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尿洗合剂对菜蚜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蚜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包括桃蚜和萝卜蚜等。无公害蔬菜生产必须解决污染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农药污染。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不仅威胁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影响我国蔬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因此选用无污染无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蔬菜害虫是蔬菜生产的重中之重。目前生产上已经在使用尿洗合剂防治菜蚜。尿洗合剂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无毒的治菜蚜药剂[3]。尿洗合剂即用尿素与洗衣粉按比例配置的水溶液,对菜蚜有较强的杀伤作用,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因为尿素具有破坏昆虫几丁质的作用, 而洗衣粉中含有表面活性剂烷基苯黄酸钠,能使昆虫体表蜡层溶解, 接触虫体时可形成不透水、不透气的一层薄膜堵塞虫体的气孔,使其窒息而死,尿素又有根外追肥的作用[4]。尿洗合剂适用于蔬菜及其他作物,简单易得,符合安全、不污染环境等无公害要求[1],在蚜虫大发生年应用是一种良好的除虫增产应急措施。鉴于此,本文研究了尿洗合剂对菜蚜的防治作用,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北京地区小麦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和各生育时期的温度指标,为技术人员科学指导生产提供参考。采用对多年农情调度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的方法,总结归纳了北京地区小麦生育时期温度演变及各生育时期的温度指标。分析表明,北京小麦适宜播种的温度指标为17~18℃;进入越冬期即基本停止生长(稳定通过0℃终日)的时期常年(近30年)为11月28日;小麦返青平均需要气温0℃以上的日期19d,需要0℃以上的积温73.3℃·d;返青期至起身期需18~29d,平均需积温216.5℃·d;起身期至拔节期需8~12d,平均需积温147.5℃·d;拔节至挑旗历时12~15d,平均需积温231.2℃·d;挑旗至抽穗历时7d左右,平均需积温153.4℃·d;抽穗至开花需5d左右,平均需积温113.4℃·d;开花至成熟历时32~37d,平均需积温800.4℃·d;全生育期260d左右,最短256d,最长262d,所需积温1 970.7~2 325.5℃·d,平均为2 294.0℃·d。 相似文献
5.
6.
经三年研究表明,以后茬水稻旱种为基础的新两熟制在北京及自然条件类似地区是可行的.这种新两熟制具有以下四大优点:1.通过复种指数的提高,大幅度提高了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2.通过后茬水稻旱种,适应本地区干旱少雨和春旱夏涝的自然条件,可克服种稻缺水的矛盾.3.通过扩大稻田面积,增加稻谷总产量,向城乡人民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质大米.4.通过前茬合理利用,培肥地力,促进农业良性循环,扩大商品生产,提高土地经济效益.总之,推广新两熟制可以加速农业综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符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楚雄州是云南中部典型的低纬高原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影响区。境内气候立体性强、光热资源丰富、干湿分明、雨季降水适中,为野生食用菌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气候生境。为揭示楚雄州优质的野生食用菌气候生境与云南全省和中国全国部分野生食用菌产地的气候差异性,选取了云南125个县及中国部分野生食用菌产地的气温、地温、降水、日照、湿度(5—10月)和海拔高度,做多因子影响的主成分分析、干燥度计算和单因子分析,最后在ArcGIS平台上做IDW插值。结果得出:楚雄州野生食用菌菌丝体向子实体过渡初期光、热量充足、干湿转换明显,子实体收获盛期热量和降水适中,且变幅小,昼夜温差大、晴雨交错,光照和湿度适当(即5、6、7—9月平均气温20、21、20℃,降水量80、150、480 mm,相对湿度67%、77%、83%,日照时数220、160、380 h)。野生食用菌气候生境与云南野生食用菌品种最丰富、产量最高的区域有极好对应关系。同时还验证了主成分析法在低纬高原地区以气温、地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海拔高度为影响因子做作物生长气候生境分析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承德坝上地区林下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真菌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笔者于2007-2010年夏,对承德坝上及其邻近地区松林下野生食用菌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共统计松林下野生食用菌16科31属102种,野生贸易真菌6科4属15种。结果表明,随着坝上实行了禁牧、禁伐、退耕还林等措施,生态环境逐渐好转,松林野生食用菌生物多样性总体呈上升的趋势,然而野生贸易真菌的种类和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白香蘑已经到了濒危物种的边缘,呼吁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开发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阐述了野生食用菌的加工贸易情况、质量安全现状,并就如何保障食用菌产品的安全性提出建议,为全面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效果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为了解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建设效果,填补有关研究空白,本文以北京为例做了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多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其中政府在参与建设和政策引导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社会力量在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设内容及合作方式还相对简单,建设项目偏重直接的经济投资,对医疗卫生、精神文化和社会公益等项目投入不足,一些建设还存在形象工程、破坏环境等问题。鉴于此,本文认为,在引导社会力量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政策鼓励、舆论引导和组织保障等工作,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为新农村建设培育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彩叶植物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分析北京地区彩叶植物研究与应用现状,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从陕西、河南、辽宁3地引种栽培新优彩叶植物113种(及品种),对精选出的30种采用实地调查法和综合评价法加以重点研究,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种植且具有城市园林景观价值的优秀彩叶植物23种,并推广应用到校园及北京城乡彩化中,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园林景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南平烟区植烟土壤适宜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南平烟区植烟土壤适宜性,测定了1101份植烟土壤样品的18项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并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进行了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平烟区土壤适宜性中等偏上,综合评价指标值(IFI)在0.575~0.665之间,平均为0.628,CV为14.04%,按5个等级划分则以Ⅲ级土壤面积最大,占62.49%,而Ⅰ~Ⅲ级土壤占80%;各县(市、区)差异较小,Ⅱ~Ⅳ级土壤均占90%以上,其中以延平和浦城最高,建瓯最低;全市有83.05%的乡(镇、街道)适宜性平均水平属于Ⅲ级。因此,南平烟区烤烟施肥应注意施用石灰或钙镁磷肥,同时应增施钾肥,补充硼和氯等微肥。