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文娟 《四川蚕业》2008,36(1):42-44
减蚕率对蚕茧产量影响很大,本文就工作经验提出在养蚕生产过程中从蚕病防治、饲养管理技术、上蔟处理等方面提出降低减蚕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宋志光 《四川蚕业》2007,35(2):17-18,25
在蚕种生产过程中,从小蚕到大蚕都经过精心饲养管理,希望能有一个好的收获,但往往由于在上蔟过程中一时疏忽,虽注重了温度、湿度、光线的调节,由于上蔟过密,蔟具的使用不当、覆盖物的错误使用等造成浮蚕和同宫茧增多,结茧率下降,死笼率上升等,影响蚕茧的质量和数量,导致蚕种产量的降低,成本的增加。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找到合适的上蔟密度和适当的覆盖物,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蚕茧品质和蚕种产量。  相似文献   

3.
规范上蔟管理提高蚕茧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桂香 《广西蚕业》2003,40(1):40-41
蔟中管理是决定蚕茧质量的关键时期,蚕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市场销售和市场竞争力。近五年来,我市除了注重小蚕共育、大蚕饲养、防病防毒、桑园摘芯和肥培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外,重点在选择优良蔟具、规范上蔟管理技术等环节上攻关,蚕茧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2年秋期发种16万张,收购鲜茧13.5万担,蚕茧上车率91.64%,解舒率73.19%,毛折264.61公斤,茧丝净度93.89分,蚕茧质量居江苏省前列。根据我们的体会,要提高蚕茧质量,在规范上蔟管理方面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苏红梅 《广西蚕业》2005,42(3):26-26
从蚕茧质量而言,丝量多少和丝质好坏,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蚕品种、桑叶质量、饲养技术、蔟中管理及蚕茧收烘等,而本文主要讲蔟中管理对茧质的影响。农村中不少蚕农往往忽视了上蔟中的环境条件和蔟中管理,导致蚕茧质量低劣,丰产而不丰收。影响蚕结茧和茧丝品质的环镜条件,主要有:温度、湿度、气流、光线等。  相似文献   

5.
王瑛  李严明 《四川蚕业》2004,32(3):37-38
蚕茧质量的好坏与桑叶质量、蚕品种、饲养管理、上蔟条件、蚕茧收烘等诸多因素有关。目前,广大农村不少蚕农忽视了蔟具改良和蔟中管理,导致蚕茧质量低劣,丰产不丰收。通过对不同蔟具和不同蔟中管理所营蚕茧进行调查研究,说明优良蔟具和开门开窗上蔟对提高茧质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骥  郭沛云 《广西蚕业》2008,45(4):69-70
熟蚕上蔟和蔟中管理规范与否,是提高和保证蚕茧质量的最后关键技术。科学上蔟、规范管理、分批采茧、分批售茧是提高蚕茧质量,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为提高和保证蚕茧质量应把握以下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7.
徐新权 《中国蚕业》2001,22(2):31-32
影响蚕茧质量优劣的因素除了蚕品种、饲养技术外,主要决定于上蔟结茧这一关键环节,而蔟具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推广方格蔟上蔟结茧,并采取科学的使用方法和蔟中管理技术,是提高蚕茧质量最直接有效的实用技术.为此,贸工农一体化的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于1997年提出了大力推广方格蔟营茧技术,实施蚕茧品牌战略.经过3年的着力实施,蚕茧质量和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有力地促进了淳安蚕桑的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钱亚梅 《蚕学通讯》2007,27(1):21-22
蚕的上蔟,是养蚕的最后一道工序,上蔟技术是否合理,对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十分关键.近年来我市一方面大力推广应用方格蔟,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和规范方格蔟使用技术,动员蚕农把好上蔟技术关,蚕种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蚕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丝质量。通过分析优质蚕茧生产与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现行评茧标准的关系,认为当前蚕业生产主要是在选用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收茧上存在不足;提出要实现优质蚕茧生产必须选用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家蚕品种、改进养蚕技术,普及方格蔟具,适时售茧,采用"优质高价、劣质低价"评茧标准收购鲜茧等配套技术与管理政策来提高蚕茧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华才 《广西蚕业》2006,43(2):55-56
提高蚕茧质量是提高茧丝绸行业整体效益的重要基础,蚕业界通过改良桑蚕品种,推广科学养蚕技术,使蚕茧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本文就如何通过全面推广规范化方格蔟上蔟技术,加强蔟中管理,促进蚕茧质量的提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兵  沈卫德 《中国蚕业》2009,30(2):71-72
从江苏省的催青、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上蔟和烘茧技术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重视新技术推广、加强蚕茧收购的管理、桑园合理布局和公司化运作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江苏省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宋志光 《四川蚕业》2007,35(2):17-18
在蚕种生产过程中,从小蚕到大蚕都经过精心饲养管理,希望能有一个好的收获,但往往由于在上蔟过程中一时疏忽,虽注重了温度、湿度、光线的调节,由于上蔟过密,蔟具的使用不当、覆盖物的错误使用等造成浮蚕和同宫茧增多,结茧率下降,死笼率上升等,影响蚕茧的质量和数量,导致蚕种产量的降低,成本的增加。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找到合适的上蔟密度和适当的覆盖物,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蚕茧品质和蚕种产量。1试验时间、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2005年秋蚕期1·2供试材料北碚蚕种场春季生产原种871A×871B、872A×872B,塑料折蔟、一龄塑料蚕网,瓦楞纸…  相似文献   

