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呼伦贝尔市旅游气候适宜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能够对呼伦贝尔市旅游气候资源价值做出评价,帮助旅游产业健康科学发展,通过人居舒适度等级、体感温度、着衣指数等几个方面对呼伦贝尔市旅游气候适宜度进行分析,并提出游览时间、目的地及穿衣建议。结果表明,对于休闲避暑为目的的游客最好选择6、7、8月,若有参观岭西北部林区的游客选择7月为最佳,6、8月需携带外套,而冬季游览、滑雪的游客可选择1、2、3、11、12月,其中1、2、12月冻伤危险较大,需做好防寒措施,春秋季节温度变化大,根据目的地着衣指数选择装备,旅游管理部门应结合各季节和景区所在地的气候适宜度情况妥善管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游客可根据自身旅游目的及情况科学选择合适时间、景区进行游览。  相似文献   

2.
一句话消息     
1.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1200多个森林公园。[郭键] 2.日本把国土面积的15%划为森林公园,每年有8亿人次到森林公园旅游。[郭键] 3.法国巴黎市郊的森林公园每年接待游客900多万人,为卢浮宫参观人数的9倍。[郭键] 4.自1982年起,我国国家级森林公园已达到630余处。[郭键] 5.“八五”期间,重庆市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成花卉园、科普中心等公园风景区9个。[郭键] 6.内蒙古科尔沁自然保护区最近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郭键] 7.福建省第二座森林公园——天柱山公园近日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郭键] 8.长江三峡地区有46种植物被国家列为珍稀濒危植物,36种植物在全球范围内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森林景观资源概念及其与旅游的关系等进行阐述,对森林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查之后,针对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进行综合性评价。作为森林公园,其景观必须要将建设目标定为以下几点:文化内涵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形成体系、生态功能完善、地域特色鲜明、自然景观优美、优化生源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根据这些提出了森林景观资源发展的对策,希望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实现保护与经济开发共同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吕洁如 《分子植物育种》2023,(24):8244-8249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植物资源多样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吸引因子逐渐受到旅游业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旨在分析植物资源多样性与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大量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当地的植物资源多样性。特有的植物、季节性的花卉盛开和独特的生态景观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此外,植物资源多样性不仅能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韧性等。本研究的结果为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为更好的保障以地质遗迹为基础的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适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类,11个亚类,31个指标,并划分为四个旅游资源等级。利用该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野三坡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加上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开发潜力非常大,适宜扩大开发生态旅游、地质旅游。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野三坡地质公园开发的一些对策: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与周边景区合作开发区域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6.
记者从6月8日在浙江省临安市开幕的中国首届森林风景资源博览会暨天目山森林旅游节了解到,森林公园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森林旅游成为热点与时尚。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拥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森林风景资源,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森林  相似文献   

7.
正一、森林旅游资源与森林生态旅游内涵认识关于森林旅游资源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森林旅游资源是指以森林、林地、森林生态环境、森林景观和生物等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综合体,可作为人们休闲、度假、疗养、游憩、观光、娱乐等旅游活动场所。广义的森林旅游资源是指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地文、水文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点缀的具有游览价值与功能的一切可供休闲、度假、疗养、游憩、观赏的森林环境与景观。具体包括:森林、草原、古树木、奇花异草等植物资源,野生或人工培育的动物等动物资源;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自然灾变遗迹、  相似文献   

8.
张季云 《分子植物育种》2023,(10):3455-3461
本研究探讨旅游对植物资源结构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景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非旅游区,但植物群落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更多的观赏性植物。旅游活动对植物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人为干扰和生态环境改变。因此,旅游对植物资源结构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在旅游开发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包括加强保护和管理、限制游客干扰、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等。这有助于保证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英国模式:旅游环保型英国是世界上发展农业旅游的先驱国家。目前,英国近四分之一的农场直接开展农业旅游。农业旅游的经营者绝大部分为农场主。每个农场景点都为游客提供参与乡村生产生活、体验农场景色氛围的机会。虽然农业旅游的收入可能要大于农业生产的收入,但农业生产主体地位并没有被削弱,农业旅游始终是农场经营多样化的一个方面。从农场的经营规模、经营效益以及市场需求特点出发,各景点都坚持小型化经营的取向及私营化的管理方式。由于农业旅游者  相似文献   

