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氨基乙酰丙酸(ALA)叶面肥对制种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LA叶面肥可以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产量,降低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其中喷施1500倍ALA液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提高27.61%,净光合速率(Pn)提高31.87%,增产11.62%。因此,ALA叶面肥在玉米制种田中的最佳喷施浓度为1500倍液。  相似文献   

2.
海藻肥对紫油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紫油菜为材料,研究海藻肥的不同浓度配比施用量对紫油菜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施用不同浓度海藻肥溶液(400、800、1200、1600、2000、2400 倍),测定其形态指标(包括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以及鲜重和干重等)和生理指标(包括叶绿素、花青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硝态氮含量等)。结果表明:施用海藻肥有利于增加紫油菜的生物量,施用T3(1200 倍)的处理效果最好,其鲜重相当于对照的1.5 倍,根冠比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较低浓度的海藻肥处理有利于增加株高,其中施用T4(1600 倍)处理后的紫油菜株高相当于对照的1.3 倍。T3、T4 处理下,紫油菜的含水量、花青素含量、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等指标最高;T4(1600 倍)~T6(2400 倍)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各处理的硝态氮含量均小于1000 mg/kg,T6(2400 倍)处理下的硝态氮含量最低,且随着稀释倍数的上升硝态氮的含量随之降低。海藻肥施用浓度为1200~1600倍时最适合紫油菜的栽培,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采用玻璃温室水培盆栽的方法,研究了2种氮形态,即10 mmol/L硝态氮(N10)和5 mmol/L硝态氮与5 mmol/L铵态氮结合(N5+A5),对3种叶色生菜叶片光谱吸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氮形态与生菜叶色均影响了叶片光合色素的光谱吸收值,但不影响光谱吸收曲线变化趋势。与N5+A5处理相比,N10处理下3种叶色生菜光吸收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增加,同时3种叶色生菜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大都有增加,但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显著降低。且不同叶色生菜生物量受氮形态影响程度不同,绿叶生菜地上部鲜质量降低幅度最大。氮形态处理对3种生菜叶片的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无显著影响。N10处理下,绿叶生菜和红叶生菜的总酚含量略高于N5+A5处理,绿叶生菜抗坏血酸含量则显著高于N5+A5处理。以上结果表明,氮形态对3种生菜光吸收特性和产量存在显著影响,且不同品种蔬菜影响程度不同。针对不同叶色生菜,调节氮供给形态和光环境,是提高不同叶色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培养液浓度对NFT栽培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NFT主栽生菜品种为材料,采用通用营养液配方,研究了不同培养液浓度对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5/4倍时生育最好,产量最高,其余的依次1倍>3/4倍>3/2倍>1/2倍>1/4倍。但从生产实用性综合选择,以3/4倍浓度最适。形成产量差异的原因是:适宜浓度下,生菜分化叶片快,叶绿素含量高,叶形比低,叶片生长快;发根早,根系多,根重大。叶片和根系中N,P,K,Ca,Mg含量与培养液浓度并在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施用碘肥对油麦菜产量、品质及碘富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温室试验,探索不同用量的碘肥对作物产量及作物富碘量的影响。供试作物为油麦菜,碘肥来源为碘化钾,在满足油麦菜正常生长所需肥力的基础上,试验设计4个不同用量,施用方式分别为底施和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油麦菜对碘的富集作用明显,随着施碘量的增加油麦菜的富碘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研究得出,随着施碘量的增加油麦菜的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碘化钾的施用量为5 g/m2时油麦菜产量最高,最高产量为49290.15 kg/hm2,施用碘化钾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油麦菜的产量,增加率分别为10.18%、1.02%和3.39%;油麦菜的V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喷施处理对提高Vc含量效果最好,Vc含量为24.7 mg/kg;油麦菜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粗纤维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在施用碘化钾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喷施浓度为0.1%的碘化钾小区油麦菜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最高,纤维素含量和硝态氮含量最低;施用碘肥以后,土壤中碘含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施用10 g/m2时土壤中碘含量最高,达到10.03 mg/kg。综上,蔬菜对碘的富集作用明显,因此,通过施加碘肥培养富碘蔬菜来防治碘缺乏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氮素形态对小麦中后期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曹翠玲  李生秀 《作物学报》2003,29(2):258-262
利用水培研究了冬小麦品种小偃22营养与生殖并进生长阶段不同氮素形态对小麦叶片和根系内含氮物质、生理特性及对小麦成熟后生物量的影响. 为此目的, 营养液中加入了不同比例的硝态氮、铵态氮及尿素. 结果表明: 在铵、硝态氮比例为50∶50时, 叶面积最大, 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 根系活力最强; 小麦成熟后地上部生物量和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形态氮素对春小麦苗期生理特性及氮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不同类型小麦苗期生理特性及氮代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氮对于促进小麦的生长速率、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效果最好,硝态氮次之,铵态氮效果最差。