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一、种植规格甘薯与黑芝麻套作行规格为70厘米×200厘米,即种一垄甘薯,套种一幅200厘米宽的黑芝麻。二、选地、整地选择土质疏松、透气性好、肥力中等偏上、排灌方便、地势高的沙壤土或壤土地种植,前茬以小麦、油菜为主。芝麻忌重茬,建议采取"四年两头种"的栽培模式,以减轻土传病虫害的发生。一般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 000~4 000千克、硫酸钾20~25千克、磷酸二铵10~20千克作底肥。栽培甘薯按南北行起垄,一般垄宽70厘米、  相似文献   

2.
选用甘薯新品种洛薯13号,研究了猕猴桃套种甘薯、核桃套种甘薯、苹果套种甘薯3个套种模式的鲜薯产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总结出果园套种甘薯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普通大田肥力为基础,甘薯选择地方品种07-8-6、芝麻选择中早熟品种豫芝11号进行芝麻与甘薯套种模式研究;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3个处理水平(纯种芝麻、纯种甘薯、甘薯芝麻套种)。结果表明:甘薯与芝麻套种均较单一种植其中一种作物增效明显,套种甘薯大薯块增加,小薯块减少;套种芝麻千粒重增加,株高降低。套种芝麻折合产量较纯种芝麻增产达9.07%,套种甘薯折合产量较纯种甘薯增产达17.42%,增产均显著。芝麻与甘薯以合理的密度套种可以增强芝麻的抗逆性及增加千粒重,增加甘薯大薯率及提高品质,从而增产增收。间作套种模式可采取每栽3垄甘薯套种1垄芝麻,甘薯密度5.25万~6.00万株/hm~2,芝麻密度18.0万~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甘薯与芝麻套种产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纯种甘薯、纯种芝麻、甘薯芝麻套种对甘薯、芝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芝麻套种对2种作物均有负面影响,相比之下,对芝麻的影响比甘薯严重,造成芝麻减产69.00%,甘薯减产12.73%。  相似文献   

5.
云南玉溪烤烟套作紫甘薯最佳栽插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烤烟紫甘薯套作模式下紫甘薯的最佳栽插期,为提高云南玉溪山地烟套种紫甘薯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地烟种植后期,分别于2012年7月10、20、30日和8月9、19日5个不同时期套种栽插紫甘薯,比较紫甘薯的生长发育特点、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在玉溪市,7月30日前套种紫甘薯产量差别不大,从8月开始,随着栽插时间的延后,紫甘薯产量急剧下降,其中以7月30日栽插的紫甘薯产量最高,为13986.0 kg/ha,较8月9、19日栽插的紫甘薯产量差异显著,经济效益差别亦较大.[结论]在玉溪市进行山地烟后期套种紫甘薯,以7月下旬~8月初或采完烟株腰叶开始采上二棚叶时套种紫甘薯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春植蔗套种不同品种甘薯不同行距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春植蔗套种甘薯的适宜种植行距和甘薯品种,在前期栽培试验基础上,将筛选出的8个甘薯品种(系)进行不同套种模式(甘蔗行距分别为1.2、1.5 m)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甘蔗行距1.2 m套种单行甘薯的模式,8个甘薯品种(系)的鲜薯产量均高于采用甘蔗行距1.5 m套种双行甘薯的种植模式;鲜薯产量最高的品系是桂能05-6,达18 129.2 kg/hm2,其次为桂能0903-35和桂薯2号。因此,采用甘蔗行距1.2 m套种单行甘薯的种植模式,甘薯可获得较高的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7.
烟薯套种甘薯品种筛选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烟薯套种的甘薯品种。[方法]于2014和2015年连续2年分别在不同烟区进行烟薯套种条件下不同甘薯品种的筛选评价试验,筛选适宜烟薯套种的甘薯品种。[结果]所有甘薯品种在烟薯套种情况下鲜薯产量均比纯作下减产,地上部蔓长增加,分枝数减少,地下部结薯数减少。[结论]结合2年鲜薯产量和蔓长的变化情况,筛选出苏薯9号、商薯19、徐薯32、广薯87共4个甘薯品种最适宜烟薯套种。  相似文献   

