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合青藏高原牧区的自然环境,利用来源于西藏、川西高原牧区的优良乳酸菌(LP1与LP2组合),采用太阳能热风干燥箱,拟定出牦牛奶渣加工技术规程。利用此技术规程,可改善牦牛奶渣的色泽、风味,提高其整体品质,使当地农牧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产自香格里拉的鲜"奶渣"和发酵"奶渣"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鲜"奶渣"中分离到27株乳酸菌,并鉴定出7种(亚种),其中德氏乳杆菌、麦芽香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4种菌被确定是鲜"奶渣"中的优势种群。从发酵"奶渣"中分离到40株乳酸菌,并鉴定出9个种(亚种),其中德氏乳杆菌、麦芽香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5种菌被确定是发酵"奶渣"中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脱脂奶粉为原料.胃蛋白酶为凝乳剂,以处理温度、处理时间、pH值、酶浓度为影响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出品率为依据,结合感官得分筛选出了胃蛋白酶生产干酪素的最佳工艺参数,即温度55℃、时间45min、pH值7.0、酶浓度3%,所生产的产品色泽均匀、气味醇香,含脂肪1.34%、蛋白质85.75%、灰分3.80%,在此条件下生产的千酪素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牦牛蹄罐头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牦牛蹄碱液脱毛和牦毛蹄罐头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5.
牦牛血清转铁蛋白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离子交换层析法,从牦牛血清中分离纯化出了转铁蛋白,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牦牛血清转铁蛋白的分子量为70KD,每毫升血清中可纯化出2.25mg转铁蛋白。  相似文献   

6.
7.
为掌握牦牛乳常规营养成分以及不同成分间的相关关系,为下一步牦牛乳用性能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对青海高原型牦牛纯放牧条件下(7月底)牦牛乳成分进行了测定,利用SPSS软件对各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纯放牧条件下,牦牛乳乳脂率为7.42±1.8956%,乳蛋白率为3.91±0.1619%,乳糖为5.88±0.2375%,非脂乳固体为10.78±0.4238%,密度为1033.45±2.3144kg/m^3,冰点为-0.7377±0.0346℃,盐为0.82±0.041%,电导率为4.74±0.0821s/m。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脂肪与密度和盐呈极显著负相关,乳蛋白质、乳糖、非脂乳固体、密度、盐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冰点与乳糖、乳蛋白、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冰点与密度和盐没有相关性,电导率与各乳成分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西藏拉萨市林周县牦牛乳理化指标和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采集牦牛乳样品100份,开展乳理化指标和主要病原菌检测。采用CMT法筛选隐性乳房炎病例,针对筛选出隐性乳房炎阳性乳样20份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1种52株细菌,通过鉴定,其中包含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停乳链球菌,2株乳房链球菌,1株粪链球菌,8株无乳链球菌,6株大肠埃希菌,4株真菌。乳房炎63.5%的病例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结果证实,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导致林周县牦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青海高原牦牛角中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高原牦牛角中微量元素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牦牛角中Cu、Zn、Fe、Mn、Co和Se等微量元素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科学地开发利用青海高原牦牛角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青海高原型牦牛不同月份的牦牛乳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月份的牦牛乳成分指标均有所不同,尤其是主要营养成分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和乳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进入冷季后,除脂肪含量外牦牛乳各营养成分均有明显的下降,尤其9月下旬营养指标下降最为明显,10月下旬各营养成分指标又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1.
