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农用地整理中农民权益保护现状及其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权益保护是农用地整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好农民权益就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正当权益。分析揭示了当前农用地整理中存在农民主体地位被替代、农民权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权益维护主体弱化或缺失、权益维护的随意性等现状。同时,从加强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加快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农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常士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109-10110,10120
利用静态博弈理论,建立了乡村社区农民维权投入的函数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民受到权益侵害时的理性选择,验证和解释了当前我国农民无法有效维护其基本权益的原因及现实约束,讨论了在外部干预条件下农民维权的行为选择,为解决我国农民的维权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泰安市岱岳区坚持把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做法是:抓体系制度建设,构建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机制;抓执法监督检查,构建维护农村土地承包权益的约束机制:抓规范发展创新,构建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土地使用流转机制:抓配套措施落实,构建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全方位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家顾问》2003,(10):4-5
农民把土地视为生命的源泉,辛勤耕耘、精心呵护,支撑和实现着富裕的希望;把它视为生活的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和发展着农业的文明。土地及其收益,是农民最重要、最大的权益,是农民根本利益之所在。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就是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的土地权益就是侵害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要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宗旨,完善农民权益法律保障机制.完善农民权益法律保障机制要从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配协调机制、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和农村法律援助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6.
邹晓红  尹奎杰  李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38-18939
分析了保障农民权益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在自由、平等、教育和就业中的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提出了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维护和保障农民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7.
杨艳 《农技服务》2012,(3):369-370
结合实践中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存在的问题,从准确理解土地立法精神的角度,从保护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及维护农民权益的精神出发;重点分析对土地补偿费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土地承包人之间分配使用问题上出现分配不公,农民权益受到损害,农业生产发展受到影响的原因。强调了土地基层执法人员提高对土地管理法规政策的透彻理解水平对减少土地执法偏差,促进农业生产、维护农民权益过程中将产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可以有效维护农民的权益。本文介绍广西部分土地流转现状以及土地流转对农民权益的影响,分析目前农民权益在土地流转中受损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在土地流转中保护农民权益的粗浅看法,以使农村土地流转更加健全有序和规范完善。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182-184
我国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和保障农民权益。当前我国以政策性文件为主制定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并主要在各试点范围内推行,而农民权益保障不足成为试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农地抵押贷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文章以农户为单位梳理在直接抵押、入股抵押、担保抵押和交易所抵押等四种模式下农民与其他利益主体间的权益逻辑关系,进而提出通过完善农民权益度量机制、权益分配和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多方权益协商机制、权益保障回应机制和权益保障循环监督机制达成我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整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围绕农民土地权益的矛盾纠纷多了起来,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农民群众和基层政府的激烈冲突,农村干部群众多有疑惑,社会上争议不断。当前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有哪些?农村基层组织应如何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呢?  相似文献   

11.
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城市化,重在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农民权益,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城乡结合部实际与发展趋势,应当保障农民的土地发展权、集体资产权益、社会保障权益,促进农民的市民化、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农民主体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由于存在较大的社会地位的差距,直接导致其在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维护和保障农民权益是我国坚持保障人权的体现,也是响应我国基本国策,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体现。从经济法领域中利益与利益机制的研究路径出发,立足于农民权益问题的关键,对农民权益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构建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新农业》2011,(4):16-16
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社会保障,维护农民基本权益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土地权益。中国人多地少,耕地不仅是农民的利益,也是国家利益。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修路、建房都不能乱占农民耕地。 ——温家宝总理4月初在吕梁山区与村民座谈时说  相似文献   

14.
对于农民而言,土地是经营的基本基础以及劳动对象,在保证农民权益时,农民土地财产权利是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征用了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使得农民的权益受到了损害。因此,就农村土地征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旨在优化土地征用效果的同时,维护征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农民承包地流转速度加快,问题也在增多,许多地方在政府主导下强迫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使农民的权益受到侵犯。土地关系着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土地流转也不是单一事件,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必须建设规范的农地流转速度,更要把土地流转与转变思想观念、地方机构改革、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建设和法制建设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农村环境污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救济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农村污染侵权事件中,农民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不能较好地维护其自身权益,以民事公益诉讼为突破口来保护农民权益彰显出其重要性性,只有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村环境,维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7.
土地发展权在我国是一个新领域,土地征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发展权往往被忽视,农民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对土地发展权的内涵、限制、归属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土地发展权视角对农民权益的维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韩强 《吉林农业》2012,(4):21+20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物质财富.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为农民奠定了保障土地权益的基本原则.文章仅就农村土地承包中的男女平等权、流转自愿权、承包拥有权予以概要分析,旨在更好的维护和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救助是维护和保障广大农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权益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农民教育救助制度必须完善农民教育救助项目,完善农民教育救助资金管理制度,畅通农民教育救助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王锋 《农业考古》2008,(6):345-347
在以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和财产权益,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的成果的指导原则的指引下,进一步完善农地承包制,是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