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试验以紫花苜蓿和全株玉米为原料,探讨不同混合比例对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混合比例。试验设5个处理组:紫花苜蓿单贮组(Z),全株玉米单贮组(Y),20%紫花苜蓿+80%全株玉米(ZY28),40%紫花苜蓿+60%全株玉米(ZY46),50%紫花苜蓿+50%全株玉米(ZY55),将各组青贮发酵60 d后开窖并测定青贮发酵品质。测定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发酵品质较差,青贮饲料评分较低。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相比,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中,随着全株玉米比例的提高,青贮发酵品质逐步改善,当达到60%时,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总氮值,并使丁酸含量低于检测水平,提高了乳酸含量,获得优质混合青贮饲料。随着玉米比例的进一步提高,其pH值和感官评分没有明显变化,而干物质含量略有降低。从营养均衡和发酵品质综合考虑,建议以40%紫花苜蓿与60%全株玉米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全株玉米和紫花苜蓿为原料,探讨不同混合比例青贮效果,确定最佳混合比例。试验设5个处理组:全株玉米单贮(Y组)、紫花苜蓿单贮(Z组)、75%全株玉米+25%紫花苜蓿(Y75Z25组)、67%全株玉米+33%紫花苜蓿(Y67Z33组)、50%全株玉米+50%紫花苜蓿(Y50Z50组)。结果表明,全株玉米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含量介于全株玉米单贮和紫花苜蓿单贮之间。表现为,青贮饲料粗蛋白(CP)、粗灰分(CA)含量随着紫花苜蓿比例的提高,而显著提高(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着紫花苜蓿比例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紫花苜蓿单贮,发酵品质较差。与紫花苜蓿单贮相比,混合青贮饲料随着全株玉米比例的提高,青贮效果逐步改善,当比例达到67%时,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总氮值(P0.05),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乳酸/总酸值(P0.05),并使丁酸含量低于检测水平,获得优质青贮饲料。综合各项指标,以67%全株玉米+33%紫花苜蓿与75%全株玉米+25%紫花苜蓿混合青贮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利用模式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筛选和栽培利用模式的研究,筛选出适于本地区种植的优质玉米青贮品种,并确立优质青贮玉米最佳栽培利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全株玉米青贮含水量在62%~71%,均可制作出优质青贮,青贮pH值平均为3.76,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平均为3.139%、0.358%、0.063%和0.066%,青贮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体外有机物消化率和产奶净能比青贮前显著增加(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洗洗涤木质素含量比青贮前显著降低(P<0.05).种植密度对全株玉米青贮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范氏纤维含量、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体外有机物消化率和产奶净能无显著影响(P>0.05);施尿素(150~450 kg/hm2)对全株玉米青贮的粗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洗洗涤木质素、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体外有机物消化率和产奶净能有显著影响(P<0.05),300kg/hm2尿素水平的营养品质和青贮品质均优于150kg/hm2和450kg/hm2尿素水平,且蜡熟期品质最为优异.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究棉花秸秆分别与全株玉米、甜菜渣混合青贮的营养特性及饲用价值。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CK组)使用全株玉米青贮,A组、B组棉花秸秆分别与全株玉米、甜菜渣按1∶1混合青贮,每组3个重复,发酵90 d后取样,分析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特性及饲用价值等指标。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A组和B组青贮饲料的pH值升高(P<0.05),费氏评分降低(P<0.05);A组和B组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升高(P<0.05),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含量降低(P<0.05)。A组饲料相对饲喂价值(RFV)和粗饲料相对质量(RFQ)高于B组(P<0.05)。与CK组相比,A组和B组的体外产气量降低,其中A组的体外产气量高于B组。A组和B组的干物质降解率(IVDMD)低于CK组(P<0.05)。研究表明,棉花秸秆分别与全株玉米、甜菜渣混合青贮饲料的饲用价值仍低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但A组与CK组的饲用价值较接近,应用潜力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西藏林芝市全株荞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设定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A)、全株荞麦∶全株玉米=4∶1混合青贮组(B)、全株荞麦∶全株玉米=3∶2混合青贮组(C)、全株荞麦∶全株玉米=2∶3混合青贮组(D)和全株荞麦∶全株玉米=1∶4混合青贮组(E)共5个处理组。分别在青贮第7、14、30和60天时,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与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相比,全株荞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青贮的发酵品质,混合青贮组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提高了乳酸含量,且氨态氮/总氮的值和丁酸含量均符合优质青贮饲料的要求量。从微生物菌群结构来看,混合青贮改变了青贮饲料的菌群结构,相比与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混合青贮组提高了厚壁菌门和LAB菌种的丰度,有效地抑制了腐败菌的生长,且这种效果随着全株玉米混合比例越高而越显著。综合考虑全株荞麦利用最大化和发酵品质,建议将全株荞麦和全株玉米以2∶3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吕平 《中国饲料》2021,1(3):45-49
