。通过对其种子萌发机理的研究,为沙地云杉在干旱区的推广及林地幼苗更新提供理论依据。在试验室和室外花盆内对沙地云杉的种子进行处理,测定种子含水率及吸胀速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覆土厚度、不同浓度盐溶液、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沙地云杉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地云杉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25℃,当温度低于5℃时种子将不能萌发,高于35℃萌发率较高,但会严重影响幼苗生长;(2)种子在吸胀初期,吸水量急剧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绝对吸水量逐渐减小,达到一定时间后,种子含水量相对不变,即达饱和状态;(3)种子耐盐性较差,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6%时,会严重影响种子萌发,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4)种子育苗适宜的覆沙厚度为0.5~0.75 cm,大于1.0 cm会显著降低发芽出苗率;(5)沙地云杉种子经3种方式处理播种后,以沙藏处理的种子发芽出苗率最高,自来水处理次之,60℃恒温处理最差。在人工对沙地云杉进行繁育时,种子宜先沙藏处理,萌发适宜温度15~25℃,土壤含盐量不宜高于0.6%,不覆土或覆土太厚均不利于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活力的白菜种子进行连续5次吸水回干处理,发现吸水回干处理使种子的抗劣变能力显著提高。测定种子吸胀初期的呼吸速率发现:高活力种子(发芽率82%)和中等活力种子(发芽率68%)的呼吸速率显著高于低活力种子(发芽率44%)的呼吸速率,但高活力种子与中等活力种子的呼吸速率差别不明显。种子经吸水回干处理(1~5次)再自然老化后,种子吸胀初期的呼吸速率则与种子活力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贺小秀  王勇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137-140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ll Kom.)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主要先锋树种。本文通过对种子萌发机理的研究,为柠条林幼苗更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柠条种子在恒温条件下25℃时发芽率最高,可以达到70.25%,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要高于恒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光照对柠条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是很明显,柠条种子在土壤含水量8%~14%范围内均可以萌发,土壤含水量在14%左右为柠条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湿度。覆盖土层厚度对发芽率有较大影响,土壤表层发芽率为10%,0~1cm土层发芽率可以提高至77.8%。结果表明:在人工播种柠条种子时的适宜覆土厚度为1cm~3cm,不覆土或覆土太厚均不利于柠条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4.
光照和种皮对有髯鸢尾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了解光照和种皮对有髯鸢尾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有髯鸢尾的育种提供种子繁殖的依据。[研究方法]通过人工授粉收获有髯鸢尾种子,研究了有髯鸢尾(bearded iris)种子在光照和黑暗对比处理、种皮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有髯鸢尾种子千粒重为77.35g;吸水达到饱和吸胀需192h(8天);常温(平均20℃)黑暗环境下有利于种子发芽,发芽率为54.54%。[结论]黑暗有利于有髯鸢尾种子的萌发,种皮对有髯鸢尾萌发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吐温-80浸种对大麦种子萌发及某些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华鑫  董红 《作物学报》1993,19(4):376-379
种子萌发过程实质上是种子吸水而引起的一系列大分子物质分解和合成活性的顺序激活的过程,种子吸胀初期有大量的溶质渗漏和胚受损伤;种子的吸胀进程和吸胀程度的不同显然会影响种子的某些生理生化性状和萌发动态。本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吐温-80浸种对大麦种子萌发及某些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这些影响的可能机理,以  相似文献   

6.
光照和沙埋对沙生针茅种子萌发与幼苗出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沙生针茅种子萌发特征和休眠机理的研究,采用种子萌发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划破种(果)皮及切除不同比例胚乳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和模拟野外条件对不同沙埋深度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光条件下;移走胚乳75%时,种子萌发最快;不同沙埋深度以0.5 cm的浅层沙埋时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而休眠率最低;沙埋超过2 cm后,种子萌发率、幼苗出土率与沙埋深度呈负相关,休眠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沙生针茅种子为休眠型暗条件萌发类型。人工播种应以0.5~2 cm深度为宜。  相似文献   

