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基斯坦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小麦单产水平约为中国的70%,小麦长期供应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该国乃至周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2011年,为帮助巴基斯坦大幅提升小麦单产水平,杂交小麦国际合作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十七届会议议定书》。在科技部合作司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种杂交小麦种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共同承担了"巴基斯坦杂交小麦技术援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历经20余年,在国内外率先创制了冬性二系杂交小麦新品种京麦6号和京麦7号,构建了二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体系,在北京、天津、河北、新疆、安徽等地共示范杂交小麦近2.6万公顷,平均增产15.7%。该技术体系被庄巧生、程顺和、刘旭等院士鉴定认为是我国小麦育种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成果,使我国杂交小麦研究达到世界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随机选取了1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亲本与人工合成小麦CA57进行杂交,研究其杂交亲和情况。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CA57与CA41、矮抗58、偃展4110、周麦11、周麦16、百泉3039、百农9310、高优503和陕182等9个亲本杂交亲和,而与郑农7、豫麦34、温麦6号、中优9507、4HN1133和郑麦9023等6个亲本杂交不亲和。经系谱分析表明,普通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影响其与人工合成小麦CA57杂交的亲和性。人工合成小麦CA57与部分普通小麦的杂交不亲和性可以通过桥梁亲本(与人工合成小麦CA57杂交亲和的小麦品种)解决。  相似文献   

4.
普通小麦芒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杂交方法,分别以品种陇鉴9343、陇鉴9811、成农4号、93保4-4、兰天17号、IR35和陇鉴338为母本,铭贤169和cp20-35-1-2为父本,进行常规杂交,F1代种子单粒播种,在F2代成株期进行芒的分离分析.结果表明,有芒小麦和无芒小麦杂交,各组合无芒与有芒的分离比均符合理论比3:1,说明小麦无芒受...  相似文献   

5.
亚洲1号黑小麦系由中国农科院航天育种中心农业专家经多年努力,用蓝粒小麦、四倍体紫粒小麦进行复合运缘杂交,对杂种幼胚进行离体培养,再经过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的最新珍稀黑小麦新品种.亚洲1号黑小麦育成不但迅速引起国内外小麦育种专家关注,农业部刘培植副部长视察黑小麦生长情况后,对该品种评价很高,并希望加快繁种,向国内外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 由我院农学系小麦育种组翟凤林副教授等培育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北农1号(F_(122)),最近在河北省廊坊地区通过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经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这个品种是用巴基斯坦小麦品种中高杆、法国小麦品种弗罗列斯、北京小麦品种有芒白4号和罗马尼亚小麦品种洛夫林10号杂交育成的。聚合了四亲本优良性状,在籽粒大小、灌浆速度、抗白粉病性、抗旱性等方面表现了超亲遗传。  相似文献   

7.
利用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0个小麦杂交组合的F1作母本与2个玉米品种(沈糯1号和沈甜1号)进行远缘杂交,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杂交穗,以获得小麦单倍体幼胚。结果表明,2,4-D溶液对杂交穗产生单倍体胚是必须的;不同小麦杂交组合的得胚率差异显著;沈糯1号和沈甜1号的得胚率分别为5.4%和3.7%,沈糯1号玉米高于沈甜1号玉米;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按得胚率高低排序为150mg.L-1>100mg.L-1>200mg.L-1>50mg.L-1,对应的得胚率分别为8.0%,5.3%,2.0%和1.4%。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08,(11):44-44
最近,由江苏省农科院培育的糯小麦新品种“宁糯1号”,已通过有关专业委员会初审。 据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蔡士宾研究员介绍,“宁糯1号”由引自澳大利亚的糯小麦与扬麦进行杂交选育而成,是江苏省第一个糯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固安县兴农小麦育种研究所农艺师夏树仁,从事育种工作近40年,在困难中创新求发展,开拓小麦育种新途径,发现并利用小麦雄性核不育株,育成杂交制种的雄性不育系,用不育株系进行一次杂交多次选育和连续杂交的方法培育出有育种价值和发展趋势的品系500多个,并已培育出系列小麦新品种固东7号(已参加省试)及姊妹系固东3号、8号。  相似文献   