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茄属植物生物碱类、 甾类、 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性、 抗病毒、 抗真菌、 抗炎镇痛、 降低心血管疾病、 灭螺及营养作用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批发市场蔬菜价格引导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蔬菜品种之间的相互引导关系开展市场调控或预警,是农产品市场预警的一种有效方式。基于北京市批发市场数据,研究黄瓜、番茄、圆白菜、土豆、茄子、小白菜、菜花、小辣椒、西葫芦等9种价格变化相关性较高的蔬菜在市场运行中的相互引导关系。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模型,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9种蔬菜价格之间至少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黄瓜、小白菜、西葫芦价格变化的冲击能够引起其他品种价格较为明显的响应;在不考虑自身贡献率的情况下,黄瓜价格变化对其他品种价格的贡献率是最高的,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其他品种价格的变化,其中对茄子、小辣椒、土豆、西葫芦价格的贡献率最高均超过40%,西葫芦价格对茄子、土豆、小辣椒价格也有较高的贡献率,最高分别达到22%、19.83%和16.17%。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依据2000-2008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参照谢高地陆地生态系统单位服务价值当量表,分析了北京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建设用地急剧增长,耕地和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北京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8年间减少了51824.4万元,年均变化率为-0.31%;从空间来看,密云县、怀柔区和中心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相对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的区域则分别是通州区、顺义区和大兴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决定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因此规划部门在制定规划时应更多地考虑到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意义,更多的保护水域、林地等具备高生态价值的生态用地,实现北京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碳离子注入及注入次数对不同品种向日葵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的影响。分别向‘巴葵138’、‘巴葵136’、‘巴葵118’种子注入5×1013 C/cm2碳离子,种植后采收种子进行2次辐照。继续田间试验,观察记录不同巴葵的生长状况,采用RAPD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巴葵138’一次辐照组种子发芽率及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产量等多项性状都显著提高,二次辐照组则相反;‘巴葵136’和‘巴葵118’变异不显著。分子水平上,一次和二次辐照组与对照组的遗传距离在‘巴葵138’中依次为0.1111、0.1087,‘巴葵136’中为0.0680、0.0303,‘巴葵118’为0.0625、0.0435。碳离子注入对‘巴葵138’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其效应因辐照次数而异,同时能引起3个品种向日葵基因组DNA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日粮中不同添加剂量γ-氨基丁酸(GABA)对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及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和血清谷草转氨酶等酶活性的影响,来判断其能否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试验将8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20头。其中试验I组为对照组,试验Ⅱ、Ⅲ、Ⅳ组日粮中分别添加15、25、45mg/kg的GABA,试验期28天,统计试验全期的生产性能指标,并测定试验结束时血清蛋白水平和酶活性。结果显示:试验猪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45 mg/kg添加组稍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5 mg/kg添加组和25 mg/kg添加组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5 mg/kg添加组料重比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各组间血清TP、ALB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15 mg/kg添加组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GO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ALT活性15 mg/kg添加组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显著低于(P<0.05) 45 mg/kg添加组。说明日粮中添加15 mg/kg GABA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可有效降低血清尿素氮的水平和GOT、ALT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田间施加AM菌剂对大豆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进一步揭示在大田条件下施加丛枝菌根(AM)菌剂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大豆为研究对象,田间播种时分别施加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2种AM菌剂,以施加化肥处理(F)和既不施加菌剂也不施加化肥(CK)做为对照,研究AM菌剂对大豆生物量、根瘤数和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AM真菌在田间条件下都能侵染大豆根系形成菌根,GM处理的大豆菌根侵染率最高达到86.6%,GI处理的菌根侵染率最高达到78.3%。施加2种AM菌剂可显著提高大豆植株的生物量,GM、GI处理的大豆产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7.38%和3.88%。施加AM菌剂的大豆根瘤数显著高于CK处理,说明AM真菌能促进大豆根瘤的形成,从而提高大豆的固氮能力。施加AM菌剂可显著提高大豆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且在大豆分枝期酶活性达到最大。另外,施加化肥能抑制脲酶的活性,使土壤中脲酶活性降低,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结果为AM菌剂在田间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植被覆盖及其变化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地形因子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是流域植被覆盖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揭示流域地形因子对植被指数变化的影响,可为流域环境治理、科学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山西省涑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TM遥感影像和ASTER GDEM数据,提取了研究区植被指数以及海拔、坡度、坡向信息,研究涑水河流域植被指数随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低山区与平原区、丘陵区以及中高山区相比植被指数较低,是从农业植被向自然植被的过渡地带,重点工作是加强水土保持;(2)坡度为5°~10°区域,植被指数最低,该区人类活动频繁,主要是农作区,但作物长势较差,应加强土地的综合整治;(3)坡向对植被指数影响较明显,南坡植被指数最低,其次为东南坡和西南坡,北坡、西北坡、东北坡植被指数相对较高,反映出坡向对研究区植被覆盖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