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食用菌害虫2种天敌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和黔下盾螨(Hyposipis chianensis)的种间相残特性,为开展两者的协调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有或无自然猎物(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条件下,观察2种捕食螨不同螨态间的相残程度及相残后若螨的发育和雌成螨的产卵量。【结果】有自然猎物腐食酪螨时,2种螨较少发生相残。无自然猎物时,2种螨发生相残,相残程度与捕食者螨态和猎物螨态密切相关,但黔下盾螨若螨不捕食剑毛帕厉螨幼螨。捕食黔下盾螨卵或幼螨的剑毛帕厉螨若螨80%和100%发育到成螨,若螨期分别为7.88d和7.30d;捕食剑毛帕厉螨卵的黔下盾螨若螨仅有30%发育至成螨;缺乏自然猎物时,2种捕食螨相残后雌成螨的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存在腐食酪螨时的产卵量,一种捕食螨仅通过捕食另一种捕食螨,无法维持种群正常增长速度。【结论】剑毛帕厉螨与黔下盾螨不适合作为相互的猎物,存在其它更为适合的猎物时,不优先选择相残,在害虫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巴氏钝绥螨对腐食酪螨的捕食作用并评价其控螨效果。[方法]研究了巴氏钝绥螨雌成螨在(25±1)℃、RH(80±5)%、光暗周期为16∶8 h的试验条件下对腐食酪螨各螨态的取食选择作用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巴氏钝绥螨对腐食酪螨不同螨态的嗜食性显著不同,对腐食酪螨的卵和幼螨都有较强的取食选择性,选择系数分别为1.20和1.36;而对成螨的捕食选择性较小,选择系数为0.44。在一定的腐食酪螨密度范围内,巴氏钝绥螨雌成螨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巴氏钝绥螨雌成螨对腐食酪螨的捕食功能反应方程为:1/Nα=2.260×(1/Nt)+0.069,属于HollingⅡ型。[结论]为巴氏钝绥螨的保护利用及害螨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添加人工饲料后不同食料饲养的双尾新小绥螨实验室种群对不同猎物的取食影响,分析人工饲料在双尾新小绥螨实验室种群扩繁和释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室法观察在有无人工饲料条件下,自然猎物、替代猎物和人工饲料饲养的双尾新小绥螨种群对目标猎物的捕食选择性和取食量差异,采用偏好性系数理论公式和影响系数,分析人工饲料与猎物共存时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人工饲料的添加导致双尾新小绥螨的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和替代猎物饲养种群对替代猎物腐食酪螨的取食率降低;3个种群对自然猎物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选择及取食率无显著影响。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饲养种群,无人工饲料时,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取食率最高可达83.33%,提供人工饲料时,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对土耳其叶螨的取食率最高可达79.33%;替代猎物饲养种群对腐食酪螨的取食量显著高于自然猎物和人工饲料饲养种群,无人工饲料存在时,替代猎物饲养种群对腐食酪螨的取食率最高可达63.33%。【结论】人工饲料作为双尾新小绥螨的营养补充添加,并不会影响其对土耳其斯坦的防治效果,实验室饲养中作为营养补充添加,可以降低对替代猎物腐食酪螨的消耗。双尾新小绥螨前期的取食经历对其后期的猎物选择及取食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侧多食跗线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外调查、饲养,观察了侧多食跗线螨(PolypliagotarsonemuslatusBanks)各个螨态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在25℃、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研究了该螨各螨态的发育历期、死亡率、成螨的产卵繁殖等特性.结果表明,该螨完成一个世代需(6.13±1.29)d;存活率高,卵孵化率为100%,幼螨存活率为97.5%,若螨存活率为97.4%;产卵量大,每雌日均卵量为(1.67±0.61)头,总卵量为(31.24±8.32)头,性比(雌雄)为3.111,该螨天敌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5.
