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我国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是世界稻米主产国之一。我国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约3500万hm2,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9%。总产稻谷1.92亿t,占粮食总产量的42%,无论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我国粮食作物中都居首位。为有效地控制稻田杂草稻的危害,现针对杂草稻的发生特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移栽是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在水稻田中,杂草的生长与水稻竞争吸取水分和养分,生长过多会极大抑制水稻的生长,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合理使用除草剂,选择适宜的除草剂是防治田间杂草的关键,茎叶喷雾除草剂的使用为稻田除草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移栽是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在水稻田中,杂草的生长与水稻竞争吸取水分和养分,生长过多会极大抑制水稻的生长,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合理使用除草剂,选择适宜的除草剂是防治田间杂草的关键,茎叶喷雾除草剂的使用为稻田除草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9,(23)
<正>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些年农业科研工作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水稻栽培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病虫害的防治也是决定水稻种植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合理的防控水稻病虫害能够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针对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对相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加以介绍,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1优质水稻栽培技术1.1稻田及稻种的选择在选择稻田和稻种时,需要结合种植区域环境、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按照实际情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除了大量种植玉米外,水稻的种植面积也很大,可以说水稻是东北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的高低关系着国计民生。因此,对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可谓意义重大。基于此,就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水稻品种选择、水稻的播种、稻田管理及趋利避害等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期促进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是农业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水稻种植和研究中,有机肥因其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全面、肥效稳定等特性被广泛应用。有机肥能够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结构,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温室的气体排放。然而,有机肥种类繁多,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稻田土壤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本文以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出发点,系统综述有机肥对水稻根系、地上部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阐述有机肥通过改变土壤碳氮比以及土壤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等微生物活性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生理机制,并阐述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稻田甲烷、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不同类型有机肥增减排稻田甲烷、氧化亚氮能力的文献进行梳理,提出未来有机肥对水稻生产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关系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更好地揭示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及为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用水量最多的作物。耗水量大、水分利用效率低是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因此,发展节水灌溉对稳定水稻生产和节约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稻田灌水量、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有明显影响。土壤是水稻生长的重要载体,水分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土壤有关性状,从而直接或间接引起根系生长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本文综述了湿润灌溉、干湿交替灌溉、水稻强化栽培以及覆盖旱作等主要节水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主要性状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在该方面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水稻高产节水栽培和土壤定向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燕芬 《新农业》2023,(5):14-16
水稻是江苏沿海地区种植的首选粮食作物,化肥对水稻生长产量的贡献率占50%以上。但化肥的过量施用常常会引起稻田土壤板结、盐渍化、氮磷流失等,使土壤肥力下降,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亟须推广水稻化肥减量绿色生产技术,畜禽粪污发酵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稻+氮”种养结合、“稻+绿肥”模式、水稻种植与侧深减量施肥同步技术等逐渐被推广应用,推动了江苏沿海地区水稻绿色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9.
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解决全球温饱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近几年的水稻生产量逐年提高,这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基于此,主要从水稻品种的选择、稻田的基本建设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我国水稻生产的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是北镇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历年种植面积在20万亩左右,由于北镇市现有水田属退海之地,50%~60%的面积不同程度受盐碱危害,产量始终徘徊不前,且品质差,效益低。因此,加快北镇市水田盐碱地改良步伐,有效解决新开水田和老稻田盐碱偏重问题,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河北省康保县1949~1994年的粮食生产状况,分析了当地水土资源特点,阐明了康保县粮食生产发展的潜力。结合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旱地农业张北试验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康保县农业发展的途径和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皖南山区冷浸田农户水稻养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调控该区氮肥用量,合理调配磷钾等养分的施用,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目的。