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沙田柚果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田柚果园土壤酶的活性与上还养分含量均随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根据相关分析,该土壤的脲酶、蛋白酶、转化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说明沙田柚果园土壤这三种酶的活性均能专性或综合地表征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状况。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用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的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栽培模式的人参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农田参、伐林参中总皂苷、总多糖、总蛋白和总氨基酸等主要有效成分的积累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栽培模式下,土壤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与人参总皂苷含量、总蛋白质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活性与人参总皂苷含量、人参总多糖含量和总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伐林栽培模式下,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人参总皂苷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与人参总皂苷含量、人参总多糖和总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这几种酶的活性与人参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最密切。结合其它养分因子,综合土壤酶活性指标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生物活性指标,适当调节土壤酶活性,能够加速土壤中各类物质的循环与转化,增加有效成分的积累,从而提高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猫儿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今后猫儿山土壤合理利用与修复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对猫儿山9个不同海拔优势植被根围4种土壤酶(磷酸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随海拔升高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结果:全钾(TK)与4种酶均呈现负相关性,与磷酸酶相关度不显著,与纤维素酶、蛋白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速效钾(AK)与磷酸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与纤维素酶、蛋白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正相关。磷酸酶、纤维素酶、蛋白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含水率、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和有效磷(AP)含量的相关度均达极显著水平或显著水平。4种土壤酶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相关水平为极显著或显著。除全钾外,随海拔梯度的升高,含水率、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与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均为相互促进的关系,4种土壤酶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紫色土柑桔园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紫色土柑桔园土壤酶活性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酶活性与柑桔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柑桔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水平和垂直两方向上均呈现较强规律性分布,树冠覆盖区内的土壤酶活性大于冠覆以外,其中脲酶活性增大8.94-12.3mg/kg.24h(NH3计),转化酶(蔗糖酶)活性增大0.21-0.34g/kg.24h(葡萄糖计);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降低,耕层为最高,而且此两种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4**,n=15;r=0.915**,n=1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层加深而增大,柑桔单株产量与土壤转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632*,n=10)。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配施氮肥设施菜田FDA水解酶活性与肥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期定位施肥设施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有机肥配施氮肥条件下土壤荧光素二乙酸(FDA)水解酶与土壤肥力(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等方面)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DA活性以施有机肥的处理综合表现高于单施氮肥的处理,其中以有机肥+尿素46.12 g表现最为突出;有机肥配施氮肥可使FDA水解酶的活性提高66.2%以上;FDA水解酶活性与土壤理化特性(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含水量)正相关(r0.9,P0.05);氮肥投入量影响了FDA水解酶活性与碱解氮和p H的相关性(r0.4);FDA水解酶活性与土壤脲酶、转化酶、纤维素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H、S、U)正相关性,仅与优势度指数(D)负相关(0.7|r|1);FDA水解酶活性与番茄产量正相关(0.8r1,P0.05)。  相似文献   

6.
选择伊犁河谷为研究区,采集不同土地覆被下的土壤样品,研究林地、耕地、园地、草地等4种不同土地覆被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覆被下,在0~60cm的土壤深度中,土壤蔗糖酶、脲酶与过氧化氢酶这3种酶的活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都呈现出降低趋势,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均表现为林地耕地园地草地。通过不同土地覆被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相关性分析,得出林地的脲酶活性与其有机质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耕地和园地中的3种酶活性都与其有机质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草地中的蔗糖酶的活性与其养分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在夏季休闲期(7~8 月)分别进行填闲小麦、石灰氮消毒和秸秆反应堆处理,研究了不同填闲处
理对连作6 a 和8 a 的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及根区土壤的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休闲对照相比,各处理对黄瓜生长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填闲小麦和石灰氮消毒处理的效果更明显。填闲小麦能
够显著提高根区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石灰氮消毒和秸秆反应堆处理对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促进
作用,而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有抑制作用。夏季休闲季种植小麦在促进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方面操作方便
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梨园套种平菇对土壤生物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明套种平菇对梨园土壤生物活性及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在7 a生梨树行间覆土套种平菇,将出菇后的菇渣旋耕还田,以不套种平菇为对照,测定分析梨园0~60 cm不同土层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微生物量碳、量氮,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成熟梨果实品质。【结果】结果表明,套种平菇显著提高0~40 cm土层3大类群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及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并随套种年限的增加趋于增加。连续3 a套种平菇处理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较对照提高47.4%、32.0%、125.1%;微生物量碳、量氮比对照提高25.6%、28.1%;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42.3%、47.2%、29.5%、11.6%。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随土层加深均有所降低,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升高趋势。套种平菇后能不同程度改善果实品质,显著提高了梨果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结论】套种平菇对提高梨园0~40 cm土层土壤肥力、改善梨品质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文冠果养分吸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山东省棕壤山地丘陵区的养分状况,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和不同水平氮、磷肥对文冠果养分吸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氮、磷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此外,施用有机肥还使叶片的全钾含量有显著提高。有机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施用氮、磷肥抑制过氧化氢酶和土壤脲酶的活性,其抑制效应是高量氮、磷处理(N2P2)低量氮、磷处理(N1P1),增强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促进效应为低量氮、磷处理(N1P1)高量氮、磷处理(N2P2),而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在山东省棕壤山地丘陵区,有机肥处理(M)对提高文冠果养分吸收及土壤酶活性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根袋法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猪粪和过磷酸钙3种改良剂对镉胁迫莴苣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和土壤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莴苣前和莴苣成熟期,3种改良剂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且最大值均出现在高浓度猪粪处理中.种植莴苣前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和土壤淀粉酶活性最大值分别为2.35 mL/g、8.51 mg/g、12.8 mg/g和0.49 mg/g;莴苣成熟期,莴苣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和土壤淀粉酶活性最大值分别为1.89 mL/g、13.67 mg/g、12.65 mg/g和0.66 mg/g.因此,猪粪对改善镉胁迫莴苣土壤生态环境的效果优于石灰和过磷酸钙.  相似文献   

