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
储藏条件对马铃薯渣中龙葵素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乙酸法提取不同储藏条件下马铃薯渣中的龙葵素,通过测定其含量及纯度,研究了光照、储藏温度及储藏时间对马铃薯渣中龙葵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渣中的龙葵素含量与储藏时间及温度呈正相关,光照条件对龙葵素含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马铃薯中糖苷生物碱提取量达到最大,以马铃薯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提取其中的糖苷生物碱,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马铃薯中糖苷生物碱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40℃,超声功率150 W和乙酸体积分数35%的条件下,马铃薯中糖苷生物碱提取率最高,达到3.19%。超声波辅助提取马铃薯中糖苷生物碱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马铃薯中糖苷生物碱提取量达到最大,以马铃薯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提取其中的糖苷生物碱,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马铃薯中糖苷生物碱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40℃,超声功率150 W和乙酸体积分数35%的条件下,马铃薯中糖苷生物碱提取率最高,达到3.19%。超声波辅助提取马铃薯中糖苷生物碱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超低氧处理对采后马铃薯绿变及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变是影响马铃薯采后品质的关键因素。研究了20℃温度、80%~85%相对湿度、24 h荧光灯照射条件下超低氧(ULO,0.3%±0.05%O2,CO20.2%)处理3 d和6 d对经2~4℃贮藏3个月的马铃薯绿变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发芽指数、还原糖、淀粉及VC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经超低氧3 d和6 d处理,可明显抑制光照引起的马铃薯绿变,并有效抑制其发芽和VC含量的下降,其中超低氧处理6 d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处理3 d,贮藏12 d后,马铃薯的绿变轻微,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褐变的原因有非酶褐变和酶促褐变,加工中引起褐变的主要原因是酶促褐变。综述了马铃薯酶促褐变的特性和褐变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在生产中抑制褐变可将不同方法结合使用,如水洗、热处理、酸处理、添加褐变抑制剂等,抗褐变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7.
光质与马铃薯块茎细胞信号分子和糖苷生物碱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块茎糖苷生物碱(SGAs)含量如果超过20mg100g-1FW,人畜食用即可引起中毒。而马铃薯块茎中SGAs的积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受温度与光照影响较大。为减少马铃薯块茎中SGAs的积累,了解SGAs在马铃薯块茎中的积累机制,研究了同一温度下不同光质对马铃薯块茎SGAs的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照射后各品种SGAs平均含量比蓝光、白光、黑暗处理分别提高26.02%、55.50%和100.79%,且在α=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说明不同光质对马铃薯块茎SGAs含量影响不同,红光影响最大,蓝光次之。同时,马铃薯块茎经不同光质处理后作为第二信使的G蛋白含量在红光下较蓝光、黑暗、白光下分别上升0.95%、2.01%、3.86%,钙调蛋白含量分别增加7.94%、37.41%和87.24%。由此可知,红光是SGAs积累的重要信号分子,其信号作用启动了红光受体PHYB,与第二信使G蛋白和CaM等共同参与马铃薯块茎SGAs的代谢积累。 相似文献
8.
彩色马铃薯含有丰富的花青苷,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主要介绍了花青苷的生理功能,分析了彩色马铃薯中花青苷的提取、纯化技术及其分子结构,总结了花青苷定性分析方法及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青海省处于高原的高寒冷山区,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较大,属于高产优质脱毒马铃薯的适种地区。通过介绍马铃薯脱毒技术的研究情况,指出了具体的推广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随着被认为是世界栽培新模式的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与推广应用,马铃薯免耕栽培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马铃薯免耕栽培对土壤性状影响的研究方兴未艾。为此,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归纳了国内马铃薯免耕栽培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主要养分、杂草种子、微生物及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马铃薯免耕栽培对土壤性状影响的研究状况,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15.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综述了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了茎尖组织培养存在的未被广泛认识、由于品种差异造成的培养基成分不同、病毒再侵染、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茎尖组织培养前景广阔,具有繁殖系数高、增产幅度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研究了萌芽期间的带毒种薯和无毒种薯在超弱发光强度、过氧化物酶同功酶活性、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碳氮代谢等方面的生理变化以及植株生育和块茎形成等指标。结果表明,带毒种薯和无毒种薯对上述生理指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带毒种薯在生产能力上表现了显著的弱势。在高温贮藏条件下,带毒种薯和无毒种薯的上述差异更为明显。可见种薯萌芽期的生理变化对病毒的感应十分敏感,因此根据种薯生理变化进行病毒的早期鉴定和优质种薯的选择也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以马铃薯块茎软腐病原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为研究对象,探究离体条件下二氧化氯(ClO_2)对其控制效果及作用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室内生物测定,观察菌体形态和菌体超微结构,并通过马铃薯体内接种Pcc对马铃薯块茎软腐病进行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Pcc对ClO_2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其毒力回归式为y=4.486 8+7.682 7x,EC_(50)和EC_(90)分别为0.252 4μg·m L~(-1)和0.487 2μg·mL~(-1),ClO_2处理对马铃薯软腐病原菌Pcc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存在浓度效应,0.52μg·mL~(-1)ClO_2对Pcc的相对抑制率最高;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ClO_2处理后Pcc菌体形态发生异常,个别菌体胞壁皱褶、破裂,内容物渗出,细胞壁与细胞膜出现分离,且鞭毛消失,生长受到抑制。体内试验表明,ClO_2处理可显著降低马铃薯薯块的发病率和病斑扩展速度,其中以低温条件下80μg·kg~(-1)效果最佳。综上所述,ClO_2对Pcc具有良好的抑菌特性,该研究可为ClO_2在马铃薯采后病害防治中的安全高效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