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种新农药防治豆野螟的药效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生产上防治豆野螟的理想药剂较少,为筛选新的高效、低毒、有效农药,笔者于近年来,采用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新农药对豆野螟的防治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依据相关数据对药剂防治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拟除虫菊酯对松毛虫赤眼蜂和狭臀瓢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敏玲  许雄 《昆虫天敌》1991,13(4):175-177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七十年代崛起的,由于其用量少、杀虫效果高、对人畜比较安全,很快便应用于农业、卫生、仓库害虫等的防治。八十年代初期,由于有机氯杀虫剂主要品种六六六和DDT等高残留农药停止生产和被禁止使用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森林害虫的防治上,已有一些地方用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等进行飞机或地面喷雾防治松毛虫,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本所松突圆蚧组曾提出用氯氰菊酯防治松突圆蚧,地面喷雾试验用25ppm的防治效果达92%。  相似文献   

3.
一、有机氯农药防治棉花害虫概况棉田常用的有机氯农药主要品种有滴滴涕、六六六和毒杀芬,出于它杀虫广谱,价格低廉,使用安全,从五十年代起就成为防治棉花害虫的主要农药品种。六六六最初是用来防治棉蚜,现已逐步为有机磷农药代替,但尚有一部分用来防治棉花后期害虫。  相似文献   

4.
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 Snellen是我国甘蔗螟虫中主要的一种。在广东、广西、台湾、福建、云南和浙江等蔗区均有发生。一、黄螟再猖獗现象的发生作者在1956年开始应用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的试验时,就发现了以黄螟为优势种的蔗区施用六六六后会出现黄螟的再猖獗现象。如1956~1958年在广东佛山围田蔗区的试验证明,六六六无论以喷粉、点蔸或喷雾方式施用后,黄螟枯心苗的数量可能会在短期  相似文献   

5.
哈密地区过去对玉米地的黄地老虎往往虫龄较大,造成一定损失后才采用人工捕捉,或用“六六六”和“滴滴涕”可湿性粉药液灌根防治。为了取代“六六六”和“滴滴滴涕”并降低亩用药成本、提高药效、减少防治次数,我们于1983—1984年用25%溴氰菊酯乳油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玉米田地老虎效果显著,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2.5%溴氰菊酯乳油(法国产)防治玉米地黄地老虎的小区试验: 试验在哈密市陶家宫公社泉水地大队一、二队进行。每处理小区面积0.1亩,重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稻螟赤眼蜂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不同地区的稻螟赤眼蜂,对六六六、甲基一六○五和一些常用药、新农药的抗药性测定,摸索害虫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途径。供试材料供试杀虫剂:14.5%六六六原粉(广州化工厂),6%六六六可湿性粉剂(沈阳农药厂),甲基一六○五原油(美国),50%乐果乳油(广州农药厂),20%叶蝉散乳油)广东江门农药厂),50%甲胺磷乳油(广东江门农药厂),20%杀灭菊酯乳油(S—5602,上海14制药厂)。供试赤眼蜂:各地稻螟赤眼蜂均系试验之前采集三化螟卵,在室内出蜂后,在25±1℃、RH80±5%的恒温室中,用米蛾(Corcyra cepnalonica Stainton)卵繁殖至  相似文献   

7.
枣尺蠖(Sucra jujuba Chu)是枣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枣尺蠖在苹果树上危害,也日趋严重。生产上普遍采用六六六、滴滴涕、对硫磷进行防治,由于长期使用,产生了明显抗性,防治效果显著降低。1980~1982年我们喷布菊酯农药进行室内外试验及田间示范防治,证明用2.5%溴氰菊酯或20%杀灭菊酯3万倍液防治枣尺蠖,效果高,成本低,省劳力,使用方便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明显地优于六六六、滴滴涕、对硫磷。1982年在河南省中牟、新郑、民权县及郑州市郊区枣和苹果上开展大面积生产防治,面积达9万余亩,防治181万株,收效显著,平均防治效果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8.
根据六六六泥团塞根有治螟效果的报导[黄山等,1956],为改进施药方法,我所于1957年进行土壤施药的盆栽药效測定,效果良好;1958年,田間防治試驗因处理时間太早(4月28日施药),效果不显;1960及1961年又进行田間試驗,因当年螟害輕微,防治效果也不够显著。据文献报导,六六六土壤施药,每亩用丙体六六六180克(折合数),对第一代二化螟防治效果良好,残效期达20—30天,并指出药剂系通过稻根内吸和沿叶鞘間上升的作用,杀死蛀入的蚁螟。昆明地区一般早栽田,栽秧后15—25天,正是螟卵盛孵期。1963年在昆明市郊区早栽田内,进行六六六土壤施药試驗,观察防治第一代三化螟的效果。試驗方法  相似文献   

