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述了山东省6种果园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李大食心虫、苹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的危害状况、发生规律;总结了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果园内食心虫发生普遍,主要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两种食心虫在果园内时常混合发生、同时危害。食心虫蛀食嫩梢和果实,对果树危害极大,严重影响果品的商品性和食用价值。通过分析总结食心虫的发生原因、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提出了在目前果园中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果农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防治桃梨小食心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40mg/条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进行蜜桃上的梨小食心虫防治试验,以常规化学农药防治为对照。结果表明,常规喷施化学农药防治梨小食心虫需喷7次农药;应用迷向素从4月至8月只需喷布3~4次防治其他病虫害的化学农药;与对照桃园相比,新梢蛀梢防效达100%,果实蛀果率仅0.4%,蛀果防效接近100%,有效地干扰了梨小食心虫雄成虫对雌成虫位置的识别和正常交尾,抑制了梨小食心虫种群的繁殖速度,达到治虫、环保、经济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张掖市川灌区李子良种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调查、性信息素试验、绿色化防试验,准确掌握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试验表明:在张掖川灌区成虫每年有5个发生高峰,第1次是前一年越冬代虫体羽化,以后4代为当年发生的代数,且夏季高温季节食心虫发生数量明显高于春秋季节,说明食心虫的发生与温度关系密切。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为主,应用高效氯氰菊酯等绿色农药化防为辅的防治技术,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对李子良种果实的为害。  相似文献   

5.
《果农之友》2011,(4):51-51
果树食心虫是蛀入果实内危害的蛾类幼虫的统称,主要包括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蛀果蛾)等。1人工防治越冬刮除树干粗皮;冬季清园,清扫落叶、杂草等;在幼虫危害果期至羽化前(麦收前),彻底摘净梨大食心虫虫果,这是消灭梨大食心虫的关键措  相似文献   

6.
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多年来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监测情况,掌握了梨小食心虫在北京地区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通过调查和试验,总结提出对梨小食心虫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哈尔滨地区梨园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3~4代,时间从6月末至9月下旬,时间长、危害大;6月初至7月中下旬,是梨小食心虫幼虫大量发生期,也是危害的主要时期,要特别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前危害焦作市桃树的病虫害主要是:桑白蚧、桃小食心虫、文章主要就危害焦作市桃树的病虫害进行统计分析,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讨论桃树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赣中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使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梨小食心虫成虫,总结了梨小食心虫在赣中地区梨园从生长发育期到采摘期的发生规律。比较了性诱剂与糖醋酒液、频振式杀虫灯的诱杀效果,进行了梨小食心虫的预测发生期化学农药防治和幼果套袋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明显,采用预测发生期化学防治效果较好;第2代和第3代成虫之间的界限不明显,相互重叠,宜采用幼果套袋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河北省行唐县枣园桃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遵循果品生产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对害虫防治提出的新要求,按照安全、高效的防治原则,结合当地生产上桃小食心虫防治的实际情况,找出当前桃小食心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效安全防控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张掖川灌区杏树良种栽培区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进行调查,通过性信息素试验、无公害化防试验,准确掌握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即在张掖川灌区每年发生4代。采取综合防治为主、运用无公害农药高效氯氰菊酯等化防为辅的防治技术,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迷向法在防治梨小食心虫过程中迷向管的最佳使用数量和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方面的对比和分析,总结出经济、适用、有效的方法。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迷向率达97.15%;蛀果率控制在0.3%以下。  相似文献   

13.
正梨小食心虫在我区广泛分布且危害严重,近几年发生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库尔勒垦区部分梨园受害严重,‘贡梨’蛀果率达10%~30%,‘香梨’蛀果率达3%以上。目前,全疆‘香梨’种植面积达4.3万hm2,梨小食心虫已严重威胁新疆‘香梨’产业的发展。性诱剂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技术是一种新型防治食心虫的方法,它利用高浓度的性信息素干扰梨小雌雄虫间的交配通信联系,最大限度降低成虫交配率,减少繁殖数量,以达到防治目的。是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梨小食心虫在辽宁省每年发生四五代,寄主种类繁杂,防治困难.防治方法大都采用药剂防治,费用多,效果不明显.利用诱捕器防治梨小食心虫是一项有效的新技术,效果明显,无毒、无污染,不伤天敌.  相似文献   

15.
梨小食心虫是果树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对于果实的保鲜性和质量具有不良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在食用水果时遇到梨小食心虫的现象极为普遍,其中以杏中的梨小食心虫发生较为普遍。为此,开展了对杏树梨小食心虫的调查防治研究,通过调查梨小食心虫发生情况分析当前大量发生的原因,针对其发规律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为杏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最佳药剂及其配比,开展梨小食心虫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成虫高峰期过后2~3d,分别喷施25%灭幼脲+杀灭菊酯1500倍液,或除虫脲2500倍液,均能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17.
根据梨小食心虫在甘肃河西地区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总结了以农业和生物防治为主的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利用梨小性诱剂诱捕器成功预测库尔勒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从成虫种群变化动态及幼虫蛀果率等方面探讨了诱捕器对库尔勒香梨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利用诱捕器防治梨小食心虫持效期长,可以显著降低试验区内的梨小食心虫种群密度,减低成虫基数,显著降低蛀果率,显著提高香梨产品的商品性,是防治梨小食心辜的一种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争  孙义平 《落叶果树》2009,41(5):29-31
介绍了梨树常见虫害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梨黄粉虫、梨圆蚧、梨茎蜂、梨尺蠖、梨木虱、梨星毛虫、康氏粉蚧的生活习性,并根据无公害防治的原则,提出了相应虫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近几年安徽省砀山县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总结出相应的农业防治、生物及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以期为果农科学防治梨小食心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