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免疫组化 ABC法对奶山羊周期黄体中催产素 (OT)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奶山羊周期黄体中存在数量较多的 O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OT阳性细胞根据胞质内反应颗粒着色的深浅可分为强阳性、中等阳性和弱阳性细胞 3种。阳性细胞在形态上以圆形、卵圆形为主 ,另有相当数量的细胞具有突起 ,小梁两侧及黄体中央近腔区域的阳性细胞则多呈现为长梭形。从分布上看 ,强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黄体周边 ,少数散布于中央区域 ,中等阳性及弱阳性细胞则均匀分布于整个黄体组织中。连续切片 HE染色的对照观察显示 ,奶山羊周期黄体中的 OT主要是由大黄体细胞分泌 ,小黄体细胞也可产生少量的 OT。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催产素(OT)在同一细胞有无共存的现象,实验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对GnRH与OT免疫反应物在妊娠周期奶山羊下丘脑的分布进行双重酶标记研究。结果显示,在室旁核、视上核、视前交叉上核、弓状核、下丘脑外侧区、乳头体内侧核、乳头体后核等18个核团(区)有GnRH-OT双标记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阳性细胞的形状有圆形、卵圆形、多角形;有的阳性细胞突起明显。根据细胞中阳性物质的多少和核团中阳性细胞数量,可分为强阳性、中等阳性、弱阳性核团。GnRH与OT在上述核团的某些细胞的共存现象为GnRH与OT在功能上的相互调节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100蛋白、5-羟色胺(5-HT)、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突触素(SYP)4种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标志物在黄体细胞中的共存情况。【方法】采取妊娠中期(50~70 d)奶山羊卵巢,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对4种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标志物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S-100蛋白与SYP共存于同一黄体细胞中,表达呈强阳性,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黄体周边,占总阳性细胞的56.57%。S-100蛋白与5-HT、5-HT与SYP、NSE与SYP、5-HT与NSE、S-100蛋白与NSE共存的细胞呈弱阳性,分别占总阳性细胞的18.42%,15.67%,4.31%,4.30%和0.73%,均匀分布于整个黄体中。【结论】S-100蛋白、5-HT、NSE和SYP在山羊黄体细胞中有两两共存现象。  相似文献   

4.
郑毛亮  李广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5):3264-3271
 【目的】研究卡拉库尔羊周期黄体中OT、GnRH两种生殖激素以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S-100蛋白两种DNES(dispersed or 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细胞标志物在同一细胞中的共存。【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分别用OT、GnRH、SYN和S-10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两两组合对黄体组织进行染色观察与分析。【结果】OT与GnRH、OT与S-100、OT与SYN、GnRH与S-100及GnRH与SYN 5种组合的免疫荧光染色双阳性细胞在黄体组织中广泛存在;在5种双阳性细胞两两之间的10种组合中,有9种组合的双阳性细胞间表现为高相关性(相关系数0.7以上)。【结论】发情周期卡拉库尔羊黄体组织中,广泛存在DNES细胞;OT和GnRH广泛存在于黄体的DNES细胞中,DNES细胞可能是OT和GnRH的分泌细胞,黄体细胞具有生殖内分泌细胞和DNES细胞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5.
