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
以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纯林为对照,调查分析了红松-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红松-色赤杨(Alnus tinctoria)、红松-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红松-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红松-紫椴(Tilia amurensis)人工阔叶混交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总生物量。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总生物量的大小与混交林中与红松伴生的阔叶树种生长速度有关,如果伴生树种生长速度快于同龄红松生长,林地总生物量明显大于红松纯林;反之小于红松纯林。并且红松纯林内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低于各类型的阔叶红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2.
人工混交林不同混交方式的生长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辽东山区人工混交林的生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松块状混交林型的材积生长量是红松纯林的109%-124%,落叶松块状混交林型的材积生长量是落叶松纯林的108%-151%,各混交林型中的红松、落叶松乔木层生物量比红松、落叶松纯林高3.1%-28.6%和2.8%-16%。在块状、带状混交林中的红松、落叶松,其干、枝、叶、根的生物量绝大部分都高于各自的纯林,混交林的根系分布面积比纯林提高23%。  相似文献   

3.
红松阔叶混交林具有较强的吸持雨水的能力。混交林枯枝落叶量、土壤孔隙组成及林内下草、下木、细根生物量均大于红松纯林,红松阔叶林每公顷生物量比纯林多涵养水份207.612~520.124t。  相似文献   

4.
红松阔叶混交林具有较强的吸持雨水的能力。混交林枯枝落叶量、土壤孔隙组成及林内下草、下木、细根生物量均大于红松纯林,红松阔叶林每公倾生物量比纯林多涵养水份207.612~520.124t。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辽东山区人工营造20a生水曲柳、刺楸、紫椴、色赤杨、白桦5种阔叶树分别与红松形成的混交林及人工红松纯林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内,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红松纯林内的植物种类仅为人工阔叶红松林的42%~52%,植物总数量只有混交林的11%~37%;不同红松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好于红松纯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红松×水曲柳﹥红松×刺楸﹥红松×紫椴﹥红松×色赤杨﹥红松×白桦﹥红松纯林。在灌木层中,各不同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差异并不明显,且分布均匀。红松纯林灌木层物种种类、数量较少,但有明显的优势树种存在。在草本层中,各不同混交林植物种类分布相对均匀,各林型中丰富度指数,除红松纯林外,都在1.0以上。红松纯林草本层植物种类分布均匀,没有优势种存在。  相似文献   

6.
水曲柳与长白落叶松混交造林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水曲柳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纯林的108.76%~123.71%、105.46%~114.59%和121.66%~161.26%;混交林中长白落叶松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纯林的127.78%~136.23%、104.07%~111.71%和179.8%~207.45%;双行混交的效果优于单行混交。混交林中长白落叶松24a生的单株平均材积为0.13007m3,为纯林单株材积的1.53倍。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较水曲柳和长白落叶松纯林平均提高了34.78%;减少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表层的孔隙度、持水量和通气度,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红松针阔混交林和红松纯林的林分枯落物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等性状可知,单位面积枯落物总量红松针阔混交林比红松纯林高40%~60%,其半分解的枯落物量均高于未分解的枯落物量,而红松纯林则相反;红松针阔混交林中枯落物的持水量较红松纯林高26%~75%,养分含量明显高于红松纯林;红松针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都明显优于红松纯林。  相似文献   

8.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三明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与纯林相比 ,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单株生物量均得到提高 ,单株细根量增加 2 4 5 4 % ,林分总蓄积量增加 14 72 % ,林分总生物量增加 2 7 4 % ,表明混交林比纯林有更高的生产力。混交林中杉木单株生物量是观光木的 1 85倍 ,且具有明显的树干有机物积累优势。与纯林相比 ,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比例较高 ,而林下植被层则较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人工阔叶红松林4个主要混交类型的群落结构、生长发育特征、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并与同龄红松纯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林分群落结构、生长发育特征、生物量等差异显著。在混交林中红松—水曲柳类型、红松—杂木类型结构较理想。混交林在立木产量上虽低于红松纯林,但总生物量高于纯林;混交林中灌木、草本植物、细根、枯枝落叶贮量高于红松纯林。  相似文献   

