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对农业生产要素,尤其是农地资源,实行市场配置以及规模经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由此,允许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成为农业和农村进步发展的必然。所谓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指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农户对其承包的土地依法转包、转让、入股和继承等。按照流转权属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流转土地承包权:一类是流转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2.
<正>据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727万公顷,占农户承包耕地总面积的8.9%。农业部经管司负责人表示,随着各地进入流转的承包农户增多,流转形式多样,规模经营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2008年,天津市54万农村老年人全部享受到养老补贴仅此项,市区(县)两级财政共投入2.12亿元,使农民的退休金、养老金收入增长了40%以上。以土地换社保,加快了该市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菏泽市牡丹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促进了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这项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处于自发式和引导式流转的状态,与当前的市场农业很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值得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土地的依恋性,直接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对土地非常依恋,视土地为命根子,不少农民外出打工赚了钱,仍不放弃土地承包权,部分农民在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后,造成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也不愿将土地流转,从而严重影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农民对土地均衡思想严重。目前,大部分村组都留有一定数量的机动地,用来解决人地矛盾,进行土地小调整,按有关规定3年调整一次,而有的村组甚至1年调整一次,机动地调完后,就用大田承包地,因此,农民不敢进行土地流转。 3.土地流转不规范。具体表现:一是农户私自流转,不少农户的土地只经双方农户的同意,就进行了流转,既不申报村民小组,也不经村民委员会审批,增加了乡村征收农业两  相似文献   

5.
毕节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毕节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过程中现实与法律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安徽小岗村:新型合作化对于未来的适度经营模式,安徽小岗村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农业龙头企业受让土地,农民则收入流转费每亩500元;同时,可以参与受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企业或经营者的  相似文献   

8.
<正>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既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我镇实际,对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提出几点建议。一、我镇土地流转现状与成效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我镇有3220户农户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高州市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总体情况、突出问题和主要方式,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州市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土地换保"--土地流转政策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覃双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673-9675
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分析了土地流转政策下“土地换保”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土地流转制度下“土地换保”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何玲  贾启建  董谦  董海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62-3164,3170
首先,以河北省土地流转为例,介绍了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其次,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河北省350户参与土地转出的农户的社会保障供求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状况。其中,从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农户养老保障状况、农户医疗保障状况、农户就业保障和教育培训状况)2个方面探讨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状况;从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2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变化状况。最后,提出了通过加大针对合作医疗资助力度、出台针对土地流转的相应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执行、监督机构,以及树立农民现代社会保障意识的措施来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矛盾,并建议政府应以优化和完善转出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的,建立一个统一的覆盖全省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仍然实行以土地生产资料功能为主的直接保障方式,农民难以摆脱对土地的依赖,农村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结构的转型受到制约;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同时面临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重视农村土地的产权价值,实施农村土地产权货币化的政策,建立以农村土地产权货币价值为基础的可城乡互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逐年攀升,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情况下面临着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我国在对失地农民征地安置过程中存在着分配不规范、安置补偿费标准低、就业难和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等问题;对此提出:分配规范化与补偿合理化、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村承包经营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了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为盘活农村土地这一“沉睡资产”,促进“三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有助于农民脱贫增收,有助于农村振兴,有利于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但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社会成本,农业环境效率、贫富差距、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等问题需要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功能和效力的赢弱必然造成农地产权的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性对农民以及中国的农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反思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阐述了稳定农地产权的两种主要理论路径,指出当下学界探讨的稳定农地产权的两种主要路径均存在较大的缺陷;提出了稳定农地产权的制度创新--农地持有权,并对农地持有权的内涵、基本性质及如何构建农地持有权进行了论述.农地持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权利形态,应该替代土地承包经营权而成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背景之下,"土地换保障"有其必要性,表现在社会属性和功能属性契合、促进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但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瓶颈,存在补偿标准阻碍发展的逻辑困境;因此,应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同时进行政策优化.未来的完善路径,应为提高补偿标准、丰富保障项目、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促动因素。通过梳理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探索的历史演变进程,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土地养老保障功能经历了从物质精神的双重承担者、物质资源的实际供给者、基于传统的创新推动者向多元选择的有效支持者的演化历程,且土地保障功能正逐步从生存保障向投资保障转化。基于此在土地确权背景下,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资产作用,以促进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多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东岗 《北京农业》2012,(30):187-18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指出了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制度从城市延伸到农村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必须发展到一定程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条件基本成熟,应明确近期目标、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根据其发展的历史进程,着力推进“广覆盖”目标、“社会化”进程、“多元化”格局、“混合型”管理和“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特殊性,在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以及这种改革制度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研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着力点决不能也不应仅仅停留在解决物质生活层而上,同时还应该注意将法律所赋予农民的基本权利纳入其中。本文从农村法律服务的特质以及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