催产素在牛黄体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牛卵巢黄体中是否存在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与催产素表达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及双重酶标记对4例发情周期牛黄体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催产素的分布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体各区均含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催产素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细胞形态类似,均呈现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细胞核位于中央或偏于一侧,部分细胞有突起。双阳性细胞的形态与分布与OT阳性细胞基本一致。对于NSE-OT双阳性细胞和OT阳性细胞数目进行检验表明,二者在数量上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黄体中OT主要在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奶山羊妊娠期间黄体组织形态的变化。【方法】运用组织学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方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不同妊娠时期山羊卵巢黄体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详细观察。【结果】妊娠黄体外包结缔组织被膜,被膜内伸形成小梁;黄体实质主要由粒性黄体细胞(大黄体细胞)和膜性黄体细胞(小黄体细胞)组成,前者数量多,主要位于黄体的中央,后者数量较少,位于黄体的周边及少量散布于大黄体细胞之间。退化黄体细胞数量随妊娠周龄增加而逐渐增加;黄体细胞的结构退行性变化表现为:细胞形态多变,胞质呈强嗜酸性,胞核固缩或碎裂;电镜下可见细胞器发生变性,核内异染色质数量逐渐增多,后期核膜出现皱缩,线粒体嵴断裂、脱落,分泌颗粒数量减少,脂滴发生退化聚集,滑面内质网减少或消失,细胞质内空泡数量增多、细胞间隙加大。【结论】黄体组织的形态结构随所处妊娠的不同阶段而变化,退化黄体细胞数量随周期推进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在发情期奶山羊下丘脑中的表达特点,采用超敏的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研究GnRH免疫反应神经元在发情期山羊下丘脑中的分布。结果显示,GnR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视上核、视前内侧核、视前外侧核、交叉上核、丘脑外侧区、室旁核后部、弓状核、腹外侧核、结节乳头体核、乳头体内侧核、乳头体外侧核等核团。阳性细胞的形态有圆形、三角形、卵圆形、梭形、多角形、不规则形,有些阳性细胞还具有明显的突起。圆形和三角形细胞直径的大小为5~35μm,卵圆形和梭形细胞短轴和长轴大小分别为5~27μm、15~58μm。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还分布于部分纤维束中,如视束、正中中隆起等。根据细胞中阳性反应的强弱可分为强阳性,如交叉上核;中等阳性,如乳头体内侧核;弱阳性,如前穹窿周核。上述研究结果表明,GnRH在成年奶山羊下丘脑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8.
以抗Bursin单抗(2F9—4/HU2),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ursin在鸭NH及1—12周龄不同免疫器官中定位分布,结果表明:NH期BF、Th、Sp及LN弱阳性,HG为阴性。1~12周龄内,各免疫器官阳性结果,变化不星同步关系,其中BF以4周龄为典型,髓质内周缘阳性细胞层、FAE及FAESE为阳性、髓质中央阳性细胞稀少及IFSE中团簇状阳性细胞散在性分布,其余周龄期虽有相似情况,但相对阳性强度较弱。另外,12周龄时IFSE中仍有多量团簇状较强阳性细胞分布。Th以6、10、11周龄表现为强阳性细胞相对集中于髓质中类似于Hassall小体的区域,1周龄时阳性细胞较高密度弥散于髓质中,其余周龄阳性分布不典型。Sp以6、10、11周龄表现为强阳性细胞相对集中于髓质中类似于Hassall小体的区域,8周龄时阳性细胞较高密度弥散于髓质中,其余周龄阳性分布不典型。Sp以7~11周龄阳性细胞弥散分布于GC中,1~6周龄阳性细胞无特征性散在分布,12周龄时阳性细胞有呈团块状倾向。HG则1周龄为阴性,2—5周龄阳性细胞呈团块状散在于腺泡、腺管基底膜中,6—12周龄阳性细胞则无呈团块状表现。LN则1—2周龄弱阳性,3—12周龄强阳性细胞密布于淋巴小结中,除淋巴小结外,有的阳性细胞散在淋巴细胞聚集区或淋巴组织索中。  相似文献   

9.
妊娠中期奶山羊下丘脑中催产素的免疫组化定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的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streptarid in-perox idase,SP)法,对妊娠中期奶山羊下丘脑中催产素(O xytoc in,OT)神经元的定位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下丘脑中分泌OT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在环核、视上弥散核、弓状核、室周核、穹窿周核、下丘脑前区、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后核和乳头体各核团等也有一定数量的阳性神经元;另外,在室旁核、视上弥散核、视上核、正中隆起和第三脑室附近有较多数量的强阳性神经纤维,在交叉上核有少量阳性神经纤维。提示OT在妊娠中期奶山羊下丘脑中分布广泛,且下丘脑OT经神经垂体,第三脑室,血管三条途径释放,经血液循环最终作用于靶细胞而发挥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黄体生成素(LH)是否可以通过影响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CMG)参与动物机体生殖活动的调节。【方法】取5只未怀孕健康成年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于多聚甲醛中固定,经石蜡包埋并制作厚度7μm的连续石蜡切片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观察雌性山羊CMG中LH受体(LHR)的分布特点,并计算LH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CMG中,神经元细胞均为LHR免疫阳性反应,多数细胞呈中等阳性,少数细胞呈强阳性,LHR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神经元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膜上,但细胞核为阴性反应。神经纤维和卫星细胞中的LHR免疫阳性产物为弱阳性表达。神经元细胞上LHR的相对表达量(7.057±0.797)极显著高于其他非神经元细胞(1.497±0.690)(P<0.01)。【结论】CMG中神经元细胞是LH发挥作用的主要靶细胞,提示CMG神经元细胞中存在的LHR可能是协调LH对生殖器官的内分泌调节和自主神经对生殖器官的神经调节的中转站。  相似文献   

11.
