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枯草芽孢杆菌对花生秧体外瘤胃中产气发酵和消化代谢的影响,并与燕麦干草和苜蓿干草对比,评估其发酵和降解特性。以来自河北唐县的花生秧干草、苜蓿干草和燕麦干草3种饲草为底物,分别添加0、1.3×104、4×104、6.7×104 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共12个组,每组4个重复,采集泌乳中期奶牛瘤胃液,进行48 h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试验,同时记录产气参数。发酵后测定瘤胃液pH、氨态氮含量、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挥发性脂肪酸(VFA)参数。结果表明:随BS添加水平提高,3种饲草发酵后的IVDMD、乙酸含量、甲烷估测值(CH4e)均提高(P<0.05),丁酸含量降低(P<0.05),且在BS添加水平为6.7×104 CFU/mL时达最值;添加1.3×104 CFU/mL BS时,丙酸比例最高、乙酸/丙酸比值、非生糖类挥发酸/生糖类挥发酸比值(NGR)最低(P<0.01);饲草间比较,花生秧的累积产气量(GP)、理论最大产气量A、达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和杂一代肉牛不同粗饲料饲养条件下瘤胃液对精、粗饲料活体外产气量、瘤胃发酵和瘤胃消化率的影响,探讨和杂一代肉牛瘤胃发酵功能。3种处理分别为对照组(西门塔尔牛常规饲养)、和秸组(和杂一代牛+秸秆)、和谷组(和杂一代牛+谷草),3种活体外培养底物为精料补充料、谷草和玉米秸秆。结果表明:不同瘤胃液处理组之间的理论最大产气量差异不显著,和秸组与和谷组中2种粗饲料底物的产气延滞期与对照组相比数值上有增加的趋势(P0.05),而产气速率则是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处理组瘤胃液对各个底物活体外瘤胃培养发酵各个时间点的甲烷产量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10),但是各个底物之间的甲烷产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所有发酵参数在因子间无互作(P0.10)。结论,和杂一代牛具有较强的耐粗饲能力,具有降低甲烷产生的潜力,是值得培育的优良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西藏地区不同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选取西藏地区5种常见作物秸秆(豌豆秸秆、玉米秸秆、青稞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5种作物秸秆体外发酵48 h的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Vf)、甲烷(CH4)产量、逻辑斯谛-指数(LE)模型产气参数、发酵液p H和氨态氮(NH3-N)浓度、主要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和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VNDFD)等指标。结果显示:5种作物秸秆体外发酵48 h的产气量按玉米秸秆、青稞秸秆、豌豆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的顺序依次降低。体外发酵48 h后,玉米秸秆的Vf、IVDMD、IVNDFD、CH4产量(豌豆秸秆除外)、丙酸和总VFA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作物秸秆(P0.05),其体外发酵液p H则显著低于其他秸秆(P0.05)。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体外发酵效果最佳,与其他试验作物秸秆相比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鲜麦秸营养成分、超微结构和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将鲜麦秸分别用干物质重量的2.5%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组)、4%尿素(尿素组)、2.5%碳酸氢钠+4%尿素(复合组)厌氧处理40 d,分析其营养成分和扫描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以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崂山奶山羊为瘤胃液供体,通过体外产气技术进行48 h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处理后麦秸的体外降解率、产气量及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复合组粗蛋白质(CP)含量极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组和尿素组(P0.01),尿素组极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组(P0.01);复合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碳酸氢钠组(P0.05),与尿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组半纤维素(HCEL)含量极显著低于碳酸氢钠组(P0.01),与尿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组之间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扫描电镜下,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麦秸结构的破坏程度表现为复合组尿素组碳酸氢钠组,碱液对麦秸组织的侵蚀力度表现为厚壁细胞薄壁细胞维管束。