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 引言 目前,乌苏市玉米主要病虫害有玉米黑粉病、丝黑穗病、地老虎、玉米螟、玉米叶螨等,其中发生严重的是玉米叶螨,成为乌苏市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从2000年开始,玉米叶螨逐渐发展成为乌苏市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2006年干旱少雨,玉米叶螨大发生,危害十分严重.2007年气候异常,雨水偏多,发生较轻.2008年由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玉米叶螨已基本被控制,呈中度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重庆市郊区1998年至1999年春玉米上蚜虫种群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春玉米上取食危害的蚜虫主要有4种,以玉米蚜为优势种群.玉米蚜虫混合种群的数量消长呈现5月中下旬和6月下旬两个高峰;几种蚜虫的混合种群在玉米田中的动态分布始终呈聚集分布.采用负二项分布K和聚块型指标M*/X对聚集或扩散的趋势分析判断表明,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玉米蚜虫表现出扩散-聚集-再扩散-再聚集的趋势,而且聚集强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相似文献   

3.
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大斑病2006年和2007年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玉米品种中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大斑病这两年都属轻度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率年度间存在差异,玉米瘤黑粉病两年的发生无差异;玉米茎腐病年度间差异较大,2007年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4.
文章重点介绍2007~2008年全国鲜食玉米委员会安排在长春的展示品种及结果.同时,概述鲜食玉米的概念及玉米的分类,并综述2002-2008年国家级鲜食玉米品种试验动态.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2021年保山市西邑乡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出优质的青贮玉米品种,为种植户优选青贮玉米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玉米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与稳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探讨其玉米生产波动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吉林省1990-2010年玉米生产的波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产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不规则,波动幅度剧烈.并从自然因素、农业政策、玉米市场、科学技术等角度,剖析了吉林省玉米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而从加强玉米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玉米市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防御和平抑吉林省玉米生产超常波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采用剩余法探讨河南省玉米生产循环波动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978-2010年河南省玉米生产经历了1985-1992年、1993-2003年2个古典型循环波动,波动幅度较大,分别为0.28,0.20.其中,玉米单产是影响总产量波动的主要直接因素,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玉米市场的供需状况、气候条件和生产技术的改进等是影响总产量波动的间接因素.由此可知,在未来河南省玉米生产的过程中,仍需进一步加大生产投入,稳定单产,促进河南省玉米生产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俗称箭秆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同时还能危害高粱、谷子等作物.玉米是新民市的主栽作物之一,历年播种面积都在6.7万公顷左右.轻发生年一般减产玉米8%~10%,重发生年可减产玉米20%~30%以上.特别是2000年、2002年玉米螟在我市属于大发生年,玉米平均受害株率高达90%以上.仅此一项,全市损失玉米约5千万千克.由于玉米螟为害重,玉米品质下降,部分玉米籽粒被害后常常发生霉变,引起大牲畜食后中毒死亡.近几年笔者通过观察、调查,初步摸清了玉米螟在我市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玉米生产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丰年喂畜、歉年转粮的作用.河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之一,分析该省玉米生产现状,进而提出发展对策,对于提高该省玉米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1998——2007年10年的河北省玉米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的变化情况,阐述了河北省玉米增产潜力和高产技术,明确了河北省玉米生产现状,提出了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即加大优质高产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优化区域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万全县发展糯玉米、甜玉米种植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鲜食玉米面积达到4万亩,每年加工速冻玉米2亿穗左右,产品远销海外,享誉国内,在2008年被认定为中国鲜食玉米之乡.为了促进该县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生产推荐优良品种,引进了超甜玉米新品种,并进行了严格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小种生理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黑龙江省不同玉米种植区域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频率及变化趋势,进而应用抗性品种进行生态学防治病,采用常规鏊别寄主鉴定技术,对采自2009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的45份玉米大斑病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进行分化.结果表明:在供试菌株中鉴定出0、1、2、12、13和23N共6个生理小种.0号和1号生理小种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5.72%和31.25%,并在黑龙江省各地广泛存在,因此0号和1号生理小种是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的优势小种.表明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呈现复杂化,并不断有新小种出现.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加快旱地农业的发展,促进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1997年我市承担了河北省农业厅下达的"玉米地膜覆盖及配套增产技术"项目.计划面积100万亩,计划单产比裸地玉米栽培亩增产100 kg,2年总增产粮食20000万kg,增加效益9600万元,增加产值16000万元.在项目实施中,通过采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以旱地玉米模式化栽培为依据,突出玉米地膜覆盖的综合增产技术,使地膜玉米达到了理想的增产效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项成果获1998年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为此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玉米产消现状及其发展战略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增加未来玉米供给的路径主要包括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改造中低产田,其中以改造中低产田潜力最大.随着玉米转化产业的发展,玉米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饲料是玉米消费的主要领域,而玉米工业转化开始成为最大的潜在市场.玉米消费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在玉米生产结构、玉米加工业发展、玉米基地建设、玉米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玉米主产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诸方面实施有效的战略设计.  相似文献   

14.