雏鸵鸟脾脏的显微与超微结构及脾内5-HT的分布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雏鸵鸟脾脏的解剖学、显微和超微结构特点,探明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脾内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光镜和电镜制片及染色技术,并结合免疫组化SABC法对5-HT在脾脏内的表达进行定位。【结果】雏鸵鸟脾脏被膜较薄,小梁不发达;白髓内动脉周围淋巴鞘薄,偶见脾小结,但无生发中心;淋巴细胞内含较多的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及少量RER,核膜双层,有明显的核膜孔;椭球体积小,其周围淋巴鞘较厚,且数量多,椭球与周围淋巴组织之间有强嗜酸性均质物形成的明显界限,鞘毛细血管外细胞胞质内富含RER、线粒体和游离核糖体。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体较大,胞质较多,核多位于细胞一侧,阳性产物位于胞质内;红髓内阳性细胞数量最多,阳性产物表达最强;动脉周围淋巴鞘内阳性细胞数量较少,但阳性产物表达较强;而椭球内有弱阳性产物表达。【结论】雏鸵鸟椭球周围淋巴鞘数量远比动脉周围淋巴鞘的多;椭球与周围淋巴组织之间界限明显,其间的强嗜酸性物质主要由纤维构成;5-HT免疫阳性细胞数量较多,主要位于红髓、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椭球,阳性产物表达强;脾脏是合成外周5-HT的重要场所,可能主要由浆细胞和原浆细胞合成分泌;外周5-HT可能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2.
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在猕猴脾脏中的表达分布及性别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雌、雄猕猴脾脏内IL–2的分布与表达进行观察。雄性猕猴脾脏红髓区阳性细胞强染且多为胞浆着色,中等密度分布;白髓区有低密度分布的中等阳性细胞,且多数为胞浆着色;在边缘区有中等密度分布的中等阳性细胞。雌性猕猴脾脏中,红髓区脾索有高密度强阳性细胞,有部分胞核和部分胞浆着色;白髓区有低密度分布的胞核着色的中等阳性细胞;边缘区有中等密度分布的中等阳性细胞。雌性猕猴脾脏中IL–2阳性细胞数量及蛋白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雄性猕猴(P<0.01或0.05)。IL–2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红髓中,表明IL–2对猕猴脾脏体液免疫功能的发挥起到了较强的作用,且性别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OTR)在雌性山羊颈前神经节中的分布情况。【方法】以健康未怀孕的成年雌性山羊为研究对象,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雌性山羊颈前神经节中OTR的分布特点。【结果】OTR在雌性山羊颈前神经节中分布广泛,OTR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胞质,有的呈黄褐色,为中等阳性,有的呈棕褐色,为强阳性;细胞核呈空泡状,着色极淡或不着色,为阴性。支持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内也有少量OTR阳性产物存在,呈淡黄色,为弱阳性。图像分析表明,颈前神经节内神经元细胞OTR的相对表达量与非神经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在雌山羊颈前神经节中,OTR主要分布于神经元中,说明颈前神经节的交感节后神经元具备接受OT调节的条件,提示颈前神经节的交感节后神经元可能是OT对头颈部内脏器官进行内分泌调节以及颈前神经节对颈部内脏器官进行神经调节2种途径相互协调作用的节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催产素(OT)在广西本地水牛下丘脑、垂体及卵巢的分布,进而了解OT在下丘脑、垂体及卵巢三者之间分泌释放途径。[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PicTureTM二步法检测5头广西本地水牛的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催产素(OT)的分布情况。[结果]下丘脑中分泌OT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弓状核、视上核及室旁核,在腹内侧核、腹外侧核、交叉上核、背内侧核、乳头体、下丘脑前核等核团也有一定数量的阳性神经元;在腺垂体发现OT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自垂体柄和正中隆起的一侧可见平行排列的OT阳性神经纤维断续地延伸至神经部;卵巢中只在生殖上皮、卵泡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发现有大量OT免疫阳性产物。[结论]首次发现OT存在于广西本地水牛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各个环节,并且下丘脑中各主要核团均有OT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尤其以弓状核、视上核、室旁核分布最多,为进一步研究OT的合成和作用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并对广西本地水牛的繁殖育种及泌乳起到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5-HT与NSE和SYN在牛周期黄体细胞中的共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标记物在牛黄体细胞中的共存现象,以期为黄体细胞的内分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黄牛黄体,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结合免疫组化双标记法染色后,镜检拍照,研究牛周期性黄体细胞中5-HT与NSE和SYN的共存情况。