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胡椒瘟病、胡椒细菌性叶斑病、胡椒花叶病和胡椒根结线虫病等四种主要胡椒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结合海南胡椒主产地区,胡椒连作表现生长弱、病虫害严重、产量下降等现象,探讨影响胡椒连作的主要因素,提出胡椒连作可能存在的障碍及防控措施,为胡椒连作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东昌农场胡椒生产现状,提出较规范的胡椒生产技术措施,以利于促进胡椒生产的标准化管理,确保胡椒产量的稳产丰产和生长周期的延长等。  相似文献   

4.
成熟度是决定胡椒采收的关键因素,亦是影响胡椒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明确成熟度对胡椒果实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探索其相互规律,研究了胡椒果实成熟度与胡椒碱、挥发油以及多酚类化合物的质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胡椒果实中的胡椒碱、挥发油、总多酚的含量差异极显著,其与胡椒鲜果成熟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31、-0.746。采收胡椒时宜根据产品特性来选择不同成熟度的果实。  相似文献   

5.
胡椒园间作槟榔对胡椒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椒园间作槟榔是海南胡椒间作体系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模式,为探明其间作优势来源,以海南胡椒优势种植区4个试验点的胡椒单作与胡椒/槟榔模式为研究对象,调查了2009~2011年各点胡椒产量与养分投入状况,测定2011年土壤养分与胡椒植株叶片养分含量,从而对比了间作模式与胡椒单作模式下胡椒产量、土壤养分状况、肥料产量贡献率和胡椒叶片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各试验点不同产量水平下,同一地点间作模式的胡椒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单作。间作模式土壤氮、磷、钾全量含量略低于单作,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间作模式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单作,且速效磷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养分投入相同的条件下,间作模式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均极显著高于单作。间作模式下胡椒叶片磷、钾养分含量周年大于单作。上述结果表明胡椒/槟榔间作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促进了胡椒对磷、钾等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了其肥料利用效率,并最终提高胡椒产量。胡椒/槟榔的间作优势可能与二者地下部互作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华南地区20种胡椒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根据花粉外壁纹饰,胡椒属的花粉可分为两大类型,即中华胡椒型和胡椒型。从而支持了程用谦教授将我国胡椒属植物分为两个亚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选用胡椒与槟榔种子苗为材料,比较胡椒与槟榔间作和二者单作条件下,胡椒与槟榔的根系形态、地上部和根系的养分浓度和含量、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胡椒与槟榔间作显著提高了胡椒根系有效形态及地上部氮、磷、钾、钙和镁的养分含量,胡椒对磷的利用效率和地上部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分析胡椒根系形态参数与养分效率相关关系,发现胡椒的根长密度、比根长和比表面积与磷的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其中比根长对磷利用效率提升的贡献率达94%,胡椒/槟榔体系显著提高了胡椒的这3个根形态参数和生物量,所以,胡椒/槟榔体系通过改变胡椒根系形态,增加了对养分的吸收量和利用效率,从而提升了胡椒的生物量。间作还提高了槟榔根系氮和磷的养分含量,提高了槟榔对氮和磷的利用效率。间作体系中槟榔对氮和磷的利用效率增加,有利于提高槟榔抵抗病虫的能力,还可以改善槟榔黄化现状和防止其发生。可见,间作体系通过改变胡椒和槟榔的根形态,提升了二者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和胡椒生物量。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胡椒插条种苗培育技术以及生产中种苗培育效率低等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胡椒插条种苗标准化繁育技术,为广大胡椒种植企业和农户提供借鉴,为促进中国胡椒种苗标准化生产和胡椒高效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浓度(0、0.3、1.0、3.0、5.0、10.0 m L/L)乙烯利对胡椒鲜果采后催熟效果、脱皮率、色差及其胡椒精油、胡椒碱含量等的影响,探讨乙烯利催熟法去除胡椒鲜果果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乙烯利能有效促进胡椒鲜果成熟,脱皮后的胡椒种子无异臭味,胡椒精油和胡椒碱含量高于传统白胡椒。  相似文献   

