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玉米(Zea mays L.)×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选育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丰富玉米遗传变异,从1990年起,我们进行了玉米(Zea mays L.)和多年生二倍体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的研究。经过5年8个世代的杂交、回交和自交选择,目前已获得抗逆性、抗病虫能力较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14个。在测配1000个杂交组合中,所选系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导入外缘种质、拓宽玉米遗传基础,进一步提高杂交种增产潜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4.
5.
用一年生墨西哥大刍草(Zea Mexican Schard)与玉米G综合种远缘杂交选育的10个自交系作母本,以7个骨干自交系为父本,按10×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70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远缘杂交选系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遗传力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抽丝期、株高、茎粗、穗长和百粒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狭义遗传力高,适合早代选择;茎强度、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同等影响;而穗位高、穗重、穗粒重和出籽率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狭义遗传力低,宜晚代选择。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GT107可以作为很好的早熟、矮杆、抗倒和高产育种潜力亲本。 相似文献
6.
普通玉米种质及双回交对爆裂玉米改良效果初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对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与4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组配的20个普×爆组合F3、BC11F2、BC12F2的膨爆特性及其与两类亲本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种质对普×爆后代的膨爆特性影响显著,选择适宜的普通玉米种质、恰当组配普×爆组合,对于普通玉米种质在爆裂玉米育种中的有效利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普×爆组合F3的膨爆特性均较差,一代回交可使其显著提高,最高分别为F3的750,2200,1100,基本达到对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要求指标;双回交世代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8.
9.
玉米种质创新与自交系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培育自交系是玉米杂交育种的物质基础。优异自交系及其组合选配可以促进突破性新品种的诞生。20世纪70~90年代,中国玉米育种家采取多种途径,拓展玉米种质基础,成功地培育出许多综合性状或特异性状优良以及高配合力的自交系,为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创造了条件。1抗病性改良玉米抗病性的垂直抗性是指寄主对病原菌的某一个或多个小种是抵抗或免疫的,而对另一些小种是感病或高感的;水平抗性是指对病原菌的全部小种具有同等水平或同样有效的抵抗能力。例如玉米品种对大斑病具有水平抗性,虽总体感病,但并不严重。自从发现了显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甘肃玉米种质资源创新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证有关文献,对甘肃玉米种质资源储备不足、种质创新缺乏动力,制约玉米产业的发展,以及对当前种质创新技术、机制及法规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进行分析,并对种质资源创新方法、提高甘肃省在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的投入效率和对创新种质的有效保护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用一年生墨西哥大刍草(Zea Mexican Schard)与玉米G综合种远缘杂交选育的10个自交系作母本,以7个骨干自交系为父本,按10×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70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远缘杂交选系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遗传力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抽丝期、株高、茎粗、穗长和百粒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狭义遗传力高,适合早代选择;茎强度、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同等影响;而穗位高、穗重、穗粒重和出籽率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狭义遗传力低,宜晚代选择。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GT107可以作为很好的早熟、矮杆、抗倒和高产育种潜力亲本。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玉米生产方式逐步由人工收获过渡到机械穗收,再到机械粒收,生产上迫切需要适宜粒收玉米品种,因此选育推广宜粒收玉米品种,完成新一代品种更新换代对于保障粮食增产增效、提高玉米生产竞争力和最终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总结了宜粒收品种农艺性状及遗传特性,明确了宜粒收玉米品种的关键指标:(1)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2)早熟耐密;(3)抗倒伏(折)和抗病(穗粒腐和茎腐病)。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围绕技术创新、种质创新、杂种优势模式创新选育出宜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育种策略,期望在育种实践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17.
野生花生脂肪酸组成的遗传变异及远缘杂交创造高油酸低棕榈酸花生新种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花生属19个近缘野生物种87份种质和113份栽野远缘杂交后代为材料, 系统分析野生花生脂肪酸组成的遗传变异及其在栽培种花生脂肪酸改良中的潜力。结果表明, 野生花生的棕榈酸含量与栽培种花生相似, 硬脂酸和油酸含量略低于栽培种花生, 亚油酸含量略高于栽培种。不同物种间以及同一物种内不同资源间的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A. rigonii棕榈酸含量较低, A. pusilla和A. duranensis油酸含量较高, A. batizocoi亚油酸含量较高, A. rigonii和A. duranensis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变幅较大。发掘出油酸含量达60%以上的野生资源2份(19-6, A. duranensis和23-1, A. sp.), 亚油酸含量达40%以上的资源7份, 其中A. rigonii(编号为11-4)亚油酸含量高达48%, 是目前所发现的花生资源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的种质。远缘杂交后代脂肪酸的变异远远超过亲本间的差异, 而且不同组合间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远缘杂交获得了6份油酸含量达64.0%以上且棕榈酸含量在8.5%以下的新种质, 其中yz8913-8油酸含量达67.85%, 比其栽培种亲本提高近30个百分点, 且棕榈酸含量仅7.60%。SRAP检测表明, 这6份远缘杂交后代除整合了亲本的DNA片段外, 还产生了新的DNA片段, 有的还丢掉了亲本的某些片段。农艺性状分析表明, 其中4份种质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 具有重要育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按25%~75%的不同比例导入温带玉米自交系或育种材料中,进行种质改良和创新研究。选育的热导自交系种质基础较宽;配合力较高;玉米大、小斑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61.5%~78.9%和53.8%~69.4%;青枯病、病毒病株率分别降低84.1%~93.2%和86.7%~98.2%;成熟期绿叶数增加2.6~4.4倍;自交系自身产量提高20.0%~55.6%。表明热带亚热带种质导入温带玉米,可能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基础、提高综合抗性和丰产性、创造新种质等方面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