3)复合组干物质降解率(DMD)极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组(P0.01),复合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均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组(P0.05);复合组DMD、NDFD、ADFD均高于尿素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组48 h体外产气量及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产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组(P0.05或P0.01);复合组乙酸产量显著高于尿素组(P0.05),氨态氮产量显著低于碳酸氢钠组和尿素组(P0.05);3个组之间p H、乙酸/丙酸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2.5%碳酸氢钠+4%尿素复合厌氧处理效果优于碳酸氢钠、尿素单独处理,增加了麦秸CP含量,降低了NDF、HCEL的含量,提高了秸秆体外降解率、产气量、VFA产量,可作为改善低质粗饲料饲用价值的方法加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饲草对反刍动物甲烷(CH4)排放量的影响,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的体外发酵产气自动记录系统,结合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奶牛业常用饲草体外发酵72 h后的发酵指标。结果表明:发酵72 h后,供试饲草的CH4产量介于56.85~74.63 mL.g-1DMloss,最高的为玉米(Zea mays L.)秸秆,最低的为苜蓿(Medicagosativa L.)干草Ⅰ。体外发酵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青贮玉米、苜蓿干草Ⅰ、苜蓿干草Ⅱ、羊草(Leymus chinensis T.)干草、苜蓿茎秆、玉米秸秆。各饲草的产气动态均呈指数函数变化,趋势相似,在0~24 h内累计产气量迅速增加,24~36 h内增长速率渐缓,36 h以后速率趋于平缓。各饲草的CH4产量与其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成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粗蛋白(CP)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常规养分含量与CH4产量的回归模型:PCH4=60.02-0.91×CP+0.44×ADF(R2=0.96)。综上表明,饲草的CH4产量与其品质有关,优质饲草体外发酵程度高,CH4产量低,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温室效应,而劣质饲草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于晨饲前通过瘘管采集饲喂相同精料,粗料自由采食的水牛和娟姗牛瘤胃液,利用活体外产气法比较研究了二者对青贮玉米、象草、木薯渣和青贮甘蔗尾4种粗饲料的体外消化能力。试验中记录第2、4、6、9、12、24、36、48、72 h的产气量,并拟合产气参数;取24 h的发酵液测定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结果表明:二者对粗饲料的体外可消化性与粗饲料营养价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水牛对青贮玉米(P0.05)和木薯渣的72 h产气量和理论产气量均高于娟姗牛,而娟姗牛对象草和青贮甘蔗尾的24 h和72 h产气量和理论产气量均高于水牛(P0.05);除象草外娟姗牛对其余三种粗饲料的产气速率均高于水牛(P0.05);水牛青贮甘蔗尾24 h发酵液的TVFA及其它各VFA均低于娟姗牛(P0.05);水牛木薯渣24 h发酵液的TVFA、乙酸和丙酸均高于娟姗牛(P0.05)。表明水牛瘤胃液对木薯渣和青贮玉米的体外降解率高于娟姗牛;但对青贮甘蔗尾和象草的体外降解率低于娟姗牛,说明二者瘤胃液对粗饲料消化能力各有优势,可见水牛耐粗饲能力与其瘤胃液纤维物质消化能力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多山梨醇酯80对棉花秸秆体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多山梨醇酯80对棉花秸秆在混合绵羊瘤胃液中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山梨醇酯80显著提高棉花秸秆体外发酵24小时的累积产气量和发酵速度。与对照组相比.O.1%组使累积产气量最高提高29.3l%(P<O.01.12h).O.2%组最高提高37.22%(P<0.01,8h).O.4%组最高提高38.84%(P<O.Ol,4h)。添加多山梨醇酯80对DM、OM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无显著影响,但O.4%组纤维素降解率较对照组提高15.85%(P<O.05)。添加多山梨醇酯80后,使pH值下降.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提高.其中O.1%组最明显.提高13.49%(P<O.01)。O.1%组和O.2%组发酵24小时终末的MCP显著下降(P<O.05).NH。-N显著升高(P<O.05).O.4%组MCP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NHs~N浓度提高23.18%(P<O.01)。在体外厌氧培养务件下.多山梨醇酯80明显促进棉花秸秆在混合绵羊瘤胃液中的降解。这提示.多山梨醇酯80有望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剂。  相似文献   

8.