猎物种类对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规模化饲养的饲料来源。【方法】用腐食酪螨、朱砂叶螨和桃蚜在17.5、22.5、27.5℃,RH70%下饲养东亚小花蝽,并组建生命表。【结果】腐食酪螨饲养的东亚小花蝽若虫70%-80%能发育为成虫,与桃蚜饲养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朱砂叶螨饲养的(低于50%);在17.5℃下,该猎物饲养的东亚小花蝽没有产卵,净生殖率Ro为0,用朱砂叶螨和桃蚜饲养时其净生殖率Ro分别为1.18和1.09;在22.5℃时用腐食酪螨、朱砂叶螨和桃蚜饲养的东亚小花蝽的净生殖率Ro分别为12.86、15.93和6.11,三种猎物均可完成小花蝽的世代增殖;在27.5℃时用腐食酪螨、朱砂叶螨和桃蚜饲养的东亚小花蝽的净生殖率Ro分别为0.88、3.02和21.70,腐食酪螨饲养的东亚小花蝽的内禀增长率为负数。【结论】腐食酪螨可以作为东亚小花蝽若虫阶段的规模化饲养的饲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捕食功能反应研究法,在室内人工气候箱内于16,20,24,28和32℃,RH(85±5)%条件下,研究了斯氏钝绥螨对马铃薯腐食酪螨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斯氏钝绥螨对马铃薯腐食酪螨具有良好的捕食作用,其雌成螨对马铃薯腐食螨若螨具有较强的嗜食性,对马铃薯腐食螨雌成螨却未表现出明显的嗜食性;捕食功能模拟结果显示:斯氏钝绥螨对马铃薯腐食酪螨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16~28℃条件下,斯氏钝绥螨对马铃薯腐食酪螨的捕食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但当温度高于32℃时,其对腐食酪螨的捕食量逐渐降低;在相同温、湿度条件下,斯氏钝绥螨对马铃薯腐食螨若螨的捕食作用强于对雌成螨;斯氏钝绥螨在捕食腐食酪螨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竞争和密度干扰效应,表现为当腐食螨密度一定时,其日均捕食量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该研究结果将为利用斯氏钝绥螨防治马铃薯腐食酪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等钳蠊螨Blattisocius dentriticus(Berlese)是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Schrank)的重要捕食螨,本文作者研究了等钳蠊螨雌成螨在6个温度下对腐食酪螨卵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等钳蠊螨雌成螨对腐食酪螨卵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在17~29℃范围内,等钳蠊螨雌成螨对腐食酪螨卵的瞬间攻击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处理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温度超过29℃时,等钳蠊螨雌成螨对腐食酪螨卵的瞬间攻击率有所下降,处理时间也相应延长。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等钳蠊螨对腐食酪螨的捕食效率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对梭形毛绥螨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梭形毛绥螨各活动螨态均喜捕食水稻斯氏狭跗线螨,世代历期短,在26℃适温条件下,7~8 d即可完成一个世代;该螨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室内单个体饲养情况下,可通过产雌孤雌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繁殖力强,单雌产卵量可达57粒,高峰时每天可产卵8粒,在广州一年繁殖30代左右,无越冬和越夏现象.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斯氏钝绥螨Ambl yseius swirskii (Athias-Henriot)以截形叶螨Tetran ychus truncatus(Ehara)为猎物在15、18、20、25、30和35℃下的发育和繁殖情况,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15℃时斯氏钝绥螨能完成发育,但存活率仅43.33%,且产卵不正常;...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描述了鼹鼠跗线螨(Tarso-nemus talpae Schaarschmidt)的形态,并根据口器结构和用紫色稻、P~(32)标记稻株、不带菌的保鲜稻叶鞘及四种稻寄藏真菌进行饲养,证实该螨为菌食sarinm sp.)饲养该螨,其发育历期分别为7.7(±0.9)、5.8(±0.7)、4.6(±0.8)及3.9(±0.8)天;雌螨寿命分别为34.8(±3.8)、24.7(±2.8)、17.6(±2.0)及11.4(±1.4)天;每雌一生中分别产卵8.8(±1.4)、41.0(8.9)、25.6(±6.3)及16.2(±2.4)粒。按最小二乘法计算,该螨卵、幼Ⅰ及幼Ⅱ各发育阶段的有效积温各为32.09、21.69及17.39日·度;发育零点各为11.21、12.66和13.06℃。在四川重庆地区,该螨能以雌成螨安全越冬,无明显的滞育现象,常以遗留在田间的稻桩、再生稻及落粒自生苗等稻残株和田间四周的几种禾本科杂草为越冬场所。越冬螨在二月下旬或三月上旬气温回升时开始活动和繁殖。调查了包括24科的67种杂草,结果在20科的50种杂草上发现该螨,其中禾本科杂草占18种。试验还表明,越冬螨和寄居在杂草上的螨均有可能进入稻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择合适的小球藻种属鉴定基因,对高产油微藻进行分子鉴定。[方法]从分子鉴定常用的4条基因核基因组rDNA的18SrRNAgene、内转录间隔区(ITS)、内转录间隔区2(ITS2)和叶绿体rbcL基因中筛选出最为适用的小球藻鉴定基因,并对从自然水体中分离筛选出的5株油脂含量在30%以上的小球藻(Chlorellasp.)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ITS序列变异程度高,片段长度短,序列长度在种间变异较大,而在小球藻种内高度保守,且种间距离(0.4396±0.1359)远大于种内距离(0.0457±0.0843),适用于小球藻属内种的鉴定。应用ITS序列分别将5株高产油藻鉴定为1株C.vulgaris、2株C.sorokiniana藻和2株Chlorellasp.。[结论]为建立藻类的鉴定基因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引种苎麻的同时,我们对苎麻的病害进行调查,查到有关的病原真菌多种,已鉴定8种,其中国内外苎麻上未报道的有:白卷担菌(Helicobasidium albicans Saw.),乳卵孢霉(Oospora lactis(Fr.)Sacc.)。短柄梨孢帚霉[Scopulariopsis breviculis(Sacc.)Bain)],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kunze)。  相似文献   

13.
