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庆阳市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麦后移栽紫苏,是通过免耕移栽紫苏,提高地膜利用率,土壤肥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选用分枝能力强、抗倒性及抗病性强的黑紫苏、韩国紫苏、乌苏、白苏、灰苏、正宁褐色紫苏等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在4℃冰箱中低温贮藏了5年的5个紫苏变种的14份种子为材料,探讨了遗传和环境因子对紫苏种子活力的影响,并筛选了评判紫苏种子劣变程度的指标.结果表明:1)紫苏种子活力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白苏变种和耳齿紫苏变种的耐贮性较好,野生紫苏变种和紫苏变种的次之,回回苏变种的耐贮性较差;2)紫苏种子最适宜的保存条件为低温、干燥、密闭环境;3)千粒重、电导率、丙二醛含量、CAT活性可作为衡量紫苏种子劣变程度的指标.本研究可为紫苏的种质资源保存和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保健蔬菜--紫苏繁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宝 《种子科技》2005,23(2):114-115
紫苏原产于我国和泰国,又名回回苏、香苏等,属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有栽培种和野生种,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  相似文献   

4.
云南紫苏资源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9份云南紫苏地方品种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这9份紫苏品种存在着6种酶谱类型,并且聚合成5支,支持将云南省紫苏属植物分成回回苏、紫苏、耳齿紫苏、野生紫苏和白苏5个变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朱业斌 《科学种养》2010,(10):17-18
<正>紫苏是一种药食兼用型植物,别名赤苏、红苏、黑苏、白苏、香苏等,为唇形科白苏属。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紫苏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淹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产品,近年来又开发出  相似文献   

6.
种衣剂包衣对紫苏生长发育和抗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紫苏产量和抗病虫害提供科学方法,通过自制35%吡·多·福悬浮种衣剂包衣紫苏种子,研究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调查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田间病虫害情况,分析种衣剂对紫苏生长发育和抗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的种子包衣产生药害显著降低紫苏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适宜剂量的种子包衣对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发育、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效果显著。田间试验表明,种衣剂包衣可使紫苏生育期提前,单株生物产量提高,显著增强植株对田间病虫害的抗性,但对苏籽产量、苏籽出油率和叶挥发油产量影响不明显。35%吡·多·福悬浮种衣剂按包衣比[包衣剂质量(g)∶种子质量(g)]1∶100包衣紫苏种子,可显著提高紫苏生物产量和抗病虫性。  相似文献   

7.
胡宇舟 《中国种业》2003,(10):14-14
437100紫苏,为唇形科植物(Perillafrutescensvar.crisp),原产我国,因其叶呈紫红色而得名,一年生草本,有芳香,以其鲜嫩叶片采食,又名桂荏、山苏,即《尔雅释草》“苏”。紫苏一般以其良好的药用价值而出名,作为蔬菜栽培并不多见,但在鄂南一带却是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尤其是通城县几乎是家家户户菜园里都能见到它的身影。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加强,紫苏作为一种半野生的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商品化生产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紫苏在通城经过当地农民多年种植驯化和自然选择,已形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植物学性状。通城紫苏高30~100cm,茎…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陕西省紫苏产区有效地开展紫苏选育工作,对10 个紫苏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探讨不同来源品种在陕西紫苏产区的性状差异。结果表明,绛县紫苏、吉苏1 号和吉苏2 号为早熟品种,株高、分枝位、茎节数、总穗数、生育期等性状低于晚熟品种,早熟品种的产量和千粒重也低于晚熟品种。研究结果对陕西紫苏种质资源收集、评鉴及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具有指导意义,为紫苏选育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紫苏原产我国.是传统的药食兼用植物.民间自古有食用苏籽的习惯。紫苏的叶、梗、果均可入药.主治感冒发热、怕冷、无汗、胸闷、咳嗽,解食蟹中毒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症。  相似文献   