9.
稻螟发生演变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螟为浙江省水稻的主要害虫。近50 a 来稻螟发生的演变是:50 年代后期,三 化螟随着单季稻改为双季稻,而发生量大增,采用“六六六”药剂防治得到控制,至1965 年,因产生抗药性而再度严重。二化螟在50 年代经过一度下降后,至60 年代初又有回升,随着三熟制的推广,迟熟早稻扩大,其发生受到抑制,至70 年代中期, 杂交稻面积扩大,发生 为害随之加重。80 年代后期,因种植业 结构调整,二化螟和三化螟又一次回升。发生上述演变的原因是耕作制 度改变、品种的更换、种植 业结构调 整、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防治对策应采取:适时灌水耕耙 等农业防治为基础,优 化药剂防 治策略,选用对口农药等科学用药为重点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施永新 《植物保护》1985,11(6):48-48
我区多年来一直沿用六六六毒沙防治玉米螟,效果甚差,经试验,用50%甲胺磷乳油10000倍稀释液,每株灌10—20ml,杀虫效果达100%,同样稀释倍数的2.5%溴氰菊酯和20%杀灭菊酯防效分别为94%和90%。 1983年在栖霞县藏家庄镇和中桥乡,用50%甲胺磷乳油8000倍稀释液进行20000亩防治试验示范,对玉米螟防效比六六六毒沙提高45%。 甲胺磷是高毒农药,但稀释8000—10000倍后就比较安全了。施药时,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顺行前进,遇到玉米螟为害的花叶株,  相似文献   

11.
李范 《植物保护》1964,2(3):133-134
六六六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不断地在扩大。有喷粉、喷雾、制毒铒、拌种、土壤处理、熏烟等多种施用方法,充分地发挥了六六六的胃毒、触杀、熏蒸等杀虫作用。最近又发现六六六具有内吸杀虫作用及杀菌作用;利用泼浇、点兜、灌施、沾秧等多种施药方法,不仅可以防治水稻螟  相似文献   

12.
龙成昌 《植物保护》1964,2(3):106-108
实践证明:六六六防治稻螟,必须正确掌握螟卵盛孵期,然后根据苗情,做到适时施药,才能取得最大的防治效果。但在大面积防治工作上,如何指导群众掌握螟卵盛孵期,仍是一个问题。按照全国稻螟测报办法,螟卵孵化进度的计算,有绝对孵化率和相对孵化率两种。前者要到产卵停止后才能计算出来,只能用于验证螟卵盛孵期预测的准确性。后者,虽可根据田间检查结果及时计算出来,但因其增长速度不够稳定,也会产生用药失时。浙江农  相似文献   

13.
桑螟对桑园常用农药抗性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3个不同地区的桑螟种群对桑园常用农药的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各地桑螟对农药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对灭多威抗性,海宁、湖州、缙云分别为35.2、9.7、5、1倍;对双效磷抗性,分别为10.6、3、1.3倍;对敌敌畏抗性,分别为6.5、8.2、3.8倍;对毒死蜱抗性,分别为2.3、5.9、1.45倍;对辛硫磷抗性,湖州5.1倍,缙云3.2倍。比较桑螟对不同农药抗性结果表明,桑螟对敌敌畏、双效磷、灭多威已呈高抗性。同棉铃虫、小菜蛾比较,桑螟对农药敏感性相对较高。交互抗性测定显示,抗灭多威的桑螟品系对毒死蜱不存在交互抗性,在对灭多威已产生很高抗性的地区,防治桑螟时可交替使用毒死蜱与灭多威,以延缓桑螟抗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延安地区栽培方式与粟灰螟发生的关系,指出由虫源的有无多寡,粟灰螟以为害山地粟为主,为害川地粟的主要是玉米螟。第二部分对老的和仍在提倡的三种防治粟灰螟的栽培方法,即:越冬期防治,调节播种期和早播诱杀田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它们在生产上未能大规模推行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倒茬与间苗灭虫两项可供选择的办法和提出这种办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甲基异柳磷是我国新研制的一种高效、广谱性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很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它虽属高毒农药,但在人体内代谢迅速、无蓄毒性,对人畜比较安全,被国家列为取代六六六农药的重点推广品种。笔者于1985—1986年对麦蜘蛛进行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几种农药防治莱蛾的效果,其中以cypermethrin、溴氰菊酯、戊酸氰醚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应用辛硫磷和氧乐果防治东亚飞蝗取得好效果我县地处微山湖西畔,是历史上的老蝗区,常年飞蝗发生面积2多万hm2,80年代以前防治蝗虫的当家农药为六六六粉,80年代后使用马六合剂和马拉松等,但六六六、马六合剂均为有机氯农药,长期使用蝗虫产生抗药性,同时污染...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onctatus Walker)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害严重时造成大面积松树死亡。江苏省历年用六六六等农药大面积的飞机防治控制此虫的猖獗。长期使用,不仅松毛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而且严重污染环境。目前这类有机氯农药已停止生产,1983年以来,在十几个品种中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优良农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于1981-1986年,先后在新乡、武汉、北京、廊坊等地监测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对菊酯类农药的情况,经室内点滴法和大田防治试验,得知该虫5年中对溴氰菊酯和杀灭菊酯的LD50分别提高36.36倍和16.25倍;不同地区间的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新乡、武汉为主要棉区,其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敏感性较北京、廊坊为差,LD50达2.5638微克和2.0972微克/克虫重,较后者高出2.28—78.64倍。抗溴氰菊酯的新乡棉铃虫,对新菊酯农药PP321表现正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20.
《植物保护》1963,1(1):4-7
7、8、9三个月,正是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广泛开展药剂治螟的季节,怎样在实践中具体掌握虫情、结合苗清,划分防治对象田,决定施药的适期和次数等,以便经济有效地使用农药,是防治稻螟的一项重要问题。现将农业部水稻螟虫防治技术训练班总结的各地药剂治螟经验,介绍在本期,希望稻区的读者们,因地制宜地研究和运用这些经验,狠抓治螟工作,夺取今年水稻的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