13.
刘民乾 《北方蚕业》2006,27(2):32-33
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全面生产优质蚕茧已成为广大蚕农和缫丝企业的迫切要求。实践证明,使用方格蔟上蔟并加上合理的蔟中管理,是提高蚕茧质量的关键。为此,不少蚕区为提高蚕茧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提养蚕效益,要求蚕农应用方格蔟,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上蔟技术和推广方法,致使在方格蔟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推广进度和使用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多年蚕桑基点的实践探索,总结了一套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上蔟技术。现介绍如下:1上蔟前准备1.1备足方格蔟每张蚕种要备足190片方格蔟。新方格蔟要先用蚕沙浸出液或桑叶汁…  相似文献   

14.
目前,家蚕饲养形式以分户饲养为主.蚕农由于计划不周往往导致叶种不平衡现象和缺叶现象较为普遍,使蚕儿饥饿上蔟,从而影响到蚕茧产、质量及经济收入.针对以上情况,特设计以下试验,以探讨五龄期缺叶对蚕茧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钱亚梅 《蚕桑通报》2007,38(3):53-54
蚕的上蔟,是养蚕的最后一道工序。上蔟技术是否合理,对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十分关键,生产上常被蚕农忽视。近年来,姜堰市一方面大力推广应用方格蔟,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和规范方格蔟使用技术。动员蚕农把好上蔟技术关,蚕茧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现将我市方格蔟使用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5龄蚕第3天起添食500倍、750倍、1000倍、1250倍不同浓度的蚕用蜕皮激素,试验结果表明:对家蚕的结茧率和虫蛹率没有影响;同一天添食不同浓度的试验区5龄经过没有差异。在蚕没有见熟时添食蚕用蜕皮激素,家蚕的5龄经过比对照会缩短16小时左右,蚕茧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会降低,一茧丝长短,解舒率低,净度偏低,丝质下降,蚕茧产、质量下降,养蚕效益降低。但在家蚕见熟5%时给蚕添喂蚕用蜕皮激素一次,浓度为1250倍,对蚕茧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可以促进整批蚕上蔟齐一,节省劳力,便于集中上蔟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东台市许河镇在围绕提高秋蚕茧生产产量质量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优化养蚕布局、狠抓桑园管理、加强防毒防病、实行小蚕共育、突出大蚕关键、规范上蔟管理等技术措施,实现了秋季蚕茧产量、质量连续多年提升,成为东台乃至江苏的优质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8.
试验调查了大棚养蚕春、夏大蚕期与蔟中的温湿度变化,以探索有利于大棚养蚕的饲养技术与小气候调节技术.棚内温湿度变化对蚕茧产质量的影响比较分析表明,春期5龄后期和上蔟初期,35~38.8℃的高温对蚕茧产质量有较大影响;夏蚕期棚内温度明显高于春蚕期,最高超过40℃,连续高温持续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根据春、夏期不同的气候特点,春期大棚上蔟初期要重点进行降温排湿,夏期重点进行降温.  相似文献   

19.
蚕茧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蚕农的经济效益,更是代表着一个地方的蚕业发展水平.针对桑叶质量较差、养蚕技术落后、上蔟蔟具杂乱以及蚕茧采运储不规范等制约蚕茧质量的主要因素,临沧市采取了提升蚕茧质量的对策措施:重视科技培训,加强技术服务;加强桑园管理,生产优质桑叶;抓好养蚕细节,养出健壮家蚕;规范上蔟、采茧和售茧技术,保障蚕茧质...  相似文献   

20.
家蚕自动上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仕贵  骆文 《四川蚕业》2005,33(2):35-36
近年来,各地蚕区随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蚕业的不断兴起,传统的人工捉蚕上蔟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蚕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经过多年摸索,终于摸索出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和高效益特点的家蚕自动上蔟新技术。此法操作起来十分简便,主要是利用熟蚕向上爬的生理特性,在家蚕老熟时,将所用蔟具(各种蔟具都能使用)直接铺放到蚕座上,使熟蚕自动爬上蔟具吐丝营茧。大量调查资料表明,凡采用自动上蔟法的蚕农均大幅度地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用工,节约了生产成本,还有效地避免了过去人工捉熟蚕时造成的蚕体抓伤、扯伤和用蚕箔、筛子、盆子装盛熟蚕时造成的挤压等伤害,减少了蔟中病死蚕,增大了熟蚕结茧率,提高了蚕茧产量,且因自动上蔟蚕老熟齐一,上蔟后吐丝结茧快速,加之浮蚕少,减少了蚕尿对先结蚕茧的污染,提高了蚕茧品质,从而提高了养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