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7.
8.
平安县是国定贫困县,农业人口7.7673万人,总耕地21.36万亩.其中川水地5.61万亩,占26.2%,浅山地11.2695万亩,占52.8%;脑山地4.4895万亩,占20.9%,地理条件较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做好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近年来,农民收入与其他从业人员的收入相比,相对水平越来越低,绝对量的增长也十分缓慢,长期下去,必须伤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农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10.
增强农民法律意识 建设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主导力量,认真分析和审视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以及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的因素,提出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并加以正确引导,才能更好的创造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松树采脂高度多在4.0 m以下,由于胸径测定误差所致材积测算误差超过了允许精度而必须修正[1].目前多通过胸径(或材积)与树干上正常部位直径(或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修正[2].如何用胸径测定值直接进行修正,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77、1990、1997和2007年4期遥感影像,对三江源典型区湿地景观稳定性和时空转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7—2007年间河流斑块面积和数量的稳定性水平最高,其中1977—1990年间其特征稳定性指数接近于1,但结构稳定性较低。湖泊景观稳定性呈增强趋势,且表现最稳定。沼泽景观稳定性表现为减弱趋势,至2007年稳定性水平降到最低,呈现最不稳定状态。河滩地面积和数量稳定性水平低,变化不稳定,结构稳定性也始终处于最低水平。1977—2007年湿地转移趋势主要表现为:1977—1990年湿地与非湿地类型转换最为突出, 1990—1997年、1997—2007年转换平稳。湿地转出类型主要为草地,河流和河滩地转换频率较高,湖泊类型转化呈多元化,沼泽地转出类型几乎全为草地,转为其他类型的面积很少。   相似文献   

13.
农业技术专题网站的构建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农业技术信息化,本文着重阐述了依托农业技术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技术优势,构建农业技术专题网站,实现农业技术信息化的思路和方法,并对网站的建设给出了一些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21世纪农业图书情报人才的素质要求,并对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优秀农业图书情报人才队伍及其培养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农林院校的农林专业,它将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论述大学生解放思想,适应大众化教育发展的需要,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7.
近50 年别拉洪河流域湿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技术和数学模型支持下,研究近50年别拉洪河流域湿地时空变化的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研究区湿地面积呈逐渐下降趋势.湿地的丧失,从流域下游开始并不断延伸至中、上游地区,景观破碎化严重.以1955-1976年丧失最为显著,大面积湿地逐渐丧失,斑块数量增多,景观格局呈破碎化现象,随即景观离散程度和空间异质性有所上升;1976年之后湿地面积下降的速度明显减缓,湿地面积向面积较小、破碎化和离散程度较大的景观格局转化,从以湿地为基地景观转变为以非湿地景观为主导景观,湿地损失严重;2005年湿地丧失率达到最大值,除在三江自然保护区内有大片湿地分布外,其他地区仅有零星分布.湿地面积丧失是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各驱动力因素对湿地面积损失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耕地面积、人口、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因此近50年别拉洪河流域湿地变化的主导因子是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18.
Freezing as a path to build complex composi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terials that are strong, ultralightweight, and tough are in demand for a range of applications, requiring architectures and components carefully designed from the micrometer down to the nanometer scale. Nacre, a structure found in many molluscan shells, and bone are frequently used as examples for how nature achieves this through hybrid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s. Unfortunately, it has proven extremely difficult to transcribe nacre-like clever designs into synthetic materials, partly because their intricate structures need to be replicated at several length scales. We demonstrate how the physics of ice 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develop sophisticated porous and layered-hybrid materials, including artificial bone, ceramic-metal composites, and porous scaffolds for osseous tissue regeneration with strengths up to four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materials currently used for im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