10.
帽儿山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层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帽儿山地区不同林型的水文功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林分凋落物层,得出人工林蓄水能力普遍比天然次生林强。在纯林中落叶松蓄水能力最强,水曲柳林最弱;混交林中红松水曲柳混交蓄水能力最强,云杉水曲柳林蓄水能力最弱;天然次生林蓄水能力较弱。蓄水能力总的排序:落叶松纯林〉红松纯林〉红松水曲柳混交林〉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云杉纯林〉云杉水曲柳混交林〉天然次生林〉水曲柳纯林。蓄水能力与林分类型,枯落物分解状况及枯落物积累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红松、刺楸人工混交林,红松纯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刺楸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最大,植物种类最多,红松纯林仅为混交林的43%,总数量为混交林的32%,红松、刺楸混交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为1.430 5,均匀度指数为0.687 9,优势度指数为0.290 6,丰富度指数为1.413 7,而红松纯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0,优势度指数为1,丰富度指数为0.371 2。在灌木层中,混交林与纯林各项指标区别不大,只有丰富度指数为混交林(纯林。在草本层中,混交林各项指数基本都大于纯林,只有均匀度指数红松纯林(混交林。  相似文献   

12.
红松混交林中红松幼树生长环境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东北东部山区典型地带性森林植被红松混交林的恢复与发展,已有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红松混交林中红松幼树阶段生长环境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林分结构,光照条件,伴生树种,立地条件等几方面的因子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桦树柠条混交林及桦树纯林、柠条纯林的林木生长量、林分生物量、根系分布规律等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桦树高生长量比纯林桦树提高47.6%~119.5%,胸径提高44.1%~143.1%;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及单株生物量均高于纯林;混交林中桦树根系分布比纯林均匀,使林木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水分、空间,利于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壤微生物 ,土壤持水性、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方面探讨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状况 ,得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土壤质量高。松杨混交林、松枫混交林下微生物细菌、真菌数量分别比樟子松纯林高 1~ 3倍 ,表层枯枝落叶量比纯林高 8.5 4%~ 10 .0 2 % ,0~ 2 0cm最大持水量提高了 4~ 5个百分点。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容重差异不大 ,混交林有降低趋势 ;养分状况表层有较明显差异 ,但深层土壤中除速效N之外 ,其它各项养分含量差异不明显 ,表明林木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15.
就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落叶松混交林下的土壤主要养分的含量、性质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林型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异性以及土壤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研究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异的某些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落叶松混交林下土壤pH值变异系数为4.22~5.90,属弱变异性;樟子松纯林下层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变异系数达到90.97%,属于强变异性,其他所测的土壤养分指标变异系数在16.38%~50.89%,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ThereisatractofsecondaryforestsinnatUfKoreanghn(Pinuskorniensis)forestndon-FenlinNatUrReserveswithanareaofl8l65.4hIn,locatedinthesouthslopeofXiaOking'anlingMountain.ThisresearchwascAnedoutonthesuccessionofhosstandNATURAL0unS0FwiSTANDSInl93l,therewasawildfireinthevir-ginKoreanPineforests,whichstretchedfromShanggedingalongTangwangffivertonorth-eastuntilstandNo.32OfFenglinNatureRe-serves.Thefiredareawasabout2,44Ohm2.TOdate,thestandsisbroadleavedmixedfOr-estsdOndnatedbywhitebirch(…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杜英混交林、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生长状况、林分植被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杜英、闽粤栲混交后,树高、胸径生长量增加明显,蓄积量增大;马尾松混交林下植被种类和数量都增多,生物多样性比马尾松纯林丰富;马尾松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蛟河2块1 hm2阔叶红松林样地全林每木定位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RipleyK (d)函数和Mark相关函数的O-ring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2块样地中红松种群与主要优势种群林分中层与林分上层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水曲柳红松林中的红松种群和水曲柳种群在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的趋势,林分中层的红松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