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为了阐明蝴蝶兰叶片性状与开花性状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通用外观质量鉴定标准。以未抽梗蝴蝶兰为试材,调查蝴蝶兰叶片的长、宽、厚、叶面积等叶片性状,然后对抽梗开花后的花朵数等6 个花朵性状进行调查,并采用Excel 2017 和SPSS 19.0 等软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3’蝴蝶兰叶片性状与开花后花朵的性状品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第一、第二、第三叶片长度与花朵直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关系,相关性系数分别达到0.552、0.236、0.167。第一、第二、第三叶片长度至少需要达到20.2、17.8、13.6 cm时,推测抽梗后花朵直径大于7.1 cm、花瓣厚度大于1.12 mm。即前3 片成熟叶片长度较大者,可预期未来花朵数较多、花直径较大,具有较高品质的开花性状。利用这个简易的叶片性状,可以有效预测未来花朵的品质,为筛选植株幼苗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咸阳地区参考蒸散量变化特征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咸阳地区作物参考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1981—2012年咸阳地区的气象资料,根据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蒸散量(ET_0),分析咸阳地区的ET_0及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响应曲线和敏感矩阵分析咸阳地区ET_0对气温、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咸阳地区年平均日ET_0整体上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以2.37 mm/d为平均值、±0.3 mm/d的范围内波动;(2)咸阳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增长趋势,平均风速与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3)咸阳地区多年日平均参考蒸散量年际变化以及四季变化趋势不明显;(4)气温、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的变化与日ET_0呈正比关系,而平均气压和平均相对湿度与日ET_0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平均相对湿度对日ET_0的影响最为明显。该结果对确定咸阳地区的作物需水量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量对华北平原作物产量及土体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8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分布、累积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玉米轮作8个周期后,0~200 cm土体中各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变化规律为N575>N400>N225>N0,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在0~80 cm土层各施氮量处理土壤硝态氮均呈下降趋势,各处理在60~80 cm降到最低。各施氮量处理在80~200 cm土壤硝态氮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一土层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硝态氮的差异明显增大。经过8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后,N575处理100~2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所占总累积量的比例提高15.18%。通过对施氮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用数学模型模拟,发现二者符合线性关系,施氮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回归方程为y=1.34x+75.58(R2=0.84**)。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考虑,全年的适宜施氮量为400kg/hm2。综合考虑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与作物产量的影响,提出华北平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中总施氮量应控制在225~400 kg/hm2之间,基本上能控制土壤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淋失,能明显降低土壤硝态氮向地下水淋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探讨等量氮肥及合理节肥条件下,控释尿素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氮素的高效利用,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控释尿素(CRU)和普通尿素(CU)在不同施用量下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RU100%处理的产量最高,达8986.5 kg/hm2,较同等氮素用量的CU100%处理增产380.7 kg/hm2,差异呈显著水平。CRU3/4处理与CU100%处理,以及CRU1/2处理与CU100%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这说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减少1/4~1/2的氮素用量时也能达到同样的产量水平。氮肥利用率以CRU1/2处理最高,达68.3%,较同等氮素用量的CU1/2处理提高20.6个百分点。同时,控释尿素还可明显降低水稻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减少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渗漏数量,以减轻对地下水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研究该文的目的在于揭示了柳园口灌区参考作物腾发量的长期变化规律,阐明其产生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基础。采用FAO-56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河南省柳园口灌区1983—2003年的逐日参考作物腾发量,用Mann-Kendall检验对灌区的参考作物发量进行长期变化趋势分析,对参考作物腾发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素、灌溉引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多年中,ET0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其下降的幅度约为50mm/10年;导致ET0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日照时数下降,其次是风速的下降,气温升高并不足以抵消日照时数和风速的下降而使ET0上升;ET0的下降主要出现在4月和6—8月。在降雨量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灌溉季节的ET0的下降使灌区的灌溉需水量呈下降趋势,而灌区近年来的引黄水量减少也证明了这一事实。因此,除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气候变化使灌溉需水量减少,灌区的节水也有气候变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施氮对墨西哥玉米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微区试验研究了2个施氮水平(中氮,300 kg/hm2;高氮,600 kg/hm2)下2种施肥方式(一次基施和平均3次分施)对墨西哥玉米(Euchlaena mexicana)植株硝态氮(NO3--N)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玉米叶片中NO3--N含量以新生叶较高,全展叶较低,老叶居中;茎鞘和根系的NO3--N含量在不同收获期表现为第一收获期低于叶片,第二期仅比新生叶低,第三期则高于叶片。随着收获次数增加,NO3--N含量在叶片中呈降低趋势,在茎鞘和根系中先降后升。高氮水平和分次施肥是造成同一类型叶片NO3--N累积的主要原因;高氮分次施肥处理(N2-3)第二期收获的新生叶NO3--N含量最高,为92.66 μg/g,这一数值尚未达动物摄食的潜在致毒剂量。氮素用量增加,其生产效率降低,但高氮(600 kg/hm2)一次性基施处理的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较高的氮肥用量一次性基施能够实现墨西哥玉米的高产且不会影响其产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该文的目的在于揭示了柳园口灌区参考作物腾发量的长期变化规律,阐明其产生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基础。