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美国安多夫考古研究基金会主席、著名农业考古学家理查德·麦克尼什(马尼士)博士与江西、四川有关专家学者一道,共同对万年仙人洞遗址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万年仙人洞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洞穴遗址,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县城东12公里的小河山。1962、1964年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两次进行发掘,揭露面积69平方米,出土石、骨、蚌、陶器90余件(片),禽兽骨碎片10600余块,代表5个个体的人类骨骼化石,还发现烧火 相似文献
2.
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模式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年仙人洞遗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进行过两次发掘,是我国华南地区较早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九十年代,由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澳得沃考古研究基金会马尼士博士联合组成的“中美农业考古队”又对仙人洞和附近的吊桶环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1999年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系再作了一次发掘, 相似文献
3.
约一万年前,地球上最后一个冰川期结束,冰川的消退、气候的转暖,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新石器时代开始了。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出土的遗存,传载了这一新时代的信息:一万年前的仙人洞人,虽然还没有搬出洞穴、双脚却已迈进了新石器时代的大门。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新石器早期文化具有三个最显著的技术创新,即磨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的驯稻──江西万年仙人洞是水稻起源地湖北省仙桃中学张佩琪(农业考古)编辑部于1997年10月下旬在江西南昌组织了一次以稻作起源为主题的“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有国内外专家学者130余人参加。其中有美、加、罗、日、韩各国20余人。大家畅... 相似文献
5.
江西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谈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发掘的主要收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江西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谈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发掘的主要收获江西省博物馆彭适凡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方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严文明任队长,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适凡任副队长(执行领队)以及美国安德沃考古研究基金会研究主任马尼士博士为美方队长的... 相似文献
6.
7.
8.
略论江西新干的青铜农具江西省文物局彭明瀚1989年冬,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了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在新干县大洋洲清理了一处商代晚期遗存,共出土青铜器484件,其中工具类十六种127件,可以肯定为农具的就有犁铧、锸、耒、耜、、镰、等10种36件(1)。其... 相似文献
9.
10.
11.
“情多最恨花无语 ,愁破方知酒有权。”酒 ,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酿酒自然成了人类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泽民告诉记者 ,李渡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 ,可谓香飘千里 ,名闻万邦。李渡处于素有“江西粮仓”美誉的赣抚平原 ,相传酿酒历史约有千年 ,“闻香下马 ,知味拢船” ,就是古人对李渡美酒的赞誉之词。解放前 ,李渡已有 9家私营酿酒作坊。现在尚存部分酿酒作坊和门面 ,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这次李渡烧酒作坊遗址的发现和发掘 ,普遍被看作是企业和文化相结合的典范。科学的考古发掘证明了李渡悠… 相似文献
12.
13.
稻谷起源的新证据(摘要)──对江西万年吊桶环遗址出土的稻属植硅石的研究美国史密森尼热带研究所赵志军稻谷(Oryzasacira)是重要的谷物之一。有关人类在何时何地将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的问题仍在争论之中。中国长江中游地区被认为是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对... 相似文献
14.
拾年山遗址位于新余市水北镇境内。遗址为一山岗台地,袁水支流——蒙河水自北向南流经遗址边缘。1986年至1987年,江西考古工作者与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师生先后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计700平方米,出土了3千余件文物,其中石器达5百余件。石器种类繁多,形制颇具特色,现将石器中有关农业、渔猎工具作一介绍。农业工具均磨制。见有斧、锛、钁、锄、铲、刀、磨盘、磨棒等。斧有的通体磨光,也有的仅磨刃部。分四式。Ⅰ式:长椭体,顶、刃均弧,刃部稍宽,体较厚,仅磨中部及刃部,边缘保留打制面。长9、中厚2.4厘米。Ⅱ式:近长方体,平顶、弧刃,体上薄下厚,仅磨刃部。长10.1、中厚2.1厘米。 相似文献
15.
殷周大量使用青铜农具说质疑——与陈振中同志等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周是否大量使用青铜农具是学术界很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已有不少人进行探讨。本刊也曾发过文章,这一期又发表两篇,供大家参考。这两篇文章的副标题是编者所加的,目的在于鼓励开展坦率的同志式的讨论,发扬学术民主,活跃学术气氛。欢迎大家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