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96份引进芫荽种质进行群体结构性研究并构建其分子身份证。结果显示,从300条引物中筛选出的23条扩增性强、清晰度高、稳定性好的引物,在芫荽群体中共检测到34个多态性条带,每个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分布在2~10之间,平均为4.61个。品种间特异性指数差异较大,种质特异指数介于69.964~208.694间,平均为104.29。在研究多样性基础上,利用S2025、S2007、S2020、 S2029、 S177、 S183、 S509、S169、S1260、S167、 S45、S24、 S43、 S29共14条引物构建了96份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可以有效区分各材料。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为了解37份花椰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花椰菜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其中7份来自不同产地的花椰菜品种为模板对80条随机引物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48条随机引物能获得多态性扩增,25条引物的RAPD分析结果无多态性,7条引物的未获得扩增条带;【结论】 引物 S11、S15、S16、S17、S18和 S65 扩增条带比较稳定、清晰且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在 16.7% - 75.0% 之间,可作为花椰菜RAPD分析的随机引物。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于百合遗传多样性分析的RAPD有效引物,利用48个RAPD随机引物,对百合属的黄天霸、西伯利亚、兰州百合和川百合进行PCR扩增,共筛选出8条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好的有效引物,8条引物在4个样品中共扩增出112条DNA带,其中78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69.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4条带。该研究为应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分子鉴别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龙眼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APD技术对龙眼的95份种质资源和一份荔枝种质资源进行研究。从2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8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97条带,DNA扩增带的多态性为100%,这表明96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丰富性。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RAPD表型数据矩阵进行分析。根据欧氏距离(ED)法计算各样品间的遗传距离,采用UPGMA(类平均法),进行分析,建立亲缘关系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RAPD标记能在分子水平揭示龙眼的遗传背景与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扶芳藤遗传多样性RAPD鉴定及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56份扶芳藤、3份大叶黄杨和1份胶东卫矛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35个引物扩增出205条稳定、清晰、可重复的DNA片段,其中32个引物扩增出100条带具有多态性,其多态性频率48.78%;不同引物及不同位点谱带所揭示的扶芳藤遗传差异较大,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为0.0331~0.8904;根据引物L04和U12扩增的RAPD带型和以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明显地区分扶芳藤与大叶黄杨、冬季全部落叶的与冬季不落或部分落叶的扶芳藤类型、从我国收集的扶芳藤资源与从捷克和美国引入的3个品种;同时聚类分析还可区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收集扶芳藤资源。  相似文献   

6.
应用ISSR分子标记绘制红麻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6份红麻种质资源为材料, 对UBC807~UBC80等80个ISSR引物进行筛选, 筛选出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20个。利用这20个ISSR引物扩增来自国内外84份红麻种质资源, 共获得230条谱带,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1.5条谱带, 其中多态性谱带185条, 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0.43%, 表明供试的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以供试84份红麻种质资源的ISSR扩增谱带为基础, 建立了供试材料扩增条带指纹数据库的Excel文件。根据指纹图谱唯一性原则, 采用自行开发的DNA指纹数据分析软件, 再从20个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中遴选出UBC 813、UBC 825、UBC 836、UBC 888和UBC 889引物, 绘制出82个红麻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 为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份剑麻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和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剑麻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8份剑麻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后选用的8条ISSR引物和8条RAPD引物,分别产生了53条和66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44条和6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分别为83.02%和92.42%。根据2种标记的扩增结果,用UPGMA法对8份剑麻种质进行聚类分析,供试材料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9~0.80和0.52~0.76。2个标记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但有点差异,可将供试的8份剑麻种质划分为2类群,而且2个标记聚类结果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0。可见,剑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8.
克新系列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19份克新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别提取19份马铃薯品种的DNA,进行随机引物多态性扩增,从1000条随机引物中初步筛选出7条有多态性的引物进行详细研究,每条RAPD引物扩增出4~9条带,共获得5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3条;19份马铃薯品种的遗传距离介于0.17~0.72之间,平均值为0.39,平均遗传距离介于0.31~0.51之间;聚类分析结果在GS=0.53处可将克新系列马铃薯品种划分为三类,聚类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相符,同时也说明克新系列马铃薯的遗传基础有所拓宽。研究表明:RAPD标记简便、快速、成本低,适用于分析马铃薯遗传多样性,指导马铃薯育种实践中的亲本组配。  相似文献   

9.
30个中国甘薯主栽品种的RAPD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以中国30个甘薯主栽品种为材料,对甘薯RAPD指纹图谱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从102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26个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用于PCR扩增,共扩增出255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9.8条。其中S32和S39多态性最高,仅用其中1个引物即能将这30个甘薯品种完全区分开,且由此构建的指纹图谱出现的概率很小,分别为4.77×10^-7(1/221)和1.91×10^-6(1/219)。结果进一步表明,这30个甘薯品种的遗传距离变异幅度较大,为0.0390~0.4306,平均遗传距离为0.3086。RAPD聚类分析表明,地域分布相近的甘薯品种和具有同一亲本的甘薯品种聚在一起,与这些甘薯品种的系谱图一致。  相似文献   

