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1999年东台市养蚕布局作出重大调整,实现秋蚕二秋改一秋,并获得成功。1999年全市投产桑园65,900亩(因修铁路、公路等而减少),比1998年的68,11亩减少3.2%。1999年秋蚕发种92,170张,比1998年的99,44D张减发种7.3%,秋蚕产茧3,410.2吨,比1998年的3,260.4吨增加4.3%,蚕茧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平均上车茧率提高5.3%,平均干壳量提高2个级,毛折下降15.3公斤,茧质跃居全省前列。1调整后的养蚕布局 我市调整后的养蚕布局是:春蚕适当推延,以5月… 相似文献
5.
合理利用养蚕资源是一个养蚕布局区域蚕桑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区域生产决策和技术规范制定应该围绕养蚕布局进行。笔者1989年秋提出了《潼南县养蚕布局探讨》课题,1992年1月撰写结题论文《潼南县养蚕布局探讨》,主张调整潼南县养蚕布局。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兴化市调整养蚕布局,避开了农田用药高峰期,解决了夏秋蚕容易引发微量中毒的问题,但又出现了夏秋蚕桑叶老化浪费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经过几年的摸索,通过改变常规的施肥方法,调节桑树的生长规律,延迟桑叶老化,达到提高桑叶利用率,提高桑叶叶质,增加发种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9.
<正> 养蚕布局是农村丝茧生产的一个基础问题,布局合理,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蚕桑生产资源、避开不良因素影响,产生最大经济效益。随着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吴江市蚕农为适应养蚕环境的改变对养蚕布局自发地作了一些适应性调整。为引导蚕农进行科学合理的养蚕布局,本文试以盛泽为例对吴江地区的养蚕布局作一探讨,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敬请行业同仁为吴江市养蚕布局共同谋划。 相似文献
10.
1 养蚕布局与桑资源的利用现状 重庆一年养蚕次数,虽然各地不一,但主要蚕区均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年养蚕4次,即养足养好春秋两季蚕的同时,增养夏蚕,看桑树上桑叶的多少再决定饲养晚秋蚕,一直延续到今,都为这种养蚕布局.下面将我市1999~2001年3年来养蚕发种量、产茧量、单产、桑园面积与1/15hm2桑养蚕数量和1/15hm2桑产茧量,以及蚕种出库时间分别列表于后,足以反映出重庆市种桑养蚕生产现状.据此笔者就我市"调整养蚕布局,提高蚕茧质量"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1.
12.
“流水式养蚕”是通过增加养蚕批次、减少每批次养蚕数量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养蚕生产布局,适合养蚕设施和劳动力不足的蚕区推广应用。针对生产上实施“流水式养蚕”布局出现的养蚕批次重叠造成消毒防病困难、遭遇不良气候时养蚕成绩不佳、计划养蚕量未与桑叶产量挂钩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就合理利用气候条件、优化桑树剪伐及桑叶收获方式、提高养蚕生产效率等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正>1986年,我市的养蚕布局实行了全年五期(春、夏、早秋、中秋、晚秋)改四期(春、夏、一秋、二秋)的调整,并沿用至今。现行的养蚕布局,立足于提高全年的经济效益,基本原 相似文献
15.
17.
<正>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乡是全县蚕桑重点乡镇之一。全镇现有桑田3430亩,1996年生产蚕茧398.44吨,蚕茧收益571.07万元,平均亩产茧116.20公斤,亩产值1664.90元,养蚕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全县名列前茅。为实现省力化养蚕,提高养蚕劳动工效,近几年该镇大力推广大棚养蚕、蚕台育、地蚕育及条桑育等省力化饲养技术,全乡全年省力化养 相似文献
18.
作者就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进行了试点分析,分析了大蚕每日二回育,三回育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提出了技术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19.
20.
目前,国内蚕桑业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东桑西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我县通过两年大规模的蚕桑基地建设,已经具备了建设蚕桑大产业的基础条件。但由于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得养蚕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劳动力的不足迫使全年的养蚕布局向着多批次养蚕的方向发展,过去1年养蚕3—4批,现在要养6—7批。这样一来,每批养蚕量相应减少,而增加了养蚕批次,全年的养蚕量有增元减。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套养多了,间期短了,对消毒防病工作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谈谈个人的认识和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