11.
外源金霉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特点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市售金霉素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金霉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特点及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霉素在土壤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出逐渐降解的特点:低浓度处理的金霉素(100 mg/kg)在培养的前10 d已大部分分解,到第30天时已经检测不到;高浓度处理的金霉素(200、300 mg/kg)在培养的前10 d迅速分解,50%以上.此后分解速度变缓.外源金霉素对土壤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活性均起到抑制作用,并且随着金霉素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对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的前10 d;而对转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在整个培养阶段均有所体现.金霉素在土壤中呈现出逐渐降解的特点,对土壤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菜地土壤施肥技术及推进土壤质量健康发展,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连续4年施用不同用量(0、15、30、45 t/hm2和60 t/hm2)鸡粪有机肥对2种不同类型菜地土壤(灌漠土和潮土)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4年施用鸡粪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2种不同类型菜地土壤酶活性,但相同施用量鸡粪有机肥对2种土壤酶活性影响程度不同,无论是否施用鸡粪有机肥,灌漠土菜地土壤酶活性始终高于潮土;在同一鸡粪有机肥施用条件下,连续4年施用鸡粪有机肥更容易提高灌漠土菜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潮土菜地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植物-土壤反馈试验,研究连作及轮作土壤微生物菌群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土壤微生物处理黄瓜植株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连作土壤微生物处理;连作及轮作土壤微生物处理增加了黄瓜幼苗干质量、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及总叶面积,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活性。综上,连作及轮作土壤微生物菌群对黄瓜幼苗生长均产生正反馈作用,并且轮作土壤微生物的正反馈作用大于连作土壤微生物。  相似文献   

14.
百合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亮  程智慧  周艳丽  董小艳  魏玲 《园艺学报》2008,35(7):1031-1038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百合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和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百合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最多,对百合的根际效应也最敏感;其次为真菌,再次为放线菌。不同生育阶段以显蕾期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最多,但显蕾期以后二者根际效应方向相反;根际土壤真菌的数量和根际效应在鳞茎充实期均达到最大。土壤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百合生育期内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即在显蕾期形成峰值,根际效应显著,随生殖生长的推进其活性及根际效应均逐渐减弱;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根际效应不明显。在百合—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体系中,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酶活性明显受到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蔬菜工厂化育苗中一种新型有机矿质复合材料对小米辣(Capsicum frutescens L.)幼苗生长质量及基质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置5个不同浓度并以商品育苗基质为原料进行小米辣育苗盘育苗,测定小米辣生长相关指标和基质酶活性.结果表明,15 g·L-1和30 g·L-1处理的幼苗干质量及生长函数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耐盐黄瓜品种津绿5号和盐敏感黄瓜品种津优1号为试材,以NaCl(585mg·kg-1)为盐胁迫条件,苯丙烯酸为自毒物质,研究了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苯丙烯酸(0、25、50、200mg·kg-1)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降低了黄瓜幼苗的茎粗、株高和鲜质量,并对黄瓜幼苗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低浓度苯丙烯酸(25mg·kg-1)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对盐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高浓度苯丙烯酸(200mg·kg-1)对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高浓度苯丙烯酸则进一步加重了盐胁迫程度。F检验结果表明,苯丙烯酸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强度较高,盐胁迫对各生长指标的影响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化感潜力的分蘖洋葱为供体,黄瓜为受体,研究了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对黄瓜幼苗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化感潜力的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总体提高了黄瓜幼苗根际土壤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说明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对黄瓜幼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化感潜力强(L06)、根系分泌物浓度高(1株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对应10 mL去离子水)的处理效果更佳。高浓度的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有利于土壤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转化酶及脲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索根际注射施肥在苹果生产中应用。【方法】以10 a生红富士/M26/基砧为试材,利用施肥枪注射施肥,研究了不同浓度注射液对注肥点0~60 cm土层土壤理化特性、土壤酶、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随注射液浓度增加,各土层土壤pH值减小,电导率、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各养分含量均为中层(20~40 cm)>表层(0~20 cm)>底层(40~60 cm);转化酶逐渐增大,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以10%浓度最高,磷酸酶活性以5%浓度最高。注射液浓度与中层土壤转化酶活性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电导率呈正相关。果实产量和单果质量分别以15%和10%浓度最高(2者无差异),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在0~10%和0~15%内逐渐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在0~10%内逐渐减小。【结论】综合分析以10%注射液浓度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