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及《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化验,依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和《通州区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程》,对通州区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建立了本区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等,分析了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对种植业布局进行了合理规划,为通州区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地力建设、都市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通州区耕地地力评价与改良利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北京市通州区耕地质量管理,提高耕地的地力水平打下良好基础,2007年,北京市通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根据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全区40051.7 hm2耕地4007个代表样点进行现场调查、采样、化验,所得结果以《耕地限制类型划分及指标评价》为依据,对通州区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建立本区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等,分析耕地限制原因,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阿荣旗耕地地力评价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对耕地地力进行分等定级,分析各等级耕地的分布、面积、生产潜力、主要障碍因素、利用方向、改良措施,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发展无公害农业、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改良利用土壤和促进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试点——大理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大理市耕地资源现状、问题,并着眼于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耕地保护的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世代相传、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全面摸清英吉沙县耕地质量状况,2010年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本文根据英吉沙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摸清了影响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障碍因素,对英吉沙县耕地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重点阐述了昌宁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的推广应用开展情况,2008年昌宁县被列为国家测土配方项目示范县,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野外调查和分析化验数据,对耕地土壤肥力状况调查,进行养分评级,构建耕地资源信息系统,进一步查清昌宁县耕地地力状况和土壤使用与退化情况,对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地力评价成果,提出合理培肥和使用土地的措施,实现农业安全、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目的是为适应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增强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2002年,江川县被列为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试点县。在实施过程中,以农业部统一制定的《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为指导,以“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调查表格、统一口径、统一汇总方法、统一评价标准”为标准,应用全球定位系统(CPS)技术对取样点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8.
正南阳市土壤肥料站通过开展南阳盆地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查清了南阳市耕地地力基本情况,掌握了全市在耕地管理与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将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及时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发挥科技推动生产力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种植结构调整、科学施肥、耕地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一、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  相似文献   

9.
陵川县耕地地力建设及土壤改良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翠玲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92-1195
利用陵川县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成果,分析了陵川县耕地地力生产潜力和耕地地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耕地地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这对搞好耕地的区域布局、合理配置耕地资源、依法提升地力、发展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安化县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成果,分析了安化县耕地地力生产潜力和耕地地力建设的主要经验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耕地地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对搞好耕地的区域布局、合理配置耕地资源、依法提升地力、发展农业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屏南县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成果,分析了屏南县耕地生产潜力和耕地地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耕地地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该文以宣城市为例,基于之前各县耕地地力评价的结果,采用特尔斐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全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及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宣城市耕地做了整体评价。实现了宣城市耕地评价结果的统一可比性,消除了之前各县不同指标体系之间的差异。最后,将市级评价结果与各县级成果做对比,分析了产生地力等级差异的地区及原因。该文的操作方法为其他市级地力评价工作及更大范围的省级地力评价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对耕地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摸清北京市通州区耕地质量情况,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取土、化验、调查和分析的工作,初步掌握了现阶段耕地质量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北京市通州区保护地蔬菜种植的种类、病虫发生概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制定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及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对策,为确保通州区蔬菜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区域生态保护和优化城市布局支撑路径,以北京市行政中心迁移为背景,基于2009—2017年通州区土地利用调查和自然、社会经济数据,利用Dyna-CLUE模型模拟通州区2035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结果显示:1)2017年模拟结果显示Kappa系数为0.95,表明模拟结果与真实几乎完全一致,可以应用于情景模拟;2)自然增长情景主要变化特征为耕地、园地(草地)和水域转向建设用地,生态保护情景下变化最为明显的是耕地、园地(草地)和设施农用地转向林地,而政府规划情景为园地(草地)和设施农用地转向林地;3)相较于自然增长和政府规划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加强了林地保护,抑制了建设用地的增长;相较于自然增长情景,政府规划情景强调了耕地保护,抑制了建设用地的增长。从空间上看,区别主要在于东南部的漷县镇以及北部的宋庄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耕地保护需要关注城市副中心边缘地区和通州区东部乡镇;2)园地(草地)保护需要聚焦于通州区北部的宋庄镇和东部的西集镇;3)新增林地规划可以重点关注通州区东南的漷县镇、中部的张家湾镇以及北部的宋庄镇,而水域规划可以着重于通州区城区周边乡镇以及东南的漷县镇。  相似文献   

16.
为完成好"十二五"期间北京市通州区现代农业规划的编制任务,促进现代都市农业相关政策的落实;对通州区内农业劳动力结构组成及分布现状进行实证抽样调查,包括务农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总务农时间等内容;通州区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高,并面临务农劳动力数大幅度下降并短缺的趋势。同时,务农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兼业劳动力比例也很大。这种状况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应当充分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状况的严峻性,采用积极有效措施应对这一无法回避的难题,防止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隐患发生。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的SVM算法的耕地地力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将计算机智能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提出基于改进的SVM算法建立标准农田地力等级的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中利用频繁闭集挖掘算法获取特征向量集合,再利用SVM算法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并且与传统的评价模型相比,该模型对非线性特征值评价评价中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洪登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74-175
总结了安徽省推动农业标准化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管理工作,探索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行项目预报制、储备制、实地考察评价制、中期评估制、退出制"五制"管理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