7.
天然沙冬青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种子鉴定及种子发芽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天然沙冬青种群种子库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天然沙冬青土壤种子库特征及与种群更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沙冬青种群土壤种子库比较丰富,平均密度为11粒/m2;种子主要存在于土壤表层,在有结皮存在的情况下,种子才有可能存在于0~2 cm土层中,以下土层没有种子;沙冬青种子发芽率与土壤种子库呈负相关,种子库丰富的地方,种子的发芽率较低,这一对矛盾造成幼苗数量的稀少,进而影响天然沙冬青种群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容器袋内以细河沙为培育基质进行育苗,研究了不同催芽方法对沙东青、花棒和沙枣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浸2d和变温水浸分别较对照能同时极显著提高沙冬青种子的萌发率和株高,其中水浸2d处理的效果最好;(2)花棒种子的萌发率和株高因催芽方法不同而有极显著差异,大田育苗可不催芽直接播种;(3)催芽方法对沙枣幼苗平均株高有显著影响,水浸2d或7d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温度、光照、贮藏时间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梅叶冬青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梅叶冬青种子存在休眠期,度过休眠期后发芽率迅速增加,发芽率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GA3效果最佳,其适宜的浸种浓度为50~100 mg/L;光照对梅叶冬青种子萌发没有影响;梅叶冬青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0.
凯里杜鹃的种子特性及萌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蒋影  顾毓兴  桂豹  赵财  吴洪娥 《种子》2017,(5):84-87
为研究提高凯里杜鹃种子发芽率的途径与方法,以雷公山地区采集的野生凯里杜鹃种子为试材,通过种子形态观察,测定长宽、千粒重及吸水率,研究不同贮藏方式、不同光照时间及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凯里杜鹃种子极小,千粒重仅为(0.113 4±0.000 06)g,吸水吸胀主要集中在前4h,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1 000 mg/L),GA3处理及贮藏方式(室温干藏与低温沙藏)均对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影响不大,而光照对其影响较大,其中全光照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1.
丛磊  刘燕 《种子》2004,23(8):45-48,76
为了寻找适宜山楂种子快速萌发的措施,对11个种(品种)山楂种子分别采取干湿交替、浓硫酸浸泡及两种处理相结合3种方法,致使种壳开裂或裂缝后,然后在恒温及变温条件下沙藏3~4个月,播种后检查发芽率.结果表明,各种山楂种子发芽率的差异与种子的千粒重、种壳厚度、处理方法、低温方式等密切相关.根据千粒重、种壳厚度相似性进行归类研究得出,大粒型种子适宜采用干湿交替或浓硫酸处理、变温沙藏;中、小粒型种子适宜采用干湿交替、恒温沙藏;未处理种子适宜采用变温沙藏.  相似文献   

12.
极端干旱区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人工种群重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极端干旱区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人工种群重建技术,以苗龄为45天的沙冬青容器苗为试验材料,分析研究了不同立地类型、保水措施、建植时间以及灌水频度对其成活率、保苗率以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年降雨量为110 mm条件下沙区(民勤),立地条件、建植时间、保水措施以及灌水频度对沙冬青容器苗建植后期保苗率以及植株生长量均有极其显著地影响(P<0.01),同时,立地条件和建植时间对建植苗成活率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极端干旱荒漠区,5月初或9月初在固定沙丘、沙化退耕地以及轻度盐碱化退耕地进行沙冬青人工种群重建,成活率均在90%;沙冬青人工种群建植后,对建植苗采用覆膜保水措施和建植45天后适量补水能有效地遏制建植苗后期的死亡率,并能促进建植快速生长,次年9月建植种群保苗率高达93%以上,植株平均高度超过10.00 cm、冠幅大于5.60 cm×6.10 cm。  相似文献   

