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建设良好的滨水生态环境是重塑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途径。以昆明市的母亲河盘龙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构建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价体系;采用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采集供需数据,结合雷达图将各河段的供需评价结果进行对比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盘龙江所有河段在调节服务方面的供给均大于需求;支持服务中的维持生物多样性维度有提升空间;文化服务需要提升,尤其应重点关注历史文化传承。基于供需匹配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滨水空间服务功能、开展滨水生态科普工作、重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滨水空间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北京正按照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积极推进北京水系绿廊建设,提出了"打造10大滨水绿线,营造绿色滨水空间"的要求。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与绿色生态空间相结合、与景观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公共交通衔接相结合、与休闲健康需求相结合,通过合理布局,景观提升,节点连通,服务配套,将北京市级绿道建设成为生态保育之道、健康休闲之道、文化魅力之道、城乡融合之道,成为北京市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名片。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的新规划理念,从人本视角出发,结合滨州市新立河公园慢行系统和滨水绿道的现状特征,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当前公园慢行系统在道路铺装、交通基础设施和线路连续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宜人的滨水景观、综合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优化配置完善的慢行设施和宣传倡导健康的慢行生活等的优化策略,使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更加人性化和多样化,更好地营造生态健康的城市慢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水文过程是景观格局形成与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水文波动的幅度和频率是影响景观功能的重要因素,对景观廊道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针对滨水绿道景观进行了规划设定,其中包括:划定滨水绿道空间范围、构建复合绿道网络骨架、营造健康韧性蓝绿空间,在划定滨水绿道空间规划中将不同区域空间分为水位线区间内、水路过渡空间及等高线区间内...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通过利用InVEST模型、ArcGIS、SPSS等分析工具对高原湖泊坝区城昆明市2010、2015、2020年间产水量、固碳释氧、土壤保持3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除土壤保持服务供给呈上升趋势外,产水服务和碳固持服务均呈下降趋势。从空间上来看,城市建成区、耕地区产水量较高,河流流域和湖泊地区以及林草区产水量较低;固碳服务呈“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土壤保持服务呈“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特征。(2)除土壤保持服务供需比呈下降趋势外,昆明市产水服务和碳固持服务供需比均呈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产水服务和碳固持服务在昆明市城镇化发展较快人口聚集地区供不应求,其腹地植被覆盖率较高地区供过于求;北部高山河谷地区一直处于土壤保持供需比高值区。(3)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均以低-低空间匹配区为主,表明区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的供给,而人口分布也较为稀疏,城镇化发展进程缓慢,对生态需求也较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林业》2022,(1):36-42
公园是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主要供给区,探索公园可达性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的关系,可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平衡视角下的公园布局与设计优化提供参考。研究以成都市主城区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及问卷分析探索居民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与公园可达性的统计学关联性。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量与公园可达性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指数随公园可达性的增加而递增,当公园可达性大于17后,居民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明显提高;2)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缺口并非随公园可达性的增加持续下降,而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可达性中等区间的居民需求缺口最高;3)居民对各类别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需求偏好随公园可达性的增加趋于平均化。基于研究结果,对城市公园的布局与设计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滨水绿地兼具多重价值,对其合理规划建设将为河涌密布、高密度城市建设的广州提供生态宜居的滨水空间。2019年碧道规划的制定为滨水绿地建设提供契机,厘清广州市滨水绿地的规划政策管理发展历程可为广州市后续碧道建设提供编制参考与研究支撑。研究以2000—2020年的滨水绿地相关规划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统计、阶段划分、文本分析对其指导城市滨水绿地建设历程进行分析梳理。研究发现,20年间滨水绿地相关概念逐步完善,建设内容逐步丰富,规划范围拓展至全市河涌,但实施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曾丽丽 《湖南林业》2011,(12):37-39
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环境走廊。"圭塘河生态景观区"项目内河道长度约3公里,项目用地北起香樟路,南至湘府路,东沿万家丽路和新河路,西至规划支路和地籍红线西界线,总用地面积为74.78公顷,是长沙市雨花区最宝贵的城市绿线。随着圭塘河生态景观区的规划设计和西岸地产项目的规划建设,一河两岸迎来了规划互动的局面。滨水区被生态学家喻为生态交错带,是生态与景观的共存体,在规划滨水区景观的同时,必然需要造就生态滨水区,生态的滨水区景观环境也是最自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门头沟区园林绿化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统筹意识、精品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深入贯彻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部署,紧紧围绕门头沟区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和首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旅游发展典型区域——阳朔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利用该县1999、2005和2010年以及土地规划中规划年末202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参考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估算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益,并分析旅游产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9年~2005年阳朔县耕地面积缩减980 hm2,林地、水域和湿地都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未利用土地减少了约5 262.9 hm2;2005年~2010年间各类型的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林地增速最快,共增加了16 257.7 hm2左右,而未利用土地缩减了约42 915 hm2;1999年至规划年末2020年耕地有小幅缩减,未利用土地缩减幅度最大,而林地、水域和湿地面积持续增加。整个研究期内,阳朔坚持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幅缩减并转化为林地、水域用地等以改善生态环境。1999年阳朔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067.37×106元,2005年小幅上升,到2010年已达到1 487.29×106元,而1999年至规划年末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1 002.88×106元,由此可见,阳朔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逐年增加且增幅也在加快。阳朔县以生态旅游、山水休闲旅游和农业旅游为主导的旅游产品发展策略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促进了当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