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天然三大硬阔林的能量环境与光能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然黄波罗(PhelodendronamurenseRupr.)、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Rupr.)、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maxim.)三大硬阔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太阳辐射能在三大硬阔林中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了三大硬阔林能量的主要特征。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到达三大硬阔林的太阳总辐射能为2.52×109J/m2,光合有效辐射能为1.01J/m2,净初级生产力为1.95×1011J/(hm2·a)。在生长季节内总辐射能的光能利用率为0.77%,光合有效辐射能的光能利用率为1.94%,在本地区内这样的光能利用率是不高的。  相似文献   

3.
以3个树种健康复叶为试材,研究了叶内光合构件和支撑构件的生物量投资的种内种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曲柳、胡桃楸和黄檗叶轴质量占复叶质量的比例分别为0.18、0.26和0.17,胡桃楸显著大于其它2个树种。跨物种尺度上,复叶大的树种需要更多的叶内支撑结构投资。但物种水平上,水曲柳叶片投资随叶增大而增大,胡桃楸则降低,黄檗基本稳定,表现出与跨物种水平上的叶片投资随叶增大而降低的普遍规律不同。今后需要加深物种水平上叶内生物量分配的异速生长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针阔混交异龄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闽北针阀混交异龄林的层次结构、年龄结构、直径分布、更新情况以及林分生长量.采用林分解析法模拟各林层树木的主要调查因子间的关系,初步了解了闽北针阀混交异龄林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5.
闽北天然阔叶林林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闽北天然阔叶林乔木层垂直层次明显,一般可分2~3林层;全林树高变动大,其变动系数随主林层平均年龄增大而增大;各林层树高变动系数总体变化趋势是:第Ⅰ层>第Ⅱ层>第Ⅲ层(最高层),第Ⅲ林层树高变动系数随主林层平均年龄增大而减小,第Ⅰ及第Ⅱ林层树高变动系数随主林层平均年龄增大而增大;各林层株数组成总体变化趋势是:第Ⅰ层>第Ⅱ层>第Ⅲ层,各林层蓄积组成总体变化趋势正相反;第Ⅱ及第Ⅲ林层株数组成占全林的31~36%,蓄积组成却占92~94%.  相似文献   

6.
毛竹林群落能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对建瓯市毛竹丰产林的能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建瓯市毛竹丰产林地上部分能量现存量为119774.8KJ/m2,其中竹叶为7249.2KJ/m2(占6.0%),竹枝为17414.1KJ/m2(占14.5%),竹秆为93969.1KJ/m2(占78.5%),林下植物为1151.4KJ/m2(占1.0%);地下部分能量现存量为41819.3KJ/m2.毛竹标准样竹的样品中,枝、叶、秆的干重热值分别为19873J/g、19442J/g和20081J/g.毛竹林群落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能量在垂直分布的配置上分别呈“金字塔型”和“倒金字塔型”的能量结构  相似文献   

7.
天然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78块样地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理论Ι的方法,对南平市延平区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的天然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坡位、海拔、坡向,为经营好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的天然针阔混交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天然低产林的形成原因和划分条件,科学提出丁天然低产林经什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设置固定样株对硬头黄竹生长进行观察,初步摸清硬头黄竹的生长规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松土除蔸培土、施肥育竹、合理采伐、正确疏笋、护笋养竹等措施,进行硬头黄竹低产林复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时硬头黄竹低产林的出笋、成竹率、平均胸径增长率、竹材产量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平均年龄为40a的天然赤松林进行了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密度为1500-2000株/hm^2时,赤松林总生物量为127.389t/hm^2,接近最大值。 木层为127.043t/hm^2,灌木层为0.178t/hm^2;草本层为0.168t/hm^2。此时,乔木层净生产量为17.117t/(hm^2.a)。随着密度梯度的变化,乔木层、灌木怪、草本层生物量以及乔木层净生产量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68个县为研究对象,林业综合发展策略为基准,借助SD系统动力学仿真手段,对该区域农林结构、林种及树种配置进行了调控。研究结果提出了各亚区农林土地利用阈值,林种比例方案及树种配置技术指标。显著地增强了防护林体系产出的丰实度、生物多样性和系统与环境的协调性。为持续、高效地发挥防护林体系的目标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影响沙棘硬枝扦插生根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条树冠部位、枝条部位对插穗生根无显著影响;在1~3年生枝条中,年龄越大、直径长度越大,生根效果越好;插穗长度对插穗生根有显著影响,15~25cm范围内的插穗长度越长越容易生根;扦插基质中掺有沙棘果渣后扦插生根效果显著提高;在高温高湿度的大棚环境条件下扦插生根效果更好;外源激素对生根有显著的影响,选取100×10-6的ABT 1号生根粉浸泡基部6h生根指标为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4.
吉兰泰地区梭梭林天然更新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八年的观测资料分析得知梭梭林天然重新的关键所在是幼苗的产生和当年生幼苗的保存,幼苗的产生必须在有较多的种子为前提,当年春3~5月有一次较大降水的情况下完成,这一较大降水必须能将干沙层全部浸透与稳定湿沙层相接,种子吸水后迅速发芽生长,保证根系能顺利地保持在湿沙层内持续生长。因此,梭梭林的天然更新呈现周期性规律,平均每九年内有一更新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弹性匀质木杆有阻尼自由振动的数学—力学模型,并从能量的角度研究了木杆的振动问题。从理论上导出了阻尼力耗损能量的计算式,并得出了各次频振动的能量分布及杆上各点的振动规律。对于平行于纤维方向的红松木杆,测试结果表明:可认为杆内部阻尼与振动速度成正比;基频振动耗损贮存杆内弹性势能的97.3%,基频振动频率f_l=9.875 l/s;衰减常数β=2.31 l/s。  相似文献   

16.
小兴安岭杨桦林下红松种群天然更新的格局与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详实的外业调查和细致的内业分析,揭示了天然杨桦林下红松种群天然更新的格局与过程。结果表明:山地杨桦林和山地白桦林下红松更新的数量和质量均优于谷地苔草白桦林,质量高于原始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呈聚团状发生,其大发生时期晚于杨桦种群大发生时期;各龄红松的生长受不同林分结构因子的制约;人为透光抚育可以加快红松种群的更新进程,提高红松更新质量;建立上层白桦较下层红松大适宜年龄的更新复合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兴安落叶松自然更新格局和种群的生态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调查兴安落叶松自然更新种群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生态学关于种群个体空间配置的理论模型进行更新格局的研究,进而分析其种群生态对策的机制.根据2×2m ̄2样方水平的观测资料,统计推断其自然更新的理论格局为负二顶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以r型繁殖方式和聚集型更新格局的生态对策,做为种群繁衍、生存和发展的最佳抉择。  相似文献   

18.
长白落叶松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同工酶分析技术对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Henry)天然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用3种酶系统(GOT、MDH、EST)、7个位点对11个天然群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具有较高的变异水平.所有位点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3.9%、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1.6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06、且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状态;群体的分化程度较低.90.4%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9.6%的变异存在于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724:而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中.73.8%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26.2%的变异来自群体间。长白落叶松群体在酶位点和表型性状上的变异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天然母树林疏伐强度与种子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樟子松天然母树林的4种不同疏伐强度标准地的林木开花结实与气象因子观测,进行了疏伐强度对母树林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疏伐可有效的促进母树林的开花结实;(2)疏伐强度与母树林单位面积产种量相关密切;(3)疏伐促进林木结实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地面温度等气象因子;(4)樟子松天然母树林定株疏伐的最佳密度为19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