通过农户调查的方法研究皖南山区冷浸田水稻养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冷浸田特征和水稻养分吸收规律调控养分,研制冷浸田专用配方肥,并通过示范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施用不平衡、偏施氮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与水稻生长发育需求不同步;没有考虑环境养分供应与水稻养分动态需求特征。研制的专用配方肥能提高作物的产量。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水稻专用肥处理均获得了最高产量,比农民习惯增产23.08%~32.39%,有很稳定的增产效果;增施白云石比水稻专用肥产量增加8.95%。皖南山区冷浸田水稻养分管理不合理是限制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合理调控冷浸田氮肥用量和氮肥的运筹方式,调配其他养分的施用,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豫西地区不同类型农田化肥增产效益及增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肥在豫西地区不同地形农田的增产效益与增产潜力,为引导和实现化肥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施用、提高豫西地区粮食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豫西地区平川地、坡平地、坡地等3种典型地形农田化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对3种典型农田化肥消费量与粮食产量的多年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对豫西地区粮食增产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作物单产以平川地最高,坡平地次之,坡地最低。尽管在3种类型农田上使用化肥均可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但化肥增产效益以坡地最高,坡平地次之,平川地最低;对3种典型地形农田化肥消费量与粮食产量多年统计资料的分析也获得相同结论。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未来豫西地区粮食产量及增产潜力进行的预测表明,当采用本研究中最大施肥量时,豫西地区粮食总产量可达到4.24×109 kg,是2003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2.1倍;并预测在增加粮食产量中,坡地贡献率占50.1%、坡平地占33.7%、平川地占16.2%,坡地和坡平地粮食生产对该地区粮食总产量具有决定作用。【结论】豫西地区3种典型地形农田中化肥增产效益存在差异,以坡地化肥增产效益最大。因此,加强坡地化肥投入,可有效地提高本区粮食总产量,对今后本区粮食的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壤稻田高产高效益复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陈金华  刘惠敏  黄勇  张爱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641-3643,3667
[目的]为农作物产量预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分析安徽省小麦生长季MODIS多时相NDVI特征并利用该技术识别水体、城镇居民区、旱地、水田、林地研究了该技术在地物识别及农作物产量预报中的应用。[结果]一季稻和双季晚稻的NDVI最大峰值出现在6月。水体在10月至次年6月^-NDVI(i,j)小于0或略大于0(如浅水体),而^-NDVI(i,j)小于0.16像元通常为城镇等居民点,水田^-NDVI(i,j)往往小于0.3,一般林地和种植越冬作物的耕地^-NDVI(i,j)均大于0.3。以^-NDVI多时相特征对5大地物类型进行识别时可识别出82.7%林地,67.4%旱地,52.1%水田,15.2%居民区。水体、旱地、水田、林地的识别可信度均达60%以上,其中识别出来的水体中有近80%为现实中的水体,城镇的识别可信度不足20%。[结论]该法在农作物产量预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型作物,在彭阳县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质量不断提升,已成为县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种薯产业开发滞后、综合增产增效栽培技术覆盖率不高,使经济效益稳而不增。通过对彭阳县马铃薯产业的调研分析,指出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彭阳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大理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对烟叶生产的适宜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大理烟区主要植烟土壤的肥力及旱地、水田肥力的差异,对大理烟区12个县、市植烟土壤的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大部分植烟土壤酸碱适中,有机质分布较均匀,速效氮、速效磷含量普遍较高,应合理控施氮肥和磷肥;速效氮含量以大理市最高(121.29 mg/kg),漾濞县最低(73.73 mg/kg);速效磷含量以洱源县最高(90.99 mg/kg),剑川县最低(38.86 mg/kg),但各地区差异均不显著;速效钾含量以洱源县最高(225.82 mg/kg),大理市最低(107.18 mg/kg),差异显著;大理市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偏低,剑川县、弥渡县、南涧县、祥云县和云龙县各有75%、87.5%、44.44%、44.44%、66.67%的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需合理增施钾肥,洱源县和巍山县各有66.67%的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偏高,需控制施用钾肥;大理烟区35.6%的植烟旱地和51.4%的植烟水田速效钾含量偏低;植烟水田供氮、磷能力较强,旱地供钾能力较强;植烟水田肥力变异程度较旱地小,需合理控施氮肥和磷肥,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18.
以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琼中县为例,将自然资本和农户家庭特征作为生产要素纳入水稻的生长函数中,根据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结合遥感信息解译结果,构建了琼中县水稻生产函数。结果表明:村庄内部及周边的天然植被、人工林面积均与水稻单产存在显著正相关;在琼中县目前的施肥情况下,尿素与水稻产量存在正相关,而复合肥和磷肥与水稻单产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农户劳动力是影响水稻单产的重要因素,随着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水稻单产呈下降趋势;非农家庭的水稻产量显著低于纯农家庭和兼业家庭。  相似文献   

19.
李胜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78-8579
从耕地资源、土壤养分、农田投入和耕地污染4个方面分析了湖北黄梅县耕地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土壤肥料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该县14年来耕地面积减少了1.20万hm2,人均下降0.03 hm2;2004年复种指数已达194%,用地与养地矛盾日趋突出;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根据1994年底上乡水田5点统计,14年来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了0.49个百分点,土壤速效养分亏损,缺K的农田面积不断扩大,速效K含量由土壤普查时的110.0 mg/kg,下降到目前的90.0 mg/kg。极其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面积逐渐增加,成为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全县有效B含量低于0.5 mg/kg的缺B土壤面积占90%,有效Zn含量低于1.0 mg/kg的缺Zn土壤面积占48%。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该县保护农田的两条对策:强化土地规范化管理;通过抓秸秆还田、抓有机肥和绿肥生产实现培肥改土。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弥渡县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较大,对弥渡县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我县农业科技部门加强对玉米生产种植技术进行试验和示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玉 米绿色高产高效百、千、万示范区对玉米植技术优化和创新,全面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笔者 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深入探究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