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抗旱型种子复合包衣剂JAW处理的小麦种子,在干旱土壤中出苗提前、出苗率增加。苗期给予短期干旱胁迫时,经JAW包衣处理的小麦具有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净光合速率和较低的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同时,明显减小干旱造成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的幅度,显著提高反复干旱后的幼苗存活率。对于长期生长于干旱土壤上的小麦,JAW包衣使群体在整个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都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FA旱地龙提高水稻旱育秧苗抗旱物效果与生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A旱地龙能减缓土壤缺水干旱胁迫下秧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减少,明显提高秧苗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经FA旱地龙处理的秧苗叶片中SOD,CAT活性和抗坏血酸,脯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MDA含量则低于对照。这些结果表明,减缓干旱胁迫条件下秧苗叶片SOD,CAT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的降低,促进脯氨酸的积累,减少MDA积累,是FA旱地龙提高旱育秧苗抗旱能力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F A 旱地龙能减缓土壤缺水干旱胁迫下秧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减少,明显提高秧苗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经 F A 旱地龙处理的秧苗叶片中 S O D、 C A T 活性和抗坏血酸、脯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M D A 含量则低于对照。这些结果表明,减缓干旱胁迫条件下秧苗叶片 S O D、 C A T 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的降低,促进脯氨酸的积累,减少 M D A 的积累,是 F A 旱地龙提高旱育秧苗抗旱能力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作物抗旱增产剂浸种处理小麦的抗旱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干旱胁迫下,抗旱剂处理可提高小麦幼苗SOD、CAT、POD的活性,减少MDA的积累,质膜结构相对稳定,可减缓叶片相对含水量的降低,植株生长抑制减轻,抗旱性明显增强。田间试验表明,抗旱剂处理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结实率,增产幅度达16.3%~25.2%。  相似文献   

5.
对二年生栾树进行持续干旱处理,分析了土壤含水率、叶片含水率、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控水处理后,土壤含水率和叶片含水率随胁迫天数增加而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随胁迫天数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叶绿素含量与脯氨酸含量在控水处理后的第35天有所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在控水处理后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小麦叶片在干旱条件下的膜损伤与脂质过氧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干旱强度的加剧,用传统方法测得的小麦叶片中TBARS的含量不断增加;但在排除了糖类物质干扰后,TBARS含量却随干旱强度的增加而稍有下降。脂质氢过氧化物含量及乙烷释放速率在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干旱刺激生成的同时促进了SOD、CAT及GR的活性。干旱条件下小麦叶片膜透性的增加与脂质过氧化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7.
对二年生栾树进行持续干旱处理,分析了土壤含水率、叶片含水率、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控水处理后,土壤含水率和叶片含水率随胁迫天数增加而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随胁迫天数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叶绿素含量与脯氨酸含量在控水处理后的第35天有所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在控水处理后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吸湿回干处理对旱地小麦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商麦5226、商麦1619和新品系3-3为试验材料,测定正常种子和吸湿回干处理种子在干旱胁迫后萌发指标(发芽势、发芽率)和苗期指标的(叶片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下,正常种子和吸湿回干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苗期叶绿素含量和苗高呈下降趋势;苗期叶片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的趋势;MDA含量则先减后增。(2)与正常种子相比,吸湿回干处理降低了正常水分下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苗期株高、叶片MDA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但能够提高干旱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苗期株高、叶片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表明旱地小麦种子吸湿回干处理后可缓解干旱逆境胁迫,对萌发和苗期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不同用量保水剂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处理下,保水剂对小麦幼苗产生抑制作用,随保水剂用量增加,小麦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呈下降趋势,叶片饱和亏缺、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在中等干旱处理下,保水剂作用效果最佳,对小麦幼苗的生理代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用量保水剂在不同指标间效果差异表现不同。在充足水分处理下,保水剂对小麦幼苗的生理代谢作用低于中等干旱处理。中度干旱下施用保水剂效果最明显,并以60 kg/hm2用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栽培措施对冬小麦抗干旱、低温胁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低温逆境下不同土壤耕作措施对冬小麦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两合土、砂姜黑土2种土壤,设置了包含施有机肥、保持土壤水分、整地(粗糙、精细和旋耕)等共7种土壤耕作方式处理,调查测定了冬小麦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出苗、土壤水分、分蘖等都有影响,从而影响冬小麦抗寒能力。粗放整地处理的小麦对低温逆境的耐受能力较弱,施用有机肥、保持土壤适宜水分、精细整地等栽培措施明显增强小麦抗低温逆境能力。冬小麦在逆境下,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大幅增加;低温逆境下冬小麦叶片脯氨酸含量比干旱逆境下急剧增加;干旱能提高小麦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适度干旱+低温逆境下的小麦抗寒能力增强。