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在分析丘陵赤红壤水分性质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有效含水量与土壤物理粘粒含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数学模型,土壤月的贮水量与月降雨总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和径流率与土壤表层初始含水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土壤水分循环与平衡数学模型及各分量与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年定位实测资料,阐述0~100cm土层贮水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土壤贮水增减与降雨,蒸发的关系。观测结果表明,在气候正常年,雨季土壤贮水为增量,旱季土壤贮水为减量,但在坡地不同坡段和梯地不同梯级,土壤贮水增减有差异,在旱月土壤贮水减至最低,仅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55%~80%,因此在土壤水分管理上,应当密切注意土壤贮藏了最大的时期,以采取有措施减法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果树-大气连续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基质势的年度变化特征说明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存在明显的湿季和旱季,果树叶水势随基质势,大气水势,气温及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荔枝,龙眼叶水势的变化比芒果叶水势的变化大,以荔枝,芒果和龙眼作为供试植物,水分从土壤到达植物根表皮,进入根系并通过物茎到达叶片,其能量降低分别约为0.9603~1.7428,  相似文献   

4.
根据定位观测资料,阐述了南亚热带丘陵红壤水分循环的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贮水量存在年际变化和显著的季节变化,雨季(4~9月)土壤贮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90%以上,个别月甚至超过同藏水库容量,但旱季月土壤贮水量低,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50%~80%,需要补充水分才能及时满足植物所需的水分。  相似文献   

5.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运用水流的电模拟原理,定量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果树(荔枝,芒果和龙眼)-大气连续体中水流阻力各个分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及相对其重要性,结果表明,连续体中的水流阻力主要分布于从叶气孔腔到大气的扩散过程,荔枝,芒果,龙眼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P占连续体水流总阻力R的比例分别为93.65%~98.03%,95.68%~99.03%,90.13%~98.71%;果树植株体的水流阻力Rp  相似文献   

6.
南亚热带高温多雨,年降雨量大而分布不均,台风雨季节降雨强度大,全年降雨多集中4~9月,占全年的80%以上,因而大大地增加了降雨所起的地表径流,径流也主要集中在多雨季节,特别是在5~8月,占全年降雨径流量的90%左右,形成了南亚热带坡地独特的地表径流特征,南亚热带的降雨入渗对表土层的影响较大,在暴雨过程中,0~30cm土层水分易产生饱和,因而易产生地表径流,从而减少水分入渗,这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的影  相似文献   

7.
南亚热带丘陵土壤水分循环及其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对丘陵缓坡地和低丘梯地的系统观测资料 ,阐明了赤红壤贮水库容、有效贮水库容较小 ,而通透库容较大 ;降雨集中 ,地表径流明显 ;赤红壤贮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 ,有效贮水量低等特征 ;同时对SPAC连续体系中的水分势能和水流阻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南亚热带低山,丘陵,台地赤红壤总库容,贮水库容,通透库容的占有情况,探讨了水库容的有效性以及不同利用方式的赤红壤有效水库容与无效库容的差异,并对影响赤红壤水分有效性的因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赤红壤贮水库容小,尤其是有效水库容小,赤红壤水分有效性主要与土壤有机质相关。  相似文献   

