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苹果轮纹病菌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的遗传多样性并确认其优势类群。【方法】对采集分离的64个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对部分菌株的进行了ITS序列测序,采用ISSR分析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通过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明确了所分离的64个菌株是苹果轮纹病菌。17个菌株ITS序列与贝格伦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 f. sp. piricola(Nose) Koganezawa et Sakuma)的序列一致,并且被分成两个类型H1和H2。用13条ISSR引物从64个菌株中扩增出121条条带,其中8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72%。64个菌株的遗传相似性从0.44到0.99,并且被分成2个ISSR类群,类群1包含21个菌株、类群2包含43个菌株。【结论】本研究中贝格伦葡萄座腔菌的遗传多样性与菌株的地域、症状以及分离部位没有相关性。苹果轮纹病菌被分成2个ISSR类群,类群2是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2.
通过无伤接种当年生红富士苹果枝条,评价了环渤海苹果产区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自苹果不同罹病部位的轮纹病菌菌株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分离自病果菌株的致病性强于分离自病枝菌株的.分离自病果的轮纹病菌菌株群体中,强致病性(A)菌株所占比例较大(75%).轮纹病菌菌株的致病性呈现区域性特点,分离自连片区域中的大连金州和瓦房店菌株,致病性基本一致;分离自毗邻的烟台市牟平区、威海市乳山、文登和荣成4县(市)的菌株,平均病情指数均值皆在50左右.而分离自不同地区的部分苹果轮纹病菌菌株,致病性程度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烟台市海阳县和福山区菌株引起的病情指数分别为78.61和76.26,而同处胶东半岛的蓬莱县菌株所致病情指数只有26.61.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研究苹果枝干对轮纹病的抗病机理,以红玉×金冠杂种后代中表现不同抗病性的杂种实生树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抗病性的实生树枝条皮孔密度差异,接种轮纹病菌丝后枝条皮层木质素含量的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接种点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对20份不同抗性实生树1年生枝条皮孔密度的调查表明,在本分离群体内,皮孔密度与抗病性未见显著相关性。对苹果枝干轮纹病抗病、感病的杂种实生树进行接种,菌丝均可从皮孔侵入,但抗病的杂种实生树表现为致瘤性弱。接种病原后抗病和感病材料均会导致木质素含量的增加,但抗病材料木质素的增加量显著高于感病材料,表明木质素含量的激增与抗病性相关。金冠×红玉杂种后代中抗病单株的抗病性并非表现为抑制病原菌丝侵入,而表现为侵染后,通过诱导皮层木质素积累,抑制病原菌丝在寄主体内的扩展。  相似文献   

4.
5.
采用十字交叉法和喷雾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多菌灵和氟硅唑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其EC50分别为0.0429μg/m L和0.0507μg/m L;其次为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其EC50分别为0.1144μg/m L和0.1959μg/m L。采收前田间、贮藏期调查发现,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400 g/L氟硅唑乳油40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苹果轮纹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苹果树安全。  相似文献   

6.
采用十字交叉法和喷雾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多菌灵和氟硅唑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其EC50分别为0.0429μg/m L和0.0507μg/m L;其次为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其EC50分别为0.1144μg/m L和0.1959μg/m L。采收前田间、贮藏期调查发现,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400 g/L氟硅唑乳油40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苹果轮纹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苹果树安全。  相似文献   

7.
以感染苹果轮纹病的红富士为试材,分离出轮纹病菌纯培养,选择4%农抗120水剂、10%世高水分散粒剂等1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分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涂干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对轮纹病菌的杀毒活力存在明显差异,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有较高的室内生物活性,其苯醚甲环唑EC50为0.206μg/g、戊唑醇EC50为0.360μg/g;其次为取代苯类杀菌剂,其甲基托布津EC50为0.781μg/g;有机硫类杀菌剂生物活性较低,其代森锰锌EC50为9.425μg/g;生物杀菌剂春雷霉素,对苹果轮纹病菌也有较好的室内生物活性,其EC50为1.834μg/g。早春苹果萌芽前分别采用全树喷药和涂干显示出一定的防治效果,进一步地提高防效,还需后续采取其他措施。  相似文献   