10.
采用6份卡瓦胡椒材料、21份栽培胡椒和野生胡椒材料、1份不同属的草胡椒材料共计28份试验材料,在对它们进行了RAPD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SCAR分子标记研究。设计1对卡瓦胡椒特异SCAR引物P8.1和P8.2,用这对特异引物对本次试验的28份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只有6份卡瓦胡椒材料扩增出了预期大小355bp的特异带,其它材料均无任何扩增。这说明引物P8.1和P8.2为卡瓦胡椒特异SCAR引物,这对卡瓦胡椒种质资源的鉴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对胡椒叶片生理生化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椒主栽品种热引 1 号胡椒(Piper nigrum c.v. Reyin-1)和野生近缘种石南藤(Piper wallichii)为材料,经过 4 ℃低温胁迫处理,研究其在胁迫条件下植株的伤害情况、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石南藤比热引 1 号胡椒具有明显的耐寒表型,胡椒叶片厚度变化与叶片受害程度相一致;胁迫 72 h时,热引 1 号胡椒保护酶系统被破坏,石南藤则仍然表现活跃;热引 1 号胡椒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升降趋势,石南藤则维持上升;胡椒的丙二醛和脯胺酸含量与其抗寒性呈现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石南藤为抗寒性种质,其抗寒性比热引 1 号胡椒强,为开展胡椒抗寒育种和胡椒抗寒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2.
探讨胡椒适宜的种植年限,以主栽品种热引1号胡椒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年限分别为8a/9a、12a/13a、14a/15a、19a/20a、26a/27a、28a、34a/35 a和53a/54a等不同种植年限胡椒容重、千粒重及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种植年限达到30a以上的胡椒,白胡椒粒容重和胡椒碱含量显著低于30a以前的胡椒;种植年限达53a以上的胡椒,其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含量显著低于35a以下的胡椒;而不同种植年限间千粒重和挥发油含量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胡椒的品质及经济效益,建议胡椒种植一定年限且投产率较低时,胡椒园进行全面更新和轮作.  相似文献   