【结果】黄体组织中含有这3种标记物的单标记和5-HT与其他两者的双标记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其主要以散在形式分布于黄体中,细胞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和梭形,阳性细胞平均数由多至少依次为:5-HT、NSE、SYN/5-HT、SYN和NSE/5-HT;在黄体细胞以外的卵巢细胞中未观察到这3种物质的存在。【结论】牛黄体组织中存在5-HT、NSE、SYN 3种标记物和SYN/5-HT、NSE/5-HT双标记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提示黄体组织在发生的同时也存在着部分细胞的神经内分泌分化。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山羊结状神经节(Nodose ganglion,NG)的神经细胞内是否具备接受催产素(Oxytocin,OT)调节的条件。选取成年山羊结状神经节,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OTR)在结状神经节内各种结构上的分布特点,用Image-pro plus 6.0分析结状神经节神经细胞和非神经细胞结构的催产素受体表达差异性。结果表明,结状神经节内OTR免疫阳性产物分布广泛,神经细胞、过路神经纤维、血管内皮细胞、支持细胞和雪旺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着色。神经细胞胞核和支持细胞着色最深,为棕褐色,OTR分布强阳性。大部分神经细胞胞质着色为黄褐色,OTR分布中等阳性,这部分神经细胞胞质约占神经细胞总数的78%。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膜,以及一小部分神经细胞胞质着色较浅,为淡黄色,OTR分布弱阳性。神经细胞胞核的核仁呈圆形,着色极浅或不着色,OTR分布阴性。图像分析表明神经细胞胞体的相对表达量与其他非神经结构差异极显著。OTR免疫阳性产物在山羊NG中广泛表达,且主要分布在NG内脏感觉神经细胞内,提示催产素有可能作用于NG内脏感觉神经细胞,从而通过内脏反射弧传入神经纤维影响内脏器官活动,而NG可能成为OT对内脏器官进行内分泌调节和通过自主神经对内脏器官进行神经调节两者相互协调作用的节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双峰驼黄体细胞的percoll液分离及体外培养方法,观察黄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双峰驼黄体组织中分离并获得妊娠期双峰驼黄体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确定了大小黄体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胶原酶消化可获得数量较多,生长状态良好的双峰驼黄体细胞,而小黄体细胞的数量远远多于大黄体细胞,其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具有典型类固醇分泌细胞的特征.试验建立的体外双峰驼黄体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所获细胞生物学特征稳定,纯度较高,适用于体外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长素(Ghrelin)在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泌乳后期小鼠卵巢上的定位,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观察Ghrelin在卵巢上的分布。Ghrel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4个生理时期小鼠卵巢的卵母细胞、间质细胞、髓质和黄体细胞上。但表达强度和分布范围不同,妊娠期8d黄体与哺乳期18d的卵巢髓质呈强阳性表达。妊娠8d的小鼠卵巢的生殖上皮细胞出现阳性表达。Ghrelin在小鼠卵巢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泌乳后期时期均有表达,妊娠期黄体呈强表达,揭示Ghrelin可能对小鼠不同生理时期尤其是妊娠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经口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C57B16/H^b2小鼠脾、小肠肠系膜淋巴结内产生IgA、IgM和IL-6阳性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感染48h后小肠绒毛内IgA阳性细胞数量增多,IgM阳性细胞数量略降低,在小肠粘因有层非淋巴滤泡区域强阳性IL-6细胞数量增多,提示IgA产生细胞在效应区增生和分泌IgA时需某些细胞因子加IL-6的参与,在抗沙门氏菌早期感染中IL-6和IgA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山羊松果体细胞的增殖情况和功能状态.为进一步提高季节性繁殖动物的繁殖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松果体细胞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5-H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的功能状态。结果:松果体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折光性强,细胞体积有增大趋势;细胞有明显的增殖现象,大约于11d达到高峰;5-HT阳性细胞数量随细胞的增殖而增加。结论:山羊松果体细胞在体外增殖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