说明,土壤水分、肥力是影响冬小麦抗低温逆境胁迫能力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围内的干旱逆境锻炼,对提高小麦抗低温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添加生物炭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本试验对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和水分处理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了土壤对细菌群落潜在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干旱处理相比,干旱处理下添加生物炭处理的土壤pH提高了1.17,有机质含量增加35.31%,硝态氮含量增加26.18%;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4.72%,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了0.58%;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显著增加422个,Chao1指数显著增加了 12.90%;土壤细菌的纤维素水解和木聚糖分解作用增强。综上,干旱条件下施加生物炭,能够影响土壤微生物从而调控小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郭丹钊  王斌  朱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50-11051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条件下细菌多糖对玉米苗期抗旱性的影响。[方法]设置种子+土壤、菌液包衣种子+土壤、种子+土壤+80 ml发酵液、种子+土壤+80 ml灭活发酵液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苗期抗旱性的影响。[结果]玉米种子经发酵液包衣后,种子发芽率较对照可提高112.7%;对发酵液不同施用方式效果的研究表明,土壤中添加活菌液的方式对提高玉米苗期抗旱能力作用最为显著,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根冠比、根体积等生长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分别较对照提高130.6%、11.5%、78.1%、300.0%。[结论]该研究为有效发挥细菌多糖保水抗旱功能、开发农作物抗旱节水的新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保水剂为主体的不同配方种衣剂,对小麦进行包衣处理,分别在室内、外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包衣种子会大大增强小麦的抗旱性,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保水剂与氯化钙、赤霉素复配,效果更佳。使用包衣剂能够显著增加小麦产量,产投比较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抗旱型种衣剂包衣冬小麦的节水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培养和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使用抗旱型种衣剂包衣处理的节水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沿淮淮北秋旱情况下,用抗旱型种衣剂1^#、2^#、3^#、4^#包衣对小麦萌发出苗、产量和WVE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出苗期提前1.5~2.5天,出苗率提高6.0~10.0个百分点,产量提高7.1~11.6%,WVE提高7.5~11.9%,其中以4^#种衣剂包衣处理的节水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实验结果表明小麦种子经人工老化处理后,种胚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降低,但种子重量、α-粉酶活性、相对电导值、MDA含量、SOD活性及TTC还原量在经人工老化处理和未经老化处理种子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小麦种子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H_2O_2积累,对细胞造成毒害。种子经人工老化处理后,能萌发生长的幼苗在长势上劣于未处理种子的幼苗,较明显的表现为根系发育不好,根冠比下降,根系活力降低。但SOD、CAT活性在老化处理未与老化处理种子幼苗之间变化不大。SOD同功酶谱带数目不受人工老化处理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复合型种衣剂包衣处理对杂交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复合型种衣剂能提高杂交小麦的实验室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增强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增加幼苗的干物质重量,提高叶绿素α、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提高幼苗的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苗足苗壮,分蘖数增加,对杂交小麦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矮壮素对春小麦抗旱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小麦苗期的抗旱能力,通过小麦盆栽试验研究了矮壮素处理种子和幼苗对小麦根系生长、调节地上、地下部干物质分配的比例关系以及对小麦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使用矮壮素可促进根系的生长,增加干物质的积累,增强小麦抗旱能力,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下沙地樟子松脱落酸变化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水分是限制沙地樟子松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采用根系渗透胁迫法(PEG处理)和盆栽干旱处理,以幼苗根素及叶片中脱落酸(ABA)含量的累积作幼苗对干旱胁迫响应的指示剂。模拟沙地樟子松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在干旱胁迫下,根部和叶片ABA可迅速积累,但叶片ABA累积较根部滞后;同时测定干旱胁迫下气孔导度,蒸腾速度,净光合速率,认为ABA增加可降低气孔导度,并伴随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下降,1%土壤水量可能是沙地樟子松幼苗干旱胁迫的临界值,低于此临界值,幼苗生长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在喷施乙阿合剂条件下,不同浓度杀菌剂包衣处理对晋谷29号出苗率、生物学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缓解乙阿合剂对谷子药害的作用。结果表明,1.7%敌克松、1%多菌灵和0.6%瑞毒霉+硅藻土种子包衣处理可以明显缓解乙阿合剂对谷子的药害作用;3种浓度的杀菌剂+硅藻土包衣处理与单用硅藻土包衣处理相比,种子出苗率显著提高,且植株株高、穗干质量和茎叶干质量显著增加,千粒质量和叶面积增大,叶片光合速率、蒸腾强度、气孔导度增大,POD,SOD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以1.7%敌克松+硅藻土包衣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复合型种衣剂包衣处理对杂交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复合型种衣剂能提高杂交小麦的实验室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增强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增加幼苗的干物质重量,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提高幼苗的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苗足苗壮,分蘖数增加,对杂交小麦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