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森林生物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总结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的研究方法、生物量模型应用的进展,分析森林生物量的影响因子及其研究难点和趋势,指出生物量模型的研究及结合不同技术研究不同尺度的森林生物量将是今后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物量模型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研究对象尺度不同将生物量模型分为单木生物量模型和大尺度森林生物量模型.分别介绍了这两类生物量模型的历史和现状,简要概括了生物量模型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从单木和林分两个水平系统综述了森林生物量模型特点及其构建方法,总结了单木生物量模型的基本特点及其构建方法,重点阐述了相容性森林生物量模型构建;从林分生物量模型、林分生物量因子模型及林分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三个方面对在林分水平森林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总结探讨。提出了新模型技术在森林生物量模型构建中的应用、整合环境因子的高精度森林生物量模型研究、森林生物量遥感模型构建的不确定性、基于相容性模型的主要树种生物量数表的编制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枝叶生物量对研究评价城市森林生态效率具有重要价值。模型估测法是目前测定生物量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简述枝叶生物量模型的研究现状,对模型类型、模型自变量、模型评价指标等模型建立过程作了阐述,同时进一步介绍枝叶生物量模型估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以Penning的MACROS模型及其模块L1D、L2D和L2SS等为基础,联结气象资料、作物资料、土壤参数,组建了大麦生长动态模拟模型。运用模型对若干年份不同地下水位大麦生物量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同一年份不同地下水位处理大麦的生物量平均值与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同一处理不同年份生物量平均值与地下水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各个不同年份不同地下水位处理大麦的生物量与降水量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根据研究对象尺度不同将生物量模型分为单木生物量模型和大尺度森林生物量模 型。分 别介绍了这两类生物量模型的历史和现状,简要概括了生物量模型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 题, 并且 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一种与材积相容的生物量模型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从生物量与材积的相容性出发,本研究构造了与材积相容的各分量生物量模型,用4 个指标对新建生物量模型进行了评价并与CAR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建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明显高于CAR模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落叶松立木生物量模型的研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从东北地区采集的150株落叶松(Larix spp.)立木生物量数据,对立木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通用性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要优于线性模型,仅用胸径作为预估因子的一元模型的预估精度可达95%以上,可用于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的估计。建立根茎比模型对地下生物量进行估计是可行的,预估精度接近90%。建立的落叶松地上生物量模型和地下生物量模型可用于东北地区落叶松生物量估计。  相似文献   

9.
西伯利亚落叶松天然林立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西伯利亚落叶松地上、地下及各组分器官的生物量估测模型.[方法]基于54株伐倒样木实测数据,运用相关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西伯利亚落叶松各组分生物量估测模型,并对比分析各种模型估测精度.[结果]以胸径、树高构建的落叶松各组分二元估测模型优于一元模型,其中地上、树干、树冠和树枝生物量预估精度提高了2.84; ~5.00;,而树叶和地下生物量仅提高了0.33;和0.15;.落叶松树干生物量和地上总生物量最优估测模型为W=aDbhc、树冠和树枝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a(D3/H)b、树叶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aDb;其中地上总生物量预估精度最高,达96.38;;树叶生物量预估最低,为84.07;;地下生物量以实测数据直接建模法与根茎比建模法对比,根茎比建模法预估精度高,其最优模型精度为90.50;.[结论]研究确定西伯利亚落叶松天然立木单株各组分生物量的最优估测模型,根据现地实测数据,可进行立木生物量估测,但人工落叶松立木生物量和天然落叶松不同林分的生物量估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与生态问题的基础。因此,准确测定生物量和碳储量十分重要。建立生物量模型是生物量和碳储量估测的重要手段。以人工小黑杨为研究对象,进行各分项生物量最优模型的选取,构建3种小黑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即基于胸径变量的一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基于胸径和树高变量的二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以及基于最优变量的多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全国性生物量监测提供可靠的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采用聚合型可加性模型来建立生物量模型;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模型方法;采用“刀切法”评价所建立的3种立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结果仅含有胸径的异速生长方程是一种最为简单的模型形式,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包含树高和树冠属性因子(冠幅和冠长)的生物量模型能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尤其能显著提高树枝、树叶和树冠生物量模型的预测能力。所建立的3种小黑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调整后确定系数(Ra2)均大于0.81,平均相对误差(ME)为-1.0%~10.0%,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E)均小于25%,所有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在85%以上。多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优于一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和二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结论为了使模型参数估计更有效,所建立的生物量模型需要考虑立木总生物量及各分项生物量的可加性。虽然获取树冠属性因子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但随着林地环境的变化,多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在结合生长模型精确估计小黑杨生物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总的来看,所建立的立木生物量模型均可对小黑杨生物量进行很好的估算。   相似文献   

11.