为研究超声波预处理对全株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设置空白对照组、超声处理组(5、10、15、20、25 min)和乳酸菌对照组进行青贮玉米品质研究。结果表明:15 min和20 min超声处理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感官评定属于优良级。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处理后饲料的pH和氨氮比分别降低7.71%和7.82%,乳酸和乙酸含量分别提高52.14%和97.22%,干物质、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6.31%、15.76%、19.65%和16.34%,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6.10%、22.44%和29.08%。综合以上指标,15 ~ 20 min超声处理能明显提高全株玉米的青贮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蜡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5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每组3个重复,青贮56 d后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青贮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碳水化合物(WSC)和乳酸的含量(P>0.05),同时使青贮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品质较好;添加纤维素酶的全株玉米青贮中干物质(DM)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添加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处理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高;添加纤维素酶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和β-葡聚糖酶组青贮中性洗涤纤维(NDF)、AD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更适于用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全株大豆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燕  王彦靖  王秀飞  刘鹏 《中国饲料》2021,(5):124-126,130
为研究不同比例的全株大豆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对营养成分、发酵品质、能量值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的比例分别为1:0、2:1、1:1、1:2、0:1,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与玉米秸秆相比,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1:1混合青贮的粗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钙的含量以及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55.89%、192.10%、107.69%、250.00%、6.52%(P<0.05),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产奶净能、维持净能显著提高(P<0.05);与全株大豆相比,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1:1混合青贮的乳酸含量提高了34.65%(P<0.05),乙酸和丁酸含量及pH显著降低(P<0.05)。综上,建议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以1:1比例混合青贮。  相似文献   

9.
全株玉米与秣食豆单贮混贮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北青贮410玉米(Zea mays L.)和秣食豆(Glycine max Merrill)为青贮材料,设置单贮全株玉米、单贮秣食豆、80%全株玉米和20%秣食豆混贮、70%全株玉米和30%秣食豆混贮、60%全株玉米和40%秣食豆混贮5个处理组,研究全株玉米和秣食豆混合青贮的青贮效果以及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单贮全株玉米的发酵品质最好,单贮秣食豆的发酵品质最差。秣食豆添加比例为20%和30%的发酵品质效果相似,比秣食豆添加比例为40%的混贮效果好;就化学成分而言,单贮全株玉米的青贮效果较差,单贮秣食豆的青贮效果最好,其蛋白质含量最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0.05),3组混贮中秣食豆的添加比例越高效果越好。5个青贮处理综合比较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以70%全株玉米和30%秣食豆混合青贮的效果最好,秣食豆添加比例为20%和40%的混合青贮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试验抽样采集山东省44个区县130个养殖场130份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样品,按照收获时玉米籽粒的乳线位置,共分为1/2乳线、2/3乳线和3/4乳线3个时期,样品数量分别为40、60和30份,测定其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干物质(DM)含量显著增加(P<0.05),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降低(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2)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淀粉(CB1)含量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总碳水化合物(CHO)、可溶性糖(CA)含量显著低于3/4乳线期(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不可利用纤维(CC)和可利用中性洗涤纤维(CB3)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3)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系数和费氏评分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和2/3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3/4乳线期(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4)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及消化能、代谢能均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维持净能、增重净能和泌乳净能显著低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5)1/2乳线期和2/3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24和48h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低于3/4乳线期(P<0.05)。综上所述,收获期为3/4乳线期时,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全株玉米与高粱混贮对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确定全株玉米与高粱青贮的适宜混合比例。试验共设5组,其中3个混贮组,2个单贮组。混贮组全株玉米与全株高粱按3∶1(YG31)、1∶1 (YG11)、1∶3 (YG13)比例分别混合,单贮组为全株青贮玉米(YG10)和全株高粱单独青贮(YG01),每组3个重复。发酵期60 d。结果显示:与单贮相比,玉米与高粱混贮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青贮感官评分与发酵品质,YG31的综合评分显著高于YG10、YG01 (P<0.05),pH值显著低于YG10 (P<0.05),乳酸/总酸显著高于YG01 (P<0.05)。与YG10相比,YG31、YG11的干物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相对饲喂质量(RFQ)显著升高(P<0.05)。随着混合青贮中高粱比例增加,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YG31青贮的有氧稳定性显著低于YG13 (P<0.05)。研究表明,全株玉米与高粱混合青贮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其适宜混贮比例为3∶1~1∶1。  相似文献   

12.
