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新疆吐鲁番盆地土壤甲螨区系分布特证,为土壤甲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系分布的系统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于2015-2019年,采用野外采集和室内分类鉴定方法对吐鲁番盆地土壤甲螨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研究区共获得土壤甲螨59科77属98种,其中中国新纪录种14种,新疆新纪录种70种和已知种14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古北界成分13种(13.27%),跨区古北界+东洋界的种类38种(38.78%),广布种8种(8.16%)。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中,以单区型"蒙新区"为主(18种,18.37%),在跨区分布型中,含东北区跨区分布型最多13式50种(51.22%)。【结论】吐鲁番盆地土壤甲螨区系以古北界种类为主,与东洋界种类重叠率较高。中国动物地理区中具有典型蒙新区特征,与东北区的共有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毛竹扩张对土壤甲螨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9年夏季,采用样方法对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竹林、竹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等3个竹密度梯度林地土壤甲螨群落进行了调查,通过室内Tullgren漏斗法对土壤甲螨进行分离并鉴别。结果表明:共捕获土壤甲螨9 259头,隶属于21科77属。竹林土壤甲螨中的优势类群为小奥甲螨属(Oppiella)和菌甲螨属(Scheloribates),竹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样地土壤甲螨中的优势类群均为圆单翼甲螨属(Peloribates)。3种林分类型中土壤甲螨个体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竹林、常绿阔叶林、竹阔混交林,类群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竹阔混交林、竹林、常绿阔叶林。3种林分类型的土壤甲螨群落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4个指数变化规律一致,由大到小依次为竹林、竹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且3个样地间Margalef指数差异显著(P<0.05)。竹林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相似性为中等不相似,竹阔混交林与另外2种林地为中等相似。MGP分析I、II结果表明,3种林地的MGP分析I均属O型,但MGP分析II分别...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甲螨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4年6月和10月、2015年6月和10月采用改良的Tullgren漏斗法,采集东北黑土区秸秆还田4年(SR4)、秸秆还田10年(SR10)和无秸秆还田(CK)样地土壤,对土壤甲螨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采样时期共捕获土壤螨类11 366只,其中甲螨8373只,占74%;SR4、SR10和CK中,甲螨的分布密度分别为13 774、11946、5871 Ind·m-2,分别隶属于15、12属和7属;秸秆还田(F=81.954,P0.001)、季节(F=56.649,P0.001)、秸秆还田和季节交互作用(F=11.289,P0.001)都对土壤甲螨个体数量有显著性影响,而对甲螨类群数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影响甲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密度-类群指数;季节动态上,表现出秋季甲螨分布密度普遍高于夏季。聚类分析也表明,秸秆还田黑土农田系统中甲螨群落组成(SR4与SR10)与传统耕作(CK)显著不同,而SR4和SR10处理的差异不明显。以上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甲螨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密度,对土壤甲螨具有重要的保育作用,有利于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壤肥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跳虫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对位于山东省无棣县北部的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逐月进行分层(上、中、下3层)取样研究该区跳虫群落结构,共获得各类跳虫标本7461头,隶属于弹尾纲4目7科17属.结果表明,优势类群为棘跳属(Onychiurus)和符跳属(Folsomia)两者之和占总捕获个体数量的79.25%;常见类群为球角跳属(Hypogastru...  相似文献   

5.
李月  张迪  张立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75-7277
对无棣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调查,采集贝壳样品,并且进行鉴定。参阅相关文献,结合最近的研究进展,对该区的海洋药用贝类资源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了贝壳堤具有的层理结构及其形成的沉积构造条件,并分析了无棣沿海贝壳堤发育的基本条件,分别讨论了在2种动力条件下无棣贝壳堤岛的形成过程,利用CorelDraw等软件做出了它的形成剖面图,分析讨论了造成该现状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7.
1997年对河北曲周农大实验站不同施肥条件下农田中的土壤螨进行调查 ,共获土壤螨标本 3776个 ,分属于 4个目。通过对 3种不同施肥区 (EM堆肥区、传统堆肥区、化肥区 )土壤螨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 ,施用EM堆肥区土壤螨数量多 ,物种丰富 ,群落稳定性强。均匀度指数表明EM堆肥区土壤螨分布均匀 ,季节性波动平缓。EM堆肥区 1 0~ 2 0cm土层土壤螨数量比传统堆肥区、化肥区增多 ,EM堆肥区土壤螨垂直分布下限下移 ,EM堆肥区土壤有机层加深。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不同生境土壤甲螨群落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不同生境土壤甲螨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研究,查明该区土壤甲螨群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形态特征分类法、群落多样性、聚类及多维度排序分析法,对土壤甲螨进行分类及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结果]共捕获土壤螨类3 753只,其中甲螨亚目为2 811只、中气门亚目为515只、前气门亚目为366只及无气门亚目为61只.所捕获的2 811只土壤甲螨隶属于24科28属,其中懒甲螨属(Nothrus)均为各生境共有的优势类群.多样性指数H顺序为自然林>耕地>路边绿地>工业用地,季节变化都表现为秋季>春季,垂直分布都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0~5 cm).MGP分析表明,自然林、耕地、路边绿地土壤甲螨群落均为O型,而工业用地为P型.对春秋两季4种不同生境甲螨群落的密度进行组间平均聚类分析,形成3组.[结论]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甲螨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均有不同,这也反应了土壤甲螨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不同生境甲螨无翅类和低等类的丰富度和个体密度对环境变化敏感,是较好的生物指示.  相似文献   