采用FAO-56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河南省柳园口灌区1983—2003年的逐日参考作物腾发量,用Mann-Kendall检验对灌区的参考作物发量进行长期变化趋势分析,对参考作物腾发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素、灌溉引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多年中,ET0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其下降的幅度约为50mm/10年;导致ET0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日照时数下降,其次是风速的下降,气温升高并不足以抵消日照时数和风速的下降而使ET0上升;ET0的下降主要出现在4月和6—8月。在降雨量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灌溉季节的ET0的下降使灌区的灌溉需水量呈下降趋势,而灌区近年来的引黄水量减少也证明了这一事实。因此,除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气候变化使灌溉需水量减少,灌区的节水也有气候变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种检测方法对土壤中氮、磷、钾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土壤个性化施肥问题,笔者分别采用了速测和常规2 种方法测定了10 个北方土壤样品中的氮、磷、钾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速测法和常规法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66以上,尤其是钾的相关性达到0.99,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曲线方程,在实际工作可利用速测结果通过相应的回归方程进行换算,折算出常规法检测的含量,指导配方施肥。该速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便捷之特点,试剂成品化,不需要实验人员自配药剂,仪器操作简便,不需要专业的实验人员操作,检测成本低,便与基层人员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对麦穗鱼的人工养殖和作为水生毒理学的实验材料提供参考。在水温(12.7±1)℃、溶氧5.60~9.87 mg/L的条件下,研究了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非离子氨对麦穗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0.435 mg/L (0.407~0.466 mg/L)、0.384 mg/L (0.356~0.417 mg/L)、0.371 mg/L (0.344~0.402 mg/L)、0.346 mg/L (0.316~0.383 mg/L),非离子氨对麦穗鱼的安全浓度是0.0346 mg/L。亚硝态氮对麦穗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422.862 mg/L (365.741~490.035 mg/L)、327.746 mg/L (276.875~394.054 mg/L)、266.291 mg/L (228.302~310.877 mg/L)、236.907 mg/L (200.488~281.108 mg/L),亚硝态氮对麦穗鱼的安全浓度是23.6907 mg/L。硝态氮对麦穗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2.155 g/L (2.074~2.242 g/L)、1.929 g/L (1.864~1.999 g/L)、1.769 g/L (1.701~1.842 g/L)、1.663 g/L (1.577~1.780 g/L),硝态氮对麦穗鱼的安全浓度是0.1663 g/L。在3种化合物中,非离子氨对麦穗鱼毒性最大,亚硝态氮次之,硝态氮对麦穗鱼的毒性最小。 相似文献
10.
在节水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施用时期对冬小麦产量、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施氮处理产量均高于N0,N88.5 69处理产量最高,氮肥生理效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开花期以及成熟期各施氮处理0~100 cm土体硝态氮含量均明显高于N0,各生育期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开花期各处理2 m土体硝态氮含量达到最高值,成熟期20~60 cm土层相同施氮量(157.5,226.5kg/hm2)均表现为氮肥分次施用处理硝态氮含量高于一次性底施处理(N88.5 69>N157.5,N123 103.5>N226.5)。成熟期土壤硝态氮2 m土体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且等量氮肥分次施用显著高于一次性底施。 相似文献
11.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芹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芹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均可以提高芹菜产量、改善芹菜品质,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机氮配施比例为50%时芹菜产量最高,为121327 kg/hm2,与单施无机氮肥(100%N处理)相比,增产幅度达9.01%;Vc含量最高,为108.6 mg/kg,增幅达53.82%;硝酸盐含量最低,为1644.4 mg/kg,降幅为36.48%;随着有机氮配施比例的增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升高,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R. C. Nageswara Rao H. S. Talwar & G. C. Wright 《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2001,186(3):175-182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use of a hand-held portable SPAD chlorophyll meter for rapid assessment of specific leaf area (SLA) and specific leaf nitrogen (SLN), which are surrogate measures of transpiration efficiency (TE) in peanut ( Arachis hypogaea L.). The effects of sampling (leaf position, time of sampling and leaf water status) and climatic factors (solar radiation and vapour pressure deficit, VPD) on SLA and SPAD chlorophyll meter reading (SCMR) were studied in a range of peanut genotypes grown under field and greenhouse condition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LA and SCMR was significant (r=−0.77, P < 0.01) for the second leaf from the apex but the correlation declined for leaves sampled from lower nodal positions. The diurnal fluctuation in SLA ranged from −20 % to +10 %, whereas SCMR was relatively unaffected by these diurnal changes. Solar radiation and VPD during the sampling period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A and SCMR, largely through their effects on SLA. However, standardization of SLA for the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A and SCMR from −0.50 to −0.80 (P < 0.01), suggesting that, when protocols for leaf sampling and SLA measurements are followed, SCMR can be a surrogate measure of SLA.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SLN and SCMR (r=0.84, P < 0.01) and SLN and SLA (r=−0.81, P < 0.01). These significant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st SLA, SLN and SCMR suggested that SCMR could be used as a reliable and rapid measure to identify genotypes with low SLA or high SLN (and hence high TE) in peanut. 相似文献
13.
