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蛤蜊鳃的光镜与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蛤蜊鳃的组织学和表面结构。所有鳃丝的组织结构均相同。鳃丝上皮按结构与功能可区分为4个区带:前纤毛柱状细胞区、侧纤毛柱状细胞区、粘液细胞区和扁平细胞区。前纤毛和侧纤毛分别与食物的运送和呼吸水流的产生有关。扁平细胞为呼吸上皮,其结构有助于气体交换。相邻鳃丝通过成排的、含有血管的丝间连接连系。  相似文献   

2.
褶纹冠蚌鳃的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邓道贵 《水产学报》2002,26(4):301-306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雌性褶纹冠蚌外瓣鳃的组织学和形态。结果表明,雌性褶纹冠蚌具一对外瓣鳃,每个外瓣鳃都由内,外二鳃小瓣构成,每片鳃小瓣又由许多纵行排列的鳃丝组成,鳃丝表面具前纤毛,前侧纤毛和侧纤毛,其壁主要由角质层,上皮和基膜组成,内含几丁质棒,鳃腺和血管。相邻鳃丝之间由丝间隔相连,鳃小瓣内的空腔被瓣间隔分隔成许多鳃水管。丝间隔和瓣间隔的壁主要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基膜组成,其内均有血管分布,在繁殖期间瓣间隔形态发生变化,将鳃水管分隔成许多小室,形成胚胎发育的卵化室。  相似文献   

3.
苏氏鲢鲶鳃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苏氏鲢鲶鳃结构进行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鲢鲶鳃丝末端膨大呈杓状结构,每一鳃丝两侧具许多呈褶状的鳃小片,相邻两鳃丝上的鳃小片紧密镶嵌排列.鳃弓和鳃耙表面分布众多味蕾.鳃丝呼吸面上皮细胞薄,高度血管化,形成呼吸面隆起;非呼吸面由微脊细胞彼此相连,间缝具分泌细胞开口.鳃小片由单层或数层外上皮细胞和由基膜相隔的柱状细胞及其围在血管腔的凸缘构成,氯细胞多分布在鳃小片基部,并有开口通外.还探讨了鲢鲶鳃丝和鳃小片特殊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苏氏Mang鲶鳃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展强 《水产学报》2001,25(6):489-491,T002
对苏氏Mang鲶鳃结构进行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Mang鲶鳃丝末端膨大呈杓状结构,每一鳃丝两侧具有许多呈褶状的鳃小片,相邻两鳃丝上的鳃小片紧密镶嵌排列。鳃弓和鳃耙表面分布众多味蕾。鳃丝呼吸面上皮细胞薄,高度血管化,形成呼吸面隆起,非呼吸面由微脊细胞彼此相连,间缝具分泌细胞开口。鳃小片由单层或数层外上皮细胞和由基膜相隔的柱状细胞及其围在血管腔的凸缘构成,氯细胞多分布在鳃小片基部,并有开口通外,还探讨了Mang鲶鳃丝和鳃小片特殊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5.
紫贻贝(Mytilus edulis L.)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紫贻贝鳃的组织学和表面结构。鳃丝上皮由六个区带的细胞组成:前纤毛柱状细胞、前侧纤毛柱状细胞、无纤毛柱状细胞、侧纤毛柱状细胞、立方或扁平细胞及后纤毛柱状细胞。各种柱状细胞的纤毛与食物的运输及水流的产生有关。立方或扁平细胞为呼吸上皮区,其组织学和表面结构有助于进行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6.
紫贻贝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紫贻贝鳃的组织学和表面结构。鳃丝上皮由六个区带的细胞组成:前纤毛柱状细胞、前侧纤毛柱状细胞、无纤毛柱状细胞、侧纤毛柱状细胞、立方或扁平细胞及后纤毛柱状细胞。各种柱状细胞的纤毛与食物的运输及水流的产生有关。立方或扁平细胞为呼吸上皮区,其组织学和表面结构有助于进行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7.
扁玉螺鳃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扁玉螺鳃的组织学和表面结构,鳃叶上皮由5个区带的细胞组成,即前纤毛柱状细胞,立方细胞,侧纤毛柱状细胞,后纤毛柱状细胞及呼吸上皮。侧纤毛是产生呼吸水流的动力来源,呼吸上皮细胞表面凹凸不平,其组织学和表面结构有助于进行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8.
栉孔扇贝鳃和唇瓣过氧化物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组织化学、电镜细胞化学和分光光度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和唇瓣内的过氧化物酶(EC1.11.1.7;POD)进行研究,以探讨扇贝的鳃和唇瓣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组织化学显示,鳃轴、鳃丝和唇瓣上皮细胞均呈POD强阳性,结缔组织呈弱阳性;病毒感染后酶活力逐步增强。电镜细胞化学定位表明,鳃和唇瓣上皮细胞内有数量和大小不等的POD强阳性颗粒,阳性颗粒多为圆形,直径为150-220 nm;次级溶酶体也呈POD强阳性;内质网和空泡膜等细胞内膜系统以及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和纤毛呈POD弱阳性。结缔组织中部分血细胞呈POD强阳性。鳃轴上皮细胞内POD高电子密度阳性颗粒较少,而低电子密度阳性颗粒较多;主鳃丝上皮细胞内POD阳性颗粒较少,普通鳃丝上皮细胞内POD高电子致密阳性颗粒和呈POD强阳性的次级溶酶体均较多;唇瓣上皮细胞内POD阳性颗粒较鳃的略少。生化测定显示,鳃轴的POD酶活力最高,鳃丝次之,唇瓣最低;病毒感染24 h后,各部分的酶活力均显著增强。栉孔扇贝鳃和唇瓣内大量的POD可在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绝大多数鱼类都是用鳃呼吸的。鳃位于鱼口腔内的咽喉两旁,形似一系列的片状物,称为鳃片或鳃瓣,鳃片又有无数鳃丝紧密排列而成,鳃丝两侧又生有许多突起,称鳃小片,气体交换就是在这里进行的。鳃小片富含血管,表面又非常薄,所以鳃呈鲜红色。低等鱼类的鳃裂直接开口于体外,高等鱼类的鳃裂被鳃盖掩盖着,在鳃盖后  相似文献   