13.
橡胶与胡椒间作栽培模式对于推动我国热区橡胶和胡椒2大产业的发展,以及改善长期单作对土壤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综述橡胶和胡椒2种间作物的生物学和养分吸收特性,评价2种作物间作的空间资源利用、小气候环境条件和土壤资源利用的适宜性和生产效率,并对橡胶与胡椒间作栽培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橡胶间作胡椒栽培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橡胶用于胡椒活支柱栽培的研究重点和应用前景,为生产上橡胶胡椒间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胡椒园间作槟榔对胡椒光合效应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槟榔胡椒间作体系中胡椒间作产量优势的光合机理,2009~2012年在海南胡椒与槟榔间作优势区,研究4种间作和单作条件下,胡椒不同生育期完全展开叶的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等光合参数以及叶面积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胡椒与槟榔间作明显提高胡椒产量,偏土地当量比(PLER-M)高于其所占面积比例的134%~189%,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分析胡椒光合参数与产量相关关系,发现胡椒灌浆期光合参数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气孔导度对产量的正效应最大,以气孔导度为解释变量与因变量产量做回归分析,发现灌浆期对产量的贡献率达52%。胡椒与低密度槟榔间作提高或显著提高了胡椒灌浆期叶片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固定,这可能是胡椒产量间作优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胡椒由于经济价值高,收效快,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琼海县自1951年开始引种试种胡椒到投入生产,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各类型区都先后出现过亩产超千斤的胡椒园和株产十斤以上的单株。可惜是,有高产,却没有长寿的记载。栽培胡椒,不能只满足于获得几年高产,而是要求整个(二十多年)经济寿命期都能得到丰收。琼海县大路镇花莲村(原花莲生产队)的胡椒园实践证明,胡椒既可高产,又能长寿。该队1964年春在砖红壤土上种植胡椒三百株,现在生势虽不引人注目,收获的高产期也已过去,但是今年每株还是收到一公斤左右白胡椒,是全县唯一有二十四年寿命的胡椒园。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胡椒园间作槟榔体系影响胡椒产量的关键小气候因子,在海南胡椒园间作槟榔优势区开展4种间作模式与单作胡椒园小气候因子对产量影响的为期4 a的试验,研究不同间作密度下,对胡椒产量有主要贡献的灌浆期的叶片光合作用参数、每日最高和最低气温、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分析胡椒园间作槟榔体系小气候因子对胡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间作可以提高胡椒产量,其中间作槟榔株数为765株/hm2的T2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胡椒产量38.71%,为增产效应最大的处理。分析T2处理增产的原因,发现光强影响的关键光合参数气孔导度对产量有极显著正效应,光合有效辐射、光合速率对产量有显著正效应,T2处理显著提高了这三个光合参数;高温干旱的灌浆期胡椒园日最高温和升温幅度与产量负相关,T2处理显著降低了这两个参数,使胡椒产量增加;表层土壤温度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T2处理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温度,对胡椒根系有保护作用。综合分析,发现光合有效辐射、日最高温、升温幅度和表层土壤温度是影响胡椒产量的关键小气候因子,所以,这几种小气候因子是用来确定间作模式是否合理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7.
以胡椒插条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低pH和正常pH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铝,研究胡椒根系细胞存活和有机酸分泌对低pH和铝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pH5.0(低pH)条件下,不添加铝时,胡椒根细胞即表现出坏死症状,当添加80μmol/L铝时,胡椒根细胞开始凋亡,200μmol/L铝添加导致胡椒根细胞全部死亡;pH6.0(正常pH)条件下,当添加80μmol/L铝时,胡椒根细胞出现坏死症状,200μmol/L铝添加导致根尖细胞大量凋亡。由此可见,低pH和铝的双重胁迫加速胡椒根细胞凋亡。低浓度铝添加致使胡椒根系分泌有机酸速率增加,柠檬酸为胡椒适应低pH和铝胁迫分泌的主要有机酸;在低pH和正常pH条件下,40μmol/L铝添加均可诱导胡椒根系柠檬酸分泌速度的增加,苹果酸仅在正常pH条件下低浓度铝胁迫时分泌速率增加。因此,低pH条件下,铝胁迫引起胡椒根系分泌有机酸种类减少,分泌速率降低。研究还发现Al3+是对胡椒毒害最严重的铝形态,是pH4.5土壤中的主要铝形态,目前海南省胡椒主要植区有50%的土壤pH低于4.5,所以对于胡椒园土壤的铝毒害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胡椒野生近缘种蒌叶Piper betle L.作砧木、胡椒Piper nigrum L.栽培种Kuching作接穗的嫁接技术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胡椒栽培种与胡椒野生近缘种嫁接亲和力强,嫁接成活率高,嫁接植株主蔓粗壮,生长迅速,生态适应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用胡椒瘟菌种P2接种不同胡椒种质的叶片,根据胡椒瘟发生情况评价各种质叶片的抗瘟性。结果表明,班尼约尔1号、兴热1胡椒叶片表现感病;73-F-5叶片表现中等感病;云选1号叶片表现中等抗病。  相似文献   

20.
青胡椒加工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胡椒色泽、精油含量以及产品得率为主要考查指标,对影响青胡椒产品品质的4个因素:胡椒鲜果成熟度、杀青温度、杀青时间以及干燥温度进行研究。采用DPS统计软件以及正交试验分析得到青胡椒加工的最佳工艺条件:以七、八成熟胡椒鲜果为原料,杀青温度为100℃、杀青时间为10min、干燥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