10.
李凤珍  马晓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01-11402,11404
[目的]研究青海当地栽培小麦品种与硬粒小麦的人工杂交,为利用硬粒小麦来改良青海栽培小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青海省栽培小麦为母本,硬粒小麦为父本进行远缘人工杂交,研究杂交结实率以及F1代的发芽率和成苗率。[结果]栽培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结实率为48.56%,F1代发芽率为31.68%,成苗率为34.65%。[结论]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具有一定的可杂交性,不同组合杂交结实率、发芽率和成苗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山西省已经启动了以杂交小麦研发为核心的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F型杂交小麦产业化。这一科技园区的启动,是基于运城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选育出比最好的常规小麦品种增产15%左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选择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利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早熟型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比对照小偃6号早熟5~7d;培育出优质高产型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稳定时间13.0min,比对照陕229增产3.9%;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小麦新品种-小偃597。该品种抗旱,后期耐阴雨,成熟黄亮。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开始,在沧州地区海兴县、中捷农场、肃宁县等几处不同环境、旱簿盐碱中低产水平条件下,进行了杂交种子小麦适应性和产量比较试验.到1984年先后试种试杂四号和原冬杂一号二个杂种小麦,累计面积1600亩。1984年还对北京农大选育的12个杂交组合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小麦 -异源直接杂交法回交结合开放授粉处理 ,在诱发材料制造的条锈病流行条件下 ,从组合Curren cy/小偃 6号 //川育 12号 /3/A30 2中选育出小麦 -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NR98117- 9S等 5个小麦材料。这些材料大都具有与亲本小麦品种小偃 6号及川育 12号不相上下的农艺性状 ,对条锈生理小种条中 31和混合菌种表现高抗 ,可作为四川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的亲本加以利用。文中还讨论了小麦育种中的间接选择在创制小麦 -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品种来源农大3753是中国农业大学与蓟县农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共同育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1997年组配杂交组合,其组合为:京冬8号/黑小麦76。品种亲本京冬8号是北京市农科院1990年育成的丰产、稳产小麦品种;黑小麦76是陕西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紫粒品种。农大3753于2003年育成,2003~2005年度参加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2006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目前,山西省已经启动了以杂交小麦研发为核心的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F型杂交小麦产业化。这一科技园区的启动,是基于运城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成功育成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选育出比最好的常规小麦品种增产15%左右的杂交种,其产业化推广,将有望为中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普通小麦晋麦20号,晋麦31号,晋麦32号,鲁麦5号、临远7069、85—60065、76—153—6—6-1;野生二粒,硬粒小麦,园锥T36茹可夫斯基小麦,提莫菲维小麦,Phib突变体,八倍体小偃麦中3、中4、中5为母本,以羊草(legmuSChinesis)为父本。观察了各组合杂交结实性。结果表明:小麦属不同种与羊草远缘杂交当代结实率低,出苗差,难以成功。八倍体小偃麦与羊草杂交,不仅当代结实率高,而且易出苗成株,用普通小麦回交可明显提高杂种结实性,认为八倍体小偃麦可作为小麦与单草远缘杂交研究中的桥梁亲本。  相似文献   

18.
<正> 河北省小麦杂交优势利用研究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越居国内领先水平。藁城市农科所是河北省杂交小麦协作组成员之一,我所自1988年开始采用化学杀雄制种技术,利用特异性状亲本,先后育出化优1、2、3、4号4个强优势组合。经过几年的试种和大面积示范,均表表现出较强的杂交优势和良好的农艺性状。其中化优1号表现更为突  相似文献   

19.
汶农6号小麦新品种是泰安市大汶口农科所用915021作母本,9215/876161杂交一代作父本杂交,经5年系谱选育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于2006年8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用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交,选育出几个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和品系,并选育出几个重穗型小麦品系;用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选育出重穗型小麦品系。证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交,及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是可选育出超亲类型的。并对远缘杂交的品种选育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