应用短期人工瘤胃技术,研究饲喂前、后的瘤胃液对体外发酵的产气量、pH值和氨态氮的影响。本试验共采用16个饲料样本,每个样本设2个重复,分别采用饲喂前、后的瘤胃液进行体外培养,记录下2、4、8、12和24 h的产气量,并在发酵后24 h测定pH值和氨态氮。结果表明:饲喂前、后的瘤胃液对体外发酵产气量的影响在12 h时没有显著差异(P>0.05),R2=0.70;在24 h时有显著差异(P<0.05),R2=0.90;饲喂前、后的瘤胃液对饲料样本在体外发酵24 h时所得的pH值和氨态氮的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建议在瘤胃液体外培养发酵试验中,根据具体情况在合适的时间点采集瘤胃液。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用体外发酵法评价亚热带多种常用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选用甘蔗尾、紫色象草、桂闽引象草、构树、玉米秸秆、菠萝皮、鲜豆腐渣、鲜啤酒渣和罗汉果渣9种饲料作为发酵底物,通过瘘管采集成年湘东黑山羊的瘤胃液,利用全自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设备进行48 h体外发酵。根据总产气量(TGP)、甲烷产量、干物质降解率(DMD)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等发酵参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几种料渣中,48 h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干物质降解率和VFA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鲜豆腐渣、菠萝皮、鲜啤酒渣、罗汉果渣;几种草料中,玉米秸秆的甲烷产量最高,构树的48 h总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和VFA浓度最高,罗汉果渣的这几项指标均最低。由上述结果可知,从常规营养成分、体外发酵产气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等方面综合考虑,除罗汉果渣外,其他8种常用饲料均可作为反刍动物的优质饲料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正> 最近,在草地营养方面的研究已逐步把重点放在放牧家畜日粮可消化成分的评价上。Tilley和Terry(1963)提出的体外消化技术为日粮可消化成分的评价提供了最好的方法。体外消化试验相对需要大量的瘤胃液。由于用胃管从小反刍动物(绵羊、山羊、鹿)瘤胃中得到的瘤胃液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有限的,因此提供可供选择的收集瘤胃液的  相似文献   

11.
青贮和黄贮玉米秸秆对湘西黄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青贮和黄贮玉米秸秆在湘西黄牛日粮中的饲喂效果,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评定两种处理方式对湘西黄牛瘤胃发酵的影响,口腔采集3头健康的成年湘西黄牛瘤胃液,进行48 h体外培养。结果显示:(1)经体外产气48 h后,青贮和黄贮玉米秸秆组的总产气量分别为187.25mL/g、177.08 mL/g,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试验前36 h的每个测定点,青贮玉米秸秆组的累计产气量显著性高于黄贮玉米秸秆组(P0.05)。(2)产气结束后,青贮和黄贮玉米秸秆组的干物质降解率(IVDMD)分别为44.73%、43.85%,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VNDF)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VADF)分别为65.12%、48.36%和33.56%、21.47%,组间差异显著(P0.0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秸秆组在瘤胃中能够更好地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相似文献   

12.
