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素有杂粮大国之称。广义而言,我国杂粮是指除稻谷、玉米、小麦、大豆四大主要粮食品种之外的所有小品种粮食,大致可分为杂谷类、杂豆类和薯类(马铃薯、甘薯、木薯)三大类别。  相似文献   

2.
当前粮食安全问题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食物安全”的高度分析了“粮食安全”问题 ,强调要全面加强食物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并提出了实现我国今年粮食生产目标应采取的6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山西是中华农耕文明最早的发祥地,特色杂粮产品享誉海内外,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杂粮和薯类等。2012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937万亩(1亩为0.067hm2,下同),总产量107.4亿kg,其中小麦25.9亿kg、玉米90.4亿kg、杂粮及薯类11.1亿kg,全年粮食商品量75亿kg。2013年,预计全省粮食总产量将突破130亿kg,创历史新高。在全国粮食产量有望突破6000亿妇大关,实现“十连丰”的同时,山西也将迎来历史上第10个粮食产量突破100亿kg大关的年份。  相似文献   

4.
粮食问题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末,在现代社会,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乎国内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也会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介绍我国古代至近现代各时期的粮食安全问题及主要的粮食储备制度,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粮食安全和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得出了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之间重要的依存关系——粮食安全是粮食储备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粮食储备制度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分别对粮食出口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和粮食进口国(如日本、印度)的粮食安全状况及保障系统的运作机制和模式进行了概述,并提出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系统建设的一些启示,主要包括:(1)健全粮食价格保护政策;(2)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建立高效的粮食储备机制;(4)加强粮食国际贸易;(5)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城市化阶段与粮食播种面积变化驱动力分区,并明确对应城市化阶段与粮食播种面积变化驱动力分区之间的关系,笔者运用了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化率增长速度快,根据城市化率确定了不同时期各区(县)所处的城市化阶段;(2)粮食播种面积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与“适度增加—急剧减少—小幅增加—小幅减少”的状态,并且区(县)差异明显;(3)粮食播种面积驱动力空间分区可分为最优型经济福利—生态安全驱动区、最优型经济福利—粮食安全驱动区、生存型经济福利—粮食安全驱动区;(4)确定了研究区城市化阶段与粮食播种面积变化驱动力分区的对应关系。此项研究有利于缓和粮食安全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可为研究区制定差异化的粮食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逐渐转变的饮食结构过去,人们的饮食消费偏重于精米面,忽视杂粮;尤其是城市居民,往往是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量则偏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直接摧毁的是身体的健康:能量过剩、体重超标、“三高”人群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谷物杂粮的复配技术及其营养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以谷物为主的饮食习惯已经沿袭了数千年,并且是先有杂粮,后有主粮,杂粮是我们祖先最早的食物来源。如谷子,又称粟,古人称之为稗,“稗为百谷之长”。从人类饮食历史来看,粮谷类是人类最主要的食物。谷物杂粮主要包括谷类(稻米、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大麦、燕麦、荞麦等)、  相似文献   

9.
1什么是95%粮食安全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数量的安全,粮食自给率是衡量数量安全的首要指标之一。粮食自给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粮食总生产量(S)占总需求量(D)的百分数(其公式为:a=(S/D)×100%)。完全自给自足(可称为100%战略或者封闭模式)是我国过去的保证粮食安全的方式;新时期,“二维战略”(即用粮食生产和贸易来保障粮食安全)逐步代表了主流思想和观点。因此,粮食安全就转变为一个国家的粮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自给的问题,即粮食自给适度区间的确定和把握问题。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正常年份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就表明一国基本达到了粮…  相似文献   

