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染性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的自身体质、病原菌、养蚕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关系.在养蚕过程中,蚕病的暴发往往与消毒不严、桑园病虫害交叉感染、饲养管理粗放等有关.传染性蚕病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法是围绕消毒和清洁饲养,切断病原传染途径,防止蚕感染,改善饲育条件,增强蚕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在实际生产上要把防病与饲养技术结合起来,走综合防治的路子,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性蚕病的发生,把蚕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蚕茧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2.
农村蚕病暴发往往是由于消毒不严、饲养管理粗放导致病原污染蚕体蚕座的机会增多造成的,因此农村蚕病防治应考虑多种因素,在掌握农村蚕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将病害防治和养蚕技术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措施防治蚕病,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赵晓 《河南农业》2014,(21):20-20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桑生产的疫病,最近几年在农村养蚕中多有发生。因此,积极采取对策,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已成为蚕桑生产的当务之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蚕病,它的发生、发展和病原的存在、养蚕的环境条件以及人们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发生该蚕病的主要原因是蚕种带毒、环境污染、忽视"防微"。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各阶段的消毒工作。一、养蚕前消毒  相似文献   

4.
夏秋蚕期蚕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不重视蚕病防治工作,将会引起蚕病大暴发,特别是夏秋季,由于气象环境、桑叶质量等因素,蚕病的发生较春蚕期严重,病毒病、真菌病及细菌病等各种蚕病同时发生.因夏秋季温湿度等条件较适宜各种病菌的快速滋生及蔓延,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感染和传播,很多蚕农对蚕病的防治重小蚕、轻大蚕,大蚕期因蚕儿食桑量大、蚕座面积宽,忙于采叶及给桑,防病措施不力,往往上蔟后蚕儿在蔟中大量死亡,甚至造成颗粒无收.笔者结合多年的养蚕实践,谈谈夏秋季各种蚕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蚕病的发生对养蚕生产危害较大,轻则使养蚕生产减产减收,重则使养蚕生产无产无收,特别是秋蚕期的气象和饲养环境条件,使蚕易感染蚕病,给养蚕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严格做好秋蚕养蚕前的消毒防病工作很重要.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政策和云南省退耕还林的实施,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扩大,而秋蚕期因蚕病造成的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部分地区达到20%以上,因此,在秋蚕期应认真抓好秋蚕养蚕前、养蚕中的消毒防病工作,切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对蚕体的感染,以保证养蚕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农村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治蚕病发生的对策,以期为农村养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桑树在生长过程中,常会遭受各种病虫的危害,轻者降低桑叶产量和质量,重者导致桑树死亡.据国内外报道,桑树病虫害可诱致蚕病蔓延流行,用病虫危害的桑叶养蚕,可导致蚕儿生命率和茧丝质量的降低.因此,桑树病虫害已成为当前影响蚕业发展的重要灾害.为了有效地防治桑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保证桑叶高产优质和养蚕安全,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前提下,协调各类防治方法,因时、因地、因桑树制宜,采用人工器具捕捉,保护天敌,检疫危险性病虫等有效手段,适时施用高效、低毒、广谱农药,以提高防治效果,确保桑叶质量的提高和蚕事安全.  相似文献   

8.
蚕病是养蚕中的大敌,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及质量.蚕病分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而以传染性蚕病危害更重.农村中常见的传染性蚕病主要是僵病、脓病、软化病3种.这些病的共同特点是潜伏期长、发病快、来势猛、范围广、危害性大,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给蚕农带来极大的风险.笔者现就本地区养蚕常见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儿的体质、病原及环境条件3者有密切的关系,要想获得蚕茧的优质高产就应根据各类蚕病的发生规律,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季节,针对发病的机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蚕病防治方针,把各项防病方法和养蚕技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正蚕病危害至今仍在困扰着养蚕生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蚕农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笔者结合当前农村养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一、蚕病发生主要原因1、病原严重污染养蚕环境养蚕管理粗放,饲养室与贮桑室不分,桑叶贮放在养蚕室内,增加了病原污染桑叶给蚕食下反复感染的机会;不注意通风排湿,蚕在高温多湿的饲养环境中,造成蚕体虚弱,对  相似文献   

