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大刍草作受体和现代玉米杂交,对产生的中间型种子进行种植观察,其后代出现分蘖、分枝、多穗;由此我们认为玉米的进化过程是:分蘖→分枝→多穗→现代玉米;现代玉米出现分蘖、分枝、多穗均属返祖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了丰富玉米遗传变异,从1990年起,我们进行了玉米(Zea mays L.)和多年生二倍体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的研究。经过5年8个世代的杂交、回交和自交选择,目前已获得抗逆性、抗病虫能力较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14个。在测配1000个杂交组合中,所选系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导入外缘种质、拓宽玉米遗传基础,进一步提高杂交种增产潜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玉米(Zea mays L.)和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进行的7年12个世代研究,经过杂交、复交和自交选择,获得抗逆性、抗病能力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组配出高产、多抗、优质的玉米杂交种山农993.实践证明,导入玉米野生属有益基因,拓宽玉米遗传基础是进一步提高玉米杂交种增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用大刍草作受体和现代玉米杂交得到"中间型产物"连续自交,并对各世代选择观察认为:玉米穗轴的进化是大刍草tga1基因中一个核苷酸的突变,使大刍草的外壳变小并开裂,产生的种子后代和大刍草天然杂交,便产生我们得到的中间型产物,中间型产物经数代天然自交便出现当今玉米雏型,大刍草的稃壳应该是其果实的果皮,它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因此玉米的穗轴便是多个子房壁发育的果皮集合体。  相似文献   

5.
赖麟  冯鸿 《种子》2007,26(5):0-32
用一年生墨西哥大刍草(Zea Mexican Schard)与玉米G综合种远缘杂交选育的10个自交系作母本,以7个骨干自交系为父本,按10×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70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远缘杂交选系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遗传力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抽丝期、株高、茎粗、穗长和百粒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狭义遗传力高,适合早代选择;茎强度、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同等影响;而穗位高、穗重、穗粒重和出籽率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狭义遗传力低,宜晚代选择。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GT107可以作为很好的早熟、矮杆、抗倒和高产育种潜力亲本。  相似文献   

6.
普通玉米种质及双回交对爆裂玉米改良效果初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对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与4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组配的20个普×爆组合F3、BC11F2、BC12F2的膨爆特性及其与两类亲本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种质对普×爆后代的膨爆特性影响显著,选择适宜的普通玉米种质、恰当组配普×爆组合,对于普通玉米种质在爆裂玉米育种中的有效利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普×爆组合F3的膨爆特性均较差,一代回交可使其显著提高,最高分别为F3的750,2200,1100,基本达到对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要求指标;双回交世代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玉米穗轴的进化是大刍草tga1基因中一个核苷酸的突变,使大刍草的外壳变小并开裂,产生的种子后代和大刍草天然杂交,便产生我们得到的中间型产物,中间型产物经数代天然自交便出现当今玉米雏型,大刍草的稃壳应该是其果实的果皮,它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因此玉米的穗轴便是多个子房壁发育的果皮集合体,通过对红白两种穗轴解剖观察,仍能找到大刍草稃壳的印迹,而穗轴的颜色是其颖片的颜色,大刍草产生的中间型是双行排列的聚合体,而现代玉米则是多个双行排列的聚合体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8.
《作物育种信息》2005,(8):15-16
为了探索水稻育种的新途径,我们从2002年开始了水稻与玉米远缘杂交育种的研究,希望将玉米这种CI植物的高光合效率、耐旱、抗病虫害、产量潜力大等优良性状转入水稻,创制具高光效的水稻新种质。远缘杂交母本选用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选育的水稻不育系福伊A,父本选用玉米自交系晋系9374。2002年6月,在父母本抽穗开花期,每天上午福伊A未开花前,用45℃温水处理稻穗后剪去不开放的颖花,然后移至种植于网室内的玉米植株下进行振荡授粉,次日继续重复授粉,  相似文献   