10.
殷朝洲 《作物杂志》1990,6(1):37-38
紫苏(Perilla frutesucens(L.)Britt.)种子可榨油,嫩叶作蔬菜,地上部分入药,茎称紫苏,老茎称苏梗,果实称苏子。我国民间虽有种植作香料或刈其茎叶为畜饲的习惯,但并未充分开发利用,为此,我们于1986~1987年在上海市五四农场农科站实验场对紫苏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苏麻糖是集美食与保健品于一体的黏合糖块,为老、弱、体衰者首选的美味小吃。通过城口苏麻糖的原料生产、成品加工、贮藏与食用方法,详细介绍苏麻糖的制作工艺。即由紫苏属植物的紫苏或白苏新鲜籽粒,用清水漂浮洗净,采用小火慢烘失水炒熟,再投入加热浓缩后的麦芽糖汁中,迅速充分搅拌,趁热起锅压实,使苏麻籽粒间被糖汁填充饱和而隔断空气延长保质期,待余热未尽时切块、定型、包装以便食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紫苏形态、生理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选育品种紫苏、左家优良品种紫苏和白苏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选育品种紫苏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都比左家品种紫苏和白苏有显著的差异.选育品种紫苏的株高、分枝数、花序数都高于左家紫苏和白苏;选育品种紫苏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也都高于左家紫苏和白苏,但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左家紫苏和白苏.3个品种中选育品种紫苏为较晚成熟品种,左家紫苏为中熟品种,白苏为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3.
1.简易干制民间紫苏干制加工方法,一般在白露节前后(始花期),将全株割下,倒挂于通风处阴干以备药用。紫苏叶即苏叶,质薄脆,易碎,有特殊香气,主治风寒;紫苏梗即苏梗,质硬体轻,断面黄白中空,略有特殊香味,有理气宽胸、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三氯化铝法对不同产地紫苏籽粒的黄酮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籽粒黄酮含量在0.100 0%~0.662 5%之间,平均为0.339 7%.不同产地间紫苏籽粒的黄酮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来自赫章县的紫苏籽粒黄酮含量最高,为0.465 6%,威宁县次之,为0.387 6%,两者与大方县、金沙县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七星关、黔西县、织金县、纳雍县.纳雍县的紫苏籽粒黄酮含量最低,仅为0.195 1%,与织金县的紫苏籽粒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均显著低于其他县.产地间黄酮含量大小依次为赫章县>威宁县>大方县>金沙县>七星关区>黔西县>织金县>纳雍县.  相似文献   

15.
紫苏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药用紫苏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了基质、光照、pH值、水势和盐分对紫苏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苏种子具有广泛的土壤适应性,以农田土最为适宜;在全黑暗条件下发芽率最高,为85.8%;在pH值为4.0~6.3之间均可萌发;萌发率在水势0~-0.6MPa范围内从78.3%降至4.2%,即紫苏种子在干旱的环境下仍可萌发;紫苏种子耐盐性较强,当NaCl浓度为160 mmol/L时,种子萌发率仍高达65.8%.紫苏具有一定的抗干旱和抗盐胁迫特性,可作为育种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更有效的对紫苏选育品系进行评价,本研究对15份紫苏材料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关联性分析、回归分析,评估几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单产为应变量,以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穗数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这3个因素对单产的贡献度分别为0.158、0.547、0.095.研究结果对贵州紫苏种质资源收集、评鉴及品种选育、创新具有指导意义,为紫苏选育研究提供有效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系统选育法,利用自然变异,在重庆、四川等地区收集紫苏种质资源材料,建立优良单株系,经进一步的品种比较试验及区域试验,育成一个高产优质早熟品种油紫苏4号.2015—2016年以油紫苏3号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及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油紫苏4号平均产量50.4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6.4%;平均含油...  相似文献   

18.
以野生紫苏与栽培紫苏为材料,通过气相色谱对2个紫苏品种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分的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种子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5种成分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90%左右,其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达60%以上.种子发育过程中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相对较为稳定,亚油酸含量随种子发育逐渐降低,而α-亚麻酸含量随种子发育不断增加直至成熟,占总脂肪酸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车前草(Herba Plantaginis)和益母草(Herba Leonuri) 三种中草药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三者在单一和复合污染条件下对土壤中Cd,Pb的富集、转移及自身生长特征;结果表明:紫苏对Cd有很强的忍耐能力. 对Pb的忍耐能力顺序为:车前草>益母草>紫苏. Cd-Pb复合污染对紫苏和车前草的生长的抑制存在协同作用,对益母草则存在拮抗作用;地上部对Cd、Pb的富集能力的顺序为车前草>益母草>紫苏;Cd-Pb复合污染促进紫苏、车前草对Cd的富集,抑制益母草对Cd吸收,对车前草Pb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却促进紫苏、益母草对Pb富集。Cd-Pb复合污染对3种中草药中Cd由根向地上部的转移有拮抗作用,对Pb在其体内的向上转移分别存在促进、无影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产、优质、大粒型紫苏新品种陇苏 5 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对紫苏种质鉴定及品种优选基础上,经过 5 年连续提纯选育而成。该品系生育期 160d ,株高 165.5cm ,叶绿色,籽粒黑褐色,千粒重 4.23g ,单株产量 76.5g ;多点区域试验每 hm 2 平均产量 2171.75kg ,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125.25kg ,丰产性、稳产性好;α - 亚麻酸含量 58.67% ,含油量 42.01% ,饱和脂肪酸含量 23.20%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78.42% ,品质较优,抗病性好;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天水等半干旱山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