9.
1990年在美国俄勒岗州科瓦利斯城郊家庭农场两块不同施肥条件的菜田中进行土壤螨群落组成及其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中气门亚目螨在施有机肥田中(简称有机肥区OFS)全年发生较为均衡。无气门亚目螨在施化肥为主的田中(简称化肥区 CFS)全年呈现两个高峰。前气门亚目螨在两种田内均呈突发型。②土壤螨群落的丰富度是有机肥区高于化肥区。从时间系列上看,土壤螨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的波动是化肥区高于有机肥区。③通径分析表明:中气门亚目是影响有机肥区螨类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子;无气门亚目是影响化肥区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子,在4个亚目的土壤螨之间,有机肥区比化肥区存在较多的相随关系。④根据一些科、属土壤螨食性的分析表明:有机肥区存在较多捕食土壤节肢动物的螨和取食土壤线虫的螨,而在化肥区中,存在较多的食菌性螨。  相似文献   

10.
刘高峰  杨茂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42-144,197
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不同坡向、不同海拔设置了5个样地,于不同季节对其土壤甲螨群落状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土壤甲螨45科81属;并对不同样地中甲螨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Oppiella、Xylobates、Suctobelbella是该保护区优势类群,而Suctobelbella是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比较独特的优势类群。各样地土壤甲螨群落多样性依次为:东坡海拔750m样地(A)〉西坡海拔1500m样地(D)〉东坡海拔1500m样地(B)〉西坡海拔750m样地(C)〉金顶海拔2200m样地(E)。E样地海拔最高,Malaconothrus在该样地数量剧增;样地C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Masthermannia数量明显增多;样地D个体数量为5个样地中最多。A、D样地甲螨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8361;C、E样地甲螨群落最不相似,相似性指数为0.6136。低等甲螨类群丰富,所占比例较高。另外,人为干扰对土壤甲螨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和丰富该地区的牧草种质资源,本研究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开展了柳枝稷引种试验,对柳枝稷在该地区的育苗、田间移栽和后期管护等进行了详细阐述.结果表明,柳枝稷育苗出苗率高,苗期移栽成活率高,均达到90%以上;2年试验过程中,柳枝稷鲜草和种子产量最高分别达到7350 kg/hm2和203 kg/hm2,表明柳枝稷产量高,耐寒、耐盐碱能力较强,可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规模化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2.
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盐渍化生境中自然生长和人工种植的绿化植物,进行种类、生长状况及分布调查,同时通过土壤样品试验测定和文献查阅等方法评价其耐盐等级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3.
崔广州  张绪良  张朝晖  徐宗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99-12600,12687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典型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景观破碎化、植被退化、污染、物种减少、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等变化,影响了黄河三角洲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保护黄河三角洲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开展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加强对湿地的综合保护治理,减缓湿地退化,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利用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高等抗盐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检索,对分布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生植物进行分类统计,同时对盐生植物用途进行归类分析.该研究为下一步调查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提供保障,同时为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黄河三角洲四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含量及其相关性做了比较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土层剖面表层普遍高于20~40 cm层,撂荒地在退化土壤恢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棉花地、苜蓿地、梨园属于掠夺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利于土壤的持续利用;棉花地的灌水压盐措施,抬高了地下水位,土壤返盐严重.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黄河三角洲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与土壤pH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盐碱耕地型中低产田概况及改良增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下水埋深等原因,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可利用的土地属于盐碱耕地型中低产田,但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其改良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对于黄河三角洲盐渍土改良措施主要有暗管排盐、修筑台田、土壤肥力提升、覆盖抑盐、土壤改良剂、咸水及雨水高效利用、耐盐作物筛选及种植等技术,进一步开展水肥盐优化调控、植物耐盐机理及根际土壤耐盐微生物的筛选工作,从而为黄河三角洲盐碱耕地型中低产田改造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芝麻—大球盖菇轮作技术,可以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芝麻秸秆经济效益,改善土壤盐碱环境,实现黄河流域盐碱地高质量发展。本文阐述了黄河三角洲发展芝麻—大球盖菇轮作技术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芝麻—大球盖菇轮作技术的推广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黄河两岸植被的差异性,更好的了解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植被资源,在黄河两岸分别选取较为典型的地区,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黄河北岸的物种多样性略高于南岸.根据重要值、生态位宽度以及生态位重叠几个指标的计算,可以看出芦苇在两岸的群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两岸调查区域内的群落主要构建种.黄河北岸的植被主要以盐生植被为主,由于在黄河南岸实施恢复工程,南岸的植被中则出现了香蒲等物种,代表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演替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