9.
玉米种质创新与自交系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培育自交系是玉米杂交育种的物质基础。优异自交系及其组合选配可以促进突破性新品种的诞生。20世纪70~90年代,中国玉米育种家采取多种途径,拓展玉米种质基础,成功地培育出许多综合性状或特异性状优良以及高配合力的自交系,为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创造了条件。1抗病性改良玉米抗病性的垂直抗性是指寄主对病原菌的某一个或多个小种是抵抗或免疫的,而对另一些小种是感病或高感的;水平抗性是指对病原菌的全部小种具有同等水平或同样有效的抵抗能力。例如玉米品种对大斑病具有水平抗性,虽总体感病,但并不严重。自从发现了显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叶雨盛  孙甲  郝楠  李哲 《种子》2008,27(10)
介绍近年来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和创新的现状,并针对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狭窄的状况提出其相应的种质创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常用玉米自交系优势类群划分及种质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3个自交系及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进行了试验,以杂种产量的中亲优势值为指标,对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个自交系可划分为6类,即5003、8112、478为一类;Mo17、风可1、Va35、330为一类;E28、丹340为一类;上四515为一类;525、获白各成一类。各类群间有着相同的遗传背景,类群间平均优势值较同,类群内优势值较低。指出优势类群并非绝对,我国种需要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
13.
甘肃玉米种质资源创新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证有关文献,对甘肃玉米种质资源储备不足、种质创新缺乏动力,制约玉米产业的发展,以及对当前种质创新技术、机制及法规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进行分析,并对种质资源创新方法、提高甘肃省在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的投入效率和对创新种质的有效保护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赖麟  冯鸿 《种子》2007,26(5):30-32
用一年生墨西哥大刍草(Zea Mexican Schard)与玉米G综合种远缘杂交选育的10个自交系作母本,以7个骨干自交系为父本,按10×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70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远缘杂交选系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遗传力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抽丝期、株高、茎粗、穗长和百粒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狭义遗传力高,适合早代选择;茎强度、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同等影响;而穗位高、穗重、穗粒重和出籽率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狭义遗传力低,宜晚代选择。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GT107可以作为很好的早熟、矮杆、抗倒和高产育种潜力亲本。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玉米生产方式逐步由人工收获过渡到机械穗收,再到机械粒收,生产上迫切需要适宜粒收玉米品种,因此选育推广宜粒收玉米品种,完成新一代品种更新换代对于保障粮食增产增效、提高玉米生产竞争力和最终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总结了宜粒收品种农艺性状及遗传特性,明确了宜粒收玉米品种的关键指标:(1)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2)早熟耐密;(3)抗倒伏(折)和抗病(穗粒腐和茎腐病)。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围绕技术创新、种质创新、杂种优势模式创新选育出宜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育种策略,期望在育种实践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水稻异属远缘杂交创新水稻种质利用,是广西玉林市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项目完成单位是玉林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项目总目标:利用种质创新株系作恢复系组配感温杂交稻组合3个、感光组合两个,作常规稻栽培利用1个。项目规模:全年计划利用面积4亩(早、晚造各2亩)。  相似文献   

17.
以花生属19个近缘野生物种87份种质和113份栽野远缘杂交后代为材料, 系统分析野生花生脂肪酸组成的遗传变异及其在栽培种花生脂肪酸改良中的潜力。结果表明, 野生花生的棕榈酸含量与栽培种花生相似, 硬脂酸和油酸含量略低于栽培种花生, 亚油酸含量略高于栽培种。不同物种间以及同一物种内不同资源间的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A. rigonii棕榈酸含量较低, A. pusilla和A. duranensis油酸含量较高, A. batizocoi亚油酸含量较高, A. rigonii和A. duranensis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变幅较大。发掘出油酸含量达60%以上的野生资源2份(19-6, A. duranensis和23-1, A. sp.), 亚油酸含量达40%以上的资源7份, 其中A. rigonii(编号为11-4)亚油酸含量高达48%, 是目前所发现的花生资源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的种质。远缘杂交后代脂肪酸的变异远远超过亲本间的差异, 而且不同组合间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远缘杂交获得了6份油酸含量达64.0%以上且棕榈酸含量在8.5%以下的新种质, 其中yz8913-8油酸含量达67.85%, 比其栽培种亲本提高近30个百分点, 且棕榈酸含量仅7.60%。SRAP检测表明, 这6份远缘杂交后代除整合了亲本的DNA片段外, 还产生了新的DNA片段, 有的还丢掉了亲本的某些片段。农艺性状分析表明, 其中4份种质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 具有重要育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按25%~75%的不同比例导入温带玉米自交系或育种材料中,进行种质改良和创新研究。选育的热导自交系种质基础较宽;配合力较高;玉米大、小斑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61.5%~78.9%和53.8%~69.4%;青枯病、病毒病株率分别降低84.1%~93.2%和86.7%~98.2%;成熟期绿叶数增加2.6~4.4倍;自交系自身产量提高20.0%~55.6%。表明热带亚热带种质导入温带玉米,可能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基础、提高综合抗性和丰产性、创造新种质等方面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种质 走中国发展高油玉米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高油玉米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高油玉米育种的技术路线,论述了高油玉米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植物组织器官(包括花药等)在离体培养过程中本身的遗传性会发生改变,可以应用于植物品种的改良,种质的创新,两者的结合具有以下的优点:培养密度高,极大地提高选择的频率,减少土地占用和人力消耗;单细胞的培养突变几乎可以立刻表现出来,其表现不受相临细胞的干扰没有嵌和体现象;利用适当的选择剂,可以将突变细胞从混合细胞中有效地选择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