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11个新疆春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生育期之间,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叶绿素含量与单株粒重之间,以及品质与单株粒重之间的相关性;苗期及盛花期显著正相关,结荚期与盛花期显著负相关,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茎粗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叶绿素含量与单株粒重呈负相关,这可能与环境影响有关;粗蛋白、粗脂肪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春风极早、M-3、M-4、绿宝石4个菜用大豆为试材,测定了大豆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的叶绿素荧光、光谱、光合等参数,并分别与产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以结荚期各项数据构建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好,开花期各项数据构建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差。该模型可作为预测667 m2产量的最优回归模型Y=2 188.289+5 044.333X2+6.804X4-8 916.411X8+14 236.585X10-0.043X12+2 283.778X15。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测定结荚期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光谱参数、光合参数,代入该拟合方程,可以对菜用大豆的产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2016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地区大豆播种期~出苗期,气温接近常年,降水量比历年偏多,墒情适宜,各地无旱情;出苗期~开花期,气温比历年略低,6月中旬出现低温时段,降水量偏多,7月初出现高温天气;开花~结荚期气温比历年偏高0.7℃,7月上中旬降水较少;大豆鼓粒~成熟期气温比历年偏高1.7℃,8月中下旬持续干旱,影响籽粒灌浆;8月30日~9月4日持续降雨过程使莫旗地区旱情彻底缓解,较利于大豆鼓粒,但对增产没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作物系数是计算作物需水量,合理进行灌溉和水分资源调配的重要参数。依据1991—2011年黑龙江10个典型农业气象站大豆农业气象观测记录,运用统计学方法,确定了大豆实际平均生育期,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根层水分平衡原理,计算出了大豆作物系数,并进一步分析了大豆作物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黑龙江大豆平均播种时间推迟5 d,收获时间推迟10 d,平均生育期为5月1日到9月30日,生育期延长5 d。大豆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结荚期的作物系数最大,为0.96,其次是开花期,为0.75,苗期和成熟期最小,为0.32;三叶期、分枝期和鼓粒期作物系数分别为0.60,0.62和0.71,全生育期平均作物系数为0.61。大豆的水分敏感期为结荚期和开花期。  相似文献   

5.
夏大豆3品种(系)花后(7月30日)至鼓粒初期(9月2日)剪叶试验表明:剪叶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单株荚数、粒数和粒重降幅早剪叶>晚剪叶,全剪叶>剪上部叶>剪下部叶。  相似文献   

6.
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省大豆区试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豆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大豆产量影响的性状依次为:单株粒重、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因此,在品种选育中,对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进行选择时,要优先考虑选择植株高大、主茎节数多、籽粒大、结荚相对较多的单株。  相似文献   

7.
夏大豆茎叶生长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夏大豆茎叶生长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对47个品种(系)进行了2a的定株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每长出1片复(真)叶,需3.2d,积温90.5℃;中熟品种主茎第9片复叶展开前后始花,12~13片复叶展开时结荚;主茎节数与叶片生长期、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正相关,与百粒重呈负相关;叶片生长期与出苗~始花、花荚期、鼓粒期、出苗~始荚、生育期、叶片生长期占生育期比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北丰-14为供试品种,采用五因素三水平实施方案,系统研究了大豆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对氮素吸收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大豆各器官N素浓度的变化,除籽粒呈上升趋势外,其它各器官均呈下降趋势,且叶片的氮素含量始终高于茎杆和叶柄;最高吸收速率出现在结荚至鼓粒期,其数值为15.17mg/(株·d)。  相似文献   

9.
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丰25大豆品种在15、22.5、30cm行距,播量66.7、55.6和44.4万株/hm^2情况下,分别增产1.4%、9.04%和23.39%,其中播量44.4万株/hm^2条件下,增产最高。在窄行密植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有效荚、单株粒重减少,密植后,大豆结荚部位上移,结荚主要集中在中、上部、以中部结荚高于上部结荚,下部结荚为最少,密度和行距不同对百粒重影响不大。在目前条件下,合丰25类  相似文献   