硝态氮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中硝态氮的含量,而铵态氮则显著提高了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不同形态氮素对不同类型小麦的生长速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而强筋型小麦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中筋高产型小麦。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露地结球生菜轻简高效的养分管理措施,选择京郊生菜种植园区,设置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肥(CF)、常规减肥(-20%CF)和控释掺混肥(-20%CU)4个处理,研究了控释掺混肥一次性减量施肥对结球生菜产量、品质、叶片生理特征、养分吸收、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在氮、磷、钾肥减量20%的情况下,控释掺混肥处理的结球生菜总产量和经济产量分别提高2.32%和3.28%,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29.98%。在结球生菜生长期内,控释掺混肥处理在不同生育期(苗期、莲座期、结球中期和收获期)的结球生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代谢酶活性(谷氨酸合成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与常规施肥差异不大,在结球生菜收获后,所有处理在0~100 cm土体内的残留硝酸盐含量总体不高,相对来说,控释掺混肥处理有一定的硝酸盐淋洗风险。综上所述,控释掺混肥一次性减量施肥在稳定结球生菜产量的前提下,可显著提升生菜品质,在规模化结球生菜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宁夏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宁夏地区不同作物种植体系下地下水中的硝态氮含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宁夏地区的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种植体系下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果园>温室菜>葡萄地>林地>小麦玉米>水稻>盐碱地,地下水中硝态氮的总体平均含量都低于20mg?L-1,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果园所对应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最大,平均为7.94mg?L-1,盐碱地所对应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最小,平均为0.74mg?L-1。综上,宁夏地区地下水情况比较乐观,但个别地区已接近污染警戒,如果不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情形将趋向恶化。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随埋深的变化,有可能受土壤地质层或地下水补给途径的影响,没有呈现明显的规律性,这也可能与样点的选取和样点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芹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均可以提高芹菜产量、改善芹菜品质,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机氮配施比例为50%时芹菜产量最高,为121327 kg/hm2,与单施无机氮肥(100%N处理)相比,增产幅度达9.01%;Vc含量最高,为108.6 mg/kg,增幅达53.82%;硝酸盐含量最低,为1644.4 mg/kg,降幅为36.48%;随着有机氮配施比例的增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升高,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1.
外源硒对叶用莴苣营养品质和风味物质种类及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叶面喷硒(0、0.1、0.2、0.4和0.8 mg.L-1)对叶用莴苣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施硒增加了叶用莴苣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含量,当浓度为0.2 mg.L-1时达到峰值。叶面喷施硒不同程度提高了有机酸总量及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和酒石酸含量,当硒浓度为0.2 mg.L-1时,总酸含量、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和酒石酸含量达到最大值。喷施0.8 mg.L-1外源硒使得叶用莴苣风味物质总量增加了44.15%,其中2-辛醇、4-羟基-4-甲基环己酮、7-十七烷酮、乙酸己酯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2.31%、28.87%、33.46%和80.52%。叶面喷硒可以提高叶用莴苣的营养品质、增加风味物质含量,以硒浓度为0.2 mg.L-1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百泰不同喷施浓度对棉花叶绿素、养分含量的影响,笔者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百泰于棉花初花期和花铃期进行喷施,并于喷药后测定全株及根、茎、叶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棉花功能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结果表明:适当浓度(450~750 g/hm2)喷施对叶绿素积累及根、茎中全氮、全磷含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会降低棉花叶片中全氮含量;不论是棉花根系、茎秆还是叶片中,不同浓度间百泰喷施对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过量喷施(1050 g/hm2)与清水处理间对养分差异不显著。一定浓度的百泰在棉花生长中后期可以促进叶绿素的积累和氮、磷元素的吸收,达到以药促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莴笋是中国南北地区广泛栽培和食用的叶类蔬菜之一, 其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中以钾最大,氮次之,磷最小。钾素作为作为“品质元素”,对莴笋品质形成至关重要。为寻求大田条件下合适的钾肥用量,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K1、K2、K3、K4)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间莴笋产量有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提高莴笋产量2.0%~18.5%,增产幅度以K2>K1>K3>K4,增施钾肥处理的增产效率则以K1>K2>K3>K4。与CK1相比,不同施肥处理提高莴笋茎和叶片硝酸盐含量12.9%~140%;增施钾肥降低莴笋茎和叶片硝酸盐含量12.2%~43.8%和20.6%~35.0%,且茎、叶片硝酸盐含量与钾肥用量呈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与CK1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对莴笋Vc和可溶性糖含量茎中以负效应为主,叶片中以正效应为主;低K 处理(K1和K2处理)对Vc和可溶性糖含量正效应较大。不同施肥处理对莴笋茎和叶片氨基酸含量的效应以降低作用为主。综合莴笋产量和品质来看,以K2处理(即K2O 150kg/km2)为莴笋高产优质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4.