李文麒  吴哲  康长清  玉柱 《中国饲料》2021,1(7):122-125
为探讨化学添加剂和混合比例对籽粒苋、全株玉米和稻秸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以新鲜籽粒苋、全株玉米和稻秸为原料,以鲜重设置三种混合比例,分别为Ⅰ组(60:15:25)、Ⅱ组(65:10:25)和Ⅲ组(70:5:25)。每种混合比例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甲酸组、乙酸组、苯甲酸钠组、苯丙氨酸组和CK对照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抽真空后密封。样品置于室温条件下贮藏45 d后开袋取样分析。结果表明:Ⅰ组和Ⅱ组pH较Ⅲ组皆降低了1.26%(P < 0.05),Ⅰ组青贮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较Ⅱ组、Ⅲ组分别降低了15.23%、15.14%,17.52%、15.67%(P < 0.05)。添加苯丙氨酸组粗蛋白质含量较其他添加剂组显著增长(P < 0.05)。Ⅱ组的氨态氮较Ⅰ组、Ⅲ组分别降低21.23%、27.71%(P < 0.05)。添加甲酸和乙酸可以显著降低青贮饲料的pH(P < 0.05),添加剂对青贮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无显著影响。综合来看,Ⅰ组的发酵品质较好。 [关键词] 化学添加剂|籽粒苋|全株玉米|稻秸|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13.
向日葵秸秆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饲料品质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向日葵秸秆与全株玉米为原料,以不同比例混贮,通过感官评定及青贮饲料品质分析,研究调制青贮饲料时二者较为适宜的混合比例.将向日葵秸秆和全株玉米分别按照0∶10,4∶6,5∶5,6∶4,7∶3,8∶2,9∶1和10∶0的重量比混合调制青贮饲料.结果表明,向日葵秸秆虽是菊科牧草,但青贮后能得到良好青贮饲料,青贮以异型乳酸发酵(hererolactic fermentation)为主;向日葵秸秆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后,4∶6混合处理组青贮饲料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含量极显著高于而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磷(P)含量极显著低于向日葵秸秆青贮饲料(P<0.01);各处理组青贮饲料pH值均低于4.0,各混合处理组青贮饲料乳酸占总酸的百分比(LA/TA)、丙酸占总酸的百分比(PA/TA)较向日葵秸秆青贮饲料提高,乙酸占总酸的百分比(AA/TA)较向日葵秸秆青贮饲料降低,丁酸占总酸的百分比(BA/TA)没有检测到,在混合处理组,除4∶6混合处理组外,其余处理组青贮饲料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NH3-N/TN)均低于向日葵秸秆青贮饲料.由此得出,全株玉米与向日葵秸秆混贮能有效提高向日葵秸秆青贮饲料的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14.
大型青贮窖内不同深度全株玉米青贮质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规模化牧场中目前采用的青贮装填、压实、封盖等管理条件下,分析不同深度全株玉米青贮常规营养价值、发酵品质以及奶牛瘤胃降解率的差异,为合理生产和取用全株玉米青贮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试验采集黑龙江地区牧场中大型青贮窖全株青贮样品(n=6),以上层、中层、下层为切入点,测定不同深度全株玉米青贮常规营养价值、发酵品质、瘤胃内7 h淀粉降解率以及24、30和48 h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和粗蛋白质降解率(CPD)。对于发酵品质,测定pH、淀粉、乳酸、乙酸、氨态氮含量及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这8个指标,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青贮窖内不同深度的全株玉米青贮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淀粉含量均随青贮窖深度的增加而下降(P 0.05);且粗蛋白质、粗灰分和酸性洗涤蛋白质含量各层间差异不显著(P0.05)。2)青贮窖中层的全株玉米青贮的综合评价值最高,下层其次,上层最低。3)对于青贮窖不同深度全株玉米青贮的DMD,在24 h时,各层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达到30 h后,中层全株玉米青贮DMD显著高于上层(P0.05),但与下层差异不显著(P0.05)。在24和30 h时,各层间NDFD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48 h时,中层和下层全株玉米青贮NDFD均显著高于上层(P0.05),但中层和下层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深度全株玉米青贮CPD和淀粉降解率,在3个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青贮窖内不同深度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青贮窖内深度的增加,干物质及淀粉等养分损失率增加,但pH、有机酸等发酵效果更好,并增加了瘤胃降解率。然而达到一定深度后,发酵品质趋于稳定,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中层全株玉米青贮质量最佳。因而,在青贮制作过程中,应注重逐层压窖,推荐使用隔氧膜封窖。在取料过程中,上层、下层均匀取料,降低青贮饲料对饲粮配方一致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不同地区的花生秧、玉米秸、全株玉米青贮和不同品种谷草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磷(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等常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花生秧和不同养殖场的玉米秸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不同地区花生秧粗蛋白质含量为7.88%~8.7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67.25%~77.7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7.04%~68.69%;不同养殖场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为5.13%~6.8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71.68%~80.7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0.22%~54.39%;不同地区的全株玉米青贮粗蛋白质含量为6.35%~9.6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4.12%~67.2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5.28%~47.21%;不同品种去穗谷草粗蛋白质含量为3.90%~7.26%,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77.03%~82.9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1.28%~59.59%,全株谷草青贮粗蛋白质含量为12.0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73.4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4.66%。