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基于对民勤灌区机井抽样测试与调查,运用耗电量测算法和平均灌溉定额法,分析计算了民勤灌区现状地下水开采利用量。结果表明在现状条件下,该区地下水年总开采量已达6.208亿m^3,年超采量3.908亿m^3,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均衡模型Saltmod构建了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利用灌区2000-2013年多年实测地下水埋深和排水量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采用验证后的模型预测了4种引水量和4种降雨情况下河套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过程,4种引水量分别为45.1(现状)、42、40和36.4亿m~3,降雨量分别为现状条件的100%、75%、50%和25%。结果表明,Saltmod模型可以较好地运用于河套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预测分析。在现状条件下,未来10年灌区地下水埋深和排水量基本保持稳定,当引水量下降时,灌区的地下水埋深小幅增加,排水量明显减少。4种降雨量情况下,当引水量为40亿m~3时,地下水埋深较现状条件依次增加0.02、0.06、0.09、0.12 m,排水量依次减少1.404、2.031、2.590、3.083亿m~3;当引水量为36.4亿m~3时,地下水埋深较现状条件依次增加0.04、0.08、0.10、0.13 m,排水量依次减少2.364、2.918、3.465、3.946亿m~3。可见,在引水量和降雨量同时减小时,灌区地下水埋深增加较大,排水大幅减少,降幅超过50%,这将导致灌区盐分排泄减少,增加土壤盐渍化风险。可为确定维持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引水量阈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灌溉模式对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民勤盆地地下水灌溉现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该区域地下苦咸水对灌区棉花进行灌溉时,随灌水量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土壤含盐量呈增加趋势,0~80 cm含盐量介于1.17~1.23 g/kg,土壤处于积盐状态,但春季地表水淋洗措施可保证棉花生育期0~80 cm土壤含盐量出入持平,土壤不会长期处于积盐状态。因此,对民勤湖区灌区而言,在春季利用地表水淋洗一次的前提下,膜下滴灌棉花全生育期地下水灌水5次,灌水定额300 m~3/hm~2,灌溉定额1 500 m~3/hm~2的灌溉制度可达到节水、控盐、保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由于青铜峡灌区退水量大,对退水量的预测较难。本文结合青铜峡灌区引黄水循环特点,在对自然流域水文模型SWAT完善的基础上,设置不同情景模式(不同节水方案),基于SWAT模型对不同节水模式下灌区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不同水管理措施对灌区水循环转化的定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基本概化了研究区的参数,基本能够模拟青铜峡灌区的排水沟流量变化过程。利用校准后的模型初步定量模拟出如下结果:灌区实际多年平均蒸散量约为16.7亿m~3,地表径流汇入黄河的多年平均水量约为8.1亿m~3,地下水补给黄河的多年平均水量约为11亿m~3,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多年平均水量约为19亿m~3。这可以为灌区进一步的节水灌溉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建国以来,张掖地区六县(市)建成万亩以上灌区31个。有效灌溉面积218万亩,干支渠3896km,中小型水库42座,总库容为1.83亿m~3。机电井3073眼,现有水管人员1861人。全区26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24.6亿m~3,水利工程固定资产3.6亿元,平均每亩固定资产160元,年水费收入1085万元。1989年粮食总产6.95亿kg,单产392.7kg。为了使灌区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甘肃省水利厅在1988年提出《甘肃省大中型灌区划等晋级规划意见》。根据这一精神,各灌区在晋级指标测算的基础上,经核定达到二等灌区标准的4个,三等灌区标准的15个,其余12个不进等。  相似文献   

6.
1 节水潜力分析 (1)理顺管理体制产生的节水效果。舒庐灌区从1971年开始量水,截至2001年灌溉结束,31年的量水资料表明:理顺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节水效果明显。舒庐灌区归淠史杭总局统一管理初期的1983~1994年12年时间与统管前的12年相比,平均节水0.132万m~3/(hm~2·a),节水率11.8 %,按1.17万hm~2自流灌溉面积计算,平均年节水0.154亿m~3,12年共节水1.848亿m~3。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黄河水量得到充分的综合利用,国家规划并逐步实施了梯级开发,以求解决各省区生产、生活等多功能用水的需要。统筹之后,国家分给内蒙古的年用黄河水量指标为58.60亿m~3,而内蒙古又把其中的44.88亿m~3分给河套灌区,试想河套灌溉面积发展到1 100.00万亩时,如仍按1988年实用水量51.22亿m~3,实灌面积751.87万亩去推  相似文献   

8.
新疆是个极端干旱地区。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兵团一直十分重视水利建设事业,现已建成有一定规模能力的水利设施。累计修建各型水库95座,蓄水库容27.58亿m~3;修建各级灌溉渠道7.2万km;修建各类水工建筑物6.7万座;打机井8.5万眼;年提取地下水8亿m~3;年总引用水90亿m~3;建成有110个灌区,总灌溉面积1.24余万亩。  相似文献   

9.
陈垓引黄灌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境内,设计灌溉面积42.21万亩(自流灌溉26.51万亩,提水灌溉15.7万亩)。渠首引黄闸设计引水流量30m~3/s,加大流量35m~3/s。除满足灌区用水外,同时还承担向南四湖和济宁市每年送2~3亿m~3的工、农业用水任务。1988年以来,灌区进行了节水型灌溉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粮、棉单产已由1965年复灌前的150kg和  相似文献   