10.
<正>畅游"热带雨林",体验开心农场、出海打鱼、采摘果蔬,品尝农家饭……在滨海新区,休闲农业游已经成为旅游项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吸引着来自京津冀地区的大量游客。日前,天津滨海新区制定出台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实施方案,计划未来3年提升并完善10个现有的休闲农业园区,新建20个休闲农业旅游示范项目,筑起集"生态游憩、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综合旅游区。专家指出,滨海新区应建设高端休闲农业项目,走产业化、品牌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based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mponent method,calculated th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Jiufeng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Beij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2013,in Jiufeng National Forest Park,the total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was 183.08 hm2,the total ecological capacity was 225.16 hm2,the total touristic ecological surplus was 42.07 hm2,and the average touristic ecological surplus was 0.000 4 hm2 per capita,indicating that tourism in Jiufeng National Forest Park was in ecological surplus and ecological security.However,forest parks in Beijing at large were in ecological deficit.This paper suggested that the tourist flow volume of forest parks with a big ecological deficit should be moved to forest parks with an ecological surplus.Besides,forest parks are expected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improve the availability of forest recreation resource,and promot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ourists,so as to boos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park tourism.  相似文献   

12.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burban forest parks, the paper proposed the combination of eco-city construction and suburban forest park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ega-landscape" mode, which offers a new concep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burban forest parks.  相似文献   

13.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burban forest parks, the paper proposed the combination of eco-city construction and suburban forest park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ega-landscape" mode, which offers a new concep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burban forest parks.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动浙江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为浙江省毛竹现代林业园区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笔者采用参与式乡村快速评估(PRRA)法对浙江省安吉、遂昌、庆元3县17个毛竹现代林业园区进行调查,对园区农户特征和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收入方式正发生结构性变迁,从传统以竹林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逐渐向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变。(2)农户兼业特征明显,大量农村劳动力从林地经营转移为产业工人(占90%以上)或从事农家乐等服务业,林地流转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3)现有的林业科技推广主要是政府主导、技术为主体,并从上而下的主要依靠行政推进;农户对实用新技术的需求大,但很大程度上缺少对技术选择的自主权,技术断层现象明显。(4)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但已成为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推动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soundscape in a forest park,24 primary evaluation indicators are chosen by grey statistical theor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5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soundscape in a forest park,including water soundscape,wind soundscape,animal soundscape,recreation soundscape,and artificial soundscape,which contain 13 evaluation indicators.Among these factors,natural sound elements account for 84.6%.Thu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soundscape(including natural and unnatural soundscape) in a forest park is constructed by the selected evaluation indicators,and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rest parks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6.
森林动态演替模型是基于个体模拟与预测的模型,广泛应用于森林长期动态变化,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有效工具。本文简要阐述了森林动态理论,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应用模型研究森林与气候之间关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解析了森林动态演替模型的分类与发展演变过程,以及森林动态演替模型的研究价值。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详细综述了近年来森林动态演替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国际上相关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国内演替模型预测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展望了森林动态演替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森林动态演替模型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断升级优化,对森林保护、林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可为进一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同时,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提出全球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园区发展迅速,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载体和有效途径,在传统农业升级调整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园区实际建设与发展中,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因此,应积极探索形成农业园区产业相互融合、物质多级循环的产业结构和生态布局,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本研究总结了农业园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园区规划、政策、经营、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规划先行综合治理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在科学合理地编制农业园区规划的同时,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资金可持续投入,以期为防治农业园区面源污染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门头沟区休闲农业园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衡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76-283
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迅猛,分析影响该区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了解游客的真实需求,确定目标人群,明确发展策略,对于推动该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京市门头沟区游客满意度进行分析,构建了由13个指标构成的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游客满意度的总得分为5.89,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自然资源、空气质量、交通、基础设施和原始景观的维护;排名最低的是餐饮风味,其次4项按分值从低到高分别是参与性项目、服务者态度、卫生条件和游客信息获取渠道。根据评价结果笔者提出了突出门头沟区农家餐饮特色、丰富园内活动项目、提高园内服务水平、改善园内环境卫生、加大农园品牌宣传和推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闽北不同森林经营模式碳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林碳储量的影响,推动经营区森林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采用间接收获法获取样品,并运用低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植物碳含量,对9种经营模式下天然林碳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采育结合的经营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森林树干、树枝和根系的碳储量,但各种经营模式下的树叶碳储量差距不大。天然林分中碳储量的分布大致服从:乔木层>枯枝落叶层>草本层>灌木层,天然林的碳储量在采育结合的经营模式下最大,保植补育经营模式下最小,在定向培育和间伐调整的经营模式下处于中等水平。林分碳储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林分各层适宜的经营模式不同。从碳储量总量上看,天然林选择采育结合的经营模式更合理,更有利于提高森林资源的碳储量,促进其形成生态、经济效益俱佳的天然混交林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推进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北京延庆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延庆县1998—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系统分析了延庆县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防护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为47.13%、89.41%,用材林仅为0.40%、0.29%,林种组成不合理。林分结构简单,纯林、混交林比重严重失衡。中、幼林面积比重高达88.2%,抚育任务重。从林分起源来看,天然、次生林面积、蓄积量最大,人工林次之,飞播造林最小。在可持续发展林业理论指导指导下,按照分类经营的原则,研究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延庆县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