综上所述,不同地区来源的花生秧、玉米秸、全株玉米青贮等常规饲草营养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品种去穗谷草营养含量也存在差异,全株谷草青贮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去穗谷草。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对黑龙江省规模化牧场2016——2017年窖贮全株玉米青贮品质进行评估,为合理利用全株玉米青贮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采集黑龙江省规模化牧场生产的全株玉米青贮样品,通过感官评定、营养价值分析、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特性测定等对青贮品质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相比于2016年,2017年全株玉米青贮感官评定结果更优,籽粒破碎度更高;2017年青贮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淀粉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淀粉含量变异系数更小,平均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及变异幅度均有所下降;随着干物质含量增大,青贮30 h的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降低,青贮30 h的2017年样品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更高;连续2年在部分牧场样品中检测到丁酸及二次发酵现象;2017年评级为优的样品数由64%上升到90%。综合分析,相比于2016年,2017年黑龙江省规模化牧场青贮干物质含量有所下降,但籽粒破碎度、淀粉含量更高,发酵品质更优,且提高了青贮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总结了全珠小麦青贮饲料和小麦秸秆青贮饲料的保存和营养特性。选择25包来自4个不同田间的全珠小麦青贮饲料和10包小麦秸秆青贮饲料,分别进行了全株小麦青贮和秸秆青贮试验。全珠小麦青贮饲料保存良好,平均pH值为4.46,乳酸、乙酸和丁酸盐的浓度分别为19.2、10.4和4.7g/kg。小麦秸秆青贮饲料的平均pH值为5.46,由于干物质含量较高,发酵受到抑制,乳酸、乙酸和丁酸盐的浓度分别1.9、2.2和1.0g/kg。全株小麦青贮饲料粗蛋白含量为78g/kg,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46g/kg,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为306g/kg。全珠小麦青贮饲料中粗蛋白和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较大,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化相对较小,这与籽粒成熟度的差异有关。全株小麦青贮饲料和秸秆青贮饲料的体外有机质降解率分别为56.1%和29.3%。全株小麦青贮饲料的体外有机质降解与pH、乳酸和乙酸盐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丁酸盐含量和氨氮比值有显著相关性的趋势(P=0.07)。瘤胃对全珠小麦青贮饲料的发酵早期体外气体生成的变异系数越高,相对于一些纤维组分,如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测定的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变异系数也相应升高。综上所述,冬季旱地栽培的小麦可以作为全株青贮饲料在瘤胃中发酵提供能量,小麦秸秆也可以作为纤维原料进行青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了苜蓿和全株玉米混合青贮时的最佳混合比例。试验设苜蓿单贮组、玉米单贮组,及苜蓿与全株米玉比例分别为25∶75、33∶67、40∶60、50∶50、60∶40、67∶33、75∶25的混合青贮组7个,共9个处理组。结果表明:与苜蓿单贮相比,混合青贮能有效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但营养品质降低。所有混合青贮处理中,苜蓿与全株米玉比例为60∶40、67∶33、75∶25组的混合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较好,这三个组中混合比例为60∶40的混合青贮饲料相对饲用最高,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烤烟后冬玉米和甘蔗梢为原料,按其鲜重比10:0、7:3、5:5、3:7和0:10的比例进行混合青贮,自然条件下储藏发酵60 d后进行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测定,以期响应我国“粮改饲”政策的号召,发挥地区特色,在全株玉米制青贮饲料时带动甘蔗梢的利用以实现变废为宝。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甘蔗梢添加比例的增加,青贮料的感官品质综合评分逐步下降,除0:10组评分良好,其他各处理均达到优等;随着甘蔗梢添加比例的增加,混贮料的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干物质、粗脂肪、和乳酸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而氨态氮/总氮、乙酸和丙酸含量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饲料的pH值、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逐级升高,混合比例为7:3时处理效果最好;根据Flieg评分可知,随甘蔗梢添加比例的增加,降低了青贮饲料的质量评分等级。综合评价分析:5种混合比例中,全株玉米:甘蔗梢=7:3的混合青贮料pH值、氨态氮/全氮比值较低,粗蛋白和乳酸含量较高,青贮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基于Meta分析获得全株玉米青贮中干物质(DM)、淀粉(Starch)、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预期值及变异范围,并探索青贮天数、地区和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通过检索CNKI和Web of Science等文献数据库,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38篇文献,共273组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