8.
选取甘薯品种和甘薯栽插时间两个因素,对烟薯套种栽培中烟叶的产量和甘薯的产量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最终的经济效益。试验表明:烟薯套种栽培中套种合理的甘薯品种商薯19(短蔓型),在适宜的时期(烟栽后15d左右)栽插甘薯,才能获得最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夏播甘薯芝麻套种对各自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的相关研究资料,得出套种甘薯芝麻比纯种芝麻和甘薯可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夏季套种甘薯和芝麻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真正实现立体种植的最佳方法,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掘土壤潜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593+4596-4593
[目的]为了探索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与芝麻(Sesamum indicum)套种的经济效益及甘薯对芝麻农艺性状的影响,为两种作物套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普通大田肥力为基础,甘薯选择匍匐型短蔓品种,芝麻选择中高秆、中早熟品种;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3处理水平(纯种芝麻、纯种甘薯、甘薯芝麻套种),以纯种甘薯和纯种芝麻作对照。[结果]甘薯芝麻套种效益均比单种其中一种作物高,较纯种甘薯增收4 971.79元/hm2,增幅达16.8%,较纯种芝麻增收4 192.65元/hm2,增幅达13.8%;甘薯芝麻套种使芝麻株高降低,降幅为9.0%,始蒴高度降低,降幅为10.4%,千粒重增加0.13 g,增幅为4.4%;套种的芝麻茎秆粗壮,综合抗性较强,子粒商品性佳,出油率提高。[结论]芝麻甘薯合理密度套种不仅可以增强芝麻的抗逆性,增加千粒重,提高子粒品质,而且可以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我国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等。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具有增加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功能,套作是最重要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形式。为研究不同套种模式对桑树生长和综合效益的影响,在幼龄桑园分别套种大豆、绿豆、马铃薯、红薯、花生、芝麻6种农作物,比较6种套作模式下桑树的生长情况、桑叶产量及综合经济效益,并分析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种套作模式中,桑树/红薯、桑树/马铃薯、桑树/花生的平均枝条数及平均总枝条数显著高于其他模式,从平均枝条长来看则正好相反,而单位面积总枝条数差异不显著;从桑叶叶量来看,桑树/花生套作模式下最高,达16 391.90 kg/hm2,桑树/红薯次之,桑树/绿豆最低;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套作幼龄桑园单位面积平均总条数(x)与平均总条长(y)有极显著相关性,拟合多项式方程为:y=0.247x2–2.506x+314.16(x>0);综合来看,桑树/花生套种模式较有利于幼龄桑树的生长,综合经济效益高于其他模式,其次为桑树/红薯、桑树/马铃薯模式。该研究为幼龄桑树套种模式的推广,桑园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锋  孙本普  李秀云  相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90-17491,17519
[目的]探讨麦棉套种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设计麦套春棉与单作春棉比较、麦套春棉及麦套夏棉试验,测定棉花与小麦产量,并测定试验前后土壤养分的含量。[结果]麦棉套种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总俺收益。[结论]该研究可为麦棉套种地区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锦莲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1022-1024
通过对扶绥县甘蔗间种西瓜生产现状及其对耕地土壤肥力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制约扶绥县甘蔗间种西瓜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保证西瓜苗的质量、做好西瓜的销售工作、引进甘蔗新品种、实行土地置换合并、推广较完善的甘蔗间种西瓜农业技术措施等5项促进扶绥县甘蔗间种西瓜生产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邓恢 《现代农业科技》2012,(21):178-179,181
在水土流失山地进行马尾松"小老头"林套种类芦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树高总生长量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步增加,其中种植后前2年与对照的差异不大,3~6年差异开始显著体现,7年差异最大;树高年平均生长量随年份的增加则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种植6年后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最大;胸径总生长量、胸径年平均生长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增加;材积平均年生长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套种类芦后马尾松的密度得到提高,林分密度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不同套种作物对朝天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试验地不同套种作物对朝天椒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套种玉米、油葵的朝天椒分别比对照增产9.04%和7.77%,增产达显著水平,套种花生的比对照减产0.97%。套种油葵经济效益最高,玉米、花生次之。  相似文献   

16.
水稻套播油菜研究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近年来水稻套播油菜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稻套播油菜油稻共生期、种植密度、肥料运筹、杂草防治技术、角果化学催熟技术,针对目前水稻套播油菜技术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巨桉乳源木莲复合林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桉树7年生林经间伐后,在桉树林下套种乳源木莲的经营方式,结果表明:桉树林经间伐套种乳源木莲(JR)处理比同样间伐但不套种(JA)处理和不间伐不套种(CK)处理的桉树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了7.46%和71.84%,树高生长量分别提高了5.32%和81.45%,单株立木材积分别提高了9.10%和150.87%;在桉树林下套种的乳源木莲(5年生)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分别达到5.8 m和5.4 cm,与同年度相似立地条件下的乳源木莲纯林和乳源木莲、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两个处理相比,平均树高分别增加了41.46%和9.43%;平均胸径比乳源木莲纯林提高了54.29%,但比混交林降低了5.27%。说明在桉树林下套种乳源木莲经营方式可行,能够形成异龄复层林分,有利于培育桉树大径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郑杂棉4号套作小麦的双丰技术。[方法]在中牟黄河滩地和须水试验场,以相同面积的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与单茬棉花设置对比试验,麦棉套种按照4-1式种植,并对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与单种棉花的综合表现、产量、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可减轻病虫为害,利于一播全苗;单种棉花平均产量高于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产量中棉花产量;郑杂棉4号与小麦套作较单茬棉花种植经济效益提高了8 380.5元/hm~2,增益显著。[结论]此套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全年麦棉持续生产,为棉麦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玉米和甘蓝套种的最佳比例,完善套种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理论依据,根据玉米套种甘蓝的田间试验数据,在进行产量性状和经济效益比较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套种模式的优劣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甘蓝不同套种模式的综合效益主要由玉米产量性状、甘蓝产量性状和不同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3个方面决定;不同套种模式的综合比较结果为处理3>处理1>处理4>处理2>处理5,即:处理3(玉米密度67500株/hm2,甘蓝密度60000株/hm2)套种模式下,玉米、甘蓝的产量分别为12150、80242.5 kg/hm2,总产值为83634.0元/hm2的,效益高于其他处理,田间配置最合理,是最佳组合模式。该研究优化了种植模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和种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