10.
石斛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RAPD技术对10种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00条10bp的RAPD引物中筛选获得17条多态性引物,对石斛属的10个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00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1.8个多态性条带。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56~0.676。根据RAPD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石斛属的10个种区分开来,划分为4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技术较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18份滇产岩白菜资源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云南岩白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采自云南各地的18份岩白菜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手段对它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6个ISSR引物在18份岩白菜资源间共扩增出275条谱带,其中232条为多态带,多态率达84.2%,表明云南岩白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不同岩白菜资源间的Dice相似系数分布于0.651~0.841,采自同一产地的不同岩白菜资源未能聚合在一起,表明岩白菜种内遗传分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米的10个品种的全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再用Popgene32软件和SPSS 13.0软件分析扩增结果,研究10个玉米的种质资源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所选20个引物可扩增出214条RAPD条带;(2)所选引物扩增条带的多态性比率为86.4%,RAPD分子标记扩增10个玉米品种间的相似性系数分别在0.316-0.654之间;(3)用RAPD-PCR扩增条带的分析结果建立了遗传相关系数矩阵、构建了分子树状图、可将10个玉米品种分为3个类群;(4)RAPD分子标记适合于构建玉米的DNA指纹图谱,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RAPD)技术对红叶李与安哥诺李及其杂交子代中的10株植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引物,然后对所有子代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3.2软件分析所得图谱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百分率、Shannon信息指数(I)、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用DPSv2.0软件依据所得到的遗传距离,按照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构建树状图。结果表明:15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条带89个,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3.54%,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298,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574,说明杂交后代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树状图可以看出杂交子代的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1号植株与母本亲缘关系最近,最有可能稳定遗传母本的红叶性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内蒙古胡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23份胡麻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胡麻25.0μL 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10μmol/L正反向引物0.3μL、2×Taq Master Mix 9.0μL、DNA模板量40ng;18对SRAP引物扩增得到219个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为12.17,多态性条带为136,多态性比率为62.10%,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00,平均每个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1.59,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为0.61;有效等位基因数(Ne)、香农信息指数(I)和Nei’s遗传相似系数(H)分别为1.5630、0.6715和0.4738;在遗传相似系数0.55处供试胡麻分为两大类,在遗传相似系数0.38处,第一大类群分为3个亚群。结论认为,内蒙古胡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同一个地区培育的胡麻品种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5.
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3份不同来源的黄瓜材料进行了AFLP分析。1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54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06条,多态率为19.5%。UPGA分类结果将23份黄瓜材料划分为三大类群:第1类群为野生型黄瓜的聚类;第2类群为美国类型黄瓜、荷兰类型黄瓜以及具有荷兰血统的黄瓜的聚类;第3类群中包含所有中国类型黄瓜和2个前苏联类型黄瓜。遗传相似性分析和聚类结果表明:野生黄瓜和栽培黄瓜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AFLP标记的分类结果与材料的主要性状特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SSR标记分析17个亚麻品种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利用90对SSR引物对17个亚麻品种(品系)进行了遗传相似性的分析。SSR标记简便高效,特异性强,但目前在亚麻上的应用还比较少,本研究选择均匀分布在亚麻不同染色体上的90对SSR标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参试SSR引物均扩增出清晰稳定的多态性条带,在17个参试亚麻品种间共检测出170个不同的扩增条带。17个亚麻品种分成5个大群体,遗传距离最大的品种是‘9801-1-17’和‘阿卡塔’。第二组和第五组都只有一个品种,分别是‘A29’和‘9801-1-17’,它们与其他的品种间亲缘关系均较远。本研究表明SSR技术在亚麻遗传育种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准确高效。遗传距离较远的几个品种可用于杂交育种和各种农艺性状的进一步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甜叶菊二倍体经染色体加倍后得到四倍体的过程中,基因组序列的变化情况,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 个甜叶菊二倍体及其5 个同源四倍体株系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ISSR 结果显示:从60 个ISSR 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5 个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4 条谱带,其中有19 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占55.88%;6 个甜叶菊株系间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059~0.2778 之间;利用聚类分析,发现CK与5 个四倍体最先分开,这说明聚类分析可以很好的将甜叶菊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区分开,1 和2、4 和5 两两株系最先聚在一起,这表明2 组株系各自间遗传相似度高。甜叶菊不同倍性间遗传差异较大,同一倍性不同株系间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8.
应用ISSR标记对32份洋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31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条扩增产物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在32份资源样品中共扩增出39条带,其中31条带为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7.7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79.48%。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52~0.960之间,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ISSR聚类分析表明,在L取值为D=0.68时,可将32份洋葱资源分成5类:第一类包括18份种质资源,主要以Yellow Sweet Spanish系统为主;第二类包括1份种质资源,为Bejo Daytona;第三类包括3份种质资源,为Yellow Globe系统;第四类包括9份种质资源,为Yellow globe danvers系统;第五类包括1份种质资源,为Yellow Danvers system系统。较好地揭示了洋葱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可为洋葱遗传育种和杂交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薄皮甜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RAPD分子标记对来源不同的41份薄皮甜瓜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1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8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5.3条,多态性带百分率为74.4%。利用NTSYS-pc软件计算种质间的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的41份种质可分为3个类群8组,用EIGEN方法进行主坐标分析,将其分为4个类群12组。两种分类方法结果基本一致,后者能更为直观地反映群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30个香蕉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ISSR技术对香蕉30个品种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54条DNA带,其中44条为多态性带,占81.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6.75条。按照相同迁移位上有扩增带记为1、无带为0的方法构建ISSR表型数据矩阵,用MEGA2.0软件对香蕉30个品种进行UPGMA聚类分析,计算出30个品种间的平均距离系数为0.313,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聚类分析树状图,将香蕉30个品种划分为A、B、C、D4大聚类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