风箱果的花部综合特征及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箱果属濒危灌木且分布范围狭窄,自然条件下有性更新能力差,局部种群有消失的趋势。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试验对风箱果的传粉生物学特征和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花花期(5.1±0.23)d,花序花期(8.4±0.98)d。单花花期依其形态和散粉时间可以分为5个时期,即初花期、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散粉末期。通过花粉/胚珠测定,结合人工授粉和套袋试验可以确定风箱果的繁育系统属于专性异交、自交不亲和、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自然状态下风箱果的结实率(23.02±6.08)%和结籽率(9.86±2.86)%均较低,这与当前片断化生境中传粉昆虫种类和数量少、效率低下等有关,说明生境片断化影响风箱果植株的早期生殖成功。异株异花授粉可显著提高结实率及结籽率,分别可达(60.17±4.67)% 和(49.61±4.04)%。   相似文献   

14.
通过PCR扩增从乳酸克鲁维酵母基因组获得乳糖酶基因lac4,将其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表达,酶活性达(44.78±2.84)U/mL。利用Ni-ResinHP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该酶,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酶分子质量约为122ku。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3℃,37℃时半衰期为30min,最适反应pH为7.0,在pH4.0~10.0范围内有良好的稳定性,Ca2+、Zn2+、Fe2+、Co2+、Mg2+、Mn2+对酶有非常明显的激活作用,比酶活性为(255.55±2.32)U/mg,酶反应常数Km为3.49m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4.22mmol/(min.mg)。  相似文献   

15.
利用传统平板培养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的技术方法,对真空包装盐水鹅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和菌群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及产品表面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随加工工序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解冻和分割是影响产品卫生质量的关键环节;原辅料携带的污染菌是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设备和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及分割时的二次污染是产品表面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加工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种类有:Leu-conostoc lactis、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Uncultured Psychrobacter sp.、Acinetobacter johnsonii、Shewanella baltica OS678、Pseudo-monas fluorescens、Psychrobacter sp.、Macrococcus caseolyticus、Staphylococcus aureus、Psychrobacter sanguinis、Pseudomonas fragi、Weissella hellenica和Carnobacterium divergens,其均可能成为产品在贮藏期间的优势腐败菌,影响产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16.
凤眼莲有性繁殖与种子结构及其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种子扩散潜在的生态风险,开展了滇池大水面凤眼莲有性繁殖和种子结构及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滇池外海白山湾水域凤眼莲克隆繁殖能力较弱,大面积开花可进行有性繁殖,但结实率极低,约为5%~10%。凤眼莲种子极其微小,千粒质量仅为(0.429±0.009)g。肉眼观察其表观性状,成熟的种子呈黄褐色,状似枣核;以扫描电镜观察其种胚结构,为单胚种子,状如骨头,外包胚乳和种皮。87%~95%的饱满种子具有生活力。  相似文献   

17.
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是一种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的夏候鸟。2015年5月中旬至6月初,对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巢白眉姬鹟的繁殖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该巢白眉姬鹟5月16日产卵,窝卵数为5枚,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每次孵卵时间为(6.1±3.8)min,平均离巢时间为(5.5±2.0)min。在雏鸟约4日龄时,亲鸟的喂食频率为22.5次/h,但雄鸟的喂食频率高于雌鸟。该研究是对白眉姬鹟在我国华中地区繁殖资料的首次报道,可为白眉姬鹟繁殖资料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