钼对小白菜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钼对盆栽小白菜叶绿素、抗坏血酸含量以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CK),未施钼;试验1组(Mo1)施钼0.15mg/kg;试验2组(Mo2)施钼0.30mg/kg。盆栽3周后对小白菜取样,分别测定其硝酸盐、叶绿素和抗坏血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施钼量的增加,小白菜中硝酸盐的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显著增加,且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CK相比,施钼后小白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增加幅度更大,其中Mo1组和Mo2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Mo1组和Mo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钼可以显著改善小白菜的品质,有效防止其硝酸盐的累积。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水施氮方式对玉米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灌水施氮方式对玉米叶片生理特性、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春玉米‘宜单629’为供试材料,监测不同灌水方式下玉米生育期内的叶面积指数(LAI)、生理特性指标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与均匀灌水均匀施氮(CICN)相比,交替灌水均匀施氮(AICN)和交替灌水交替施氮水氮协同供应(AIANS)显著提高玉米抽雄期及以后第7、14、21、28和35天的LAI和叶绿素含量及抽雄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玉米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籽粒产量(P<0.05),但显著降低相应生育期叶片的MDA、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P<0.05)。可见,AICN和AIANS有利于提高玉米的LAI和抗氧化酶活性,改善活性氧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玉米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16.
氮肥减量对东北坡岗地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东北黑土区玉米合理的施肥方式,减少化肥过量施用导致的氮素流失造成的环境风险,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在黑龙江省方正县布置田间小区试验,设置5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施肥量对黑土区玉米地养分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减肥25%处理玉米产量最高。施氮量越大,硝态氮残留量越大,5个处理硝态氮含量在玉米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土层呈显著变化。肥料的减量对碱解氮含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显著。化肥的减量对土壤表层速效磷含量基本无影响,对10~3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影响与施肥量无明显规律性关系。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和生态环境效益,以减肥25%为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氮素形态下烤烟成熟期叶片组织结构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成熟期烟叶的组织结构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处理的烤烟,其叶厚、上表皮、叶肉组织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每个处理在不同的成熟期降幅各不相同。在适熟阶段,NH4+-N 50%+NO3--N50%处理下的叶片厚薄适中,有利于烘烤和烟叶品质的提高。在不同的成熟期,3个不同氮素形态处理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叶绿素的含量都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其降幅从定长到初熟和从适熟到过熟的过程中值较大。这一结果为烟叶生产实现优质适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施氮对夏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进一步研究施用氮肥对夏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影响,寻求夏玉米合理施氮量,以‘郑单958’为试材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对夏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积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60 kg/hm2范围内,夏玉米产量随其增加显著提高,当施氮量高于260 kg/hm2时,产量有减少趋势;氮素的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也逐渐降低。在玉米整个生育时期土壤硝态氮含量呈现先下降而后缓慢上升的趋势,随着施氮量增加,各土层硝态氮含量而提高。适量施氮可促进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进而提高玉米产量,但过量施氮导致硝态氮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增大了污染环境风险。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从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积累情况综合考虑,夏玉米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195~260 kg/hm2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北疆杂交棉氮肥运筹措施,为杂交棉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北疆气候条件和植棉特点,以杂交棉‘标杂A1’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用量氮肥处理,对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杂交棉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氮量在374.7~375.6 kg/hm2时,杂交棉籽棉产量达到最大。施氮量不足或过量,对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光合物质的生产和转移,影响到最终产量。由此得出,适宜的施氮量是杂交棉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合理的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并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