安徽玉米病害田间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2008~2009年,对安徽省玉米病害调查采样,分离培养,鉴定,病毒病害采用提取病叶粗汁液通过电镜观察病毒粒体形态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结果表明,安徽省玉米种植区发生的玉米病害有10几种.主要病害是玉米锈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褐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玉米真菌茎腐病、玉米瘤黑粉病等病害.纵观近10年病害发生情况,粗缩病已成为安徽省的主要病害,褐斑病、南方锈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中国玉米进口形势及后市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中国玉米进口猛增,全年玉米进口量超过1996-2009年进口总量,13年来首次出现玉米净进口.由于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玉米进口激增,引发了业界对玉米产业安全和产业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归纳总结2010年中国玉米进口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并对后期玉米市场走势进行了展望,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播种面积2100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5%,但近年来一直受种植效益不高的困扰,急需突破.为适应我省专用玉米发发展的要求,沈阳市农业科学院于2000年以自选系沈3336为母本、自选系沈3195为父本组配了优质蛋白玉米沈玉22号.该品种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高秆、大穗型杂交种.2004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收获时玉米子粒水分含量高、品质差而带来霉变、卖粮难等问题困扰着玉米生产的发展.如何解决玉米脱水难,改善玉米品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2000~2001年宝泉岭农场进行了玉米喷施脱水剂效果试验,以验证在玉米生育后期喷施脱水剂能否使子粒迅速脱水,提早成熟,提高品质.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玉米价格不断上涨.2021年10月,宁夏玉米收购价格达到2712.68元/t,玉米淀粉价格超过3000元/t.玉米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当地广大农民的种植热情,2020年,宁夏玉米产量达到144万t.本文通过分析宁夏中卫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田间管理措施,为中卫市玉米种植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中卫市玉米产业的...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创新种质及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的野生近缘植物类玉米有2个种,一为一年生墨西哥类玉米,一为多年生类玉米.多年生类玉米有2个变种,一为四倍体,一为二倍体.这些野生种在自然界的严酷竞争和自然选择条件下形成了许多优良特征特性,特别表现在抗逆性、抗病虫害、品质等方面.将其有益基因导入到栽培玉米,获得丰富的多样性的种质资源,以创建新的基因库,是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和效率、加快育种进程的重要途径.通过玉米与野生类玉米杂交,从其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在粮食和饲料等方面有利用价值的优良异缘自交系并配制出优良杂交种,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和2002年在四川和山东进行了甲拌磷在玉米和土壤中1 a 2地残留消解动态试验和2 a 2地最终残留试验.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检测甲拌磷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探明了甲拌磷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残留试验结果表明,5%甲拌磷颗粒剂在玉米播种期沟施,用药剂量为300~600g有效成份/hm2,收获的鲜食果实、成熟种子及玉米植株均对人畜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