10.
小豆种质资源大粒、高蛋白优质基因型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 517份随机样本的小豆品种籽粒大小性状的研究表明 ,不同产地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百粒重、粒长、粒宽、籽粒体积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百粒重与生育期、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呈正相关 :对 4 85份随机样本的小豆地方品种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 ,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粒长、粒宽、单株产量、生育期之间无明显相关 从供试群体材料中筛选出百粒重大于 14 0 g的种质材料 2 0份 ;蛋白质含量高于 2 5 0 %的种质材料 50份 来自日本的小豆资源材料其百粒重、蛋白质含量高于国内品种  相似文献   

11.
北疆春大豆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春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几个重要的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就不同品种而言,各个生理指标的峰值虽略有差异,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株高、LAR、NAR、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分别主要出现在结荚期(或鼓粒期)、始花期、鼓粒盛期、鼓粒期和鼓粒盛期;这些峰值可与产量相结合用于品种选育.在物质积累与分配上,结荚至鼓粒盛期最多,而分配则是从结荚期开始,分配到荚中的干物质所占的比重逐渐升高,反映了物质分配重心的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不同供水量与大豆形态生理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试验结果表明,供水量与大豆产量明显相关,在开花至鼓粒期,土壤水量低于生育最适水分70%以下时,产量锐减。对不同供水量,大豆形态和生理上的反应是敏感的。在80%高水量下,产量和根冠比呈负相关,同平均荚数呈正相关。而在60%低水量下,产量主要和株高、脯氮酸含量呈正相关,与叶片茸毛数、水势、电导率等呈负相关。这些均可作为抗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其中株高、电导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秋大豆生育规律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昊  何天祥  郑传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33-7135
[目的]为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5年对5个秋大豆品种,每隔10 d测定其叶面积,茎、叶及荚果的干物重,研究了秋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对4个品种进行秋大豆不同品种和不同播种期两因素试验,在生育期间观察生育规律、成熟期考察经济性状。[结果]秋大豆LAR在开花期以前略有增大,开花以后直到成熟逐渐缩小。秋大豆干物质积累,开花前较少,鼓粒期迅速,均在58.3%以上,尤其是89-1为85%。7月30日以前播种的品种(除六蓝子外)均可正常成熟,8月19日播种的均成熟不佳,浙春1号和贡豆89-1在各处理的产量最高。[结论]秋大豆各品种均以鼓粒期积累的干物质最多,达总积累的一半以上。秋大豆宜在7月30日以前播种,宜选用浙春1号和贡豆89-1等早熟丰产品种。  相似文献   