9.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水分循环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定位点的实测资料,阐述了南亚热带亚陵赤红壤试区的降雨,蒸散,地形径流,深层贮水和土壤贮水量的动态变化在土壤水分分循环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丘陵赤红壤水分循环中,降雨量多和降雨强度大起着极重要的作用,降雨量多但分配不均匀表成明显的干湿季节,降雨强度大于土壤入渗速率是产生地表径流的关键条件,由大雨而暴雨并持续10 h以上的降雨过程且降雨超过50mm,将产生深层贮水,在干旱季节(1-2)月和10-12月),降雨量仅占年降雨量11.61%-16.46%,而蒸发量却占年总蒸发量33.22%-43.08%,尤其是每隔每年左右的1月或11月前后,常出现持续40多天未下雨的现象,0-100cm土层的蒸散量大于降水渗入量,土壤贮水减量,因此,在雨季防止或减少地表径流,在干旱减缓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或以喷灌方式补充土壤水分,是丘陵区发展“三高农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一组张力计和中子水分计同步监测的剖面土水势和含水量的资料,通过零通量面法计算根层边界的水分通量;在剖面没有零通量面出现时,则用根层边界附近的土水势资料和预先测定的土壤导水率资料,通过达西公式计算其水流通量。结果表明,在水位较浅条件下,根层边界不仅有向上水流发生,而且在附近抽水灌溉引起水位急剧下降条件下,也有短期的向下水流发生,使深层土壤水分流出根层边界,对根系供水产生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杉木、马尾松、红荷木、格木四种人工林的三年定位研究,初步获得了四种林木对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物吸收和归还特点、对土壤养分状况、水分状况、微生物状况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等一系列资料。初步阐明了四种林木凋落物的数量及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研究了四种林木凋落物的分解特点。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林木混交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相比,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生产力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土壤保墒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多年来一直是土壤物理学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土壤水分是植物需水的主要来源,其保蓄和储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保墒性能.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水的容易程度决定于土壤水分有效性.随着SPAC理论的发展,土壤与植物水分关系的概念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本文拟将土壤保墒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土壤有效锰锰的概念及其本质,同时分析了根际环境中锰的化学动态这一影响土壤中锰的生物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最后针对全球范围的土壤缺锰问题提出了改善作物锰营养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14.
焉耆盆地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当地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作者运用统计特征值、趋势面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焉耆盆地土壤含盐量、盐分化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除戈壁砾石带外,区内有近60%的土地处于强盐渍化和盐土状态,且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化;(2)荒地土壤的含盐量远大于农田区土壤;(3)表层土壤盐分具有从扇缘到湖滨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灌区内土壤盐分随灌溉和排水而呈现季节性变化,但整体上处于脱盐状态。区内土壤盐渍化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节水灌溉、合理开发地下水、完善灌排系统等措施可有效地改良盐渍土。  相似文献   

15.
土壤磷有效性及其与土壤性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选取我国14个不同地点土样,测定理化性质、全磷、速效磷、水溶性磷含量,采用通径分析研究土壤磷有效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磷有效性是各个土壤性质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壤CEC、有机碳、粘粒、砂粒、碳酸钙含量对土壤速效磷比例影响显著,土壤CEC、粘粒、砂粒含量对土壤速效磷比例贡献为正值,而土壤有机碳对土壤速效磷比例贡献为负值;土壤pH和CEC含量对土壤水溶性磷含量影响显著,土壤pH对水溶性磷比例贡献为正值,土壤CEC对土壤水溶性磷比例贡献为负值。本文所选土样基本符合土壤磷有效性与土壤性质之间通径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氮素有效性指标与土壤供氮量的预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朱兆良 《土壤》1990,22(4):177-180
文章讨论了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化学指标及其与标准项的关系和影响田间土壤供氮量预测准确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定植3,13,34年热带胶园的土壤磷素形态变化和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教林  陈爱国  刘志秋 《土壤》2000,32(6):319-322
采用Hedley磷素分级方法研究了定植3,13,34年热带胶0-20cm深的土壤磷素形态,结果表明:在不施肥条件下,随着定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磷素总量(∑P)基本保持不变,但土壤中的无机磷(∑Pi)增加了273%,有机磷(∑Po)降低了55%。并且发现,残留磷(Residual P)在长期耕作条件下是无铲的。由于土壤有机磷的矿化,使土壤磷素有效性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两种化学连续提取法及连续耗钾实验,研究了几种耕作土壤非有效性钾释放特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非交换性释放特性和有效性与粘土矿的密切相关,富含伊利石的土壤非交换性钾的释放量大,速率快,有效性高,黑麦草吸收该土壤的非交换性钾量及总吸钾量高,生物量大。而富含高岭石或蒙脱石的土壤非有效性钾有效性明显较低,非交换性钾的释放量和速率,黑麦草吸收该土壤的非交换性钾量,总吸钾量及生物量的均值分别仅为富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