10.
1 概述经过40多年发展,下游引黄灌溉取得了巨大进展.自河南孟津以下至河口的800km河段两岸,已兴建引黄涵 闸80余座,灌区90多处,设计的有效灌溉面积246.7多万hm~2,引水能力超过4100m~3/s,年引黄水量100多亿m~3,年引沙量超过1亿t.通过引黄灌溉,粮棉产量成数倍增长,引黄灌区己成为河南、山东两省沿黄平原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河套灌区当前地下水适宜埋深、节水阈值和水盐平衡状况。【方法】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河套灌区1998—2018年的引黄用水量、地下水埋深、水盐平衡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灌区由黄河水带来的盐分每年平均约254万t;排入乌梁素海的盐份年均约106万t,每年约有148万t盐分滞留在灌区内,灌区土壤仍然处于连续积盐状态。由于引入和排出大量的生态水,乌梁素海排入黄河的盐分年均188万t,属于脱盐状态,乌梁素海水质持续改善。河套灌区地下水适宜开采量约为3.2亿~3.6亿m3/a,灌区近年地下水实际开采量2016年为2.1亿m3,2017年为2.4亿m3,2018年为2.15亿m3,目前灌区还有约1.5亿m3的地下水开采潜力。【结论】河套灌区目前地下水年均适宜埋深为1.8~2.5 m,认为灌区农业引黄水量下限(节水阈值)约为40亿m3,每年还应该引入3亿~4亿m3的生态用水,用于维持乌梁素海和灌区湖泊湿地的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河套灌区永济灌域地下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永济灌域为研究对象,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模型,运用手动调参和Pest模块调参相结合进行参数率定,选取的14口观测井的观测值和模拟值趋于一致,表明本文率定的参数合理,具有较高的精度。利用该模型模拟了不同开采方案下的地下水埋深变化,同一开采条件下,灌区南部地下水位埋深下降相对北部和中部较小,可适当加大南部的地下水开采量来减少引黄灌溉,该模拟结果存在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辐射井是开发浅层地下水的理想井型。针对银北灌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在银北灌区利用辐射井技术开发浅层地下水的设计方法,如竖井结构、井深设计、水平辐射管设计及涌水量计算等。并对成井技术、试验井的水量和水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下水均衡模型,分析了陕西泾惠渠灌区不同频率典型年的地下水均衡状况,结果表明降水入渗补给、渠系渗漏及田间灌溉入渗补给、井灌回归补给是灌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占总补给量的85.99%~82.89%;而人工开采是灌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农灌地下水开采量、人畜和工业用水开采量占总排泄量的69.7%~72.86%.以2010年为现状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结合灌区发展规划,设置了4种不同的灌区发展情景模式,运用所建立的地下水均衡模型计算了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地下水位埋深,其变化范围为0~0.07 m;以地下水位变幅最小为准则,得出了不同频率典型年合理的渠井用水比例范围为1.49~1.53,从而为灌区地下水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后地下水动态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河套灌区的节水灌溉工程改造为目标,通过一个试验区(沙壕渠灌域)的实际分析,在地下水动力学数值模拟基础上,用Galerkin法对节水工程实施后的地下水动态进行预测,通过更大范围(解放闸灌域)用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的快速算法进行了检验比较认为:成果基本可靠,有一定代表性,可供河套灌区水环境评估与宏观水管理预测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阿拉尔灌区合理秋浇定额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浇是新疆阿拉尔灌区秋后淋盐、春季保墒的一种特殊的灌溉制度,它涉及水资源充分利用、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盐胁迫下作物生长等问题。通过研究土壤含盐量、土壤含水率及盐分对棉花的胁迫与秋浇定额之间的关系,得出适合于新疆阿拉尔灌区的秋浇灌溉定额为3 500 m3/hm2。  相似文献   

17.
河套灌区井渠结合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均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河套灌区三维地下水数值模型,用2006-2013年灌区实测地下水埋深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在规划的井渠结合区内,设置3种不同井灌区灌溉定额和3种秋浇频率,组合共9种井渠结合节水情景,分别分析了9种节水情景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井渠结合后全灌区地下水埋深范围为1.863~2.029 m,较现状条件增加0.084~0.250 m;不同灌域结合区井渠结合后地下水埋深差别很大,解放闸结合区地下水埋深最大,为2.308~2.803 m,永济结合区地下水埋深最小,为2.079~2.455 m;井渠结合后,入渗补给量减少2.01×108 ~3.63×108 m3/a,潜水蒸发量减少1.69×108 ~3.03×108 m3/a.  相似文献   

18.
基于Visual MODFLOW模型的三湖灌域地下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下游的三湖灌域为研究背景,采用Visual MODFLOW模型对研究区未来15年的水资源利用及水资源变化趋势作了详细的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到2010年研究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9940.76万m3,2015年为8184.34万m3,2020年为6808.72万m3。3个水平年地下水总补给量分别比现状年减少551.68、2308.1和3666.05万m3。3个水平年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分别为0.5~2.0 m、0.5~2.5 m之间和0.5~3.0 m之间。到2020年研究区地下水位下降最大达3 m,已接近生态要求最低水位。研究区引黄灌溉水量最少不能低于6000万m3,否则,将会出现地下水量减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危及生态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对合理利用水资源和综合治理旱涝碱,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下水的开采,过少则不能满足农田灌溉;过多则会引起地下水径降低而出现漏斗区。正确的开采方法是:根据不同类型区域和不同水文年条件,分别计算出地下水采补平衡时和允许超采地下水位下降不同深度时,可得到的井灌开采强度。用此数值指导地下水的开发,可避免盲目开采带来的不良后果。该文提供的一些数值,是在人民胜利渠灌区得到的,其假设条件为地下水径流微弱、地下水补给仅受降雨和灌溉入渗的影响。所得到的数值可供类似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割离井法的思路,充分考虑降水、灌溉、开采对地下水位动态的综合影响,建立了灌区地下水位动态调控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在黄土高原灌区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该模型对灌区地下水位动态调控计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