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控制麦蚜危害,选择添丰、吡虫啉,高渗氧化乐果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用24%添丰可湿性粉剂225克具有保护天敌,防治效果好,对不同种类蚜虫防治未有明显区别,是防治麦蚜优良药剂。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小麦产量逐年提高。但是同样的小麦长势,不同的地块,小麦产量高低不一样,除其它原因外,且不可忽视对麦蚜的防治工作。根据近两年对麦蚜防治指标的调查,现将结果简要总结如下: 1 防治指标的确定 根据近两年来在我县原种场、李庄麦田标穗挂牌试验,5月18日挂牌标穗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选10个单穗不进行防治,逐日移接蚜虫,麦收后考种,结果单穗蚜量与小麦千粒重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0.9931(非常显著),说明蚜量越大,小麦千粒重减产越严重。建立直线回归方程y=42.60-0.234x,这样可以根据蚜量计算出蚜虫为害造成的损失。小麦遭蚜虫为害千粒重一般减少1~2克,严重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工控制虫口密度,研究小麦育期蚜虫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蚜虫在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危害不同,开花期为害最大,灌浆期次之。在拔节期,当害虫密度低于2头/株时,由于植株的超补作用,产量可相对增加,只有当累积蚜量达到51.5虫.d/株时,才会造成明显的产量损失。小麦不同时期的防治指标,拔节期51.5头.d/株。抽穗扬花期4.4头/穗,灌浆期7.8头/穗。乳熟期后,麦蚜数量急剧下降,不再造成危  相似文献   

4.
小麦蚜虫及黄矮病综合防治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多年来麦蚜及黄矮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成果,总结出麦蚜的防治适期为秋季拌种、春季小麦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500头;防治方法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相结合。掌握其防治理论,可以准确有效地控制麦蚜及黄矮病为害。  相似文献   

5.
6.
防治小麦蚜虫的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蚜虫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方面,对阿维菌素、吡虫啉和氧化乐果防治小麦蚜虫进行了药剂筛选.结果表明,无论从防治效果还是无公害角度,低毒、低残留农药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均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氧化乐果防治小麦蚜虫.吡虫啉价格便宜,农民易于接受,是防治小麦等粮食作物害虫的理想推广药剂.吡虫啉较阿维菌素和氧化乐果药效释放缓慢,防治小麦蚜虫时,要适当提早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7.
盆钵和田间试验表明,蚜霉净在小麦上有较强的的内吸传导作用,500-1500mg/kg浓度下,对苗蚜有强烈的击倒杀伤作用,药效持久,药后24小时,三种浓度校正防效分别为97.0%、98.1%、98.9%,田疃防效均在90%以上。对小麦白粉病也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药效长、接种后第10、15、30、45天,三种浓度保护和治疗作用均为100%。田间三种浓度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32.8%、54.3%  相似文献   

8.
小麦蚜虫的发生与气候、植被、天敌等条件关系密切.豫西丘陵山地3~5月份的气温回升快,4~5月气温常在15~26℃,很适宜蚜虫发生.防治措施以苗期预防为主,抽齐穗为关键防治时期,注意后期穗蚜防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近年来小麦蚜虫对菊酯类农药产生抗性的情况,采用复配农药20%杀虫特和10%高效灭百可乳油对麦蚜进行了药效试验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杀虫特乳油4500倍液,防效可达98%以上,防效虽低于10%高效灭百可(6000倍,防效99%以上),但LC50是高效灭百可的0.2倍,是敌杀死的0.06倍,成本仅是10%高效灭百可1/2倍,是2.5%敌杀死的1/4倍。建议小麦大田防蚜时,应选择20%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小麦蚜虫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生特点1.1发生期早。2004年静海县麦蚜始见于4月2日,较2003年、2002年、2001年分别早17天、5天、14天。达防治指标时间2004年为5月4日,比2003年、2001年分别早18天、9天。1.2百株蚜量偏高。2004年5月10日定点田百株蚜量为3250头,较2003年、2002年、2001年偏高3164头、1230头  相似文献   

11.
乐斯本、农地乐防治小麦穗蚜林彬赵学才陈国参孙晨阳(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郑州450003)李迎刚(辉县市农业局乐斯本和农地乐乳油为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一种高效低毒杀虫剂,具有薰蒸、胃毒和触杀作用。从河南省的应用情况来看,乐斯本、农地乐对苹果绵蚜、...  相似文献   

12.
小麦蚜虫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蚜虫俗称油虫、腻虫、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刺吸危害,被害处初呈黄色小斑,后为条斑、枯萎,直至整株变枯。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小麦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3.
球孢白僵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小麦蚜虫的毒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02,Bb03和Bb07在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表明,三者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30℃间;Bb02和Bb07在pH4.0-60生长良好;适量的蛋白胨或酵母浸膏可促进菌株的生长,但对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利用能力没有明显差异,三者在POPDA,SDAY和SMAY上生长良好。生物测定表明,3菌菌对小麦蚜虫均具有较强的毒力,但各菌株的最适剂量略有差异,其中Bb02以10^6mL^-1较佳,Bb03以10^7mL^-1最好,Bb07则介于10^7mL-10^8mL^-1之间。  相似文献   

14.
15.
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景福 《农技服务》2008,25(3):45-45
进行了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的试验。结果表明: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小麦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小麦生长安全性好,建议有效成分使用量为225g/hm2。  相似文献   

16.
于2012年在六安市金安区进行了5种不同药剂对小:菱穗期蚜虫田间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小麦穗期蚜虫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10%呲虫啉WP速效性好,持效性差;25%呲蚜酮WP速效性差,但持效性最好,持效期达14d以上;25%噻虫嗪WG速效性好,持效性一般;25%环氧虫啶WP和10%烯啶虫胺SLx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一般。生产中应注重不同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7.
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蚜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5g/hm^2,55g/hm^2,45g/hm^2防治小麦蚜虫时,在施药后第七天时防治效果分别为92.8%、90.9%、84.3%。其中以施用65g/hm^2和55g/hm^2防治效果最好,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生产上防治小麦蚜虫时,施用量以55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分析了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andani)、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和禾谷缢蚜R.h.padi(L.)酯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蚜虫酶谱均有区别,其差异与它们所处的分类地位相符。禾谷缢蚜、玉米蚜酶带数较为接近,分别为13、14条;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分别为9条和5条。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穗蚜成为我县小麦生长后期的主要害虫,大发生几率不断增加,特别是1992年我县小麦穗蚜达到大至特大发生年,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经测定,受害小麦一般减产一成,严重年份减产二成以上,超过赤霉病对小麦的危害.为此,我们对小麦穗蚜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进行了探索.一、穗蚜发生与危害规律穗蚜发生在小麦整个灌浆期,以成蚜和若蚜刺吸小麦汁液造成瘪粒而影响产量.穗蚜发生期大致可划分为始见期、始盛期、暴发危害期及自然消亡期四个过程.  相似文献   

20.
多年田间调查小麦蚜虫发生规律,分析了小麦蚜虫的危害情况、发生种类和生活习性。明确了小麦蚜虫防治有两个关键措施,一个是拌种防治,一个是小麦开花初期(4月20日前后)施药,以小麦开花初期(4月20日前后)施药为主。施用化学药剂对天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药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