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春利 《麦类作物》1998,18(5):23-25
本文通过对优质小麦基因库的系统分类及生态派生系统法与早代品质分析相结合进行优质小麦育种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优质小麦基因库系统分类方案及图解和生态派生系统法与早代品质跟踪测试相结合进行优质小麦育种的方案及流程图,以丰富优质小麦育种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我省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病害,白粉病近年来亦非常严重,秆锈病在全省曾多次流行为害造成小麦减产,为此,我省小麦育种研究的主攻方向是,选育以抗赤霉病为主,兼抗秆、叶锈和白粉病的新品种。“七五”期间我所承担了全省小麦育种协作攻关课题中的“小麦品种(系)抗赤霉、秆、叶锈和白粉病鉴定、筛选”专题研究任务。四年来为全省协作攻关组鉴定品种(系)520份,从中筛选出一批以抗赤霉病为主兼抗秆、叶锈和白粉病可供作亲本或  相似文献   

3.
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败小麦具有Ta(即MS2)显性核不育基因与Rht1。显性矮秆基因紧密连锁遗传的特点,与高秆亲本杂交,后代高秆株可育,矮秆株不育,故可用植株高度作为育性的标记性状鉴别不育株和可育株,在轮回选择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于1989年秋引入矮败小麦,采取边研究这育种的策略,经8年9代的选育,获得一批综合性状较好的株系及具特殊优点的料科,积累了轮回选择育种的经验,为改进小麦育种提出了新方法和新经验。现将轮回选择育种的几个问题初步总结分析如下。一、轮选亲本的选配效果引进矮败小麦的第一年用本省代表性品种晋麦2148控制授粉…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选育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四川气候特点与生态条件,回顾了小麦品种选育应用情况,并对现有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开发利用进展提出了初步看法。作者结合育种实践,针对“两高一优”农业对小麦品种的要求,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小麦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选育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四川气候特点与生态条件,回顾了小麦品种选育应用情况,并对现有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开发利用进展提出了初步看法。作者结合育种实践,针对“两高一优”农业对小麦品种的要求,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小麦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优质小麦基因库的系统分类及生态派生系统法与早代品质分析相结合进行优质小麦育种方法的分析 ,提出了优质小麦基因库系统分类方案及图解和生态派生系统法与早代品质跟踪测试相结合进行优质小麦育种的方案及流程图 ,以丰富优质小麦育种方法 ,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小麦SDS-PAGE电泳谱带生化标记性状及选择性回交法原理的分析,提出了利用生化标记与选择性回交法相结合进行小麦品质改良的育种方法,并提出了方案图解。该方法在改造高产劣质小麦品种(系)上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了优质小麦育种方法,对于其它作物的育种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麦矮源的研究和利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小麦矮化基因(草丛矮基因、独秆基因和矮秆基因)的来源,遗传研究方法,显隐性,基因定位,对赤霉酸的反应及育种利用等方面的情况,并就矮源研究和利用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优质小麦标准化势在必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国际、国内以及河南省三个方面论述了优质小麦标准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旨在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和小麦生产基地在优质小麦育种、生产、加工、经营、贸易、管理和信息化服务等全程标准化决策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优质小麦品种系谱分析及品质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西省几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系谱追溯,分析了其优质性状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来源。结果认为,这些优质品种多有国外血统,遗传基础丰富;但优质品种间亲缘关系近,优质源利用单调。在优质育种中应重视不同优质源的利用,尤其异质优质源的结合,在小麦品质性状改良上,既要重视蛋白质含量,也要重视蛋白质质量即优质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11.
小麦育种和种子提纯的目的是培育基因型纯合的栽培品种,然而,天然杂交、机械混杂和非整倍体状态可能降低品种的纯合性。本文主要研究半矮秆小麦品种中导致高秆变异类型的非整倍体的频率。Rht1和Rht2是最普遍存在的矮基因,分别位于4B和4D染色体上。本研究中的高秆变异类型的染色体结构依据表型和子代细胞遗传学分析来确定,带有Rht1基因的6个品种平均产生0.15%的4B单体植株,这些单体植株平均比整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抗麦茎蜂育种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茎蜂是危害小麦的重要农业害虫之一,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麦茎蜂的防治中实心茎秆品种的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小麦抗麦茎蜂育种的进展,对抗麦茎蜂小麦品种的特点、选育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今后除了继续利用实心茎杆类型外,还应注意对空心秆抗麦茎蜂小麦品种类型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方针,对生产上种植的克字号小麦通过系谱跟踪,揭示了克字号小麦不同生态类型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的规律。据此,作者认为:①采用多亲多次的阶梯式复合杂交是春小麦生态育种中进行多抗性新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②采用搭梯上楼、步步攀高的方法,选育突破性的品种;③小麦品种多抗性是稳产的重要保证;④以常规育种为主、多种途径相结合,组建不同生态类型的动态基因库,加强种质资源研究,不断提高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4.
麦类作物慢锈性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了解禾谷类慢锈性已经好多年了。但是直到1953—1954年秆锈病大流行摧毁了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以后,人们才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近10年来,植物育种家和植物病理学家  相似文献   

15.
麦茎蜂是危害小麦的重要农业害虫之一,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麦茎蜂的防治中实心茎秆品种的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小麦抗麦茎蜂育种的进展,对抗麦茎蜂小麦品种的特点、选育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今后除了继续利用实心茎秆类型外,还应注意对空心秆抗麦茎蜂小麦品种类型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龙94-4083由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小麦室育成,其系谱为龙877129×克882060,1989年配制杂交组合,1994年决选出品系龙944083。1 主要特征特性从出苗至成熟,生育期85d左右,为中晚熟品种,对温光反应中等。幼苗半直立,前期耐旱。株高适中,一般为90~95cm,秆强抗倒伏。旗叶上举,株型结构合理,属高光效类型。后期耐湿性突出,灌浆速度快,熟相好。有芒,白壳,粒色深红,角质率高,千粒重35~38g,容重800~820g/L。2 高产龙94-4083成穗率较高,穗粒数较多,…  相似文献   

17.
著名专家介绍──小麦育种专家王岩王岩,男,1959年11月生于黑龙江省克山县。1980年毕业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校,分配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从事小黑麦育种、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麦开发研究L作15年,现任黑龙江省农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抗锈病及白粉病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我国小麦核心种质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我国262份小麦微核心种质进行了抗秆锈、条锈和白粉病鉴定。结果表明,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对秆锈、条锈和白粉病的抗病频率不高,在262份微核心种质材料中,抗秆锈病的材料有40份,占全部材料的15.3%;抗条锈病的材料有59份,占全部材料的22.5%;抗白粉病的材料有20份,占全部材料的7.6%;其中,选育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对秆锈病的抗性较好,而对条锈和白粉病的抗性却较差,地方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较好;同时,发现部分材料分别兼抗两或三种病害,这些兼抗多种病害的材料是小麦抗病育种中很好的抗源亲本,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微核心种质材料中抗白粉病材料出现的频率较低,在抗病育种中急需发掘和引进新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9.
寒地早粳优质新品种龙粳14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粳14号于2005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审定并推广.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耐寒等特点。同年9月通过国家超级稻专家组验收,8hm^2连片种植,采点实测平均产量10750.5kg/hm^2,实收733秆,产量达到10638.0kg/hm^2,为黑龙江省早粳优质超级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小麦矮源的研究和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小麦矮化基因(草丛矮基因、独秆基因和矮秆基因)的来源、遗传研究方法、显隐性、基因定位、对赤霉酸的反应及育种利用等方面的情况,并就矮源研究和利用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