14.
黄台明  莫蕤  韦爱琳  宋淑芳  旷松  潘庭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77-19978,19982
[目的]在反季节栽培条件下,探索四季蜜杧开花时期、花前及花期气温与坐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田间跟踪法调查四季蜜杧的开花时期、坐果数,利用生物学统计方法分析开花时期、花前及花期气温对坐果率的影响。[结果]①花期2009年7月4日至8月4日时,花穗平均坐果数为1.77个。②小花开放前1~5 d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分别与花穗坐果数呈极显著、显著、显著直线负相关;小花开放前1~10 d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与花穗坐果数呈显著直线负相关,平均最低气温与花穗坐果数关系不显著。③始花日至盛花日期间的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分别与花穗坐果数呈极显著、显著直线负相关,平均最高气温与花穗坐果数关系不显著;始花日至终花日期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与花穗坐果数呈极显著、显著直线负相关,平均气温与花穗坐果数关系不显著。[结论]反季节四季蜜杧花穗平均坐果数均随花前1~5 d、1~10 d以及始花至盛花期、始花至终花期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于整个花期,平均最高气温对花穗坐果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薯/豆套作模式下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马铃薯/大豆套作复合群体品种搭配原则,为马铃薯/大豆套作高产高效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当前西北一熟制灌区生产中广泛种植且间套优势明显的早熟马铃薯/大豆间套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大豆品种中黄30(早熟)、冀豆17(中熟)和齐黄34(晚熟)单作为对照,分析套作马铃薯收获前后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评价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结果】(1)相对于单作,套作条件下各大豆品种的开花期延迟7 d左右,但不影响全生育期,套作大豆营养生长期延长而生殖生长期相对缩短。马铃薯与大豆各品种间的共生期差异不显著,但其生殖生长共生期差异显著(齐黄34为12 d,冀豆17为35.5 d,中黄30为41.5 d)。(2)在马铃薯/大豆共生期间,套作大豆LAI上升慢于单作,晚熟大豆LAI慢于早熟和中熟大豆品种,在马铃薯收获后,中、晚熟大豆品种可保持较大叶面积指数并持续较长的时间,尤其是晚熟品种。(3)单作大豆在出苗后60 d内干物质积累较快,而同期套作大豆平均干物质积累为单作大豆的44.27%。不同品种间单作大豆净光合速率高于套作,其中,晚熟品种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P<0.05);出苗后100 d(套作马铃薯已经收获)单作大豆干物质积累相对变缓,套作大豆生长加快,尤其是晚熟品种增幅显著,此时套作大豆Pn相对于单作上升幅度大,中、晚熟品种Pn接近于单作大豆。(4)较单作模式,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的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每荚粒数均有所降低,其中早熟品种下降显著(P<0.05),分别下降了24.15%、22.14%、18.92%,而中、晚熟品种下降不显著,尤其是晚熟品种,套作模式较单作模式仅仅下降了6.34%、8.3%、1.71%。套作模式下,中、晚熟大豆品种的产量较早熟品种分别提高了79.85%和145.08%,LER分别达到了1.77和1.83。【结论】中、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套作优势更强,其生育期较长,营养生长期相对延长导致生殖生长共生期缩短,使大豆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为马铃薯收获后进行光合补偿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保证了套作大豆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杂交榛开花结实特性观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引进27个品系的杂交榛为试验材料,系统观察各品系生长物候、花期物候和结实特性.结果表明:杂交榛在伊犁河谷的霍城试点于3月上中旬进入开花期,花期持续20 d左右;不同品系间花期存在差异,大多数品系雌花盛花期均比雄花盛花期晚1~6 d.受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在天山北坡的玛纳斯试点开花期比霍城试点晚10 d左右,花期短5 d左右.不同品系在不同试点的结实性能有所不同,霍城试点多数品系平均株产量比玛纳斯试点高.这为选择确定伊犁河谷及天山北坡经济带适宜种植的杂交榛优良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气体交换特性,为大豆高产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个产量水平的9个栽培大豆品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种植,于V4期(苗期)、R2期(盛花期)、R4期(结荚盛期)、R6期(鼓粒盛期)和R7期(成熟期)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结果]在全生育期内,高产品种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低产品种。在V4期、R2期和R4期,高产品种叶片蒸腾速率显著高于低产大豆品种;在R6期和R7期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品种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V4期和R2期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低产品种﹥中产品种﹥高产品种,而在R4期、R6期和R7期则表现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结论]高产大豆品种叶片的气体交换能力显著高于低产大豆品种,为其获得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净光合速率可作为选择高产大豆品种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榆林地区大豆品种混杂、产业发展迟缓的现状,本研究以9个大豆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适应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介于141~150 d,均可正常成熟,农艺性状等表现差异较大。综合来看,辽豆69和品豆21两个品种产量表现较为突出,分别较对照增产34.77%和26.95%,且二者裂荚性、倒伏性、抗病性和商品性状等性状均表现较好,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5份冬小麦资源品种(系)的抽穗期、灌浆时间与千粒重的试验分析表明,冀东冬小麦的抽穗期主要在5月1日~5月14日之间,而5月7~5月13日是抽穗的高峰期,达到总量的80.4%;灌浆时间在35~45d之间,以37~41d的品种最多,占品种总数的88.2%.随抽穗期的推迟、灌浆期的缩短,千粒重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关系数分别为 r=-0.4365和r=0.89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