乳富含各类营养成分,是营养最完整的食物之一,具有很多营养及功能特性,包含维持新生儿和婴幼儿生命所需的所有营养,并能提高人类膳食质量。但是少数物种的动物乳因为产量较低而带来的低经济效益一直被忽略。为认识小品种乳的重要性,激发人们对小品种动物乳研究与应用的兴趣,本文介绍牛乳、牦牛乳、马乳、驴乳、羊乳、驼乳的营养组成,通过对小品种动物乳与牛乳中的常规成分、脂肪酸组成、活性物质及其功能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小品种动物乳是集营养与健康益处为一体的乳源,且具有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家牦牛、半血野牦牛产奶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2头家牦牛、半血野牦牛的产奶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经产家牦牛日挤乳量为1.30±0.14kg,初产家牦牛为1.11±0.10kg,半血野牦牛相应为1.24±0.24kg、1.05±0,18kg,乳脂率含量,经产家牦牛为6.44±0.34%,初产家牦牛为6.24±0.34%,半血野牦牛相应为6.25±0.73%,5.51±0.61%。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种群和数量最多的国家,对某些特定人群而言,牦牛乳的生物学特点意义重大。牦牛乳以其特有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可望为我国婴儿配方奶粉领域增加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初乳、常乳及乳房炎乳乳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差异。对扬州大学试验农牧场36头中国荷斯坦牛乳常规成分、乳密度和导电率进行了测定(其中初乳牛6头,产奶时间为产犊后1h到第8天,正常乳16头(无隐性乳房炎),患不同程度隐性乳房炎奶牛14头)。结果表明,初乳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乳蛋白率、SNF含量、密度和滴定酸度逐渐下降,乳脂率在波动中下降,导电率无明显变化规律;正常乳与隐性乳房炎乳乳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导电率差异显著(P〈0.05),蛋白率、SNF、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随泌乳时间的延长,初乳中的理化指标的测量值呈下降趋势;乳汁导电率、SNF、密度、乳蛋白率和酸度可作为鉴别常乳和隐性乳房炎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奶豆腐加工工艺及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一种新型的适合大众口味的高营养奶制品。以山羊奶为主要原料,以适量的猕猴桃汁和白砂糖等作为辅料,通过工艺改进和配方优化,加工一种新型山羊奶制品。得出猕猴桃奶豆腐的加工工艺为:原料乳(制作奶皮子后的脱脂乳)→杀菌→添加发酵剂→自然凝乳→切割→排乳清→升温搅拌→保温搅拌→静置→排乳清→切碎→压榨→成形→冷藏。配方为:鲜羊奶75%,猕猴桃汁17%,白砂糖8%,再加入少量的甜味剂和调味剂。研制的猕猴桃奶豆腐既有羊奶的乳香、猕猴桃的酸甜,同时更富于其更全面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了解亚丁牦牛产奶性能,并为今后牦牛品种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择亚丁牦牛和昌台牦牛各8只健康、经产母牦牛测定其在6月,7月,8月,9月和10月的产奶量和牛奶成分。[结果]结果表明,亚丁牦牛和昌台牦牛在6月的产奶量相当,而且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7,8,9,10月的产奶量上,亚丁牦牛极显著高于同期的昌台牦牛(P<0.01)。在奶成分测定中,昌台牦牛在测定期间,牛奶中乳脂含量都较同期亚丁牦牛高,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非脂固体乳、乳糖和蛋白质的含量测定中,2个牦牛品种之间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pH值测定中,亚丁牦牛在8月的pH值含量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5);在10月的pH值含量极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1)。  相似文献   

17.
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牛奶的品质和风味。牛奶中乳蛋白主要可以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种类型,其合成代谢过程均受到mTOR信号分子通路、JAK-STAT信号分子通路、GCN2-eIF2a信号分子通路的影响。牛奶中乳脂肪主要为三酰基甘油酯、磷脂等,对于牛奶的营养和风味均有重要影响,其受到脂肪酸相关酶ACACA、FAS、SCD1的调控。饲料营养是影响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精粗饲料配比及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等方面。本文对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合成调控机理,及日粮组成对其的影响机制进行阐述,为改善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酸羊乳为主要原料,添加白砂糖、山茱萸汁、柠檬酸、香精、增稠剂、乳化剂、螯合剂等辅料,经均质、杀菌、冷却、灌装等加工工艺制成一种保健型发酵酸羊乳。试验结果:料液混合比例为酸羊乳37%,白砂糖10%,山茱萸汁10%,稳定剂0.55%,柠檬酸0.1%~0.2%,柠檬酸钠0.02%,六偏磷酸钠0.03%,香精0.08%,其余为水;加工工艺参数为料液混合温度30~40℃,均质条件18~20 MPa,杀菌条件120℃/20 s,在2~6℃条件下存放。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驼乳和牛乳混合干酪的最佳配方,及成熟期间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最佳工艺配方为:牛乳的添加比例为40%,发酵剂的添加量为0.06g/L,CaC12的添加量为0.08g/L,凝乳酶的添加量为0.24g/L,凝乳温度为35℃,凝乳pH为6.1。混合干酪成熟期间,蛋白质、脂肪、乳糖、水分含量降低;硬度、咀嚼性增强,黏着性和弹性下降;pH4.6-SN、12%TCA-SN和5%PTA-SN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发酵剂乳酸菌数逐渐下降,非发酵剂活菌数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