11.
<正> 传染性蚕病的发生是影响养蚕效益的重要因素,轻则减产减收,重则粒茧无收。做好蚕病防治工作要预防为主,除彻底消毒防病、卫生养蚕外,及早检查诊断发现蚕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蔓延亦是防病的重要方面。现介绍检查蚕病的四字法。闻。在正常情况下,蚕室内的空气新鲜、清爽、适宜,可闻到蚕箔内桑叶  相似文献   

12.
在养蚕过程中,当蚕儿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传染,就会引起蚕病的发生,造成蚕茧生产的欠收和茧丝质量的下降,严重时甚至无收.为了避免蚕病的危害,减轻损失,在养蚕生产中,经常、及时地检查蚕病的发生征兆,迅速、正确地诊断蚕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养蚕生产过程中,蚕病的发生往往会对整个养蚕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蚕种生产单位表现更为突出,而蚕病防治的效果对蚕种的产量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近几年来采用春、夏、秋多批次饲养的繁育形式,蚕批连接,病原易于传播,家蚕容易发生病害.而作为生产蚕种的单位,在原蚕区饲养数量增大的前提下,养蚕环境复杂,更增加了蚕病防治的难度.因此,做好蚕种生产中蚕病防治工作,是生产优质蚕种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据分析统计,因蚕病造成养蚕损失八成以上是由中肠型脓病、血液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3种病毒病造成的。在养蚕过程中,合理使用生石灰能够有效预防这3种蚕病的发生和蔓延。1环境消毒在每次养蚕开始前和结束后,按养蚕技术要求完成各项消毒工作后,用浓度为5%的生石灰浆粉刷一次蚕室、储桑室、上蔟室四壁、顶棚和地面,用浓度为1%~2%的生石灰浆喷洒蚕室周围环境及蚕  相似文献   

15.
栽桑养蚕是当前农村致富的好门路,但在饲养过程中如管理不当,蚕儿极易发生疾病.此时,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防治,必然导致蚕儿大批死亡,造成严重减产,使蚕农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现介绍几种农村常见蚕病的发生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养蚕生产过程中,在良种和良桑的基础上,消毒是一项很重要的关键技术.全面彻底的消毒能杀灭养蚕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从源头上控制蚕病的发生,确保蚕农增产增收.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看似简单却又很重要的消毒技术往往被广大蚕农忽视,要么马虎从事,要么不得要领,以至消毒效果欠佳,导致大规模蚕病暴发,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7.
夏渊 《云南农业》2010,(6):16-16
<正>晚秋蚕虽然在我县全年蚕桑生产中所占比重不大,但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晚秋蚕单产一直不稳定,经济效益较低,蚕农养蚕积极性备受打击。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蚕病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在楚雄市苍岭镇的晚秋蚕生产中,每年都有蚕病不同程度发生,甚至一些常年生产较稳的专业村也多有发生,致使蚕农经济效益较低,养蚕积极性遭受打击。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蚕病的发生与蔓延。1发病原因1.1蚕农防病意识差,造成环境污染春蚕、夏蚕、正秋蚕的饲养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蚕室、蚕具内的病菌,加之经过前三季蚕的饲养产生大量的蚕沙到处堆放,或直接倒在桑园里,使病原到处滋生蔓延,污染了蚕室、用具及桑叶,给晚秋  相似文献   

19.
细菌病是蚕业生产上最常见的蚕病,对蚕茧生产的高产和稳产影响很大.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严格消毒、防治桑树害虫、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养蚕环境卫生、及时隔离病原、加强蚕体蚕座消毒、防止蚕病的蔓延、精心饲养、提高蚕儿体质以及药物防治等,防治药物主要有蚕服康1号、盐酸诺氟沙星、杀菌灵、蚕病灵和丰产抗菌素等.  相似文献   

20.
蚕病是造成蚕农养蚕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蚕病只能提前预防。笔者根据云南农村养蚕的实际情况及多年养蚕技术推广的经验,从蚕室﹑桑叶﹑养蚕技术3个方面论述了蚕病预防的方法,以期为云南蚕农养好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