10.
鱼类在水中呼吸主要依靠鳃来完成。鱼鳃的结构复杂又精细,梳子状的鳃瓣由鳃丝和鳃小片组成,在鳃小片中布满微血管。鱼类通过鳃丝的张合来完成呼吸的过程。除气体交换外,鳃还具有排泄废物和调节渗透压的作用。鳃很重要,但它极易被感染而致病。鱼类鳃病快速诊断和有效防治,是水产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1.
卵形鲳鲹胚后发育阶段鳃的分化和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等方法,鲹研究了卵形鲳(Trachinotus ovatus)胚后发育阶段鳃的分化和发育及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观察发现,仔稚鱼鳃的早期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0~3日龄)为原基期,鳃原基形成但未分化,鳃耙未出现,仔鱼主要依靠鳍褶、皮肤和卵黄囊上的微血管进行呼吸;第2阶段(4~17日龄)为鳃丝分化、发育期,鳃弓、鳃丝、鳃小片、鳃耙逐渐形成,具备鳃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点;第3阶段(18日龄之后)为鳃器官生长发育完善期,鳃弓、鳃丝、鳃小片、鳃耙发育完善,鳃的形态和功能与成鱼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鳃丝总数随仔稚鱼全长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单个鳃小片面积和总呼吸面积随仔稚鱼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结果表明,卵形鲳鲳鲹的分化和发育是与仔、稚鱼的生长、形态发育和功能的完善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鳃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浓度为2 mg/L的Cd Cl_2水溶液对稀有鮈鲫进行急性毒理实验。结果显示:稀有鮈鲫具4对鳃,由鳃耙、鳃弓、鳃丝及鳃小片组成。鳃的各个部位表面均有上皮细胞覆盖;鳃耙和鳃弓具味蕾,鳃弓上还具不同类型的黏液细胞;相邻鳃小片的上皮细胞间也分布有黏液细胞,在鳃小片基部有氯细胞着生。鳃丝表面有不规则凹陷和微嵴,具沟、坑、孔等结构;鳃小片两面均呈凹凸状。在2 mg/L的Cd Cl_2水溶液暴露下,鳃受到损伤,发生鳃小片充血呈球状,鳃上皮水肿、脱落,黏液细胞增多等现象;并随时间延长受损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3.
对两种鲈形目鱼类红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和卵形鲳(鱼参) Trachinotus ovatus的鳃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红笛鲷和卵形鲳(鱼参)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鳃丝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红笛鲷的中部鳃丝表面一部分较为平坦,基部鳃丝表面则凹凸不平。红笛鲷的鳃小片高度要较卵形鲳(鱼参)鳃小片高。红笛鲷和卵形鲳(鱼参)鳃上皮的几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细微的差异。红笛鲷鳃上的扁平上皮细胞界限清楚,而卵形鲳(鱼参)鳃上扁平上皮细胞表面遍布不规则的微嵴,细胞界限模糊。红笛鲷鳃丝表面的氯细胞数量多于卵形鲳(鱼参),这可能与两种鱼对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长期演变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两种鲈形目鱼类红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和卵形鲳碜Trachinotus ovatus的鳃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红笛鲷和卵形鲳够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鳃丝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红笛鲷的中部鳃丝表面一部分较为平坦,基部鳃丝表面则凹凸不平。红笛鲷的鳃小片高度要较卵形鲳够鳃小片高。红笛鲷和卵形鲳够鳃上皮的几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细微的差异。红笛鲷鳃上的扁平上皮细胞界限清楚,而卵形鲳够鳃上扁平上皮细胞表面遍布不规则的微嵴,细胞界限模糊。红笛鲷鳃丝表面的氯细胞数量多于卵形鲳够,这可能与两种鱼对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长期演变相关。  相似文献   

15.
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丝表面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鳍鲷Sarus latu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鳃丝和鳃小片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状或坑状凹陷及孔洞等结构.黄鳍鲷的鳃丝表面一部分鳃丝表皮凹凸不平,另一部分鳃丝表皮较为平坦.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上皮几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细微的差异.黄鳍鲷的扁平上皮细胞表面观以不规则的六边形为主,或类似菱形的四边形,细胞间界限清楚,而尼罗罗非鱼鳃丝细胞表面的微嵴以形成密集指纹状回路,隆起的微嵴两侧有细小的横突,扁平上皮细胞间排列凹凸不平,形成深沟或凹坑,成为细胞间明确的界线.黄鳍鲷鳃丝表面的氯细胞和粘液细胞数量较多,尼罗罗非鱼鳃丝表面基本上没有观察到氯细胞,粘液细胞很少.黄鳍鲷鳃小片的厚度比尼罗罗非鱼鳃小片的厚.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An outbreak of proliferative gill disease occurred in a group of rainbow trout fingerlings. kept for experimental purposes. Lesions were multifocal among filaments and uniquely severe in the distal region of affected filaments, forming nodules; this contrasted with the more common forms of proliferative gill disease in Ontario, such as bacterial gill disease, in which lesions are diffuse along and among filaments. The cause of the condition is unknown, although cells with a very distinctive morphology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le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