反刍动物瘤胃中生产甲烷和纤维素分解两类微生物对环境和家畜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甲烷不仅消耗养分,同时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纤维素分解菌提供反刍家畜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提高纤维素分解菌的活力是本研究的重点之一,同时掌握对甲烷产气菌的影响程度。通过瘤胃胃管抽取藏系绵羊的瘤胃液,采用体外产气装置进行产气量测定;通过瘤胃液中放置无纺织纤维袋以测定纤维素消失率;采用厌氧培养进行瘤胃细菌菌落记数的方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水解酪素后,体外产气量增加22.35%,P=0.433,差异不显著;对总纤维素25.8%的消失率进行t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P=0.043,差异显著,总纤维素消失率增加3.5%。试验结果说明,添加水解酪素具有明显提高纤维素分解菌的活力,负效应是甲烷产气量也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初步分析穿心莲药渣和甜叶菊渣对羊瘤胃体外发酵过程中各参数的影响,旨在研究该植物源性有机废渣能否应用于反刍动物饲料。瘤胃液取自8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湖羊,负对照组未添加发酵底物,正对照组分别添加8 g/L的大豆秸、穿心莲药渣和甜叶菊渣,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发酵后,穿心莲药渣组和甜叶菊渣组甲烷(CH4)产量较大豆秸组显著降低(P0.05),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穿心莲药渣和甜叶菊渣可刺激瘤胃微生物的生物代谢活动,促进氨态氮(NH_3-N)向微生物蛋白(MCP)转化,穿心莲药渣组和甜叶菊渣组的MCP含量比大豆秸组有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33.33%和33.04%;甜叶菊渣促进了瘤胃中碳水化合物的发酵,与大豆秸相比挥发性脂肪酸产量(TVFA)提高了40.84%(P0.05),甜叶菊渣瘤胃体外发酵为典型的乙酸型发酵。综上可知,穿心莲药渣和甜叶菊渣具有较好的瘤胃厌氧发酵性能,可作为基料开发出较好的反刍动物饲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评估γ-氨基酸丁酸及γ-氨基丁酸产菌对以玉米粉为底物的瘤胃体外发酵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在2%干物质基础下,用带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的瘤胃液样本作为接种物,以玉米作为基质,同时添加2000或5000 mg/kg γ-氨基酸丁酸及产γ-氨基丁酸乳酸杆菌。孵育后,添加产γ-氨基丁酸乳酸杆菌对体外发酵pH和总产气量均无显著影响(P 0.05),但显著增加了氨氮浓度,降低了生物胺总产量(P 0.05)。处理后样品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体外发酵条件下,2000 mg/kg产γ-氨基丁酸乳酸杆菌对生物胺的还原、氨氮生成和抗氧化活性的提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用体外发酵法评价亚热带多种常用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选用甘蔗尾、紫色象草、桂闽引象草、构树、玉米秸秆、菠萝皮、鲜豆腐渣、鲜啤酒渣和罗汉果渣9种饲料作为发酵底物,通过瘘管采集成年湘东黑山羊的瘤胃液,利用全自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设备进行48 h体外发酵。根据总产气量(TGP)、甲烷产量、干物质降解率(DMD)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等发酵参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几种料渣中,48 h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干物质降解率和VFA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鲜豆腐渣、菠萝皮、鲜啤酒渣、罗汉果渣;几种草料中,玉米秸秆的甲烷产量最高,构树的48 h总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和VFA浓度最高,罗汉果渣的这几项指标均最低。由上述结果可知,从常规营养成分、体外发酵产气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等方面综合考虑,除罗汉果渣外,其他8种常用饲料均可作为反刍动物的优质饲料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瘤胃产气量与发酵参数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山羊饲料原料的可行性。采集9只山羊的瘤胃液,应用ANKOM RFS产气系统进行体外发酵,其中对照组发酵底物不含红曲米酒糟,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发酵底物分别含有50、100、150 mg/g的红曲米酒糟。测定指标包括:1、2、3、4、5、6、7、8、9、10、11、12、24、36、48、72 h的产气量(GP)以及体外培养72 h的pH、干物质消失率(DMD)、氨态氮(NH_3-N)与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纤维素酶活性。结果显示:1)试验Ⅲ组在1~5 h内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干物质消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发酵液pH均处于正常水平,且氨态氮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发酵液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Ⅲ组发酵液木聚糖酶、纤维二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红曲米酒糟可增加山羊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提高纤维素酶活性,促进瘤胃发酵,具有作为山羊饲料原料的潜力,值得开展饲养试验确定其在山羊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条件处理的氨化玉米秸秆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分组设计,以3头体况良好、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各处理分别以经0.15 MPa、0.20 MPa、0.25 MPa三种压强处理的氨化玉米秸秆为发酵底物(以未处理的玉米秸秆作为对照组),通过体外产气法,测定72 h内6个时间点(第3,6,12,24,48,72小时)的产气量及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5 MPa、0.20 MPa及0.25 MPa组的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分别提高了43.68%、29.24%及45.02%。0.25 MPa组产气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各组体外发酵的pH值(6.72~6.82)、NH_3-N浓度(12.06~13.94 mg/dL)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0.15 MPa、0.20 MPa、0.25 MPa组乙酸/丙酸的比例均显著降低,其中以0.25 MPa组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快速氨化处理玉米秸秆可显著提高玉米秸秆中纤维类物质的降解率,从而改变玉米秸秆的体外瘤胃发酵模式,改善玉米秸秆品质的最优氨化处理为0.25 MPa。  相似文献   

18.