10.
《保鲜与加工》2005,5(2):30-30
“中国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粮食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成为了一个食物和粮食自给率最高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不会出现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这是在日前召开的“面向2030年的中国农业政策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黄先生所作出的论断,该问题也引起了各国车会专家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粮食流通安全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道兵 《粮食储藏》2007,36(4):54-56
1 粮食安全及粮食流通安全 粮食安全的涵义在不断地演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1974年11月的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1983年4月,FAO粮食安全委员会通过"粮食安全"新概念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物.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的表述为: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可见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在讨论粮食安全问题之前,我们要先弄清粮食是什么,粮食和口粮、谷物又是什么关系。什么又是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定义是:只有当所有人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通俗来讲,就  相似文献   

13.
以城乡结合部为研究区域,以乡镇为单位,运用数理统计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廊坊市城乡结合部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变化特征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年-2004年城乡结合部各乡镇粮食安全指数呈波动变化趋势,即稳定(2000年-2004年)→递减(2004年-2006年)→缓慢上升(2006年-2010年)的趋势,指数最大值为2000年九州2.23,指数值最小为2003年仇庄0.50。②粮食产量影响分为 “量”和 “质”两个因素,由于不同阶段“量”和 “质”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致使2000年-2010年粮食安全格局重心,由“外”向“内”偏移了2.39km。③Cobb-Douglas生产函数计算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是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城乡结合部地区耕地流失严重而后备不足,未来应加强耕地集约利用,发掘粮食生产潜力以保证区域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地区粮食生产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游地区(湖南、江西和湖北)是我国粮食生产主产区之一,该区的粮食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首先从绝对和相对的角度分析了该区粮食生产的现状。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一方面,区内的粮食生产总量一直在以增加种植面积而获得了稳步增长,其增长难以持续。同时区内的种植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主粮(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幅要远大于杂粮小麦和薯类的增幅,尤其是大于豆类的增长幅度。另一方面,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江中游地区的主粮(水稻)的生产占全国比重呈下降趋势,而杂粮生产占全国比重反而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次,深层剖析了该区粮食生产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认为主要有农民(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质量退化严重、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较低和粮食生产的结构性弊端初现等六大方面问题。最后,针对该区域所面临的困境依次提出了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对策,为确保该区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信息动态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12年增长,出现粮食产量、库存量以及进口量“三量齐增”的现象[1].同时,“毒大米”、“地沟油”等粮食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粮食领域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国家粮食局大力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近年来,粮食行业在电子政务建设、信息技术推广、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粮食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且在智能粮库、粮食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黄河流域、研究黄河流域、保护黄河流域、发展黄河流域”的热潮。黄河流域(包括9省、自治区)是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担负着维护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黄河流域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具体表现在产量增加、品质提升、效益提高、条件改善和科技进步等多方面。当前,黄河流域粮食生产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如耕地减少、水资源缺乏、劳动力不足和自然灾害严重等。针对上述问题,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深入实地典型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黄河流域粮食生产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规律,认为新时代新发展阶段黄河流域粮食生产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1)扩大面积,增加复种;(2)提高单产,优化品质;(3)节约资源,改善生态;(4)夯实基础,防灾减灾;(5)产业融合,高质高效;(6)发展科技,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笔者依据济南市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济南市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8—2004年,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至2004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为0.055hm2。(2)1978—1999年粮食总产量总体以增长为主,1999年粮食总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0年以后,粮食总产量大幅度下降。(3)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生产具有持久的约束作用。1979—1982年耕地面积与粮食总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1983年以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逐渐变小,表明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总产的约束作用弱化。但是,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制约,粮食总产的增加不可能完全依靠提高粮食单产来实现,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影响粮食脂肪酸值测定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类对饮食安全和主要食物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禾谷类粮食是我们的主要食物,评定其储存品质的主要指标是脂肪酸值和品尝评分值。粮食中的脂肪酸是多元弱酸。总酸度主要是脂肪和蛋白质降解生成的游离脂肪酸和氨基酸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政治稳定,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必将带来粮食需求量的持续增长,这就对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粮食行业必然要具备现代的管理手段及技术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粮食市场的行情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以质为先”。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和重要战略物资,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我国政府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逐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和政策扶持,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实现了恢复性增长,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供求总量实现了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