13.
以高腐烂(Ⅲ、Ⅳ、Ⅴ)等级的长苞铁杉倒木作为长苞铁杉种子萌发的基质和覆盖物,探讨倒木基质对长苞铁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长苞铁杉的更新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研究中选择直径>20 cm、Ⅲ~Ⅴ腐烂等级的长苞铁杉倒木为试验材料,分不同等级倒木与黄壤土按质量比例2:8、5:5、8:2、1:0、CK(对照,只有黄壤土)探讨倒木作为基质对长苞铁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不同等级倒木按照覆盖住种子的不同覆盖厚度2.5、5、7.5、10 mm、CK(对照,只覆盖绵沙)研究倒木覆盖对长苞铁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倒木基质对长苞铁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第Ⅲ等级和第Ⅴ等级的倒木在木:土=5:5处理下种子发芽率与幼苗根长均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处理。(2)第Ⅳ等级的倒木在木:土=8:2时长苞铁杉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处理,在木:土=5:5处理显著影响长苞铁杉幼苗的根长和叶长;各腐烂等级(Ⅲ、Ⅳ、Ⅴ)的倒木在木:土=1:0处理下,长苞铁杉幼苗CAT活性、PPO活性、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K);第Ⅴ等级倒木对长苞铁杉幼苗POD活性影响显著。(3)第Ⅲ等级倒木覆盖7.5 mm处理下,长苞铁杉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K),覆盖5 mm处理下幼苗根长显著高于对照组(CK);不同腐烂等级(Ⅲ、Ⅳ、Ⅴ)倒木覆盖5 mm处理对长苞铁杉幼苗的叶长有显著影响;第Ⅲ等级倒木覆盖处理下长苞铁杉种子发芽率优于其他等级,但与对照组(CK)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处理方法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来自山西的黑柴胡种子进行温度、清水浸种、沙藏处理和KMnO4药剂处理试验,以研究不同条件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胡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沙藏7~12d能明显促进柴胡种子的萌发,但不能使萌发的启动日提前;清水浸种不能提高发芽率,但可使启动日提前;0.25%、0.5%、0.75%的KMnO4溶液处理对柴胡种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建议柴胡种子萌发的适宜处理为:在20℃下清水浸种12h,沙藏处理7~10d,发芽率和出苗率较高,苗子生长比较整齐。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仔猪感染猪等孢球虫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应用纯种猪等孢球虫孢子化卵囊人工感染9头6日龄仔猪,分别检测了感染前1d和感染后1、3、6、9、11d (DPI) 外周血中CD3+、CD4+、CD8+T细胞。结果显示,DPI 3,CD3+、CD4+T细胞增加,之后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CD8+T细胞在DPI 6增加,DPI 9达峰值(P<0.05)。CD4+/CD8+值在DPI 6下降,DPI 11达到最低点。表明DPI 3感染仔猪的免疫功能有所增强,而DPI 8后仔猪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
观赏棕榈播种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地揭示了观赏棕榈播种育苗过程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为建立观赏棕榈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提供了依据为掌握观赏棕榈植物播种育苗的关键技术,建立高效种苗繁育体系,研究比较了部分观赏棕榈植物种子采后贮藏时间、播种基质、播种方式和幼苗移植期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棕榈植物种子采后适宜贮藏时间依种子产地而异,采自新加坡的蒲葵和棕竹种子采后即播或短期贮藏(<45d)后播种发芽率显著高于采自福建的种子,而采自福建的种子拌沙湿藏较长时间(>75d)后的发芽率则显著高于采自新加坡的种子;育苗基质以5份椰糠、3份河沙和2份泥炭按体积比配制的混合基质Ⅱ或以5份椰糠和5份河沙按体积比配制的混合基质Ⅰ较好;种子萌发为近距带鞘型的假槟榔和散尾葵可采用地播或盘播育苗,且在1叶期移植幼苗成活率最高,越迟移植成活率越低;而远距无鞘型的伊拉克蜜枣宜采用袋播育苗。研究结果较  相似文献   

17.
磁化水对冬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望  关志琼  王玉玲 《种子》2004,23(2):31-33
用不同磁场强度处理的磁化水浸种处理冬瓜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的酯酶、过氧化物酶以及抗坏血酸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磁化水能够提高冬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同时也能够相对地提高冬瓜幼苗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并使冬瓜种子出苗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不同处理方法破除扁蓿豆品系90-36种子硬实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扁蓿豆品系90-36硬实率高达41%.采用打磨、KNO<,3>、KMnO<,4>、HCI、NaOH、H<,2>O<,2>、H<,2>SO<,4>、赤霉素、高温干燥、热水浸种、低温放置和液氮处理12种方法,探讨破除其种子硬实的适宜方法.结果表明:98%H<,2>SO<,4>处理25~60 min,发芽率可达90%左右,硬实率可下降到8%以下;砂纸打磨能使发芽率达84%,硬实完全破除;30%H<,2>O<,2>处理40 min、400 mg/LGA处理24 h、70℃干燥处理0.5 h、0.3%KMnO<,4>处理2 h可破除部分硬实.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和基质对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种子发芽的影响,丰富该树种种子发芽的相关资料。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激素种类及其浓度与基质不同水平及其组合的实验。滇油杉种子发芽过程中,胚芽和子叶与种皮不分离而幼茎萌蘖新芽生长发育为地上器官,故其种子培育的苗木为萌蘖营养繁殖苗。在室内,滇油杉种子播种后18天开始发芽,延续19天后发芽结束,属易发芽种子类。处理组合的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指数分别为18.7%~56.0%、8.3%~27.0%、3.3~6.7天和7.0~18.1粒/天,对照(清水浸种播于壤土)则是13.3%、11.0%、9.0天和2.7粒/天,除发芽势外,实验处理发芽指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基质是影响种子发芽的主导因子,壤土有益于种子发芽;IBA和IAA溶液浸种的种子发芽率极显著高于GA3(P<0.01)。0.45 g/L IBA或0.30 g/L IAA浸种播于壤土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缩短发芽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