利用体外模拟瘤胃法研究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成分、体外瘤胃产气、营养成分体外降解率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旨在为油菜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数据参考。将油菜秸秆粉碎(A组)、高压处理(B组)、酶菌协同发酵(C组)、固态二次发酵(D组)。以3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成年黑安格斯阉牛为瘤胃液供体,进行体外模拟瘤胃消化试验。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C、D组的总能、粗蛋白均显著提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C、D组饲草分级指数显著高于A、B组(P<0.05);B组酸性洗涤纤维体外降解率显著提升(P<0.05),C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体外降解率提高55.29%、43.20%、256.62%;D组的粗蛋白体外降解率达到79.31%。D组的12、24、36、48、72 h体外累计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组慢速产气部分、潜在总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组慢速产气部分、潜在总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组体外产气的甲烷(CH4)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水平蔗糖对泌乳奶牛体外产气和瘤胃发酵的影响。以泌乳中期奶牛为瘤胃液供体,设置0%、2%、4%、6%、8%共5个蔗糖添加水平,使用微生物发酵微量产气自动记录仪(AGRS-Ⅲ)记录发酵48 h产气量(GP48 h)并拟合产气动力学参数、计算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测定体外发酵0.5、1、2、3、6、48 h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含量。结果表明:GP48 h、理论最大产气量(A)、达到1/2产气量的产气速率(AGPR)随蔗糖添加水平提高线性增加(P<0.01),蔗糖添加水平对发酵48 h的IVDMD、发酵液pH、VFA和NH3-N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体外发酵1、2h的发酵液pH线性下降(P<0.01);6%、8%组乙酸和丙酸比例低于其余3组(P<0.01)。本试验条件下,较对照组而言,4%蔗糖组在不改变瘤胃发酵模式的同时,提高了体外产气速率和底物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为发酵底物,分析不同添加水平[0(对照)、0.25×107、0.50×107和0.75×107CFU/m L]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底物体外发酵产气量(1、2、4、6、12、24、36、48 h)、产气参数、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浓度及p H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显著提高玉米秸秆发酵初期产气速率和产气量(1~24 h)(P0.05),以添加0.75×107CFU/m L效果最为理想;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秸秆体外发酵后期(36~48 h)产气量(P0.05),而以添加0.25×107CFU/m L效果最为理想。随着植物乳杆菌添加水平的增加,2种底物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均呈现显著的线性增加效应(P0.05)。不同植物乳杆菌添加水平对2种底物体外发酵NDFD、DMD、发酵液VFA(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和戊酸)浓度以及p H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试验结果推断,添加植物乳杆菌能促进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体外发酵及其氮代谢,同时对维持p H的稳定平衡具有积极作用,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0.75×107和0.25×107CFU/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