氮对水培生菜营养液元素动态变化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素是生菜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影响生菜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动态监测水培生菜生长及营养液矿质元素变化过程,为水培生菜合理有效的营养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深水培方法,在5个氮素浓度9,8,6,4,3 mmol/L条件下对生菜产量、品质及营养液元素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试验观测,分析了氮对水培生菜生长、矿质元素利用效率及动态吸收量的影响。不同氮素处理生菜的干物质积累量随时间差异越来越显著,在氮素水平为6 mmol/L时生菜可获得最大产量;硝酸盐含量随氮水平的增高先增高后稍有降低,氮素浓度为8 mmol/L时最高;Vc和可溶性蛋白不断增高,在氮素浓度为9 mmol/L时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先增高后减小,氮素浓度为6 mmol/L时含量最高;不同氮素浓度显著地影响了生菜对氮的吸收,高浓度氮素水平有利于生菜对氮、磷的吸收,较低氮素水平则有利于生菜对钾、钙、镁的吸收。生菜对氮、磷的吸收主要集中在定植后的20~30 d,平均吸收量分别占到全生育期的64.81%和61.88%,对钾的吸收在定植后30~40 d较多,平均吸收量占到全生育期的44.46%,生菜对钙、镁的吸收在定植后都较均匀。生菜对磷、钾、钙、镁的利用效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对氮的利用效率线性减小。当氮素水平为8 mmol/L时,生菜全生育期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最大,为582.31 mg/株,此时生菜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较高的磷、钾、钙、镁利用效率,但是氮的利用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期追施氯化钾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时期追施氯化钾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生产高产优质叶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时期追施氯化钾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钾肥均较基施钾肥(CK2)处理降低莴笋产量,随着莴笋生长时期的变化追施钾肥,莴笋产量逐渐降低,且随追施钾肥时期后移莴笋产量降幅逐渐增大。不同时期追施钾肥对莴笋叶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影响表现不一。莴笋可溶性糖含量以基施钾肥(CK2)处理最高。而不同时期追施氯化钾可降低莴笋硝酸盐含量,系氯抑制土壤NO3--N的形成和根系吸收。不同时期追施钾肥对莴笋叶全氮含量影响不大,莴笋茎全氮含量以基施钾肥(CK2)处理最高;莴笋叶和茎全磷和全钾含量均以基施钾肥(CK2)处理最高,基施氯化钾有利于提高莴笋全氮、磷、钾含量。莴笋全氯含量随莴笋生长时期追施钾肥后移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喷施不同钙肥对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栽实验表明,在莴笋的生长前期喷施不同的钙肥,对莴笋的产量和品质具有提高作用,其中以0.5%Ca(NO3)2的效果最为明显。0.5%Ca(NO3)2在促进株高、叶面积、茎粗、茎长、单株重、单株茎重的增加以及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方面效果极为显著;而0.5%CaSO4在提高茎粗和单株茎重方面效果较好,而对单株全重影响不大,但能显著地促进叶片的Vc和可溶性糖含量;0.5%CaCl2对莴笋产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促进莴笋的伸长和叶片的生长上,同时在降低莴笋茎、叶的硝酸盐含量和提高茎的Vc含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喷施硒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和生理生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不同时期对大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硒肥对植株形态影响不明显,但可促进株粒数的增加,并以1.67mL/L处理效果最好;处理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及比叶重均高于对照,但高浓度(3.33mL/L)处理抑制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适当浓度(1.67mL/L)处理有利提高光合速率;喷施硒肥可以改善群体结构,调节光分布。研究表明,大豆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硒肥能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和改善生理生态指标,提高子粒中硒含量,对促进产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水平下多效唑对食用型甘薯光合和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以北京553为试验材料,设置施低氮(N 120 kg hm2)和施高氮(N 240 kg hm–2) 2个处理,每个处理下设置3个多效唑喷施浓度,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喷施多效唑对食用甘薯光合特性和块根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但减少干物质在块根中的分配率,降低块根淀粉积累速率,显著降低了单薯重、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降幅分别为8.0%、30.7%和20.5%;喷施多效唑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促进碳水化合物向块根的运转,提高干物质在块根中的分配,提高淀粉积累速率,显著增加单薯重、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8.6%、32.5%和46.1%。说明在高氮条件下喷施多效唑对甘薯块根淀粉积累和产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3种水稻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比较3 种水稻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的效果,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3 种水稻缓/控释肥A、B、C处理后水稻叶片叶绿素SPAD值、生物量、植株吸氮量、土壤有效氮、产量、氮素农学利用率等指标。结果显示:3 种缓/控释肥都具有较好的供肥能力,经肥料A、B、C处理后,与未施氮的对照相比,开花期土壤有效氮分别提高了39.79%、46.31%、43.05%,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34.72%、53.09%、41.38%;肥料A、B、C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为15.0、22.9、17.8 kg/kg。3 种缓/控释肥均能明显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促进水稻植株氮吸收,从而促进水稻生长,提高其生物量和产量;一次性施用能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的肥料需求;3种缓/控释肥的综合效果优劣次序为肥料B>肥料C>肥料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