杜艳艳  郭斌梅  石家惠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864-1866,1894
以ISI Web of Science论文数据库为文献检索数据源,以生物质能源及相关词语为检索词,对2000~2013年的论文进行检索,从数量、区域、机构、来源、学科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对国际生物质能源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质能源研究论文总体呈线性增长态势;美国、中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为生物质能源研究的重点国家;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学、工程学、生物技术等是生物质能源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生物质能源领域被引用频次较高的论文发表在《NATURE》、《SCIENCE》、《CHEMICAL REVIEWS》等期刊,表明生物质能源研究工作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能源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生物能源研究特点、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及国内外生物能源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进行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制取氢气和生物质合成油的技术研究。生物质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压力问题。为此,对生物能源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并对未来生物质能源的研究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董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05-21106,21112
在分析和研究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各种估算方法的综合比较,以及各种估测方法在乔木及灌草层的实际应用,并对我国森林生物量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最后展望了我国森林生物量估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微藻开发生物质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孟春晓  高政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98-10000
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微藻开发生物质能的现状、我国开发微藻生物质能的优势、微藻生物质能研究的历史与进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微藻生物质能及利用水华微藻开发生物质能的研究。指出了利用微藻热解产生可再生生物能源的技术是解决目前能源紧张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物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70  
论述了森林生物量的发展历史、概念和研究方法,总结了森林经营、混交、造林密度等对生物量的影响:连栽的林分生物量逐代下降;林分间伐后,林分总的生物量有所降低,但是提高了林分质量;合理混交有利于提高林分总生物量;一定密度范围内林分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最终,不同密度林分的生物量接近一个常数 最后,作者指出了森林生物量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燃烧技术是生物质能转化利用途径研究较成熟的一种主要方式。从影响生物质燃烧特性的因素出发,综述了生物质燃料组分、理化特性和运行条件在生物质燃烧技术中的作用,介绍了生物质燃烧过程的动力学模拟研究现状,对生物质燃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今后生物质燃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蔡鸣  陈正明  崔晋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14):8284-8286,8306
阐述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当前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工艺、设备研究进展和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应用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应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定量研究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种群功能构件的生物量结构及功能构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挖掘整个无性系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松嫩平原开花期星星草无性系各功能构件生物量与丛径、不同构件的生产与无性系生产的关系、无性系生殖株与其组分构件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种群支持构件、有性生殖构件、光合构件生物量随丛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P〈0.05);而营养繁殖构件生物量与丛径的线性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丛径对各功能构件生物量的制约程度为:支持构件〉有性生殖构件〉光合构件〉营养繁殖构件;生殖株和营养株生物量随无性系全体构件生物量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P〈0.05),而全体构件生物量与分蘖苗生物量的线性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殖株茎、叶与花序生物量皆与生殖株生物量呈线性函数增长(P〈0.05),茎、花序和叶生物量的积累按7:2:1比例形成。[结论]为丛生型无性植物生态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充裕的生物量同时也会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而抚育间伐与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针对国内外森林抚育间伐对生物量与生产力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我国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质量低的现状,提出2点建议:(1)把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作为评价森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2)对森林抚育对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影响进行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