8.
苹果砧木杂交后代皮孔性状与抗轮纹病菌侵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砧木杂交后代及其父母本为试验材料,通过其皮孔性状的调查和抗轮纹病菌侵染能力的鉴定,对其皮孔性状与抗轮纹病菌侵染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皮孔密度及面积在同一杂交组合内及不同的杂交组合间都存在差异,表现为偏父遗传、偏母遗传、超亲遗传3种特点;1年生枝条的皮孔密度与面积之积和抗轮纹病菌侵染能力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该积值可作为抗轮纹病菌侵染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防治苹果轮纹病的生防放线菌,该文采用平板对峙法、管碟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菌株进行筛选,初筛数据表明,供试菌株对苹果轮纹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S-20、Z-6、Z-8、Z-23、Z-42和5-1的抑菌率在50.0%以上,占试验总菌株的66.7%,其中5-1抑菌率达72.0%。管碟法进行发酵液拮抗活性测定,发现5-1抑菌带最宽,直径达24.9mm。效果最显著。为了加深对该菌株的了解,此文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测定,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p.)的白孢类群(Albosporus)。最后,抑菌谱试验表明,5-1不仅对苹果轮纹病菌有抑制作用,对其他多种病原真菌作用同样显著,抑菌谱广,有可能为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选取苹果轮纹病具有代表性的B.dothidea,成功地设计并且合成了B.dothidea实时荧光PCR引物和探针,建立了B.dothidea的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利用16S r DNA序列设计的特异性探针能够快速检测、鉴定植物病原B.dothidea,具有灵敏度高、不易污染和漏检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对已建立的PEG突变体库中随机挑选的320株突变体菌株进行表型和致病性筛选,获得表型或致病性显著变化的菌株。将突变菌株及野生菌株接种至PDA培养基,观察生长3d和7d时菌落颜色及形态,测量菌落直径。将表型变化菌株及野生菌株接种于离体富士叶片,测量接种5d后病斑直径。生长速率检测显示有40株生长速率加快,有3株生长速率显著下降。14株突变体菌落颜色发生明显变化,菌落呈黑色或纯白色;15株突变体菌落形状不规则且气生菌丝稀疏;其中7株同时具有两种表型特征。致病性测定获得致病性增强突变体s104和致病性减弱突变体s172。所筛选的320株突变体中,表型异常菌株占6.8%,同时获得两株致病性变化菌株,对进一步揭示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致病机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安徽省3个不同地区竹林样地的虫草及虫生真菌进行了野外采集和调查,发现安徽省竹林中分布的虫草分别为多座线虫草(小蝉草)Ophiocordyecps sobolifera、大蝉草 Cordyceps cicadae、拟细线虫草 O. gracilioides、一种线虫草 O. sp.;主要虫生真菌分别为蝉棒束孢 Isaria cicadae、细脚棒束孢 I. tenuipes、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布氏白僵菌 B. brongniartii、柱孢绿僵菌 Metarhizium cylindrosporae。其中蝉棒束孢最多,在3个地区竹林中均占60%以上。竹林中主要寄主为蝉若虫,在3个地区竹林中均占80%以上。并且对竹林中蝉棒束孢的发生规律和发生周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5年生69杨(从美洲黑杨中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天然杂种初选优良无性系对比试验林中选出抗溃疡病的杨树新品种。【方法】在杨树溃疡病高发期的7月中旬和9月下旬,调查每株无性系距地面0.3~1.8m枝干上的病斑数及胸径,计算各个杨树无性系的感病率和感病指数。【结果】高度抗病的杨树无性系有03-南-2-21、03-北-27-1和03-北-3-1;抗病的无性系有03-南-5-11、03-南-1-13和03-南-4-24,高度感病的无性系有03-南-4-1、03-北-1-7、03-南-3-2和03-北-1-15。【结论】03-南-2-21可以成为速生抗病性好的杨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徽省长丰县随机采集的20个草莓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分离获得12个菌株。根据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克隆和测序,通过与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回接到健康草莓幼苗上,2~3周后植株表现出与田间发病相似的症状,重新分离能够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检测,最终确定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的遗传地理差异,探讨其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致病性。【方法】从广东、福建和青海地区土壤分离得到16株玫烟色棒束孢菌株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供试菌株ITS序列的相似性,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浸渍法测定供试菌株分生孢子对B型烟粉虱2龄若虫的生物活性。【结果】供试菌株与参考菌株(KX057373.1、KX057375.1)ITS序列的相似性高于97.7%;9株广东菌株与6株福建菌株的ITS序列没有地理差异;青海菌株If TS01与参考菌株KX057375.1的ITS序列几乎相同,且与福建菌株If FJ02、If FJ06及广东菌株If GD17的ITS序列高度相似。16株菌株均以孢子剂量10~7 mL~(-1)处理B型烟粉虱2龄若虫,处理后第10天若虫的病死率为47%~86%;其中,菌株If FJ06、If GD02和If TS01处理后的B型烟粉虱2龄若虫病死率达80%以上。【结论】不同地区的玫烟色棒束孢菌株ITS序列没有明显的地理差异,其对烟粉虱的致病力与ITS序列及地理分布没有关系。研究发现3株对烟粉虱致病力较高的菌株,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尾巨桉木材环裂形成原因,通过对木材结构解剖分析,气候数据补充验证,判定尾巨桉木质部环裂与形成层受霜冻伤害产生应激反应及形成异常结构有关.异常结构为霜冻轮,纤维细胞未完全木质化,薄壁细胞量多.霜冻轮的存在对木材的强度、抗虫性和耐腐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东方圆盘菌Orbilia orientalis及其无性型的鉴定.【方法】从枯树枝上采集标本;通过子囊孢子弹射法分离到其无性型.【结果和结论】该标本被鉴定为Orbilia orientalis;无性型被鉴定为Drechslerella cf.brochopaga;建立了有性型Orbilia orientalis和无性型Drechslerella cf.brochopaga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紫菜薹(Brassica rapa var. purpuraria)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中的一个变种,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结果表明,紫菜薹叶绿体基因组为典型的四分环状结构,大小为153 483 bp,GC含量为36.36%,由长度为83 282 bp的大单拷贝区(LSC)、17 775 bp的小单拷贝区(SSC)和1对各26 213 bp的反向重复区(IRa/IRb)组成。基因组注释共得到132个基因,包括:87个蛋白编码基因,37个tRNA和8个rRNA。共鉴定到313个简单重复序列(SSR)和37个散在重复序列。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发现存在偏好使用A/U碱基结尾的现象。边界分析和序列变异分析显示,芸薹属叶绿体基因组非常保守,其中SSC区差异性最大,变异程度最高,IR区差异性最小,最为保守。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紫菜薹在分类上与白菜的其他变种在一个小分支中。研究结果可为芸薹属植物,特别是白菜种的分类学、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及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兰州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6st+14t,相对长度为6.35%~12.0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3.25%,染色体相对差异较大。有斑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4m+12st+8t,相对长度为6.11%~12.90%,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0.11%。【结论】兰州百合的核型类型属于3A型,有斑百合的核型类型为3B型,以有斑百合核型的进化较高,可见不同居群的百合间核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